留下來的孩子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凱瑟琳.厄斯金(Kathryn Erskine) 著  頁數(shù):304  

前言

  作者的話  祝願我們都能更了解彼此──本書作者 凱瑟琳.厄斯金  二○○七年四月十六日,維吉尼亞州布萊克思堡(Blacksburg)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 University)發(fā)生的三十三位罹難者槍擊事件,讓人既震驚又悲痛。雖然我並不認識被捲入這次事件的當事人,但這件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家後院。在美國歷史上,它也是由單一槍手所犯下的最重大槍擊案。如此一齣悲劇,不論發(fā)生在何時何地,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影響。怎會發(fā)生這種事呢?為什麼?我們能不能做些什麼來預防它的發(fā)生?沒有人知道??墒?,我很確定一件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更了解彼此,我們就可以漸漸遠離暴力。我們都希望自己被傾聽、被了解。有些人比較善於表達自己,有些人則不惜代價都要說出被忽略的嚴重問題。如果節(jié)省社會成本的代價是要付出人命的話,那就變成了荒謬。在英文中,忽視和無知來自同一辭源。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一方面是有感於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槍擊事件,另一方面,我也想嘗試詮釋一個亞斯伯格癥兒童的感受。這兩個主題在我的心裡彼此相關,因為我深信不管是何種身心障礙都應該接受早期療育。了解別人的困難,還有──同等重要的──幫助人們了解他們自己的困難,並教導他們具體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可以協(xié)助他們比較妥善的處理他們的生活;相對的,也等於協(xié)助了我們的生活。這本小說中的主角雖然罹患亞斯伯格癥,但她透過公立學校系統(tǒng),接受了早期療育。她只有一位單親爸爸,而且是不太完美的單親。她的哥哥是真正能傾聽她的家庭成員。他試著了解她,也教導她有用的行為技巧?! 〔恍业氖牵趯W校的槍擊事件中喪失生命;此後,除了學校的輔導老師之外,她只能靠自己了。我希望,藉著深入她的想法,讀者可以理解一些表面上看來怪異的行為。我也希望讀者們發(fā)現(xiàn),藉著深入某個人的思維,真實的了解對方,其實可以避免許多誤解和問題──那些誤解和問題可能造成日益升高的挫敗感,有時,甚至是暴力。愛與關懷的良善力道  王文華 知名青少年暨兒童文學作家  一場槍擊案,讓凱特林原本封閉的世界再築起一道高牆?!  ∵@孩子可能就一路安靜的怪胎下去(世俗下,理所當然的結果),然而,我們卻在書裡,發(fā)現(xiàn)善良人群集體散發(fā)出來的力量,不管是思子心切的老爹、懷念高足的高中美術老師、善良聰慧的輔導老師,甚至是凱特林自身,他們在這場校園槍擊案裡同時遭受驚恐、創(chuàng)傷,卻也在彼此關懷裡,漸漸緊密織成一張彼此扶持的網(wǎng)?! ∠嘈徘嗌倌曜x者讀完也會明白──即使世界有陰有雨有戰(zhàn)爭有災難,人間依舊充滿了愛與關懷的良善力道,如同原力,充沛豐滿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相信,而它們也曾經一一實現(xiàn)過,九二一、八八風災,都曾經見證過臺灣有這樣的力量存在。  一個邏輯縝密又充滿真摯情感的世界  王加恩 臺北馬偕醫(yī)學中心精神科兒童臨床心理師.輔仁大學臨床講師暨督導  看到凱特林最後站起來接受大家的鼓掌歡呼、卻很認真踮起腳尖要看親手做給已逝戴文哥哥櫃子上的仿聲鳥圖案這一幕,我的眼睛也逐漸「絨毛娃娃化」了?!读粝聛淼暮⒆印氛拘≌f讓人讀完後,彷彿親眼看到了一部極為感人又發(fā)人深省的電影;闔上書後,那份感動竟久久揮之不去。