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Holiday

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臺灣角川  作者:乙一,清原紘  譯者:鄭惠純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擔心自己會被沒有血緣關(guān)係的繼父、後母趕出家庭的菅原奈緒,因為細故與後母爭吵之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但是她卻突發(fā)奇想,躲進了家中傭人楠木邦子的房間,並製造自己被綁架的假事件,整個事件就在誤打誤撞之下愈滾愈大……

作者簡介

原作 乙一:
1978年10月21日生,日本的小説家,也以本名安達寛高的身分從事映像作家。福岡県出身,血型A型。妻子為知名導(dǎo)演押井守的女兒。1996年以「夏天、煙火與我的屍體」一作榮獲第6屆集英社JUMP記實小說大賞而出道。2003年以「Goth斷掌事件」榮獲第3屆正統(tǒng)推理小說大賞。著有「ZOO」、「平面犬」、「相約在黑暗之中」、「把襪子藏起來!」、「失傳的故事」、「槍與巧克力」、「只有你聽得見-CALLING YOU」等諸多作品。
漫畫 清原紘:
1981年出生於愛知縣。於2005年少年ACE5月號以「櫻色對稱」出道。其後在BEANS A連載「投幣式洗衣機的女人」等作品,「失蹤HOLIDAY」則於BEANS A Vol.3開始連載。本作是作者的第一本單行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失蹤Holiday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一直溫柔地對待世界的人,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明媚么?不啊,肯定有一陣子她也會惱火也會崩潰。小說之所以是小說,就是美麗的地方會純凈成玻璃,好像陽光下會折射出七色。
      有時候是自找麻煩,去擔心一個人,想把一個人從你所認定是泥潭的地方拉出來,幸?;蛟S是看著那個人開始和你畫出的形象接近,之后呢。好在雪村最后離開了俗世,因為再往后,就是依賴就是習(xí)慣,和另一次難以掙離的深淵。
  •     現(xiàn)在看乙一的作品,讓我回想起了高中上課時,翻閱東野圭吾作品時的那種感覺。先把最優(yōu)秀的作品看完了,回過頭再看去一些平庸的作品,味同嚼蠟。
      
      《失蹤holiday》給我的感覺就是,構(gòu)思并不新奇,過程鋪墊太長,情節(jié)過于平淡,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也大致能猜到,欠缺讓人震驚的力度。
      
      雖然不失為一部消磨時間上的良作,但終究讓乙一的書迷感到失望。正如一個文斯卡特的忠實球迷,很難再為別人的扣籃而傾倒一樣,習(xí)慣了乙一所贈與的驚喜,已經(jīng)很難再去接受一份平平無奇的作品了。
      
      題外話:《幸福寶貝》一文其實很不錯,但由于翻譯出版的原因,我在其名為《形似小貓的幸?!窌r就已經(jīng)讀過了,所以三星的評價,不包括《幸福寶貝》在內(nèi)。
  •     是白乙一的代表之作,剛剛看完,覺得真的很好,渴望著溫暖。第一個故事里存在于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卻相互溫暖著彼此,以彼此的力量讓自己堅強,堅強到能夠承受失落和苦難。第二個故事算是外強中干的大小姐在綁匪身上尋找家的感覺嗎?總是慢悠悠的綁匪卻想著幫他解開心結(jié),白乙一的故事里果然是沒有壞人啊
  •     白乙一的《失蹤HOLIDAY》。接觸第一本乙一的書是《goth斷掌事件》,當時被黑暗恐怖的氣氛嚇得不清,都已經(jīng)不怎么在乎它是推理小說了,完全只是注意“驚悚”二字。只是在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安下了心緒重看時,才發(fā)現(xiàn)乙一的伏筆和轉(zhuǎn)折設(shè)計的多么巧妙,所不是最后一章《voice》不慎被書評劇透,可能沖擊力更大。
      《失蹤HOLIDAY》的風(fēng)格完全相反。我本來還是抱著暗黑的心理準備來看的,卻在第一個故事開頭就丟盔棄甲。這個故事完全刺中我想要的生活,兩個相互信任的人(在故事里是看不見的幽靈),一只乖巧活潑的寵物,不用多奢華的環(huán)境,就能安靜滿足的過下去。在這樣的背景里,殺人與兇手這些反而不重要了,盡管是這些產(chǎn)生了我所不滿的卻是必然的結(jié)尾,幽靈最終是要消失的,不管它的本性如何。
      而第二個故事和書名想相同??上г谖铱磥礓亯|的太多太長,與之前的短篇相比有些遜色了。也許總結(jié)起來,乙一的特色就是在于在沒有時間思索所有線索和環(huán)境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做出了結(jié)尾,并且完全超出你剛剛開始思考的范圍,達到反轉(zhuǎn)和驚喜的效果。乙一的故事里出場人物都很有限,如果太長,猜出一個兇手,失去了耐心趣味性就會大打折扣。我把《失蹤》看到一半時就差不多猜到了最后,因為讀過很多東野圭吾的書長篇的推理技巧已經(jīng)種在腦袋里了。我還沒有看過乙一的長篇,也不會去說他不適合寫長篇,哪天拜讀之后,希望能有短篇一樣的驚喜。
  •     說來也是有趣,我從沒有因為很喜歡一個作者,就會跑去了解他的一切,包括作者的外表,都一向懶得關(guān)注。至于簽名會什么的,更是與我無關(guān)。但是我總覺得透過書本,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靈。所以如果你對一個人已經(jīng)了解到心靈的程度上,那么還有必要在意其他的嗎?
      乙一從書中帶給我的感覺,很像是一個專注、靦腆、個子不高、身體不強壯、頭發(fā)柔軟、說話輕聲細語的男孩子,雖然現(xiàn)在年紀也不算很小了,但還是像個男孩子。他時常會走神,還喜歡漫畫。(以上純屬自己的猜測,也不知對不對)。
      
