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拉許·克卜勒,Lars Kepler  頁數(shù):527  譯者:顏湘如  
Tag標簽:無  

前言

  作者問與答  《催眠》是如何發(fā)想出來的?  我們剛好有幾年時間曾直接深入了解專業(yè)催眠,因此很自然便想到以催眠師作為主人翁。許多犯罪小說都是盡可能地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而我們覺得利用催眠師會很刺激,因為他能真正進入他人的記憶。  當我們決定合寫之後,便自我挑戰(zhàn)將一種電影的氛圍轉(zhuǎn)化為文字。我們希望讀者在讀拉許.克卜勒的小說時,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甚至幾乎相信自己能影響事件的發(fā)展?! ∧銈儗秶H間對這本小說的正面迴響有何看法?  當然是非常高興,但同時也確實需要某種內(nèi)在的平靜才能繼續(xù)寫下去,所以我們盡可能不去想暢銷的事?!洞呙摺芬呀?jīng)賣出超過三十七國的版權(quán),而且只要一出版便是暢銷書。  導演拉賽.哈史托姆正在籌拍這部片。真的很棒,不過我們有一位好友明白寫作時放鬆的重要性,便給了我們一個技術(shù)高明的催眠師的電話!  為了找出拉許.克卜勒的身分,在瑞典掀起一陣狂熱。你們?yōu)楹我x用筆名呢?  作家經(jīng)常會利用筆名來暗示自己將以新的聲音或新的類型寫作。在我們合寫之前都已各自寫作數(shù)年,一開始我們覺得用筆名掩藏真實身分是個很好的主意。  後來發(fā)生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合寫小說是我們所經(jīng)歷過最有創(chuàng)意也最愉快的事;其次,二○○九年《催眠》在瑞典出版後,媒體簡直為之瘋狂,忽然間,全國人都在找這個躲在拉許.克卜勒背後的人?! ∥覀冊噲D隱瞞,但八月的某個黑夜,有兩名記者帶著閃光燈與照相機來到我們的夏日小屋找到了我們。第二天,我們就把三個女兒趕上車,開車回到斯德哥爾摩會見媒體與讀者?! ∧銈?nèi)绾魏献鲗憰??有沒有因為夫妻關(guān)係而覺得備受挑戰(zhàn)之處?  如果你跟一對共同生活了將近二十年,還跟三個小女兒同住的夫妻說,接下來的幾年他們將要一起待在一間小書房裡合作寫小說,不管他們有多相愛,恐怕也只會一笑置之?! ≈拔覀円苍囍献鬟^幾次,但每次都幾乎馬上就意見不和、大起爭執(zhí)。其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想到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作家。拉許.克卜勒不是亞力山大,也不是亞莉珊卓拉,他有他自己的生命。事實上,自從以拉許.克卜勒的身分開始寫作後,我們一次也沒有爭吵過?! ≡S多作家合著時,若非交替章節(jié)地寫便是分配不同的角色。我們並不這麼做;我們?nèi)慷家黄饘?,就像兩人彈四手?lián)彈。  我們隨時都在討論情節(jié),不管是去學校接孩子或是出去買晚餐,甚至還會在半夜叫醒對方討論轉(zhuǎn)捩點。若是一頁頁翻閱《催眠》或是續(xù)集,裡面找不到任何一句是我們當中一人單獨寫出來的。全部都是拉許的創(chuàng)作?! £P(guān)於催眠術(shù),你們做了哪些研究?  亞力山大的哥哥是專業(yè)催眠師,也寫過有關(guān)臨床催眠的書。他就是最佳資料來源。我們還讀了許多其他關(guān)於催眠的作品,亞力山大甚至親自體驗被催眠的感覺。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你把選擇交給了催眠師,但催眠真的很舒服?! 〈送?,當我們了解到催眠師本身在催眠過程中也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忘我狀態(tài),著實相當驚訝。幾乎所有人都能被催眠,除非是自己不願意(例如亞莉珊卓拉)。被催眠的人會處於最深度的放鬆狀態(tài),幾乎就像睡著一樣?! 〉偃缛タ催@個人的大腦活動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大腦是完全清醒的,非?;钴S而警覺。深度催眠是進入潛意識的超強力電梯。佛洛伊德曾使用過一陣子,但他認為深度催眠太快速地披露了太多訊息。  你們對於自己被拿來和史迪格.拉森相提並論怎麼想?對於北歐犯罪小說持續(xù)引發(fā)狂熱又有什麼想法?  事實上,拉許.克卜勒的名字「拉許」(Lars)就是向「拉森」(Larsson)致敬。我們和他有許多相同的理念。一方面,犯罪小說描繪的是一個非常暴力而黑暗的世界;另一方面,雖然一闔上書謎底便理應揭曉、歹徒也理應被制止,但卻能讓社會的缺點清楚明白地公開來接受討論?! ∥覀円埠芟矏劾瓡醒}雜的人物角色。因為不管你創(chuàng)造的情節(jié)多麼有趣,如果不琢磨角色,故事就不會好看?! £P(guān)於北歐的寫作趨勢我們有個想法,那就是對黑暗的恐懼,因為所有驚悚小說的源頭都是那股恐懼。但身為作家,你幾乎可以確定自己能逮到歹徒,確保幸福圓滿的結(jié)局。因此寫作是暫時解除恐懼的方式,就好像雲(yún)霄飛車在行駛過程中,將對高度的恐懼轉(zhuǎn)化成一種樂趣?! ∪艘恢倍际呛ε潞诎档?,不只有小孩……而事實上,要找到比冬天的北歐更黑暗的地方並不容易。在北部地區(qū),甚至有三個月看不到太陽。所以在這種黑暗的環(huán)境下,我們有如此堅定的犯罪小說寫作傳統(tǒng)或許並不奇怪。  接下來呢?你們還會繼續(xù)聯(lián)手寫作嗎?  我們的第二本拉許.克卜勒小說已經(jīng)在二○一○年七月在瑞典出版,第三本也已進行得差不多,預計會在二○一一年十一月在瑞典上市。目前第四本的情節(jié)已經(jīng)構(gòu)思完畢,此外還有許多刺激有趣的調(diào)查、懸案、神祕事件與想法,應該至少還能寫上八本書。  每本關(guān)於警探約拿.李納的新書都是獨立的,書中的主要角色也都不同,不過約拿是這一系列的主角?! 〈蠖鄶?shù)的作家真的都很寂寞,寫小說時,長年都無法與人分享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但如今拉許.克卜勒出現(xiàn)了,對我們而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經(jīng)過這番共同的創(chuàng)意激盪後,我們已不再嚮往一般作家的孤寂了。