作者透過文字,為讀者開啟了一扇極為生動又清晰的窗,讓我們得以進入高功能自閉癥孩童的世界──那個邏輯縝密又充滿真摯情感的世界,也讓我們深刻去思考如何真實的與人產生愛的連結。衷心感謝此書的出版?! 「吖δ茏蚤]癥/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在臨床上是一群相當迷人的孩子,他們極端邏輯化的思考模式所解讀出來的語言與人際訊息,或許是反映出那一份最為單純的聰明;而不善於情緒的感受與表達,卻往往讓人感受到他們那份極為純真的善良與真誠的情感。然而,醫(yī)學上對於自閉癥冷冰冰的癥狀描述──溝通障礙、人際障礙、固著或重複行為,總容易讓身為自閉癥兒童的父母、老師、朋友,感到既陌生又害怕?!  读粝聛淼暮⒆印分匦沦x予了這群孩子溫暖的溫度,除去了那份對於高功能自閉癥的陌生、害怕與誤解,透過作者既清晰又生動的文字,一步步帶著我們去經驗凱特林在面對戴文哥哥被槍殺的事件時,一路情緒感受的轉折與成長。相信每一位讀者透過這本書,會更深刻的認識這群特殊的孩子,並且看見人性的溫暖與愛?! ‰S著診斷的確立與大眾覺察力的增加,自一九八○年代開始,自閉癥的盛行率有不斷增高的趨勢。從早期的萬分之五,一直到近期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呈現(xiàn)驚人的成長。這意味著這群孩子不再是早期所謂的罕見疾病,而是未來會成為我們或我們孩子身邊的同事與朋友。書中的凱特林不斷的表示需要學習更為「細膩」的人際互動方式。相信透過這本「細膩」的小說,我們將學會更細膩的與這群孩子相處的方式?;蛟S某一天,我們也有機會能收到凱特林分享給我們的蟲蟲軟糖或是獎勵貼紙?! W會「同理心」,遠離暴力  王秀津 臺北市大安國小訓導主任.臺北市人權教育輔導員  這本書以先天有溝通障礙、在了解他人與探索及偵測環(huán)境能力上有缺陷、缺乏同理心、社交關係不佳的亞斯伯格癥兒童,隱射放任暴力橫行社會的荒謬。主角凱特林在一個全無「同理心」的無力狀態(tài),學習面對自己的特殊性,也漸進的學會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避免被他人忽視、誤會和傷害。作者指涉預防暴力發(fā)生,需要社會重新建構「理解彼此」、「公平對待」,才是修補及遠離暴力的最佳方法?! ≌l為誰突破障礙?──一本從死別看生離的難得之書  方志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主任  本書作者將校園槍擊事件與自閉癥孩子的遭遇連結在一起,讓我們看到這兩者之間的社會脈絡有多麼相似。不被別人理解,或者不能理解別人而受著社會壓力,往往會成為校園中施暴或受暴的一群。就孩子而言,施暴者和受暴者同是受害者,受暴者常是無聲的一群,而施暴者有時只是冷漠排拒,有時則傷人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故事中的校園槍擊事件正是來自於受暴者的報復和反擊,而其受暴可能不是身體的暴力,而是來自社會冷漠的排拒。如果槍擊事件帶來了「死別」,那麼對於自閉癥和其他身心障礙者的冷漠排拒,就像是一種「生離」──活生生的將人排拒在正常的社交生活之外,造成不得已而落寞的離群索居?! ∪珪诘诙聵祟}中點出了一個重要關鍵,即「同理心」學習的重要。自閉癥或亞斯伯格學童可說是某種同理心的功能障礙,然而我們沒有功能障礙的人的同理心,如未經學習則往往緊閉得更嚴重。有的自閉癥患者可以感知外界對他的對待,但無法適切的表達出來。而亞斯伯格癥者則容易活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表達過程中比較不能感受對方的需求。然而「他們」的障礙也正反映出「我們正常人」的障礙,由於「他們」不能適切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了解別人的需求,使得「我們正常的大多數(shù)人」為著自己的方便,不自覺的直接將他們排拒在外,而這正突顯「大多數(shù)正常人」基於自己的方便和作為多數(shù)人的勢力,無視於自己「無法接受障礙」的「學習障礙」。