      與黑乙一《GOTH斷掌事件》同時出版的白乙一作品《失蹤HOLIDAY》,被我以極度迅猛的速度閱讀完。
      譯林出版社這兩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都相當精致?!妒й橦OLIDAY》以白底黑字的簡單設(shè)計,勾勒出這本書雋秀的整潔感,而數(shù)頁紙被隨意剪切出的字樣,又意味著其中的內(nèi)容將蘊含著的曲折與別具匠心。尤其是封面包住的那一頁可作為書簽的紙樣,黑色仿宋體實在是優(yōu)美至極。未讀書前,已經(jīng)被這一封面所深深吸引了。
      
      本書由兩個故事組成——《幸福寶貝》、《始終HOLIDAY》,都是具有白乙一特色的很溫馨的中篇故事。
      第一個故事讓人想起在夏日里,少女穿著藍色長裙子,帶著大大的太陽帽,坐著秋千上吃著糖果的味道。甜甜的,酸酸的,不能大口大口的吞下,只能一點點的品嘗,然后微風(fēng)吹拂著臉時,很幸福,也很平靜的心情。特別喜歡書中描寫的那只叫“小貓”的白色貓咪,也喜歡死去的雪村。故事中的“我”,酷似乙一,充滿了少年特有的寂寞和陰郁感。
      第二個故事則像孩子們坐著游樂園的旋轉(zhuǎn)馬車上,雖然隨著音樂也會起起伏伏,有點點的孤獨感,但還是很安詳,很愜意的舒緩。女仆邦子對女主角奈緒的形容“像多拉A夢里的胖虎”,令人忍不住想笑。但是,透過奈緒張牙舞爪的外表,其實看到的不過是一顆害怕孤獨、害怕寂寞的少女之心。節(jié)奏緩慢的“綁架’事件背后,看到的是一群善良的大人,在呵護一個孤兒的心靈。
      在這里,推理悄然的退后,不再成為故事的重點,可是,那種溫暖而令人愉悅的感覺,卻又與社會性推理所帶來的沉重感大相徑庭,透明得令人心疼。
      這也是我喜歡乙一的原因吧。
      
  •      2009年的時候看了乙一的《ZOO》和《平面狗》,時隔三年,再次看乙一的新作品別有一番風(fēng)味。而這次看的是乙一的《失蹤HOLIDAY》,終于明白了“白乙一”的含義,很治愈。
      乙一的文字很平淡,如同白描一般,雖然平淡但可以透出一絲絲溫馨的氣息,這似乎是“白乙一”和“黑乙一”的顯著區(qū)別。
      本作包含了一部短篇和一部長篇。短篇是《幸福寶貝》,講述“我”與已死去的雪村共處一室,從討厭她到了習(xí)慣她,雖然未曾見面,但是彼此如此地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后半段講述了雪村被殺的經(jīng)過,也算是揭開了雪村死亡的真相。但是從從這篇故事中,我可以看到,“我”其實很孤獨很寂寞,心里想著一個人生活,卻原來跟大家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就連作者都不忍把被撞死的小貓寫死,讓它依舊跟“我”生活在一起。這幅畫面是如此的和諧。
      另一部長篇便是《失蹤HOLIDAY》。作者又一次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了一段溫馨有趣的故事??磥碛玫谝蝗朔Q視角的帶入感還是蠻強的,可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主人公菅原奈緒跟從母親改嫁到菅原家,搖身一變變成了富豪家的大小姐。之后由于母親病死后奈緒覺得繼父跟她沒有血源關(guān)系就覺得很孤獨,經(jīng)常買這買那用來打發(fā)和填補心中的寂寞。某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間被人侵入過之后就想出了一個刺激大人的想法——離家出走。然而,為了讓大人更加著急,奈緒把離家出走升級了,變成了被人綁架,當然這是假的。而她的助手便是菅原家的傭人楠木邦子,所有的計劃都由邦子幫忙完成。偉大的計劃就這樣開始了。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是,我想看看奈緒是如何把這場假綁架的戲演完。顯然,離家出走嚇唬大人是不正確的,更夸張的是升級成綁架案,這讓奈緒的繼父更為緊張。但是,奈緒在跟傭人邦子一起生活的一段日子漸漸成為了朋友,并且有了一種溫馨的感覺。最后,假綁架的計劃實施了,雖然最后出了點小意外,結(jié)局還是令人非常高興的。奈緒終于回到了菅原家。
       看完這篇中篇,奈緒讓人感覺是寂寞的。為了讓繼父擔心一下,或者說是為了整個菅原家注意她,作為中學(xué)生的奈緒就來玩失蹤。話說咱小時候也會想這么來一下失蹤,可是最終還是沒有實施,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離家出走讓大人急一急的想法越來越淡。
      推理小說中用邏輯推測出真相是必需的橋段,乙一做得相當好,這不是純粹的推理故事,而是用邏輯推測出的真相為此次的綁架事件做陪襯。所以在真相大白的時候不是恍然大悟,而是讓我感覺到一陣溫馨,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人對主人公——奈緒的影響是如此之深。這或許只有乙一才能寫出如此溫馨的結(jié)局。
      
