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作者:帕慕克  頁數(shù):496  譯者:蔡鵑如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旅居德國法蘭克福多年後,詩人「卡」決心回到土耳其小鎮(zhèn)凱爾斯。一來,是因為聽聞此地發(fā)生多起少女自殺事件;二來,是想與少年時的戀人伊珮珂重逢。位居邊境的凱爾斯已不是往昔的純樸小鎮(zhèn),貧富、種族、政治、世俗與宗教等衝突在此上演?!改嵛髌铡故莻€充滿理想抱負的宗教中學學生,期許自己能成為伊斯蘭世界第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惡名昭彰的伊斯蘭恐怖分子「藍」,則放話要殺死出言辱及先知穆罕默德的脫口秀主持人;左派劇團團長「桑奈」要在小鎮(zhèn)第一場電視直播節(jié)目裡,將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諸行動;而伊珮珂的妹妹「卡狄菲」據(jù)說與某個神祕人士有不尋常的關(guān)係…… 詩人來到鎮(zhèn)上,想說服伊珮珂與他同返德國。這個關(guān)乎私人幸福的微小願望,卻在調(diào)查頭巾少女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各方勢力鬥爭的祭品。突來的大雪封住小鎮(zhèn)與外界的聯(lián)絡(luò)管道。這個在一夜之間與世隔絕的邊城,上演了一場緊張激烈的直播劇,改變了小鎮(zhèn)裡每個人的命運……在這本小說中,帕慕克透過詩人之眼,以繁複的情節(jié)、對稱的角色,探討了孤寂與創(chuàng)作的連結(jié)、宗教與文學的意義,闡述自身對伊斯蘭文化與西方衝擊等議題的觀察。在眾多人物時而對立時而交錯的對話中,帕慕克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理解伊斯蘭文化的窗口。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雪》不僅是個引人入勝、百轉(zhuǎn)千迴的精彩故事,也是當今非讀不可之作……對基本教義派作風的分析,與其描繪的壓抑、憤怒、陰謀、暴力,在在顯現(xiàn)先知灼見,令人驚怖不已。——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編輯推薦

《紐約時報》2004年十大好書 透視伊斯蘭世界的必讀經(jīng)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雪是這一整個故事的背景,過氣詩人卡借著記者的身份從德國回到土耳其偏遠小鎮(zhèn)卡爾斯,他為當?shù)氐倪x舉和流行在當?shù)啬贻p女子之間的自殺而來。暴雪伴隨著整個旅程的開端,之后時緊時慢。在卡爾斯這個舞臺上為了不摘掉頭巾而自殺的女學生、刺殺校長的激進學生、反對派的神秘領(lǐng)袖、美麗的舊情人、追尋理想社會的青年、策劃出自己真的死在舞臺上的一幕的戲劇演員輪番上演出自己的故事,卡在他們的人生里也一遍遍懷疑和確認著自己的政治、宗教和藝術(shù)的信仰。他最終還是帶著遺憾和失真感回到德國,回到自己平庸無奇的生活。小說結(jié)束在敘述者“我”拼湊出卡得人生的結(jié)局后。“我”在漫天雪花的卡爾斯的車站為這一切留下了眼淚。
      曾經(jīng)繁華的小鎮(zhèn)卡爾斯現(xiàn)在頹敗、貧困而不幸??ㄒ栽娙说膯渭円詾榇笱┠軌蛘谘诔鞘械捏a臟、污穢和黑暗,卡爾斯會帶給自己童年在故鄉(xiāng)時的無暇快樂,讓自己忘記徘徊于異鄉(xiāng)的痛苦。而卡爾斯的雪卻讓人疲憊、厭煩和恐懼。帕慕克寫道“使我們走在一起的,恰恰是我們對生活期待的落空。”這里的人渴望擺脫落后和被世界邊緣化卻不可得,迷茫不知所向。政治與宗教的微妙沖突如同空氣,失業(yè),通貨膨脹,政治暗殺,動蕩混亂的社會讓這里人難以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允諾??査瓜袷谴蠖鄶?shù)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縮影,同時懷著過去的光榮歷史與現(xiàn)在的挫折、渺小和臆想的侮辱,猶豫何去何從。卡在自己的自己的詩中寫過“一生中終會有那么一次雪會飄落在我們的夢中”、“每片雪花都是落向世界的一道光”。書中那些關(guān)懷著卡爾斯命運人們各自探索自己的信仰,然后為之前赴后繼。最終卡爾斯因此改變了多少?很難估量,這不正像是光,你很難把它握在手中,感受它的份量,但你不能否認它為世界帶來了多么大的不同。
      《雪》相對于帕慕克其他也許更負盛名的小說更加現(xiàn)實。在一本優(yōu)秀的小說里,我們往往更能發(fā)現(xiàn)某一個社會的本來面貌。我衷心地喜歡帕慕克小說里的伊斯坦布爾和土耳其。這不只是因為小說出色的描寫與敘述。帕慕克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說,自己一直把伊斯坦布爾當做世界的中心,講述它的街道、居民、清真寺、房舍、商店、傳奇英雄、名人、污點、他的日日夜夜,把它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我曾經(jīng)覺得中東地區(qū)動蕩不堪,但現(xiàn)在更愿意尊重他們單純的信仰和勇氣。
      