需要學習如何「細膩」運用同理心的人,不只是自閉癥或亞斯伯格的孩子,我們當中同理心功能完足的人,會在自閉癥孩子的身上學習更多的「細膩」?! ∪绾侮P懷而細膩的對待別人,孩子們雖懵懵懂懂,但只要有正向的身教示範,當需要的情境發(fā)生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用得上。故事中,除了最後結局──凱特林的突破「萬難」──令人著實感動以外,中間有一段也令我動容,就是體育課時,因為體育老師無法應付班上有兩位特教生,抓狂又脫口而出不當言語,平時對凱特林擺出冷漠排拒態(tài)度的女生們,「細膩的」感受到這樣的言語對凱特林是不公平的,於是向體育老師編了一個「女生」的理由,主動集體去找平日教導凱特林的布魯克老師,向她求援,布魯克老師馬上過來,之後體育老師向凱特林道歉,並說:「我今天學到了一課。」這些女生們在這個不尊重事件中,驀然感受到自己也不願意如此被對待,似乎也驚覺到自己平日對凱特林異樣眼光的傷害,她們的同理心不但向凱特林敞開了一步,也學會了維護正義。  作者以主角凱特林的心路歷程為主述,讓讀者可以進入具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她的心中,而文筆脈絡時常出現(xiàn)交錯的對話和描述,讓我們可以微妙的出入主角的認知和心理狀態(tài)。此外,學校老師運用獎勵和談天的各種努力、凱特林去世的哥哥戴文生前對她的照顧和教導,凱特林總是以她「獨特」的方式隱晦的吸收進來。最強的反映,是她全心全意想要完成哥哥生前心愛的木櫃作品;這對她而言,具有紀念儀式般的情感意義?! 《菍Υ魑牡乃寄畹那楦谢貞?,讓凱特林看來雖然是繞著遠路達成她想完成的心願,但因為戴文生前對她的耐心和指導,讓她心中的「愛」和「相信」終於可以突破別人理解她的「障礙」,讓她的父親了解她的用心,也同時突破了老爹面對愛子喪生的心理「障礙」,重拾面對事實的力量。從這裡我們看到:所謂正常人,可能反而需要從障礙者身上重新認識和感染純真直白的生命能量。本書作者對於自閉癥者的用心理解與描述,處處可見,值得認識與不認識此一障礙的讀者細膩品嚐?! ∫惶送硇牡穆贸獭 ×质廊省≈麅和膶W作家  這是一本「雙重突圍」的故事。故事中的「正常人」,在悲劇發(fā)生後,陷入了如何從「支離破碎的生活」再拼組回「正常生活」的困境。而主角凱特林則是受困在內心世界的亞斯伯格癥患者,她既要像「正常人」一樣,承受哥哥喪生的悲痛,更要學習走出心中的「這個世界」,去探看、了解外在的「另一個世界」。凱特林的困惑、慌亂、思索、嘗試……到最後的破繭而出,因此顯得格外動人?! ∵@也是一篇談「同理心」的集體療癒故事。不但書中的各個角色努力以此來互相了解、趨近,作者也運用同理心,從凱特林的角度來敘說故事,引領讀者進入「封閉者」的內心世界。而「校園槍擊事件」距離我們雖然遙遠,卻是發(fā)生在美國的真實悲劇,透過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我們彷彿也經歷了一趟同理心的旅程?! ◇@人的悲劇,溫柔的語句,撞擊出人性的良善和可塑性。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有點抗拒槍擊事件這一類的「問題小說」,讀完之後,我的感覺就像凱特林的感覺:「我不認為我會喜歡同理心,但它有點像是偷偷的溜到你身上,讓你心裡覺得暖暖亮亮的?!灌?,就是這種暖暖亮亮的感覺,讓人生顯得更真實而美好?! ∽尡瘎∮啦辉俜浮 『?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馬克.吐溫說:「一個失去至親的人就像房子被火焚毀,它的損失要過一陣子才會慢慢的出現(xiàn)。」不曾經驗過這個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那個痛,這本書非常樸實的寫出一個有輕度自閉癥的孩子凱特林,失去了唯一可以跟她談心的哥哥戴文以後所發(fā)生的事?! 械膶υ挿浅U鎸嵉拿枋龀龈吖δ茏蚤]癥(即所謂「亞斯伯格癥」)孩子對事情的看法,他們常常光從字義去解釋事情,而且非常執(zhí)著於某一件事,就像凱特林聽到Closure這個字,她就去查字典,字典上說:「對於人生所遭遇的災難,如摰愛的人的死亡,所經歷的一種情感上的告別?!