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搖籃

出版時間:2007年09月13日  出版社:麥田出版  作者:馮內(nèi)果,Kurt Vonnegut  譯者:謝瑤玲,曾志傑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貓得搖籃》是馮內(nèi)果創(chuàng)作高峰期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最有「依據(jù)」的一本科幻小說作品。主要在控訴人類的愚行與惡毒:以其有限的智慧,不完美的道德觀,「製造不值得製造的東西,知道不值得知道的事」,而且還沾沾自喜,像隻學會抽菸上了癮頭的猴子、會表演爬樓梯的海豹那樣天真「無知」,或者像設(shè)計出回飛刀而不知如何使用的獵人……。──吳錫德
這是一個尋求真相之旅的故事。
約拿在寫一本《世界末日》的書,他在探訪第一顆原子彈落到廣島那一天,美國的重要人物都做了些什麼事?
於是他追索原子彈之父霍尼克博士的三個子女,發(fā)生了許多令驚奇而又可以理解之事…最後,他們來到一個小小的像「瓊斯帝王」一般的島國─聖羅倫佐共和國。
他將發(fā)會發(fā)現(xiàn)人類的許多行為的虛幻,如同馮內(nèi)果一貫的質(zhì)疑,也許,只有「布克農(nóng)」─個本質(zhì)上「泛愛眾」的心靈交合,能挽回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馮內(nèi)果(Kurt Vonnegut,1922-2007)
美國文壇大家,黑色幽默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第五號屠宰場》、《貓的搖籃》、《冠軍的早餐》、《囚犯》、《時震》等。曾在康乃爾大學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戰(zhàn)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著有十多本極受好評的小說和無數(shù)的短文和評論。
1963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shù)家」,1968年《第五號屠宰場》一書的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及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diào)和豐富的想像力,自1959年起就擄掠了全美國的注意,他確如英國作家葛蘭姆.格林(Graham Greene)公開推崇所言:馮內(nèi)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貓的搖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1條)

 
 

  •     用這樣的文字寫成的一部著作,翻譯時想刻意省略些什么也難。因為它針對的不只是意識形態(tài)的對錯,更是在探討科學的利弊,它涉及的完全不是政治制度的孰優(yōu)孰劣,而是人的社會性的虛偽本性。
      想要知道自己每天接觸的人事物究竟有著怎樣的本質(zhì),看這書吧。
  •     很久前在看科幻世界時就知道了冰九 多年后偶然讀到這本書 才知道冰九是出自這本書 看封面時以為是寫的生活故事的書 沒想到是本科幻類的書 看完后還是比較喜歡的 其中的懸疑讓人著迷 比較喜歡的是書中的冰九和博克儂這兩個概念 貫穿了整本書 本書意在讓人們思考科技的利弊吧
  •      著名的怪爺爺馮尼古特的比較早期的作品,1963年出版。一部比較瘋狂的小說,按現(xiàn)在的對超現(xiàn)實主義的定義(比如電影《300》和《罪惡之城》那路),它也符合。也屬于我不太感冒的那種寓言化的小說。印象最深的是,小說虛構(gòu)了一個宗教,叫博克儂教,當這個宗教的信徒想到或看到災難、饑荒、專制、原子彈爆炸或者追名逐利等等事件時,他們想的是:忙啊忙啊忙啊。其實你也可以用這句話想想你自己浮生若夢,究竟看到了什么。
        馮尼古特的小說總是以懷疑主義者為主角,而這本更不講理,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徹底的懷疑主義者。徹底懷疑自然就無所顧忌了,譬如歷史虛無主義者中的一部分人不反對殘忍。這種看待世界的方法放在100年前很不賴,放在1960年代也時髦,放到今天就顯現(xiàn)出站不腳的一面了。
        還是這個有點兒意思:忙啊忙啊忙啊。
       忙啊忙啊忙啊。
       忙啊忙啊忙啊。
      
  •     偶然看馮氏的作品,只是因為他是學理的,介于翻譯會給重讀添堵,整理一些提要自用,或許已經(jīng)有一些觀念先入為主,讀后恰好嫁接到這本書中,也罷。
      
      首先釋題:
      政治、宗教、科學都是“貓的搖籃”,沒有該死的貓,也沒有該死的搖籃,只是一片唬人的虛無,(暗暗覺得其實愛情在作者眼里也算,好吧,是我覺得),正如《博克儂經(jīng)卷》開宗明義的警言;“我將告訴你的所有真理都是無恥的謊言”。
      