  •      第一個短篇故事還挺有意思的 也是第一次感到幽靈不再是一種嚇唬人的存在 第二個故事 雖然不知道其他讀者的閱讀感受 我自己是感到一種敘述的累贅感 乙一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 在GOTH中是充分讓我感受到了強大的魅力 那種一旦開始閱讀便手不釋書的癮君子般的快感 但在這本中 這種快感卻轉(zhuǎn)變成了一種淡淡的睡意 可能這也是驚悚推理系與溫情系的區(qū)別所在吧 神經(jīng)一旦放松下來 反而覺得乏然無味
       總之在已讀過的乙一的書中算是差強人意的一部作品
  •     這本收錄兩個短篇,第一個《幸福寶貝》里有相當萌的小貓登場,第二個《失蹤HOLIDAY》雖然標題起的很帶感,但小說還好啦,算不上很過癮,書標題選后面的印上去效果肯定比前面的好,《幸福寶貝》盡管相當有趣,但只看漢字標題是無法激起好奇心的,但如果允許添加上英文副標題《HAPPINESS IS A WARM KITTY》,這就一目了然了。
      
      看了書底,除了《GOTH斷掌事件》和《失蹤HOLIDAY》,陸續(xù)引進的大陸版本還有《只有你聽得到 CALLING YOU》《寂寞的頻率》《被遺忘的故事》,這真令人期待吶=w=雖然價格蠻貴的,但比起臺版的要劃算多了。
      
      《幸福寶貝HAPPINESS IS A WARM KITTY》
      
      從一開始的孤獨陰冷到最后的溫暖向陽,故事設(shè)定太有愛了,如果家里徘徊著一個會打掃收拾房間、管理菜園,有點個性、撒嬌愛玩癡迷時代劇、關(guān)注抓拍美好一面的亡靈,身邊再跟著個能看到前主人鬼魂的小貓咪,三個家伙一起生活下去其實蠻不錯的,這是別扭宅男的終極夢想吧。整個故事很好玩,唯一顯得唐突的是最終以推理結(jié)束了故事,雖然這是一開始就埋好的包袱,但用別的方式結(jié)尾應(yīng)該會更有趣吧,用本格推理還是有點好不容易跳出框外,但最后又乖乖回到框內(nèi)的挫敗感。
      
      《失蹤HOLIDAY》
      
      任何一方面都覺得主角有點中二病,故事本身愛不起來,尤其途中看出了誰更技高一籌后,但至到全文完后覺得普通青少年還真的就是這樣吶,一方面高估自己的實力,自大、自戀、自私,另一方面又要挑戰(zhàn)眼前的巨人,不自量力,無責(zé)任感、自以為是,搞出一堆麻煩事后,想到其一想不到其二,被人利用卻還一直蒙在鼓里覺得事情是按自己計劃的方向發(fā)展。這里無法說服我的地方是養(yǎng)父的感情,考慮到什么都有缺的是親情,社會輿論等等因素,還是覺得很別扭,真會表現(xiàn)出這種父愛嗎?
      
      這本書的封面包裝設(shè)計的真徹底,偽裝成匿名信切割出來的字體夾在書內(nèi),抖出來的時候我一臉的黑線,一瞬間真以為祖父江慎出來搗亂了,這種故意為之的設(shè)計既沒有好感也沒有惡感,可能在我審美中,決定書本勝負的設(shè)計依舊是在印刷手感、字型、色彩的整體協(xié)調(diào)上,還沒有突破到祖父江慎那種書本立體的設(shè)計理念吧,我算是很保守。破壞感的書唯一的壞處就是放書柜里要相當小心,那些摳出來的洞,碼放在書柜橫架上,隨時都有可能在抽出推入的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就被別的書勾到洞上,卡住。。。。。一旦沒發(fā)現(xiàn)大力往里推,那接下來就要杯具了0A0
      
      
      記于2012-04-01 15:56
      
  •     兩個故事,寫于很早的時候,只是到現(xiàn)在大陸才出版,所以如果現(xiàn)在才看的話,會覺得有些東西似曾相識,但不妨礙這確實是好故事。
      在白乙一的故事里流淌著溫暖的溪流,當你深入進去卻有絲絲極致的冰寒,孤獨總是縈繞其中,愛也總在左右!白乙一沒有黑乙一那么多的驚艷,更多的是療傷。
      兩個故事,200頁紙,封面很有愛,還好現(xiàn)在都網(wǎng)上買書,打折比較多,不如這個價格貴了??!
  •     將純愛風(fēng)進行到底——乙一。
      