  •     翻譯大概又是一砣便。怎么格調(diào)稍微壓抑點的書都被國內(nèi)的翻譯者搞成這個調(diào)性,看起來根本沒有原作者的痕跡或者特點,沒勁,沒勁。但是看了開頭,強迫癥就是會讓人把即使是一坨屎的東西也看完。
      這個版本還有錯別字
  •     1.向生命妥協(xié),然后老去,睿智得對世界一無所求
      
      2.我的心里現(xiàn)在仍有那種迷失和被人遺棄的感覺。有時,我覺得自己遺憾的不僅僅是你,而是整個世界
      
      3.使我們走在一起的恰恰是我們對生活期待的落空。
      
      4.當我因為不幸福而一事無成的時候,我便開始在意幸福了。
      
      5.人慢慢地死去,像早晨喝多了拉克酒的人那樣,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多年了。
      
      6.你如此懼怕愛情之痛,可見以前肯定有女人給你帶來過很多痛苦。
      
      7.當了解到一個人比自己更加柔弱無助而對他充滿同情時,自己是多么的快樂。
      
      8.人對自己愛的人了解得最清楚。
      
      9.如此不幸福的人事實上并不痛苦。
      
      10.生活中除了戀愛帶來的幸福之外,還有很多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瑣屑細微的事情。
      
      11.沒有什么幸福能持續(xù)很長時間。
      
      12.此刻他生平第一次發(fā)現(xiàn)和別人抱在一起大哭、徘徊在挫折和新生活之間除了讓人感到痛苦之外,也會給人帶來一種快感。
      
      13.幾千年來人類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貧窮和愚蠢混為一談。
      
      14.只要愿意,人是能夠遠離愛情的。
      
      15.一生中終有那么一次雪會飄落在我們的夢中。
      
  •     土耳其地圖的最右側(cè),距離亞美尼亞與格魯吉亞邊境不遠處有一座城市叫卡爾斯,那里有一座紀念亞美尼亞大屠殺的紀念館,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紀念在大屠殺中死去的亞美尼亞人,而是為了向世人說明被亞美尼亞人殺了不少的土耳其人。
      
      被無休止的雪所隔離的卡爾斯是這部作品的舞臺,作者在調(diào)查接連不斷有女學生自殺事件的真相時,了解到伊斯蘭主義,伊斯蘭極端主義,世俗主義,集權(quán)主義,庫爾德分離主義等各種勢力角逐下的國家的現(xiàn)狀。當上流人士徜徉于伊斯坦布爾的現(xiàn)代化街頭,人們不得不面對窮人們在安拉的撫慰下的幸福掙扎。
      
      這是帕幕克最具爭議性的作品之一,問世后曾引起土耳其民眾的極大憤怒,甚至焚燒他的作品以示抗議。然而,人們在感激國父凱末爾高瞻遠矚帶領(lǐng)國家走向現(xiàn)代與獨立的同時,誰都無法否認發(fā)生在這個世俗化伊斯蘭國家支離破碎的現(xiàn)狀。
      