顾欢?,因此就開始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歷程,只要碰到人就問Closure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正是這本書的意思,凱特林透過追尋Closure,找到了她自己的Closure?! ∽蚤]癥的孩子因為他們大腦中鏡像神經元的活化不足,使他們無法了解別人臉上的表情或是反諷言語的意思,但是他們的智慧並不差,因此他們的世界很小,僅容許少數(shù)長期跟他們接觸、了解他們內心真實意思的人進來,很不幸的,唯一進入她心裡的戴文被無辜的殺害,凱特林迷失了?! ∥覀兛吹揭粋€像朝陽的生命就這樣沒有意義的夭折了,這種校園暴力現(xiàn)在幾乎是常常發(fā)生,許多人甚至都習慣了,看到新聞就跳過去。在看這本書時,我心中一直在想: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為什麼現(xiàn)在的孩子心中有這麼多恨,自己要死,還拉許多不相干的人墊背?  這本書因為是從亞斯伯格癥患者凱特林的角度來寫的,因此在閱讀時,請先把自己化身為她,才容易讀下去。但願這本書能像暮鼓晨鐘,喚醒我們對青少年暴力和霸凌的注意,讓這種悲劇永不再犯?! 〕晒υ忈寔喫共窈⒆拥膬刃氖澜纭 「呤绶摇∨_大醫(yī)院.醫(yī)學院精神科教授主治醫(yī)師  這是一本感人肺腑、令讀者欲罷不能想要一口氣看完的小說。作者凱瑟琳.厄斯金以一位患有亞斯伯格癥的十一歲女孩凱特林為主角,深刻描繪她在失去了每日相處的良師益友──哥哥戴文──之後,面對喪親,如何在她原本有限的認知能力和獨特的社會性思考模式下,藉由戴文曾教導過她的行為技巧,靠著自己和輔導老師的協(xié)助解決困難,離開自我封閉的世界。作者成功的詮釋孩子──尤其是患亞斯伯格癥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其被認為怪異的行為背後的思考模式?! 〈魑囊鄮熞嘤训念I著凱特林了解社交語言和規(guī)範,對她的影響深遠,也奠定她開始發(fā)展個人解讀社會情境的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一趟喪親後的自我成長,讓她的思考由黑白的二分法則轉變?yōu)槎嗝嫦蛩伎?。作者栩栩如生的描繪凱特林的想法,有如重現(xiàn)我在為這些孩子進行認知心理治療所呈現(xiàn)的思考模式。本書不僅讓我們了解患亞斯伯格癥孩子的想法,也有助於了解正常兒童的早期認知發(fā)展。這本動人心弦、老少咸宜、不可多得的好書,不僅適合所有關心亞斯伯格癥的醫(yī)療教育人員、親友和社會大眾閱讀,對於一般大眾而言,這絕對是一本有趣、活潑生動、深入您心、不可錯過的必讀好書?! ∫幻嬷备Q「亞斯」祕境的魔鏡  陳安儀 知名媒體人  我有一個好友的孩子,是亞斯伯格癥的孩子。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像看到本書中的凱特林一樣,他有典型「亞斯」的特徵:除非經由提醒,否則他不會主動直視別人的眼睛。他不善於招呼、說適當?shù)纳缃徽Z言;他常常陷入自己一個人的遊戲中,完全遺忘其他人的存在。當他發(fā)脾氣時,他會尖叫、咒罵、躺在地上、不停的搥打地面,無法停下來?! ∩頌閬喫共癜Y孩子的媽媽,其實是很辛苦的。在外面,當孩子發(fā)脾氣、無法在短時間內平靜下來時,她經常要面對路人訝異的眼光,懷疑她不會管教小孩。在學校,她要不停的想方設法去解決孩子遇到的挫折,與來自老師、同學之間的壓力──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因為欠缺「同理心」,往往不容易交到朋友,也常被團體排拒在外。而回到家,媽媽又要忍受亞斯伯格癥的孩子那些看起來無情且毫無同情心的言語與行為,有時候,這簡直是像捅人一刀那樣的令人心痛?! 】墒?,凱特林其實是極為聰明與善良的。因為專注,她有很好的學習力;因為不會說謊,她的性格格外真實。她雖然說不出來,但她依然感覺得到愛。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可以透過早期的療育與學習而改變行為表現(xiàn)。