      回首歷史,你就會知道它們曾與罪惡攜手,然而我們學習歷史,卻不吸取經(jīng)驗教訓,放任悲劇的滾輪一再碾壓微渺的性命,那些赴死的烈士,只是全人類愚昧與兇殘的犧牲品,“他們像男子漢一樣地死去,是他們永遠的榮耀,卻是我們永遠的羞恥?!?br />   
      是我們沒弄明白,對于博克儂教徒來說,上帝不是神圣的,君王不是,海洋不是,太陽不是,“人,沒別的了,惟有人才是神圣的。”
      
      當我們質(zhì)問上帝“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是我們不明白人生本來沒有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自己去賦予它意義。
      
      上帝說:“難道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有一個目的嗎?那么我就讓你為這一切想出一個來吧?!?br />   
      正在讀三聯(lián)的一本《螞蟻》,特別注意到其中有關(guān)螞蟻在世界末日后存活下來的一段,“你知道螞蟻為什么如此成功,它們合-作。”“那可是個很棒的詞匯—合-作?!蔽覀儗W習自然科學,難道不是為了獲得通識,獲得終極的真理嗎?那么不妨學習螞蟻,祛除人際中的芥蒂,通力合作,如果人類還不能明白,那么“閱讀歷史,并為之一哭吧”。
      
      之后,就書中的名詞解釋做一摘錄:
      卡拉斯:人類組織成各種團隊,在用不知情的情況下執(zhí)行上帝的意志
      
      格蘭法龍:虛假卡拉斯,是徒有虛名的團隊,毫無意義的組成,“你若想研究其本質(zhì),只要除去玩具店氣球的那層皮”。
      
      覺著馮氏有意地區(qū)別這兩個詞,或許是不應忽視的提點:我們應當更宏觀地看待團體這個概念,之前所說的合作,應該是在全體人類,或者是人與自然,甚至更為博大的全集之間的,而絕不是分化割裂成什么“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類的“格蘭法龍”。
      
      此外,注意到一些碎片
      博克儂教特有的關(guān)于侏儒的論述:一個人與他的希望與思想一樣高。
      
      定義扎瑪吉波: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定數(shù)。
      
      統(tǒng)治者芒贊諾“老爹”與宗教領(lǐng)袖博克儂的對峙,馮氏暗示控制就是通過制造恐怖來實現(xiàn)的。因為一個不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會使人民尋求一個穩(wěn)固的政權(quán)的保護,畢竟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存在的必要。
      
      ============================================================
      冰9到底是什么,不是說氰化物嗎,有氰化物碰上水就結(jié)冰嗎?那些人到底毒死的還凍死的啊...唉,科幻小說,糾結(jié)
      ============================================================
      推薦篇評論http://www.douban.com/review/2204785/
      當中關(guān)于人們?yōu)槭裁雌炔患按匕炎约簹w入卡拉斯或者是格蘭法龍中的部分可以聯(lián)系下群體特征研究
      
      
  •      馮內(nèi)古特的東西簡直是黑到人哭笑不得,后半部對于Bokonon的描寫是真正的大頭,換作嚴肅一點的人,會講成對Jim Jones那種宗教的控訴一般,可放在馮內(nèi)古特的手里,著眼點就更高了些,因為描繪的不再是所謂的邪教,不再是科學的不受控,不再是光怪陸離的人物和故事,而真正的核心在于人類的愚蠢,人類自己的足夠“黑”。
      
       得說,他用的英文經(jīng)常含一些俚語,更不用說自創(chuàng)的詞匯了,所以讀起來不那么容易。何況他故事走得跌宕起伏,往往沒看到情緒烘托什么就出來一個大拐彎。
      
       真得是逐字逐句,但看完大爽,這個Bokonon的以謊言作為信仰,實在是太有趣又太一語破的了。
  •     如果讀過《貓的搖籃》一定知道這個名詞,是指那些急于把自己歸類的人,然后就開始變得神志不清,其實是為了得到信仰、捍衛(wèi)某種中心思想的特殊樂趣。當然,說成安全感也許更合適。
      