內(nèi)容概要

繼史迪格.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後,最受國際矚目的瑞典推理小說
他發(fā)誓永遠不再為人催眠
當誓言違背了後,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
結(jié)合了史迪格.拉森三部曲令人上癮的力量、《沉默的羔羊》的敘事張力、尤.奈斯博的驚悚刺激元素,讀者們,準備進入讓你腎上腺素激增的催眠世界吧。
《催眠》締造了瑞典書市的版權(quán)奇蹟
在原著尚未出版、作者尚未公布之前,單憑一份簡短的英文簡介,就售出超過20國國際版權(quán),為瑞典小說所創(chuàng)最強的成績。截至目前為止,已售出37國版權(quán),而且一出版即暢銷。
即將搬上大螢幕
由拉賽?哈史托姆(Lasse Hallstr?m)執(zhí)導
(濃情巧克力、忠犬小八、最後一封情書)
你需要線索。你需要時間。你需要動機。而你一樣都沒有。
在漆黑的十二月深夜裡,精神科醫(yī)師艾瑞克.瑪利亞.巴克被一通來自斯德哥爾摩某醫(yī)院的電話吵醒。警探約拿.李納請求他立刻前來協(xié)助治療一名因急性創(chuàng)傷而陷入昏迷的病患。他希望艾瑞克能透過催眠與這個年輕男孩溝通,讓警方得以訊問他。他們必須找出是誰如此兇殘地殺害了他的雙親與妹妹,以便及時救出目前失蹤的姊姊。
但艾瑞克已經(jīng)十年未曾施行催眠術(shù),而且他也發(fā)過誓永遠不再為人催眠。當年痛苦的記憶仍深深影響著他,也使他決定不協(xié)助警方。
最後當艾瑞克被說服了,情況竟有如水閘門被一連串始料未及的洶湧波濤給沖開了。這一連串攻勢猛烈又不可思議的事件,就這樣毫無預警地震撼了艾瑞克的生活。他兒子失蹤,為了爭取救兒子的機會,艾瑞克必須面對過去,面對他的研究工作毀於一旦、婚姻也瀕臨破裂的那段時期。
《催眠》一書在原著作國瑞典積聚了不少讚譽,但作者卻是以筆名發(fā)表這部驚世的犯罪小說,報章與電視為了找出其真實身分耗費了相當大的心力,搜尋的結(jié)果更是戲劇化:在一次夜襲之後,發(fā)現(xiàn)「拉許.克卜勒」原來竟是一對夫妻檔文學作家雙人組,且在當?shù)匾杨H具聲望。在國際間造成轟動的《催眠》已預計將在三十七個國家出版,而每到一處便登上暢銷排行榜,其中包括法國、荷蘭、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丹麥、美國。結(jié)合了史迪格.拉森三部曲那令人上癮的力量和《沉默的羔羊》的敘事張力,這本能讓腎上腺素激增的驚悚小說從第一頁開始就令人深深著迷。
[作者問與答]
《催眠》是如何發(fā)想出來的?
我們剛好有幾年時間曾直接深入了解專業(yè)催眠,因此很自然便想到以催眠師作為主人翁。許多犯罪小說都是盡可能地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而我們覺得利用催眠師會很刺激,因為他能真正進入他人的記憶。
當我們決定合寫之後,便自我挑戰(zhàn)將一種電影的氛圍轉(zhuǎn)化為文字。我們希望讀者在讀拉許.克卜勒的小說時,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甚至幾乎相信自己能影響事件的發(fā)展。
你們對於國際間對這本小說的正面迴響有何看法?
當然是非常高興,但同時也確實需要某種內(nèi)在的平靜才能繼續(xù)寫下去,所以我們盡可能不去想暢銷的事?!洞呙摺芬呀?jīng)賣出超過三十七國的版權(quán),而且只要一出版便是暢銷書。
導演拉賽?哈史托姆正在籌拍這部片。真的很棒,不過我們有一位好友明白寫作時放鬆的重要性,便給了我們一個技術(shù)高明的催眠師的電話!
為了找出拉許.克卜勒的身分,在瑞典掀起一陣狂熱。你們?yōu)楹我x用筆名呢?
作家經(jīng)常會利用筆名來暗示自己將以新的聲音或新的類型寫作。在我們合寫之前都已各自寫作數(shù)年,一開始我們覺得用筆名掩藏真實身分是個很好的主意。
後來發(fā)生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合寫小說是我們所經(jīng)歷過最有創(chuàng)意也最愉快的事;其次,二○○九年《催眠》在瑞典出版後,媒體簡直為之瘋狂,忽然間,全國人都在找這個躲在拉許.克卜勒背後的人。
我們試圖隱瞞,但八月的某個黑夜,有兩名記者帶著閃光燈與照相機來到我們的夏日小屋找到了我們。第二天,我們就把三個女兒趕上車,開車回到斯德哥爾摩會見媒體與讀者。
你們?nèi)绾魏献鲗憰??有沒有因為夫妻關(guān)係而覺得備受挑戰(zhàn)之處?
如果你跟一對共同生活了將近二十年,還跟三個小女兒同住的夫妻說,接下來的幾年他們將要一起待在一間小書房裡合作寫小說,不管他們有多相愛,恐怕也只會一笑置之。
之前我們也曾試著合作過幾次,但每次都幾乎馬上就意見不和、大起爭執(zhí)。其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想到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作家。拉許.克卜勒不是亞力山大,也不是亞莉珊卓拉,他有他自己的生命。事實上,自從以拉許.克卜勒的身分開始寫作後,我們一次也沒有爭吵過。
許多作家合著時,若非交替章節(jié)地寫便是分配不同的角色。我們並不這麼做;我們?nèi)慷家黄饘?,就像兩人彈四手?lián)彈。
我們隨時都在討論情節(jié),不管是去學校接孩子或是出去買晚餐,甚至還會在半夜叫醒對方討論轉(zhuǎn)捩點。若是一頁頁翻閱《催眠》或是續(xù)集,裡面找不到任何一句是我們當中一人單獨寫出來的。全部都是拉許的創(chuàng)作。
關(guān)於催眠術(shù),你們做了哪些研究?
亞力山大的哥哥是專業(yè)催眠師,也寫過有關(guān)臨床催眠的書。他就是最佳資料來源。我們還讀了許多其他關(guān)於催眠的作品,亞力山大甚至親自體驗被催眠的感覺。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你把選擇交給了催眠師,但催眠真的很舒服。
此外,當我們了解到催眠師本身在催眠過程中也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忘我狀態(tài),著實相當驚訝。幾乎所有人都能被催眠,除非是自己不願意(例如亞莉珊卓拉)。被催眠的人會處於最深度的放鬆狀態(tài),幾乎就像睡著一樣。
但假如去看這個人的大腦活動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大腦是完全清醒的,非?;钴S而警覺。深度催眠是進入潛意識的超強力電梯。佛洛伊德曾使用過一陣子,但他認為深度催眠太快速地披露了太多訊息。
你們對於自己被拿來和史迪格.拉森相提並論怎麼想?對於北歐犯罪小說持續(xù)引發(fā)狂熱又有什麼想法?
事實上,拉許.克卜勒的名字「拉許」(Lars)就是向「拉森」(Larsson)致敬。我們和他有許多相同的理念。一方面,犯罪小說描繪的是一個非常暴力而黑暗的世界;另一方面,雖然一闔上書謎底便理應揭曉、歹徒也理應被制止,但卻能讓社會的缺點清楚明白地公開來接受討論。
我們也很喜愛拉森書中複雜的人物角色。因為不管你創(chuàng)造的情節(jié)多麼有趣,如果不琢磨角色,故事就不會好看。
關(guān)於北歐的寫作趨勢我們有個想法,那就是對黑暗的恐懼,因為所有驚悚小說的源頭都是那股恐懼。但身為作家,你幾乎可以確定自己能逮到歹徒,確保幸福圓滿的結(jié)局。因此寫作是暫時解除恐懼的方式,就好像雲(yún)霄飛車在行駛過程中,將對高度的恐懼轉(zhuǎn)化成一種樂趣。
人一直都是害怕黑暗的,不只有小孩……而事實上,要找到比冬天的北歐更黑暗的地方並不容易。在北部地區(qū),甚至有三個月看不到太陽。所以在這種黑暗的環(huán)境下,我們有如此堅定的犯罪小說寫作傳統(tǒng)或許並不奇怪。
接下來呢?你們還會繼續(xù)聯(lián)手寫作嗎?
我們的第二本拉許.克卜勒小說已經(jīng)在二○一○年七月在瑞典出版,第三本也已進行得差不多,預計會在二○一一年十一月在瑞典上市。目前第四本的情節(jié)已經(jīng)構(gòu)思完畢,此外還有許多刺激有趣的調(diào)查、懸案、神祕事件與想法,應該至少還能寫上八本書。
每本關(guān)於警探約拿.李納的新書都是獨立的,書中的主要角色也都不同,不過約拿是這一系列的主角。
大多數(shù)的作家真的都很寂寞,寫小說時,長年都無法與人分享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但如今拉許.克卜勒出現(xiàn)了,對我們而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經(jīng)過這番共同的創(chuàng)意激盪後,我們已不再嚮往一般作家的孤寂了。