      欲了解現(xiàn)代土耳其的社會現(xiàn)狀,此書是不能錯過的杰作。
  •     《雪》不是政治小說,它就是小說,只忠誠于文學本身:對真實的探索,關(guān)于心靈的發(fā)現(xiàn)之旅。
      
      《雪》對詩人內(nèi)心世界充滿愛意的描述,最讓人感動,這其實是作者自己信仰的寫照。
      
      Kars(城) – Kar(雪) – Ka(主人公), 大概是在說:每一人、每一處,就像每一片六角形雪花,都是自然的縮影,是宇宙之謎本身?
      
      雪花般精巧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多幕歌劇,四天時間,十余個重要角色,多個小傳,獨白、對話、輪唱、合唱。不同的信仰交叉碰撞,上演死亡、革命、血腥、愛情、藝術(shù)……既有因果報應(yīng),又有神秘的偶然性。時間軸伸縮自如,紀實與虛構(gòu)、浪漫與荒誕,讓人分不清真假。
      
      但,前大半段一個調(diào)性,統(tǒng)一在Ka的行程和內(nèi)心軌跡中,結(jié)尾卻突然轉(zhuǎn)了個調(diào),作者從Ka的殼里跳了出來,站在四年后對活著的人們一一回訪,固然和Ka的行為形成對照、也交代了故事原委,但本身并不深入,和前文積蓄的情緒和情感不成比例。不知作者的用意?
      
      Kars城的伊斯蘭信徒說:“不要相信書中的我們。沒親眼見到我們是不可能了解我們的?!标P(guān)于人與生活,哪怕親眼見到,也不見得能了解。而Kar又一次告訴我們小說的意義在于提供了潛于日常生活底部、背面、內(nèi)核、頭頂?shù)目赡苄浴?br />   
      雪是最好的幕布,日常生活的非常時期。雪更是無邊的神的象征,籠罩一切,沒有分別心,悲憫,無情,極致的美。
      
      
      
  •     一本小說就是一出戲,這出戲的主角名Ka(卡),戲的名字是Kar(土耳其語,意思是“雪”),舞臺則位于土耳其邊城Kars(卡爾斯)。從這幾個重要元素的名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主人公卡在漫天大雪中來到卡爾斯,一出好戲就此上演。
      
      卡的真實身份是流亡德國的土耳其詩人,因為母親去世回到土耳其。他受朋友之托,以《共和國報》(應(yīng)該相當于《人民日報》吧)記者身份前往卡爾斯調(diào)研當?shù)卣x舉和女性自殺問題。其實,單身漢卡的內(nèi)心里還有一個隱秘的目的,那就是和離了婚的美女同學伊佩珂取得聯(lián)系,爭取把她帶回法蘭克福,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說,卡從一開始就扮演著多重角色,這也是他在卡爾斯這個舞臺上不斷變化角色的開始。
      
      在邊城卡爾斯生活的人看來,生于伊斯坦布爾、生活在德國的卡算是個人物,同時也是接受了西方無神論的異端。其實,卡之所以流亡德國,原因也很荒誕:有人想借他的名義發(fā)表政治文章,他看都沒看就答應(yīng)下來,結(jié)果這篇觸怒當局的文章迫使他遠走德國避難。卡把自己的角色借給別人使用,卻讓自己不得不流落異國,他的人生從此在或主動或被動的角色轉(zhuǎn)換中走向悲劇。
      
      當?shù)厝藢@位詩人兼記者敬而遠之,暗地里甚至帶點鄙夷,卡也覺察到了這一點。他在采訪中結(jié)識了一位教長,鬼使神差地在見了幾面后流淚親吻他的手背,儼然成了一名迷途知返的伊斯蘭教徒。對此,伊斯蘭政教徒、被當局通緝的恐怖分子“神藍”說他是因為害怕才有這種表現(xiàn)的。心甘情愿也好,莫名其妙或被逼無奈也罷,總之卡的身份又發(fā)生了變化。
      