      最后,所有人都像沒事人。
      沒有兇手,沒有犯人,連鬼魂都是溫暖的。
      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原諒,所有的罪行都可以被寬恕。
      
      結(jié)局都是溫暖的。
      乙一才能放過自己。
      
      相對白乙一,更愛黑乙一。
      
      喜歡大腦快速運作和思考,otherwise,我感覺不到我活著。
      活著,就要清醒明白;
      就算糊涂,也是裝的;
      偶爾犯迷糊,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不然活著多沒意思。
  •      起先的惆悵
       《幸福寶貝》是一則在乙一的作品中屬于比較“輕快”的一類,當然既然這還是乙一的書,即使是白乙一故事里也夾雜著這樣那樣的憂郁和不快。
       書的封面設(shè)計的顏色和這個故事很貼切,我在看的時候浮現(xiàn)出來的都是主人公在一片純白的房間里和小貓一起生活的情景,外面陽光很好,主人公一個人如蜉蝣般不起眼。雖然乙一每本小說的語言都很絮絮叨叨,但一點也沒有覺得伊坂的那種輕松,越是話多,越是細膩,我就越覺得主人公的孤單,不論黑白均是如此。故事純白但又近乎透明的溫暖,故事不憂傷卻惆悵,又是習(xí)慣的治愈感。為了孤獨的人而寫。
      
      
       刺骨的治愈
       我從沒想到治愈可以這么可怕。
       故事很簡單,童年缺失的少女失去了一切,與這世界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關(guān)系:她自卑而自傲,她懷疑一切,她隨意使喚下人……她以為這個世界都是她所想象的那樣,于是她只用她認為應(yīng)該的方法,應(yīng)該的態(tài)度去生活——和我何其相似啊。
       故事的名字叫《失蹤HOLIDAY》,后記里乙一也解釋了為什么這么叫。而我卻覺得,因為主人公這么肆意妄為,即使在家人的眼里是失蹤這么嚴重的案件,在她看來也只是一段HOLIDAY罷了——故事里也分別了描寫了主人公失蹤后自己的感受和家人的反應(yīng)——兩個之前完全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詞就這樣被聯(lián)系在一起。
       現(xiàn)在再說回封面(別吐槽我一直提到封面,因為我是個封面黨啦),富有創(chuàng)意地用了鏤空填字,這是不是也在暗示著主人公的生活也是缺陷的。
       最后是治愈。所謂治愈就是每個人心里都有陰暗,看完故事后認識到了這點而感覺升華。于是我從這個任性的主人公的故事里感到了對自己的恨,恨那些我原先不想直面不敢直面的性格缺陷被乙一給揭開了。
       也算治愈了吧。即使我心中仍有恨。
  •     身體是個注滿真空的花瓶,大鹽平八郎觸碰到了那種“空洞”,所以死了。
       ——三島由紀夫
      
      英國著名記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在為日本現(xiàn)代文學(xué)大師三島由紀夫所撰寫的經(jīng)典傳記《美與暴烈:三島的生與死》中,用極具真實感的文字再現(xiàn)了傳主充滿矛盾的一生,這位享譽世界的日本作家不管是人生經(jīng)歷還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道路,始終都被“美與暴烈”這對矛盾體所困擾,既寫出了吟誦純粹美好之愛的《潮騷》,也留下了抒寫偏執(zhí)暴烈、戾氣糾結(jié)之心的《金閣寺》,而其本人自殺身死的結(jié)局也如同付之一炬的金閣寺一般滿負“暴烈之美”,——外在的美麗花瓶包裹之下的內(nèi)在暴烈真空。
      
      在我看來,三島由紀夫絕非日本文學(xué)的特例,他只是其中最耀眼奪目、最具“極北”色彩(反差最大)的一個縮影罷了?!熬张c刀”作為日本文化物象的代表,其文藝美學(xué)特征亦即上述所謂“美與暴烈”了。同樣是描繪人性善惡矛盾,中國文學(xué)大多采取內(nèi)斂含蓄的路數(shù),而日本人則劍走偏鋒,將感人純愛之美和變態(tài)暴力之惡外放到無以復(fù)加的境地。這在純文學(xué)領(lǐng)域,除了前面提及的三島由紀夫外,尚有川端康成可相比肩,他的《雪國》、《古都》等長篇與《睡美人》、《一只胳膊》等短篇在色調(diào)和旨趣上的大相徑庭,堪稱日本文學(xué)特征的典范。而放眼整個推理文壇,能夠表現(xiàn)出類似風(fēng)貌的就是左手寫純情、右手寫冷硬的新堂冬樹和本書《失蹤HOLIDAY》的作者乙一,也幾乎只有他們被評論界和讀者用“白”與“黑”加以區(qū)分。兩人最大的不同是新堂的黑、白分野明晰如涇渭,乙一則將孤獨寂寞的心緒貫穿每一部作品,使得“黑乙一”與“白乙一”盡管存在著主色調(diào)上的差別,卻無不炫動著“孤獨”的魅影。
      