作者簡介

拉許.克卜勒 (Lars Kepler)
在拉許.克卜勒這個筆名與意外暢銷的犯罪小說《催眠》背後,其實是一對在社會上已具聲望的作家夫妻檔亞莉珊卓拉.柯艾盧.安多利(Alexandra
Coelho Ahndoril)與亞力山大.安多利(Alexander Ahndoril)。
「我們兩人都很愛看懸疑小說與電影」,這是他們對本書背景的註解?!府斘覀儧Q定試著合寫一本書,拉許.克卜勒這個筆名便誕生了。我們希望將這個新的作者身分和我們本身的身分加以區(qū)隔。當初以匿名方式將稿件寄給出版社,就是希望對方不抱任何先入為主之見閱讀、評斷。我們很以這部犯罪小說《催眠》為傲。寫作過程充滿樂趣也充滿創(chuàng)意。我們的企圖心是希望為這類小說帶來一種受電影啟發(fā)的新步調(diào),以及意想不到的人物角色和謎團,將來拉許.克卜勒也會繼續(xù)以此為目標?!?br />亞莉珊卓拉.安多利的第一部小說《群星城堡》(Stjarneborg)已被譯為數(shù)種語言,至於亞力山大.安多利所寫關(guān)於柏格曼的小說《導演》(Regissoren),更進入了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的決選名單。他們目前住在瑞典?!洞呙摺肥羌s拿.李納探案系列的第一本小說,此系列將會全部以拉許.克卜勒之名出版。
顏湘如
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賈斯柏的夏夜謎題》、《波特萊爾是條狗》、《別相信任何人》等。