這本《留下來的孩子》,忠實吐露亞斯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恍若擁有一面魔鏡,可以直窺祕境?! ∵@是一個讓你更了解亞斯伯格癥孩子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刚嫘郧椤箮淼木薮竽芰俊 £愄@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透過十一歲、罹患亞斯伯格癥的女孩凱特林的眼睛,作者描述美國維吉尼亞州某所中學經歷槍擊事件後,當?shù)鼐用竦寞焸^程。不過,作者並非在檢視傷口或在探討悲劇如何發(fā)生,而是提醒眾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更了解彼此一點,我們就可以離暴力遠一點。  許多歷史的悲劇,是在最初的錯誤發(fā)生之後,眾人選擇了仇恨與拒絕溝通,並一代代的糾纏下去?!噶粝聛淼暮⒆印蛊鋵嵖梢赃x擇另一條路,釋放重擔,重回平和,與自己、與對方、與世界和解?! ∵@麼重大的議題,讀來溫馨感人,相信是因為作者使用了特殊孩子的眼光來看此事件和世界。我認為,這是一個最棒的角度!孩子的心是最柔軟也最不受社會化汙染的,特別是高功能亞斯伯格癥的孩子,他們甚至有高於一般人的觀察力、領受力,唯獨缺乏與人相處的技巧。自從凱特林慢慢懂得使用「同理心」後,她分享父親的傷悲、體貼別的孩子的感受、表達自我、結交朋友,甚至和父親共同努力,帶著整個社區(qū)走出創(chuàng)痛。整個過程,傳達了「真性情」帶來的巨大能量?! ∽髡咴跁?,特別提到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教導他們具體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可以協(xié)助他們比較妥善的處理他們的生活;相對的,也等於協(xié)助了我們的生活……真實的了解對方,其實可以避免許多誤解和問題──那些誤解和問題可能造成日益升高的挫敗感,有時,甚至是暴力?! 〉拇_,現(xiàn)在的社會中,人與人看似遙遠,其實卻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一份對人的了解、包容,受益的還是自己?。  ×私?、尊重與包涵「亞斯」特質  葛竹婷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很驚喜有一本以亞斯伯格(以下簡稱「亞斯」)孩子為主角的青少年小說,也很高興本書在美國受到廣大的歡迎與重視,當然,更歡迎作者及書中主角來到臺灣,讓臺灣的讀者有機會更了解具有亞斯特質的人?! 〗陙恚瑖鴥刃@中不斷推動融合教育,但是融合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共處一室」,更重要的是不同種族、性別、特質的人要能相互了解,並且包容與接納彼此。這本書對於亞斯特質的人提供了非常豐厚的描寫,對於亞斯的特質有非常深入的觀察,讓不熟識亞斯的一般人也能夠透過本書了解他們可能出現(xiàn)的行為與想法。相信作者很用心的查閱非常多自閉癥或是亞斯特質的書籍,因此在不同的橋段中巧妙的融入亞斯獨有的思考模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安排;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想必是將自己化身為亞斯,不斷演練這樣的思考方式?!  杆枷搿箾]有對與錯,這是臺灣社會還需要不斷學習的觀念,我們經常停留在對錯之間,對於亞斯特質的人來說,他們經常只是實話實說,雖然可能不符合對話中所謂的禮貌原則,因此難以被社會上的人所接受,但是我們如果仔細去推敲他們的對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也只是不假掩飾的將心中的話表達出來,不懂偽裝是他們最大的致命傷,卻也是他們最令人心疼的特質?! ≡谶@個爾虞我詐的社會裡,亞斯的特質雖然顯得有點突兀、有點那麼率直,但不也是另一種風景嗎?希望看完本書之後,讓具有複雜心靈的我們,可以多一點點不同的思考方式,也能對亞斯的思考模式多幾分了解、多幾分尊重與包涵,我想,社會間不同議題的對立應該也就會少很多了吧!  