      與已成為絕世傳奇的三島不同的是,新堂和乙一二人在人生經(jīng)歷上大體可以用平穩(wěn)、漸進等缺乏突跳特點的詞來形容,前者基本是位雖經(jīng)營過地下賭場、深諳黑道生存法則但談吐不凡、氣度優(yōu)雅的“大叔”,后者則一直是位羞澀內(nèi)向、不善言辭但才氣不群、笑容陽光的“小生”(這一點在他和動畫大師押井守的女兒結(jié)婚之后也沒有太大變化),他們選擇將“美與暴烈”這一矛盾主題化入各自的作品予以呈現(xiàn),而沒有像三島那樣觸碰到“美艷的空洞”為自己的文學(xué)生涯、更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句點,真是何其幸哉!
      
      2010年5月22日,在乙一作品簡體中文版的引進方——鳳凰雪漫文化有限公司(當時的名稱是青馬文化有限公司)的極力邀請策劃之下,這位自稱“小生”、筆名奇特的年輕作家走訪上海。在上海書城樓上一個狹小的見面室內(nèi),擠滿了慕名前來的乙四(乙一粉絲的專屬名稱)。當他推開門走入會場,陡然見到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時,不自禁地小聲說了一句“こわい”(好恐怖),臉上是如我們想象般熟悉的靦腆和寂寞,一團和氣、仿佛做錯事的抱歉模樣。這就是最真實的乙一。在他身上只留駐了純純的美好,反而將暴烈盡數(shù)置于書本文字之間。自1996年的處女作《夏天·煙火·我的尸體》開始,乙一通過小說中那些深具魅惑色彩的文字,讓讀者從一個夢幻般的發(fā)端、體驗一段玄奇式的經(jīng)過,最終滑向一場顛覆性的結(jié)局。色調(diào)時黑時白、筆觸時冷時熱、口味時重時輕、節(jié)奏時緩時急、氣息時滯時暢、韻律時凸時平,矛盾感和糾結(jié)感十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乙一式的黑白吧。
      
      《夏天·煙火·我的尸體》是被譽為“鬼才”的年輕作家乙一的出道作,于作者16歲時開始構(gòu)思和撰寫,一年后完稿并應(yīng)征了集英社創(chuàng)設(shè)的JUMP小說和非小說大獎,贏得已故著名女作家栗本薫等評選委員的垂青,最終獲頒第六屆的大獎殊榮,同時還受到小野不由美、我孫子武丸、法月綸太郎等一眾名家的熱烈推賞。乙一以青春韶華的沖齡,寫出這樣一部技驚四座的作品來,以超級新人的身份出道,實在令人艷羨。況且按照其本人的說法:“這只是一個初學(xué)者的碰運氣之作,居然意外地得了獎?!睍呵也还艽嗽捠欠袼闹t虛之語,但從“命運之神從來沒有特別眷顧過誰”這句名言來看,乙一的橫空出世終歸是其來有自的,就像他的筆名有其出處一樣。
      
      在乙一的作品系譜中,《夏天·煙火·我的尸體》、頗有自傳色彩以校園霸陵現(xiàn)象為主題的《瀕死之綠》、第一部長篇小說《暗黑童話》和后來拿到第三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的《GOTH斷掌事件》,都是所謂的“黑乙一”代表作品,它們體現(xiàn)的是乙一小說中筆調(diào)相對灰暗冷峻、內(nèi)容相對殘酷驚悚的風(fēng)格。以早有中文簡體版的《夏天·煙火·我的尸體》為例,作者并沒有像其他推理新人作家那樣從本格作品所依傍的驚天詭計入手,而是將心理恐怖作為著眼點。關(guān)于恐怖這一情愫,比起血腥駭人的場景所帶來的直觀的感官方面的恐怖,以未知的、不可解釋的物象所帶來的間接的心理方面的恐怖,可能更容易造成持久的沖擊和影響吧。再怎么兇惡的殺人狂、再如何空前的大災(zāi)害,只要原形、經(jīng)過寫得清晰可辨,就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恐怖體驗吧。反之,越是在開頭、經(jīng)過部分描繪稀松平常的情節(jié),越是淡化甚至略去終極恐怖元素出現(xiàn)之前的鋪墊,閱讀中雖有不確定的不安感,卻難以捉摸其具體形狀,必須經(jīng)由自己的想象力去補完,則越能打造出令讀者突感世界崩壞的巨駭結(jié)局。乙一的處女作正是上述“心理恐怖”模式的杰作,因為它深深把握住了“人心即是恐怖之源泉”這一至理箴言的要義。
      