章節(jié)摘錄

  內(nèi)文試閱作者問與答  《催眠》是如何發(fā)想出來的?  我們剛好有幾年時間曾直接深入了解專業(yè)催眠,因此很自然便想到以催眠師作為主人翁。許多犯罪小說都是盡可能地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而我們覺得利用催眠師會很刺激,因為他能真正進入他人的記憶?! ‘斘覀儧Q定合寫之後,便自我挑戰(zhàn)將一種電影的氛圍轉(zhuǎn)化為文字。我們希望讀者在讀拉許.克卜勒的小說時,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甚至幾乎相信自己能影響事件的發(fā)展。  你們對於國際間對這本小說的正面迴響有何看法?  當然是非常高興,但同時也確實需要某種內(nèi)在的平靜才能繼續(xù)寫下去,所以我們盡可能不去想暢銷的事?!洞呙摺芬呀?jīng)賣出超過三十七國的版權(quán),而且只要一出版便是暢銷書?! а堇悾吠心氛诨I拍這部片。真的很棒,不過我們有一位好友明白寫作時放鬆的重要性,便給了我們一個技術(shù)高明的催眠師的電話!  為了找出拉許.克卜勒的身分,在瑞典掀起一陣狂熱。你們?yōu)楹我x用筆名呢?  作家經(jīng)常會利用筆名來暗示自己將以新的聲音或新的類型寫作。在我們合寫之前都已各自寫作數(shù)年,一開始我們覺得用筆名掩藏真實身分是個很好的主意?! ♂醽戆l(fā)生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合寫小說是我們所經(jīng)歷過最有創(chuàng)意也最愉快的事;其次,二○○九年《催眠》在瑞典出版後,媒體簡直為之瘋狂,忽然間,全國人都在找這個躲在拉許.克卜勒背後的人?! ∥覀冊噲D隱瞞,但八月的某個黑夜,有兩名記者帶著閃光燈與照相機來到我們的夏日小屋找到了我們。第二天,我們就把三個女兒趕上車,開車回到斯德哥爾摩會見媒體與讀者?! ∧銈?nèi)绾魏献鲗憰??有沒有因為夫妻關(guān)係而覺得備受挑戰(zhàn)之處?  如果你跟一對共同生活了將近二十年,還跟三個小女兒同住的夫妻說,接下來的幾年他們將要一起待在一間小書房裡合作寫小說,不管他們有多相愛,恐怕也只會一笑置之?! ≈拔覀円苍囍献鬟^幾次,但每次都幾乎馬上就意見不和、大起爭執(zhí)。其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想到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作家。拉許.克卜勒不是亞力山大,也不是亞莉珊卓拉,他有他自己的生命。事實上,自從以拉許.克卜勒的身分開始寫作後,我們一次也沒有爭吵過?! ≡S多作家合著時,若非交替章節(jié)地寫便是分配不同的角色。我們並不這麼做;我們?nèi)慷家黄饘?,就像兩人彈四手?lián)彈?! ∥覀冸S時都在討論情節(jié),不管是去學校接孩子或是出去買晚餐,甚至還會在半夜叫醒對方討論轉(zhuǎn)捩點。若是一頁頁翻閱《催眠》或是續(xù)集,裡面找不到任何一句是我們當中一人單獨寫出來的。全部都是拉許的創(chuàng)作。  關(guān)於催眠術(shù),你們做了哪些研究?  亞力山大的哥哥是專業(yè)催眠師,也寫過有關(guān)臨床催眠的書。他就是最佳資料來源。我們還讀了許多其他關(guān)於催眠的作品,亞力山大甚至親自體驗被催眠的感覺。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你把選擇交給了催眠師,但催眠真的很舒服。  此外,當我們了解到催眠師本身在催眠過程中也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忘我狀態(tài),著實相當驚訝。幾乎所有人都能被催眠,除非是自己不願意(例如亞莉珊卓拉)。被催眠的人會處於最深度的放鬆狀態(tài),幾乎就像睡著一樣?! 〉偃缛タ催@個人的大腦活動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大腦是完全清醒的,非?;钴S而警覺。深度催眠是進入潛意識的超強力電梯。佛洛伊德曾使用過一陣子,但他認為深度催眠太快速地披露了太多訊息?! ∧銈儗蹲约罕荒脕砗褪返细瘢嗵醽K論怎麼想?對於北歐犯罪小說持續(xù)引發(fā)狂熱又有什麼想法?  事實上,拉許.克卜勒的名字「拉許」(Lars)就是向「拉森」(Larsson)致敬。我們和他有許多相同的理念。一方面,犯罪小說描繪的是一個非常暴力而黑暗的世界;另一方面,雖然一闔上書謎底便理應揭曉、歹徒也理應被制止,但卻能讓社會的缺點清楚明白地公開來接受討論?! ∥覀円埠芟矏劾瓡醒}雜的人物角色。因為不管你創(chuàng)造的情節(jié)多麼有趣,如果不琢磨角色,故事就不會好看。  關(guān)於北歐的寫作趨勢我們有個想法,那就是對黑暗的恐懼,因為所有驚悚小說的源頭都是那股恐懼。但身為作家,你幾乎可以確定自己能逮到歹徒,確保幸福圓滿的結(jié)局。因此寫作是暫時解除恐懼的方式,就好像雲(yún)霄飛車在行駛過程中,將對高度的恐懼轉(zhuǎn)化成一種樂趣。  人一直都是害怕黑暗的,不只有小孩……而事實上,要找到比冬天的北歐更黑暗的地方並不容易。在北部地區(qū),甚至有三個月看不到太陽。所以在這種黑暗的環(huán)境下,我們有如此堅定的犯罪小說寫作傳統(tǒng)或許並不奇怪?! 〗酉聛砟兀磕銈冞€會繼續(xù)聯(lián)手寫作嗎?  我們的第二本拉許.克卜勒小說已經(jīng)在二○一○年七月在瑞典出版,第三本也已進行得差不多,預計會在二○一一年十一月在瑞典上市。目前第四本的情節(jié)已經(jīng)構(gòu)思完畢,此外還有許多刺激有趣的調(diào)查、懸案、神祕事件與想法,應該至少還能寫上八本書?! ∶勘娟P(guān)於警探約拿.李納的新書都是獨立的,書中的主要角色也都不同,不過約拿是這一系列的主角?! 〈蠖鄶?shù)的作家真的都很寂寞,寫小說時,長年都無法與人分享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但如今拉許.克卜勒出現(xiàn)了,對我們而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經(jīng)過這番共同的創(chuàng)意激盪後,我們已不再嚮往一般作家的孤寂了。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催眠》是一本有挑戰(zhàn)性、內(nèi)容極長,卻絕對值得一讀的小說。書中處理了一些頗具煽動性的議題,不過作者最關(guān)心的還是同時具有正面與毀滅性潛在因素的家庭關(guān)係。這些嚴肅的議題以犯罪小說的形式呈現(xiàn),而且緊張恐懼的氛圍與時俱增、毫無冷場,在這方面,克卜勒夫妻檔完全是箇中高手。這對夫妻說過他們受電影的影響比受其他小說家的影響來得深,而這的確是一本電影感十足的小說。約拿.李納也是個動人的主人翁。讀者們就準備好讓《催眠》為你催眠吧。』 ?。鴣嗰R遜  『這本初試啼聲的驚悚小說傑作,一登場就是賭徒安德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催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我第一次接觸到“催眠”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在研究抑郁癥。在學校查了不少的相關(guān)資料,并且聽過一些催眠的音頻課程。雖然我從來沒有真正的通過網(wǎng)上的一些催眠教程將自己催眠過,但是,過去幾年里對催眠的認知里,我從來沒有覺得它是一種有弊端的治療方法。