       其中還有兩種特殊的類型,托普拉斯和格蘭法龍。前者是一雙珠聯(lián)璧合的情人,兩人在精神上合為一體,彼此依賴,形成一個排外的甜蜜團體,也許這是對某種理想化愛情的模仿。假如你想對你心愛的人表白,同時,你認為自己是出于尋求靈魂伴侶的高尚訴求,你不如這樣對她說:我知道,你是我的托普拉斯。格蘭法龍很好理解,比如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和民族”“北大校友會”之類的皮包團體就可以叫格蘭法龍?!叭绻芯扛裉m法龍,就撕掉玩具皮球的皮吧?!?br />   
       到處都是卡拉斯。當然,在中國主要是格蘭法龍。我很難想象,假如有一個讀者愛《貓的搖籃》這本書愛的發(fā)狂,同時又是一個“馮尼古特粉絲團”的鐵桿成員是什么感覺。這意味著他瘋狂迷戀著一部以諷刺他自己本身為主題的小說的作者。說白了,就是犯賤。馮尼古特本人一定會對此大發(fā)脾氣,并且說,如果你他媽真的讀懂了這本書,你就不可能參加什么雞巴粉絲團。更何況你還愛得發(fā)狂。我敢說,他自己都要暈了,畢竟人家只是愛他愛得發(fā)狂,并沒有什么錯。
       這樣的“愛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是件特別滑稽的事情,但愿誰也沒有被這樣的人愛上。這太滑稽了。
      
       我對各種卡拉斯團體十分敏感。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常常在這方面受挫折。什么雞巴卡拉斯我也不屬于,滿世界轉(zhuǎn)悠我也渴望能找到一個兩個自己的卡拉斯成員,慶幸的是,還是有一些散布在各地。從我本人出發(fā),就很難理解為什么有人早早選擇了自己的卡拉斯?把自己扭曲變形成一個合乎規(guī)范的成員。“漢典古典文學論壇”(一群認為即使是用古文寫的數(shù)學題也比聶魯達的情詩更煽情的瘋子),“外國文學愛好者協(xié)會”(與前者相反,業(yè)余愛好是喜歡炫炫自己的拉丁文和德語。)。當然,還有很多。莫名其妙。他們一開始出于某種愛好,到后來,則為了忠于某個團體而斬斷自己的手腳,把自己變成一個畸形的但合乎團體話語和行為模式的成員。往往如此,這是統(tǒng)一化的需要。
      
       前兩天為了幫某個兄弟,到處問人有沒有可以投稿的地址。當然,我很清楚我又要面對各種卡拉斯團體了,青春讀物型團體,報刊文摘型團體,哲學批評型團體等等。我問了幾個長期投稿的朋友,要了些編輯號碼。
       其中一個男人尤其令人崩潰。此人得過一些獎,身在作協(xié),出過幾部青春讀物,但常常自我標榜為哲學達人,正在和某個大牛合力辦一本只發(fā)真正的“硬文”的雜志。雖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硬文”。我依依呀呀地聽他騷完了,拍了幾個適當?shù)鸟R屁后,補充了一句,我哥們兒也拿過獎,寫得不錯啊,只是有點油頭滑腦,不知道行不行?可能我馬屁拍出了效果,他說話的口氣明顯帶有了挺直腰板做人的自信,他先是要求必須得看看那個和他拿過同樣獎狀的哥們兒的“功底”怎么樣,文夠不夠硬,接著又十分遺憾地表示,唉,我們的雜志要求的文是很硬很硬的,太硬了。恐怕不能發(fā)啊。幾乎是自言自語。接著又說沒關(guān)系,要不你就讓他去找某某某吧,別的雜志也行,我倒是可以幫忙聯(lián)系一下。我感到一陣強烈的“卡拉斯”氣場,還帶有某種“格蘭法龍”的做作。他一直在強調(diào)那個硬,我可以想象得出,他邊說著話,邊像個發(fā)糕一樣自我膨脹著,硬了起來。當然,是在腦海中,而且,恐怕永遠是在腦海中。但愿他狠狠地被挫敗,并且搞清楚自己錯在了哪里。當然,在中國,他也許會很成功,因為他給一個無頭蒼蠅般的國家似乎提供了某些很堅挺的幻想。有些中國領(lǐng)導人特別喜歡為此買單。為裝逼買單。
      