      與“黑乙一”相對,包括本書《失蹤HOLIDAY》在內(nèi)的,《在黑暗中等待》、《寂寞的頻率》、《只有你聽到》、《平面狗》等數(shù)量更多的乙一作品,則體現(xiàn)出筆調(diào)舒緩、溫和、明亮,內(nèi)容接近“小清新”的日常風(fēng)格,即為所謂的“白乙一”。試以讀者諸君手中的這本《失蹤HOLIDAY》為例,作者同樣沒有從推理小說的“慣用伎倆”切入正題,前篇的《幸福寶貝》重點不在討論分析已故前屋主的死因為何,后篇的標題作重點亦不在創(chuàng)出“綁架”這一傳統(tǒng)題材新意,而是將作品的整個節(jié)奏放緩,以主人公的內(nèi)心所思所想為主線,推理部分的劇情卻退居次席,成為調(diào)適人物情懷的工具。如果說前者像是一幅人與小貓同樂的寫意詩畫,后者則是一個富家大小姐別出心裁、紓解郁悶的怨念貼子,寫的全然是形異質(zhì)同的“孤獨”心境。乙一在當學(xué)生的時候,曾和《幸福寶貝》中的男主角一樣在遠離塵囂的小村老宅中居住,而其劇情大綱也正是在他搭車上下學(xué)途中形成的。因為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本篇比標題作《失蹤HOLIDAY》更貼近乙一的內(nèi)向性格和孤獨情緒,更能夠觸發(fā)讀者心底深處的共鳴。而同樣是寫女生的孤獨,和《幸福寶貝》一道被選入乙一精致作品集《被遺忘的故事》的《只有你聽到》中“被拯救的少女”,要比標題作中“被綁架的少女”,來得更感人、更催淚。當然,“白乙一”最大的魅力不是載不動的許多溫婉暖意,而是這些溫婉暖意背后流瀉出的幾絲淡淡憂傷,那一言難盡的心靈觸動總是讓筆者熱淚盈眶,這是乙一帶給我的幸福時刻。
      
      如乙四們所知,《幸福寶貝》另有一個譯名叫《形似小貓的幸?!?,筆者希望以相近的名字為題,為乙一的“美與暴烈”作伐,將他帶來的幸福分享給正在翻閱這本書的你們。最后?!靶∩币乙患炎鞑粩?、各種美好!
      