      昨晚,接近午夜,我讀完了《催眠師》這本書。一方面,自己深深的被這本小說的情節(jié)所吸引,但是,另一方面,我第一次對催眠術(shù)有了新的認識。過去幾年,通過一直不太科班的學習心理學,對于潛意識療法深信不疑。通過潛意識層面的引導,進入到病人潛意識被壓抑的根源——書里被埃里克稱為“老木屋”的地方。其實,他用了一個特別簡單的原理,就是找到那個傷害你被你壓抑隱藏的痛苦根源,只有面對了,才有可能痊愈。但是從技術(shù)層面來講,這件事還是比較難的。到目前為止,國際上公認的催眠大師還是很少的。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講,真的很難抑制自己的好奇欲望。對于病人的探究很多時候會讓探究偏離它本來的目的,而負面情緒又是如此的強大,一個好的心理醫(yī)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內(nèi)心特別強大和陽光的人,否則,你每天面對那么多的情緒垃圾人間慘劇,不崩潰才怪。這也就是說,醫(yī)者難以自醫(yī),就像《異度空間》中的心理醫(yī)生一樣,最終還是消化不了負面情緒,無法紓解最終崩潰。在埃里克催眠的過程中,他也是要和那些病人一樣潛到水深處,面對每一個人的“老木屋”的。從前,我們關(guān)注的是心理醫(yī)生的心理能不能承受那么多的負面過往。如今,在《催眠師》中,讓我突然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在催眠中或者說心理治療過程中,那些有害的東西,是不是一個醫(yī)生應該知道的?
      埃里克通過科學,知道了罪惡,而一個正常人都應該明白,虐待他人是犯罪,可是,任何違法的事情都是違法者想要極力掩埋的。那么,當一名違法者在科學的引導下將自己的罪惡透露給一名心理醫(yī)生,醫(yī)生,是否是安全的?或者說,他是應該將這些僅僅的看做治病而已,還是應該用正常的思維去下意識的做出什么抑制違法舉動的行為?對于一名醫(yī)生而言,他應該做的是前者,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他要做后者。而一旦他選擇了后者,他其實就違背了一名醫(yī)生的職業(yè)道德。這也就是為什么被他催眠的這個兩名施暴者深恨他的原因——他們認為是這名醫(yī)生潛入了他們的大腦中,強奸了他們的思維,逼他們說出醫(yī)生所需要的東西。
      對于一些生活在陰暗中的人而言,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能言說的。那是極其危險的也是極其恐怖的。這些人,其實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被治愈了。比如說,殺人者。通過催眠療法,或許能讓他們接近自己的“老木屋”,但是,直面它,不代表罪惡會過去。所以,《催眠師》也給了我們這樣的思考,在人本情懷的科學研究之外,我們還是必須和那些最黑暗的心靈保持距離。有些東西,難以用是非一言以蔽之。很多抱著救人目的的救贖,是救不了那些永遠也無法自救的人的。也就是說,人類的救贖,是救贖不了魔鬼的。
      對于心理學家來說,并非一定要探究到病人的“老木屋”。對于被傷害者的治愈,可能會比傷害他人的人的治愈更加容易。經(jīng)歷這些種種是非,我想,如果真的有埃里克這樣的醫(yī)生,他真的還會如此癡迷這樣的技術(shù)嗎?我看不一定,有的時候科學的進步真的需要一些偏執(zhí)的瘋子,能夠?qū)⒁恍┱5乃紤]拋之腦后。催眠療法如果真的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對于醫(yī)生和病人來說,顯然利弊參半。
      小說《催眠師》讓我重新思考了心理治愈的可能性。雖然我還是相信探究潛意識的療法,但是更艱深的技術(shù),還是存在著很多隱患的。人的確不應該把別人的內(nèi)心看的太清楚,與人于己,都是不利的??墒?,有些人還必須通過他人正視自己,那么這中間的度,又該怎么把握呢?《催眠師》沒有告訴我們,這些需要真的心理學家去研究了。
  •     12月8日的凌晨,冰雪覆蓋的北歐,滅門慘案,潔白的醫(yī)院,這一開頭的場景就緊緊的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希望我一口氣能把這本書讀完,并且要配合著這個場景,所以,今天陽光滿地的北京并不適合做這件事情。我要把這本書留到下雪那天在看了。
  •     昨日和夫君前往東莞辦理一些業(yè)務(wù),忙乎了一整天。由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漫長地等待,我便從包里取出這本瑞典作者拉什?卡普拉所寫的《催眠師》閱讀了起來。
      在包包中攜帶一本書是我向來慣用的做法,并時常根據(jù)外出時間的長短來攜帶不同類型的書,時間越長,就會帶越加晦澀難懂的書,以便盡量放慢自己的速度,免得過早看完。很明顯,昨日所帶的書,非常符合我等待的時間,恰好在電梯抵達家中樓層的那一刻,完完整整地讀完了。
      從翻開本書的第一頁開始,我就忍不住沉浸在其中了。書中令人驚悚和邪惡的氛圍,在開篇便慢慢的滲透出來。作者強大的筆力,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而一點一滴的勾勒出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恐怖之感,實在是令人欽佩。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承認,這一部犯罪小說的精彩與復雜,是我所看過的國內(nèi)任何推理小說都無法比擬的。其寫作技巧和情節(jié)契合的程度,正如一只精湛的瑞士手表,精致、縝密、無比吸引人,堪稱現(xiàn)代犯罪小說的頂級作品。
      小說從一個慘無人道的滅門案談起,引出了故事的男主角——著名的催眠師??死铩0?死锸莻€現(xiàn)狀有點糟糕的中年男子——事業(yè)失意、婚姻失敗、還濫服藥物,心愛的兒子又是血友病的患者。偏偏警察約納,又百折不撓的堅持要他使用他已決定永遠不使用的催眠術(shù),而也正是這一次催眠術(shù),把他所積蓄的所有不幸都推上了高潮。
      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將這樣一群瘋子,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形象地展現(xiàn)給讀者,而其中的催眠術(shù),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認為,很多心理有障礙的人,都是童年有過創(chuàng)傷的人。也就是過去的一些小事,會對人的一生都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導致人的心理扭曲、變態(tài)。不過我覺得這也不是絕對的,這還需要取決于這個人的承受能力,還有本人在遺傳上神經(jīng)地帶的敏感程度。所以對于作者通過催眠術(shù)來引導病患回憶起童年的過往,以便疏通和了解自己潛意識中潛藏的恐懼和傷痛,我還是覺得需要抱一種比較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也就是說我并不是完全贊同催眠術(shù)。
      在閱讀時,除了被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所吸引,從另一方面講,也顛覆了我對瑞典的印象。過去對于北歐,有一種格外強烈的向往,總覺得那是世界最后的一片凈土,是非常適合定居的美好地帶,但近來隨著挪威的槍殺案發(fā)生,以及某些心理變態(tài)的人對北極圈內(nèi)小海豹的血腥虐殺,到這一本被一群瘋子所充斥的驚悚小說,讓人看得膽顫心驚。書中都說了,在這些年底平均日照只有五個小時的國家,很多人會因為抑郁癥而死。
      也是,這世界上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便會有一些天生便是反社會、有心理障礙的人存在,何況是在缺乏陽光、缺乏溫暖的國度呢?
      哪里可能有所謂的真正的凈土呢?我不禁笑自己的愚蠢起來。
      