尊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  蔡麗鳳 新北市北峰國小校長  《留下來的孩子》一書中的凱特林是罹患亞斯伯格癥的孩子,人際社會性互動障礙、情緒調節(jié)能力不佳、低度同理心與重複性的固著行為,是亞斯伯格癥兒童的特徵。在日常生活和求學階段,他們很容易被誤解,常被要求要跟別人一樣,若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同學無法了解和接納他們時,他們會遭遇許多責難,衍生他們在人際關係和學習上的挫折。我們的確需要藉這本書來讓更多人「了解彼此」,尊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也需要帶領父母和老師學習如何協(xié)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pre>

內容概要

  ★★★★★ 比感人勵志電影《星星的孩子》更令人動容!  從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的那一天開始……  留下來,是為了打造告別悲傷的禮物  令人震驚的悲劇過後,  十一歲女孩凱特林努力克服自己的亞斯伯格癥,  勇敢面對被留下來的沉痛與孤獨,  決心尋求最好的告別方式,結束小鎮(zhèn)眾人的無盡哀慟……  在凱特林的世界裡,一切不是黑就是白,所有的事不是好就是壞,介於中間的任何事物都令人混淆。她相當依賴哥哥戴文,他幫助凱特林了解她自己,以及面對這個世界。然而,戴文卻突然死於一場校園槍擊案!悲劇過後,爸爸時常哭泣,無法走出喪子之痛。凱特林想要幫助爸爸和她自己,但是,身為年僅十一歲的亞斯伯格癥患者,這個女孩實在毫無頭緒。  凱特林轉而向她所了解的事物求助──課本和字典。自從讀到Closure的詞義之後,凱特林明白這正是她和爸爸所需要的,她決心找到它。在尋求Closure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一切並非只是黑與白──黑與白的周圍是各種不同的灰,那些灰色調是那般美麗且必需,可以用來療癒人心;除此之外,這個世界更充滿了色彩,既繽紛又美麗。在凱特琳努力尋求Closure的影響之下,她自己和爸爸、於槍擊案中身亡的女老師之子麥可、槍擊犯的堂弟賈許……甚至小鎮(zhèn)上的每個人,終於可以漸漸釋放、告別那場悲劇所留下來的傷痛?! P瑟琳?厄斯金(Kathryn Erskine)創(chuàng)作了一本溫馨、深情的小說,一部非讀不可的珍貴傑作!很難得的讓年輕讀者覷見了一個特殊的世界,以及一個勇敢、非常特別的女孩。

作者簡介

  凱瑟琳?厄斯金  凱瑟琳?厄斯金  身為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居民,凱瑟琳對2007年發(fā)生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槍擊事件極為震驚。悲劇發(fā)生之後,凱瑟琳不得不試著去了解社區(qū)和家庭──尤其是擁有特殊兒童的家庭──如何應付暴力事件,以及我們若能更了解彼此,生活會因之而如何不同。創(chuàng)作《留下來的孩子》、訴說凱特林這個亞斯伯格癥女孩的故事時,她走入了自身的脆弱世界裡,而且像凱特林一樣,給予我們「又好又壯又漂亮」的事物?! ≡谕度胱類鄣膶懽鞴ぷ髦埃瑒P瑟琳擔任律師長達十五年。她的第一本小說《顫抖》(Quaking)一出版,即榮獲美國青年圖書館服務協(xié)會(YALSA)的「給不願閱讀的青少年讀者之十大精選」(Top Ten Quick Picks for Reluctant Young Adult Readers)之一。目前她和丈夫、兩個孩子和小狗麥克辛住在一起。鄒嘉容  Kathryn Erskine

章節(jié)摘錄