      以上。
      
  •       說起乙一就讓人想起一個比較有名的故事:乙一總是對生命感到孤獨,只有獨自看著連夕陽都棄他而去。他看著滑過肩頭的陽光,他看著終于晦暗的天空,悲從中來。他覺得一切都將無法挽回,注定自己孤獨終老。當然他沒有,因為他給了我們那么多的故事。譬如《失蹤HOLIDAY》。《失蹤HOLIDAY》其實包括兩個故事:《幸福寶貝》還《失蹤HOLIDAY》,兩個黑白扶疏,流光徘徊的故事。  
        《幸福寶貝》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有些類似我們的一個民間故事《田螺姑娘》。當主人公決然把自己從周遭的生活中剝離出來,令人想起西片《瑪麗和馬克思》里出現(xiàn)過的那句臺詞:“我曾經(jīng)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鼻》昶鋾r,她翩然而至。小說以類似午夜兇鈴的設(shè)定寫了某種東西爬出來,無處不在,無處可逃??墒锹奈覀儼l(fā)現(xiàn)久違的并不是被驚嚇,而是被細心照顧。這些照顧因為我們的沮喪和惶恐早早被推出門外,但這一次我們不得不屈服于這種照顧的潤物無聲。然后,我們習(xí)慣了,再之后這種習(xí)慣被毫無懸念地打破。而在習(xí)慣的路上只有微光。無論黑夜深重,闌珊之處總在的點點微光。光芒縱然再怎么依稀仿佛,但卻總是在透出來。影影綽綽,風(fēng)雨飄搖,卻一直堅定的,甚至是固執(zhí)地亮著,暖著。在被照顧的溫暖路上,在這種溫暖風(fēng)雨飄搖之際。就像乙一那個黑白乙一的綽號,黑白忽閃忽現(xiàn)?! ∷^的“黑”大多來自于我們自己,而“白”卻往往是來自不知何時出現(xiàn)的遠方。小說給出的第一視角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被黑吞噬,離群索居,不健康的生活習(xí)慣……似乎這一切看似都已經(jīng)不可以逆轉(zhuǎn),我們跟著他習(xí)以為常,我們跟著他一步步往黑的深處走去,跟著他咎由自取,如果沒有她的出現(xiàn)。而這種自我嫌惡開始并沒有改觀甚至愈演愈烈,她所帶來的微弱的光是否真的可以讓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亮起來,暖起來,但幸好我們知道“他”不僅僅依靠的是“她”,還有他自己。 
        我們看著他終于變成了他自己,我們也見到了黑色的乙一轉(zhuǎn)身走入了陽光。 
        相對于《幸福寶貝》僅僅一年之內(nèi)的時間跨度,《失蹤HOLIDAY》無論是時期,登場人物乃至篇幅就相對更長,或者說更為寂寞?! ?br />     這里再提一下乙一那個著名的綽號:“黑白乙一”?!鞍滓乙弧睖嘏瘬涿?,“黑乙一”則悲涼徹骨,不過似乎白乙一總是后面來的那個。但這次先出場的卻似乎是白乙一:我輩孤雛,寄人籬下。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何況再多了一個后媽。這里我們自然想到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和《白雪公主》,可是我們也該同時意識到:無論黑白,我們往往只是憑經(jīng)驗。猶如案例重演一樣,我們腦子里塞滿了各種暗示,猶如魯迅先生曾說過的:“腦子里如馬蹄雜沓”。遇見陌生的人和事,我們總是希望從這些經(jīng)驗里找到可以迅速歸類的事情,我們不去奢望例外,我們甚至不會去分辨自己只是在牽強附會。只憑著蛛絲馬跡就希望把人放到我們熟悉的抽屜里,要么關(guān)緊聽憑積灰,要么隨手拉開方便和盤托出。任性的富家女,貪戀富豪的后母,遲鈍的女仆,三個“個性鮮明”的女人逐漸登上舞臺:一所就連家人都會迷路的大房子。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提供進駐經(jīng)驗的舞臺,我們可以以我們的想象去判斷孰黑孰白。  
        這個故事的名字里有個詞叫做holiday,而這個假日的主題顯然不是“失蹤”,而是關(guān)于尋找一種身份的認同感。無論是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個女人,甚至包括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的男主人。走走停停,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理所當然。如果一屋子都是爽朗笑聲,也許對于屋外聆聽的人就是黑得不見五指;如果終于還是被熟悉的白眼碰觸到,家里微弱的光才會在心頭一直慢慢漾開??墒菑拇思幢藚s不僅僅是九曲十八彎,也許是南轅北轍,也許更是咫尺天涯。 
        在所有的光暗交替中,身份認同其實一直是日本推理小說很喜歡的一個母題。譬如島田莊司的《異邦騎士》、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伊坂幸太郎的《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柜》都在身份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確定上大作文章。乙一和他們稍有不同的地方是更為強調(diào)人物主觀上的一葉障目:看清自己談何容易。而造成看不清自己的原因之一便是刻意去忽略那微弱的光,而用黑色的眼睛把這個世界涂滿?! ∫苍S每一條歧路都能讓我們陷入黑色的深淵,可是如果一味沉迷這樣的自我暗示,即便陽光灑肩頭我們都會去想這是不是一個騙局,甚至這是不是我們的錯覺。似乎只有黑色的世界才是理所當然的本來面目,才是不會變的永恒背景。那樣光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或者說無論遠近都會我們視而不見。我們?nèi)绻炎约和耆亢?,又把這個世界看做是無星的夜晚,也許會想起那個黑人在黑森林跳舞的冷笑話不再使人發(fā)笑,而只是越來越叫人毛骨悚然?! ?br />     提到毛骨悚然不妨說一下乙一文字比較獨特的荒涼感。也許是因為理科背景(廣義),乙一的文字與其說冷靜客觀不如說是冷酷超然,無論是多么令人怦然心動的溫暖片段他總是一筆帶過,哪怕是令人心悸的境遇也不過浮光掠影。在他的故事里,他似乎緩慢卻堅定地放入了一枚顯微鏡玻璃載片,無論觀察對象如何被放大,扭曲,聚焦。觀察這一切的筆觸總是不緊不慢地調(diào)整著焦距,無悲無喜。這樣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較少干擾地“獨自”完成閱讀,你無須像跟隨島田莊司那樣顛簸于他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也不必理會東野圭吾從你背后射來的冰冷目光,更不用擔心耳邊不斷鼓噪著京極夏彥的喋喋不休,你只需翻動眼前的書頁,那個叫做乙一的人已經(jīng)把自己的手洗的干干凈凈,與此無關(guān)?! ?br />     這種旁觀的荒涼在他的小說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的就是線性,于是所有的變化都如多米諾骨牌,環(huán)環(huán)相扣。起初也許只是一個一時興起,后來就發(fā)覺越來越身不由己,連作者似乎都無能為力。我們和乙一一起屏住呼吸看著事情慢慢脫軌,慢慢走向大家都不明方向的遠方。但是無論再怎么不知其所之也,前面一定有光。只要是往光的方向走過去,再怎么跌跌撞撞,再怎么蹣跚拾步,無邊黑暗之中,順著那微弱的光總能一直走下去。這是乙一給我們的承諾,從來不變?!?br />     “明月起高樓,流光正徘徊?!鼻暌郧坝幸晃煌踝釉?jīng)寫出這樣的詩句,光影更迭,我覺得多少有些黑白飄忽的浩嘆。作為純黑系代表日本著名電影人押井守的女婿,乙一目前的黑白共生多少還讓我們覺得有些溫暖的余溫??v然生活的冰冷世界依然難改變,至少我們還擁有乙一帶來的微弱光亮。這個光亮在殘酷的風(fēng)里忽明忽滅,但卻堅強地甚至頑固地灼灼其華。在本書臺灣版的前言里乙一曾經(jīng)這么寫到:  
        我是作者乙一,能讓臺灣的讀者看到這本書,我覺得非常開心。我著手寫這篇序的日期是二○一一年四月二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及海嘯發(fā)生到現(xiàn)在還不滿一個月?!窈笕毡镜慕?jīng)濟情況會變得更嚴峻吧!許多人都這樣覺得,而我也覺得很不安,但是,我想我們會努力活下去的。還請大家繼續(xù)多多指教?! ?br />     我想無論有沒有發(fā)生大地震或者其他災(zāi)害,我們都在努力地活下去,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乙一的故事作陪。如高樓遠處的皎潔月光,如光明和黑暗在心中的徘徊低唱。余生請多多指教,乙一先生,還有我們自己。
      