      
  •     在看小說,尤其是推理懸疑小說和言情小說的時候,我會將自己的感官和神經(jīng)全部調(diào)動起來,隨著情節(jié)搖曳而情緒起伏。遇到《催眠師》真是棋逢敵手。它絕對是一部能讓你神經(jīng)一直繃得緊緊的小說。
      
      在題目上,我們看不到這本書的情節(jié)的端倪,即使猜也是猜錯的。我原本覺得,以催眠獲得某個案件的真相,會使整個推理破案過程都化為無效,類似于將真相歸之于上帝之手一樣。那將多么無味。不過,這部小說絕對不會落于這個俗套,它并不是將催眠放在故事的結(jié)尾高潮部分,而是放在我們怎么想也想不到的故事前端(確切地說,第51頁?。哪莻€時候開始,高潮就來了,而且一直不停息。身負刀傷的男孩說出真相,到姐姐的被捕和逐漸透露不倫的真相,再到男孩逃出醫(yī)院并揚言報復,再催眠師的孩子在深夜被強行帶走……起碼170頁的情節(jié)緊湊得讓你無法透過氣來。然后作者刻意在這個地方停頓下來,用75頁的篇幅進行插敘,回憶催眠師在10年所作的催眠實驗研究、期間的婚外情以及催眠實驗所帶給他的身敗名裂。到最后的100頁,更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了,真相像剝蒜一樣逐層迎刃而解。到案破那一幕則如煙花轟然升天,灰飛煙滅。后脖子涼颼颼的。
      
      往常的推理懸疑小說,極需要拿捏張弛的力度,一般是這段緊張,下一段就整些和緩的;這段發(fā)現(xiàn)了2個線索,下一段就又出現(xiàn)1個新疑點。但正如我上段所說,作者有能力將讀者的心在170頁里都懸在半空,(就跟唱《最炫民族風》不用換氣那樣有木有~)然后再來一段回憶讓你大喘氣如拉風箱。接著直接上《忐忑》里的“唉呀喲”那段。你說這樣的換氣訓練還不是鍛煉我們心臟的好方法嗎?
      
      除了情節(jié)氣氛拿捏得鬼斧神工之外,整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也很巧妙。在催眠師的兒子被擄走之后,我們憑著已有線索,總會懷疑是那個男孩做的;當出現(xiàn)了另一種可能時,我又會想,將兩個不同的案件糅合到一個故事里,豈不是很沒意思?但別忘了題目是《催眠師》,這兩個案件都是由催眠所引起,而最近一次的催眠更是使兩個案件重合的導火索。一切結(jié)合得嚴絲合縫。
      
      利迪婭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不良的家庭教養(yǎng)對孩子的影響。這值得我們反思,到底我們對孩子的教養(yǎng)會讓孩子如何去解讀,從而塑造他們自己。教育應該是慎之又慎如履薄冰的事情。
      
      有些地方我覺得仍然需要我再閱讀一遍才能找到答案,包括夏娃的死因;以及那個被催眠的男孩說他的姐姐需要他咬別人,這又是怎么回事?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第一個案件的過程重組,以及兩姐弟進入催眠師家中犯案的過程重組,很大程度都是出自姐姐之口,弟弟卻成為了一個緘默的被害者。會不會存在另外一個真相?
      