  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的那一天  喬笙老師把我的小組作業(yè)還給我,上面寫了研究充足、十分有趣、傑作這幾句評語,可是她也在底下寫了:為什麼句子中間會有大寫字母?普通名詞不必大寫,只有一些特別的字才需要大寫。我看看我的文句,我並沒有把大寫的字母擺在句子中間,它們是在一些字的開頭。她在Heart(心臟)的H這個字母上打了一個叉,然後改成一個小寫的h。這樣看起來不太對。雖然她是老師,可是我敢說,她所說過的關於特別的字和大寫字母的話都是錯的。怎麼可能會有什麼字比心臟更特別?    在家裡,我思考著關於戴文那顆心臟的事。我坐在沙發(fā)上看著他的櫃子。它還罩在那條灰色的被單下面。光線從百葉窗照了進來,一些灰塵在光線中迴旋並落在櫃子上,我很好奇在這些灰塵粒子裡面有沒有戴文,以及我能不能感覺得到他?!   ∥议]上眼睛,回想起在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的那一天所發(fā)生的一些事。老爹都是這麼稱呼那一天的。那天晚上,我們從醫(yī)院──沒有帶戴文──回到家以後,老爹大吼大叫的踢著家具和牆壁,還用拳頭猛捶那個櫃子,嘴裡一直喊著: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而且,他還把木工的書和童子軍手冊都扔進了戴文的房間,然後甩上門說: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一直到我對他尖叫:停!停!停!然後,他就把那條被單蓋到櫃子上,從此再也不看那個角落一眼?!   ∥铱恐嘲l(fā),緊緊的瞇起了眼睛,儘管我試著不去回想,還是想起在醫(yī)院的時候那些刺眼的燈光、警報器和擴音器的噪音、嗶嗶聲,以及藥味,最後,那些穿綠袍子和紙拖鞋的人對老爹說:我們已經盡力了,不過還是沒辦法縫合你兒子的胸腔。他的心臟──已經所剩無幾了──我們無能為力。實在無能為力了?!   ∥乙贿叞l(fā)抖的吸吮著我的袖子,一邊努力的不讓自己去想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的那一天,但我一張開眼睛,戴文的櫃子卻正瞪著我看,於是我從沙發(fā)上溜下來,慢慢的走過去,掀起了被單,鑽到被單底下,鑽進那空空的櫃子裡,並且想像自己是一顆心臟。戴文的心臟。我的手臂是心房,我的腿是心室,我要讓血液循正確的路徑流動。我想一定有什麼事是我能做的。是我能做的。首先,我要把血液打到肺臟,以便攜帶氧氣,然後流到左心房和心室,再流到主動脈,循環(huán)過他全身。所有的瓣膜都在運作,讓血液順利流動。而且,我可以感覺得到心跳,我也跟著一起搖擺,因為搖擺讓我覺得自己活著,而我希望他的胸腔也活著。我把血液抽送到戴文的整個身體裡。戴──文。戴──文。戴──文。我愈叫愈大聲,這樣才逼真。我的整個身體為了他,跳動得愈來愈大聲、愈來愈狂野。我的頭撞著櫃子的側邊,可是我不在乎。戴──文!戴──文!戴──文!我聽到老爹的聲音像在醫(yī)院時一樣的尖叫了起來,可是我不想聽到,因為我不想要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的那一天的任何一部分再發(fā)生一次,所以我只專心的當那顆心臟,愈跳愈大聲,愈跳愈用力,我卻從櫃子裡掉了出來,因為它關不上。我感覺到老爹一把將我抓了起來,但我只能尖聲嚷著那些醫(yī)院裡的綠衣人所說的話:我盡力了,可是我無能為力!(待續(xù))   ...看全部

媒體關注與評論

  王文華(知名青少年暨兒童文學作家)  王加恩(臺北馬偕醫(yī)學中心精神科兒童臨床心理師.輔仁大學臨床講師暨督導)  王秀津(臺北市大安國小訓導主任.臺北市人權教育輔導員)  方志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主任)  光 禹(飛碟《夜光家族》主持人、作家)  吳淡如(知名作家及主持人)  林世仁(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周慧婷(城邦文藝基金會執(zhí)行長)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高淑芬(臺大醫(yī)院.醫(yī)學院精神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