      
  •     "不管是我還是小貓,都沒有認為自己是不幸得。的卻。這世界上有太多讓人絕望的事情。有時我們甚至?xí)?,要是自己沒有眼睛和耳朵該有多好,那我們就可以不用看到和聽到自己討厭的事情了。
       可是,這個世界上同樣也有一些美麗的讓人心動的事物,在這個世界上,我一直在觀察那些讓我心里感動的東西,每次舉起照相機,按下快門的時候,我都想。我十分感謝上天能讓我看到這個世界。盡管我被殺死了。但是我還是喜歡這個世界,甚至愛的一塌糊涂。所以我也不希望你討厭這個世界。"
      “我把她養(yǎng)大,可不是出于什么義務(wù),只是出于那種常見的,一般人都會有的感情?!?br />   “明明有冷空氣從縫隙鉆進來,我卻感到全身無比溫暖,邦子的房間雖然不大,居住條件不是十分方便,可是那種感覺就好像在媽媽腹中,紅外燈嗡的一聲開始運轉(zhuǎn),這個被被爐型的時空穿梭機漸漸暖和起來。再入睡前,我像邦子獻上一份祈禱,你一定要保護好你的大大的肚子,希望你的孩子以后不會學(xué)我這樣不乖吧。”
  •     
        先看完極短篇《幸福寶貝》。
        別被篇目欺騙了,《幸福寶貝》(另一譯名為《形似小貓的幸?!罚﹣K不是喜劇,主角也算不上一個幸福寶寶,只是,他的人生還是有值得慶幸﹑感恩的地方的,雖然,看完之後感到無奈﹑失落,為他和她感到惋惜……。
        不知道怎的,看這篇的時候不斷的想起身邊的朋友,是因為主角所說的話,有些也曾聽過朋友那麼說?抑或他們予我相似的印象呢?
        這篇,的確不確。
        只是,看完之後會有種淡淡的寂寞。
      
      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失蹤Holiday》也看完了,基本上很容易推理出故事當中的謎題,看的時候卻仍然忍不住會緊張──這樣發(fā)展會不會有意外呢?會不會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呢?單純的惡作劇會不會變成悲劇呢?
        結(jié)局,很平靜。
        然而對於主角那樣的孩子,實在喜歡不上來。
        雖然,也感受到她的那麼一點點,寂寞。
      
      Saturday, October 06, 200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ellmak/3/1296241475/20071006112056/#centerFlag/
      
  •   我也是,不喜歡第二個故事
  •   握爪 第二個故事的女主真心是最討厭的一類人之一 主角不有愛 感覺都會拖累整部作品
  •    相對白乙一,更愛黑乙一。
    對了!
  •   嘻嘻!最愛《暗黑童話》和《斷掌》
  •   神來,你終于有第二篇書評了。
  •   《形似小貓的幸福》這個題目更好。兩篇中,前篇更好。
  •   報紙上看到的這篇文章 提到的那次會面 很幸運可以活在共同的當下
  •   在書的序里看到這篇文章。
  •   乙一總是對生命感到孤獨,只有獨自看著連夕陽都棄他而去。他看著滑過肩頭的陽光,他看著終于晦暗的天空,悲從中來。他覺得一切都將無法挽回,注定自己孤獨終老——這怎么看都像在說小四啊?
  •   這種旁觀的荒涼在他的小說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的就是線性,于是所有的變化都如多米諾骨牌,環(huán)環(huán)相扣。起初也許只是一個一時興起,后來就發(fā)覺越來越身不由己,連作者似乎都無能為力。我們和乙一一起屏住呼吸看著事情慢慢脫軌,慢慢走向大家都不明方向的遠方。但是無論再怎么不知其所之也,前面一定有光。只要是往光的方向走過去,再怎么跌跌撞撞,再怎么蹣跚拾步,無邊黑暗之中,順著那微弱的光總能一直走下去。這是乙一給我們的承諾,從來不變。
    這一段同感。
  •   這個光亮在殘酷的風(fēng)里忽明忽滅,但卻堅強地甚至頑固地灼灼其華。
    …………
    這句深入我心。
    我希望在暮年實踐自己的許諾,寄出一封長長的、也許是唯一徹底坦白的情書。那時候就不用費力解釋如何和得到無關(guān)了。
  •   這不是書里前面的書評嗎?
  •   是的。我寫的。
  •   這是乙一的新書嗎?挺感興趣的。
  •   是舊書了。
  •   還沒看,所以不敢看書評。
  •   《失蹤Holiday》的確很容易猜到某些迷題。而且也有很多很好笑的地方,需然笑不出來。比較喜歡的是《幸福寶貝》。
  •   「有很多很好笑的地方,需然笑不出來?!?br /> 的確,是有這種感覺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