  •      能夠讀到《催眠師》這本書,純粹是一個機緣巧合。如果不是有緣讀到,我可能是不太會主動涉獵這些包含“玄學”內(nèi)容的文字。就像童年時??吹膭赢嬈锬撤N”搖懷表“似的催眠惡搞一樣,我始終認為催眠術(shù)其實就是一場將惡搞進行到底的玩笑。
      
       好在這本書其實跟催眠也沒有那么大的關(guān)系,在我看來只是借題發(fā)揮的素材而已,并不是書膽。這本書其實關(guān)注更多的是人性、家庭與成長,盡管催眠可能只是噱頭,但我還是推薦這本書,因為它的真實和誠懇。
      
       ”在希臘神話中,睡眠之神修普諾斯是一個手拿罌粟殼、長著翅膀的男孩,他名字的含義是睡眠。他是死神的孿生兄弟,是黑夜女生和黑暗之神的兒子...“
      
       以上引述自本書開頭對于現(xiàn)代催眠術(shù)的介紹,與其像封面上提示的那樣認為它是推理小說,我更愿意將其歸入歐美懸疑系列。我個人概念中的推理小說,或是有驚天的詭計和犯罪手法,或是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兇手,或是有神秘離奇的作案動機。而這部小說,在第45頁“戰(zhàn)栗真相“一章中,幾乎就把故事開頭令人驚愕的案件全部解答,轉(zhuǎn)而又開始的另一個綁架案才是全書的重點...(雖然兩起案件多少有些關(guān)聯(lián)) 而這一個類似于《謊言黑洞》(哈蘭.科本著)中的男孩誘拐案,一直撐到了故事的最后。實話實說,在第一個案件的高調(diào)刺激下,男孩的失蹤和預感到的俗套大團圓結(jié)局,確實不會對讀者產(chǎn)生一種更強烈的興趣和刺激。然而,雖然誘拐案件本身并不出奇,但那些穿插其中的灰色回憶確實很耐人尋味。出于人類的獵奇心理,”老木屋“的故事應該會很吸引人,這里不多說,還靠大家自己品評。
      
       另外要說的一點就是”眾生相“。這部作品中的人物描寫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期待,作者把其中每一個重要角色都塑造的超級出彩~ 你不會感覺到人物的似曾相識,你只會覺得:對!這就是埃里克.巴克,這就是他的妻子西蒙妮,這就是有故事的警探約納.林納... 相信這部書如果真的拍成電影,如何能將其塑造成書里那樣豐滿的形象,對于演員的演技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吧。
      
       最后危言聳聽的說一句:如果你有不為人知的過去,請遠離催眠、遠離催眠師...
  •     
      幾年前的《龍紋身的女孩》,前一陣紅極一時的丹麥電視劇《謀殺》,讓北歐的懸疑推理作品從寧靜安詳?shù)母@鐣凶邅?,裹著一身抖不掉的高緯度寒意,漫不?jīng)心闖入大眾視野。這些作品乍一看都活像一個個冷漠寡言的男人,似乎頗有歐美推理文壇盛行的冷硬派之風,但細品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和冷硬派完全不同,冷硬派的世界簡單明了,黑白分明,一個性情瀟灑、帶著幾分頹廢的警探,幾個風姿綽約的紅顏知己,還有一個與世不容的罪犯;而北歐推理作品中的人物卻都是灰色的幽魂,在中間地帶左右游走,徘徊不定。同為烈酒,冷硬派像墨西哥喝法的龍舌蘭,舔一下鹽,杯底一仰,再來一口青檸,口味兇烈;北歐派卻像一杯上好的純凈伏特加,無色無味,外表冰酷,內(nèi)里熾熱,口感豐厚,回甘悠長。
      
      《催眠師》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兼具多種特質(zhì),既有冷硬派的文風,又有日系文學中纏綿糾結(jié)的情感,還有希區(qū)柯克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懸念營造;它既是一本推理小說、懸疑小說,又是一本心理小說??ㄆ绽坪醪⒉辉谝獍阉淖x者帶到何處,埃里克回憶催眠小組的那一章,細小泛灰的楷體印刷字,洋洋灑灑鋪滿了80多張書頁,充斥著各種回憶與現(xiàn)實的交織,對催眠過程輕柔飄渺的描寫,還有催眠中混亂破碎的囈語,將讀者也一并帶入那朦朧模糊的半夢半醒中。約瑟夫和本杰明,兩個少年似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卻又身處兩個截然不同的謎團之中,催眠師埃里克佇立在這一團亂線之中,既是一個醫(yī)生,又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默然得令人心酸??ㄆ绽б庵v著一個如滴墨般層層浸染的故事,細紗一般拂過每個人物的頭頂。
      
      列夫?格羅斯曼在本書封底上的評論不錯:“多數(shù)驚悚小說作家在作品中至多能駕馭一個令人信服的瘋子,但卡普拉卻同時塑造了許多個?!毙≌f中的人物,從大到小,每個人都郁結(jié)著難言的苦楚,每個人都有不堪的過往,也許在我們的理解中,絕大部分人并不會因為童年的創(chuàng)傷而走向心理變態(tài),但卡普拉的作品中除了這種極端的畸形變異,更多的是滲透其中的市井的無奈,無言以對的尷尬。小說中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掙扎在無力掙脫的苦悶與陰影下,每一個人都像瀕臨潰決的堤壩,表面看上去從容淡定、紋絲不動,胸腔中卻激蕩著憂郁苦澀的灰色浪花。莫測的死亡,扭曲的仇恨,深邃的人心,如同失重的黑洞,悄然吞噬著他們的靈魂,消磨著他們的生氣,讓他們迷失在茫茫然的虛無之中,伸出手卻觸不到彼此。
      