      讓卡沒有想到的是,大雪封路,卡爾斯成了一座孤城。巡回表演的演員蘇納伊抓住機會,在劇場演出時導(dǎo)演了一場荒誕不經(jīng)的政變大戲。他在劇場這個小舞臺上演的是一出傳統(tǒng)戲劇,卻在卡爾斯這個大舞臺上領(lǐng)著一幫人鬧起了政變??ㄔ谡儺斖硪苍诂F(xiàn)場,并且上臺朗誦了自己的一首新詩,從此更是卷入政治旋渦中。
      
      與此同時,卡和伊佩珂的關(guān)系有了突破。但是,伊佩珂堅持父親在家的時候下不能與卡親熱,偏偏她的老父因為害怕基本閉門不出。為了把伊佩珂“推倒”,卡又做起了政治中間人的行當,不顧老人的安危,竭力勸說他外出參加秘密政治會議。老人沉寂已久的政治熱情被卡點燃,卡也在老人出門后享受到了“幸?!?。
      
      為了追求個人幸福,卡在政治旋渦中越陷越深,扮演的角色也不斷發(fā)生變化:為了與伊佩珂在一起,卡從中間人變成了出謀劃策的參與者;因為得知“神藍”與伊佩珂也有過那么一段,卡在嫉妒憤怒之下又成了告密者,導(dǎo)致“神藍”死于非命。但是,卡的這些花招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得知“神藍”橫死的消息后,本來準備和卡遠赴德國的伊佩珂突然改了主意,沒有等到伊佩珂前來的卡乘通路之后的第一班火車離開了這座與世隔絕的舞臺。最后,獨自生活的卡若干年后在法蘭克福被殺身亡,兇手不明。
      
      縱觀全書,卡在自覺不自覺中選擇扮演了各種角色。他想得到幸福,卻離自己的真實角色越來越遠,最終不僅沒有和伊佩珂生活在一起,還讓卡爾斯全城的人都討厭他。他的“情敵”“神藍”看得很準,卡是那種意志不堅定的文人,為了需要隨時轉(zhuǎn)換角色。對此,“神藍”的評價是“只安于幸福的人是不會幸福的”,他說對了。
      
      卡明明是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卻因為兒女情長參與了最不容許個人感情的政治斗爭;心思其實比較單純的卡玩起了手腕,卻被識破自己的伊佩珂拋棄。這是卡的悲劇,也是參與政治的簡單文人的悲劇,更是所有沒有找到自己合適角色的人的悲劇。用句被人引用爛了的電影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人生如戲,選角需謹慎,演戲要投入。
      