      但如果僅止于此,《催眠師》也不過是一本二流驚悚小說罷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這場沒有退路的調(diào)查中,或多或少都曾與死亡的威脅面對面過,而在這些對峙中,他們往往深陷孤立無援的泥淖,那樣的無助,那樣徹骨的寒意,真是應了西方那句俗話:Live together, die alone. 然而也正是在這與黑暗的掙扎中,我們的主人公們艱難保全著自己生命的希望,抓住一點光亮就決不松手,他們也開始明白,什么是他們永遠也無法放棄的,哪些人是他們不能背棄的。這本殘忍冰冷的小說,有著似乎與之頗不相稱的結(jié)局,在付出了許多條無辜的人命后,兩個主要罪犯命喪黃泉,自信得近乎于偏執(zhí)的警官林納又和女友走到了一起,身患重病的兒子、藥物成癮又丑聞纏身的丈夫、偷腥的妻子,在歷盡千難萬險后,又得以重聚,簡直可以稱為大團圓了。我們因此隱約感受到,這本小說厚厚的冰層下,有著緩緩流淌的熱力,作者熱切而近乎于絕望地呼喊著,他把人性的自私與軟弱,命運的多舛,和人類心理所能到達的深度,都一一擺在讀者面前,只是因為不希望更多人變成林納口中“行走的頭顱”,一個“只有大腦,沒有心”的怪人。
      
      我好奇的是,在經(jīng)歷這一切后,埃里克還會不會重拾他的催眠事業(yè)?哪種決定,才是有利于他和他的家人,有利于大眾的?而在所有親歷者的生活中,這看似翻過去的一頁,又是不是真的翻過去了?
      
      PS:翻譯方面,有些地方似乎有欠斟酌,不夠流暢,不過倒還無礙于理解。
      
  •     12月的一個夜晚,斯德哥爾摩發(fā)生了兩起兇殺案:一名裁判死在了運動場的更衣室里,而他的妻子和小女兒也死在了家中,唯一的幸存者是15歲的約瑟夫,他渾身是傷,奄奄一息。刑事警官約納并沒有將這兩起案件歸于普通的尋仇,在他看來,這是一起惡性殺人事件,而兇手可能就在尋找家中另外一名成員——大女兒埃芙麗的路上。為了盡快找到兇手,不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約納不得不動用非正常手段,找來心理醫(yī)生埃里克為重傷下的約瑟夫催眠,希望得到案件的真相。
      在一系列緊張氣氛的鋪陳下,催眠術(shù)正式登場。1928年諾克斯就曾經(jīng)在“推理十誡”中這樣說過,“故事中不可存有超自然力量?!币驗槿魏纬龀WR想象的東西都有可能誤導讀者,使讀者與作者間智力較量的平衡被打破。因此如何將這種介于騙術(shù)與科學之間的事物放置于小說當中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又不致于喧賓奪主將催眠術(shù)變成“靈丹妙藥”,就成為了考驗作者架構(gòu)小說情節(jié)的功力。
      作者首先將“擁有無上法力”的埃里克塑造成一名失意者。他長期靠藥物維持正常的工作、休息,有個若即若離的老婆,一個需要每周注射凝血因子的血友病兒子,更為重要的是,在十年前的一次科研中,他徹底被患者打敗了,他被迫承諾以后再也不使用催眠術(shù)。因此盡管約納多次邀請,埃里克也拒絕使用催眠術(shù)。一邊是人命關(guān)天,一邊是自己的失意與承諾。在天人交加中,埃里克就如同一名退隱的江湖高手,在災難降臨之際選擇了正義,選擇了行動。
      而為了只是將催眠術(shù)限制在道具范圍,作者營造出巨大的輿論壓力,討論催眠術(shù)的真?zhèn)闻c催眠的適用范圍?!耙粋€男人講述了他又一次被催眠,在催眠狀態(tài)下,他以為自己是鮑勃·迪倫?!薄八痉ú块L說道,使用催眠作為詢問手段無疑是對人權(quán)的侵犯?!倍ㄓ^全文,埃里克除了十年前的科研外,只進行過兩次催眠術(shù),更多的故事推進都離不開約納與另一位老警察肯尼特的追捕??梢哉f,作者完成了一次關(guān)于催眠術(shù)“可信又非同一般”的敘述。
      埃里克的再次“出山”,似乎也帶來了另一場的腥風血雨。在約納的努力下,案件告破,埃里克也證明了自己催眠術(shù)的正確,然而他兒子的失蹤又將埃里克拉回十年前的失敗。十年前,同樣也是有人在催眠狀態(tài)供述了自己的犯罪,然而患者卻利用輿論對弱者的同情導致了埃里克不得不終止自己的研究。所謂英雄惜英雄,約納開始幫助埃里克找尋過去的線索,也通過對線索的調(diào)查再次證明了埃里克催眠術(shù)的正確。當圣誕節(jié)來臨之時,埃里克與家人終于團聚在了一起,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麥當勞,足以讓這個曾經(jīng)走向破裂邊緣的家庭感到幸福。
      作為繼“千禧年”三部曲之后的瑞典文壇又一驚悚力作,《催眠師》依然保留了瑞典陰冷的風景和陰暗的文風?;蛟S是為了澄清大家對瑞典的觀感,作者之一的亞歷山大·安多利爾曾經(jīng)這樣說過,“某種程度上說瑞典社會表面上看非常完美,這迫使作家們要透過現(xiàn)象挖掘更深……我們在瑞典感覺很安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寫可怕的書———為了探索世界上令人恐懼的事物?!?br />   誠如亞歷山大所言,作為社會福利國家的典范,瑞典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遠遠高于其他國家的,正是在這種衣食無憂的前提下,人們才能夠?qū)P年P(guān)注于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變化。然而,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任何制度都無法抑制人們心中的惡。在埃里克所經(jīng)歷的兩起案件中,施暴者都是原本處于弱勢的少年與婦女,而正是他們所經(jīng)歷的家庭波折促使他們走向極端?,F(xiàn)代社會就如同約納在精神病院墻上看到的那幅畫,“一個行走著的頭顱,只有大腦,沒有心”。人們只有從心出發(fā),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   在人本情懷的科學研究之外,我們還是必須和那些最黑暗的心靈保持距離。有些東西,難以用是非一言以蔽之。很多抱著救人目的的救贖,是救不了那些永遠也無法自救的人的。也就是說,人類的救贖,是救贖不了魔鬼的。
    黑暗的心靈怎么跟魔鬼畫上等號了
  •   沒看書的人,看了瑞典的電影《催眠師》看不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