  •      自殺是最深重的罪孽——這是享譽世界的土耳朵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作品《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當我上午看完他的作品的時候,一種輕松的沉重感!竟然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起了2004年看的《人民畫報》來,那年的畫報每期都有一對老壽星,互相攙扶看起來極為安詳平靜與幸福,且大多在九十歲以上。照片的背景都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充滿滄桑似的樹木,好象也隱喻著她們平凡又充滿歲月滄桑的生命歷程。這些老人一生決無大理想無堅定之信念只有最樸實的宗教意識與最淳樸的道德法則,讓其滋養(yǎng)脆弱的生命體。他們生活的地方不僅在鄉(xiāng)下,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鄉(xiāng)下都不通公路,去一次外面可能都必須徒步行走,花數(shù)個小時,與外界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的封閉大于交流!在那里我想他們肯定知道什么叫自然的天籟之音。
       小說《雪》說的是在自己國家有很大名氣的詩人卡因為自己祖國一個邊境城市自殺的女人而去做一次采訪!在這個小城市里,帶者詩人氣質(zhì)的卡不由自己的被迫卷入了各種政治糾紛斗爭里。他本并不特別對政治感興趣——他甚至根本不喜歡政治;他本是生活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土耳其詩人,其一生是詩歌的一生。但他看待土耳其政治的方式就仿佛別人看待一件意外的事故——不在意料之中,卻已經(jīng)被卷了進去。在哪個邊境城市因為極為復(fù)雜的歷史導(dǎo)致了有各種身份的人,按民族劃分的、按宗教劃分的、按國家劃分的、按政治觀點劃分的、當本和睦的人因為被迫負擔了各種政治身份后,流血就必然發(fā)生了!
       詩人在那短短的一個四天四夜時間里,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保守派與自由派;宗教狂熱分子與世俗政府的等各種紛爭里。作為一個政治流亡者,不管國內(nèi)給他多么大的聲名,甚至給他種種特權(quán),其實在德國他不僅處于社會最底層,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他一文不值!他極為疲倦,疲倦不僅在于他也該到了疲倦的年齡,還在于作為詩人的他不是為原則生活的,是為幸福生活的!在這個小城市遇見自己大學時代的夢中情人后,他更確信疲倦將在這個離婚了美麗的女人身上會得到撫慰!在那幾天里,他覺得與愛的女人享受到了至美的一種性愛。她們離開祖國可以幸福的重新回到法蘭克福去每天牽著手在大街上散步!
       詩人卡向往歐洲的生活并且也在歐洲生活著,在那里靈魂精神的主人只自己的存在方式,也就是在那里自由代表著人的尊嚴,權(quán)利高于自由。但是他孤獨憂傷的心靈卻讓他相信自己心中也有一個真主,因此他又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因為這個矛盾的心態(tài)!在采訪哪個邊境小城市過程里,政府與宗教團體都愿意與他交流!政府利用他的身份是為了證明那些宗教狂熱分子是恐怖分子,政府有理由處決;宗教分子愿意接觸也是為了利用他身份是向歐洲證明,他們的信仰就是心靈幸福的保證,并不是為了制造流血也不是為了與歐洲作對!最終卡的身份不僅僅是詩人與記者,相反在其他人看來他是無原則的有著雙重身份的間諜。由此引起的誤解不僅導(dǎo)致了他也喪失了自己唯一的幸福,收拾好行李本打算跟他走的女人在火車開動前卻不愿意跟他走了;也導(dǎo)致了他最后被暗殺在異域他鄉(xiāng)。
       在以歐洲為中心與標準的現(xiàn)代文明向全世界傳播的過程里,東方與西方,貧窮與公平成為了這些被迫接受歐洲文明國家最大的社會問題;在自豪與恥辱之間游離與徘徊!小說也許和《百年孤獨》一樣,要表達的就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們本豐盈的心靈日益貧乏與孤獨和憂傷!但小說的精彩不僅在于把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放進了一個經(jīng)歷了復(fù)雜歷史的邊境小城里;還在于在短短的一個四天四夜時間里,通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把一個民族與國家數(shù)百年的歷史也說了出來,把個體脆弱的孤獨也說了出來,無意識最后導(dǎo)致了個體有意識的無力。
       女人自殺被認為是為了愛情;或者難以忍受男人的暴戾;或者貧窮或者是認為自殺就是對希望的表達。但小說的女主人公之一卻說是為了女人自身的尊嚴!取材于這些政治的黑暗與人心純凈追求的素材,把個人的民族的國家的恥辱、自豪、憤怒以及挫敗感表達的淋漓盡致。一個正在試圖敲門加入歐洲的國家,其虛弱的情感因為不適應(yīng)卻常常會輕易地燃燒成為無法抑制的火焰,導(dǎo)致的不是自尊與幸福,相反是恥辱與流血。
       自殺到底是什么意思?對個體的男人來說是絕望,對女人來說是希望?對國家盡力歐化的時候,所謂追求的自由本是為了表達人的尊嚴,相反最后成為了暴力與恥辱,是否也意味著拔根的模仿異域文明就在自我殘殺本豐盈幸福的心靈?
       雪意味著潔凈!但雪下面則是原初的樣子,雪最終要融化,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所有的污穢,骯臟照樣會顯現(xiàn),即使每個人的心如水一般的清澈如冰一般的透亮!雪帶來的視覺上的廣袤無垠,讓人心會得到凈化,有著希望,事實只讓人行走更加困難,接著帶來疲倦困乏無力,再無其他益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