       我想了很久才明白,一個人如果過早的把自己硬塞進某個格蘭法龍或者卡拉斯團體里,也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安,對自己孤零零的身在茫茫世界的不安,所以需要找到某種精神上的歸宿,即使是虛假的、暫時的也在所不惜。
       還有,恐怕是自卑吧。需要靠喬裝打扮和在背后支持的某個團體的權(quán)威給他以做人的自信心。做人畢竟是困難的,更何況是孤身一身。孤身一人又從何而來那種活著,并且確信自己活得十分得當?shù)淖孕判哪??歸根結(jié)底,誰也不可能真正自信的活著。假裝一下,也挺不錯。但是,裝得太模式化,肯定一眼就看出來了。那種崇拜一個人時千篇一律的熱烈口吻,自己所謂捍衛(wèi)之物受到挫折時做作的憤怒,總是讓人不舒服。缺乏幽默感。不少中國人實在是缺乏幽默感。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類也在這里常常能見到,卻很難真正辨識出來。就是那些通過發(fā)動、組織和加入格蘭法龍團體來謀取暴利的人。如果讀過《貓的搖籃》,再來看什么邪教,XX黨,XX幫,還有最近一個學發(fā)條橙用電擊治療網(wǎng)癮的喪心病狂的楊永信網(wǎng)癮治療中心,就很清楚他們在干些什么了。號稱自己代表某種神圣的使命,然后讓別人無條件的服從。宗教狂熱和法西斯的借尸還魂。而相比之下,法西斯起碼是純凈的,不管是什么顏色,是黑色還是紫色,起碼他沒有卑鄙下流到用一種精神來賺他媽骯臟的錢。當然我常常覺得這些一點也不奇怪,當今的中國似乎正是一片孕育新時代法西斯的土壤、搖籃和溫室。法西斯只需要一種力量就可以被喚醒,對某些統(tǒng)一的、虛空的、相信并強迫所有人都必須堅信的意志的向往。
       你有嗎,如果你有,我想告訴你,你已經(jīng)成為了全人類下一個敵人。
      
  •     本文獻給珍寶,飛象,無限,四十二,她條仔,她妹妹,她只狗多比以及這個很可怕但還是很多人還愛著的世界
      
      
      我第一次看這書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書在講什麼,但覺得很好看,因爲本書行文幽默,寫作手法新鮮,針砭當年的時政,又仿佛講了一些大道理。
      我就給了它五星。即便這樣,我還是不懂得它說什麼的?,F(xiàn)在我把這些帶來很大閲讀快感的書稱爲口體之奉,我相信它們有更深的精神價值,但因爲自己水平有限而難以理解。數(shù)年後,我上了一門講interpretation的文學堂。講書的教授是位難對付的角色,他一邊說著“我有朋友在哈佛教書我覺得你們寫作文水平和哈佛的學生差不多”,一邊給了全班作文平均分C。當我從這個教授手裏拿到A-的成績的時候,我覺得我慢慢地能看懂一些文學作品了,便試著寫寫我的一些看法,與各位朋友交流。
      
      這本書有關(guān)真假善惡,以及對人類的關(guān)懷??茖W是“真理”,未必能救人,宗教是“謊言”,未必不能改善生活。兩者都是工具,一切全在於人類是否還關(guān)心人類,是否能讓世界好一點點。
      
      好了,我已經(jīng)採用開門見山的手法寫出了我對本書中心思想的見解,下面都是一些分析,很長很沉,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寫完,朋友們你們可以打道回府了。
      
      本書完成于六十年代。當時的美國,高科技革命正在風行(1)。這個技術(shù)革命從二戰(zhàn)開始,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發(fā)明。譬如原子彈,譬如電子計算機。而當時的美國政府更是認爲只有科技才能使美國“世界領(lǐng)袖”的位置得到保障,於是把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定為基本國策(1),一方面發(fā)展運用于軍事的高端科技,一方面發(fā)展的民用科技。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發(fā)明原子彈以及冰-九這兩樣幾乎毀滅世界的發(fā)明的霍尼克爾博士被捧為民族英雄,獲得諾貝爾獎,連被他擺弄過的甲魚也被恭恭敬敬地保存起來供後人瞻仰。
      那時的一些美國人相信科學能夠拯救世界。根據(jù)桑德拉的轉(zhuǎn)述,布裏德博士相信,世界的問題在於人們?nèi)匀挥廾撩孕?,而不崇尚科學。而如果大家更多地學習科學就不會有現(xiàn)在這些問題了。後來的聖洛倫佐島——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的獨裁者“老爹”也迷信科學。原來相信宗教力量以及善惡二元對立可以幫助聖洛倫佐的他,在臨死前使出渾身力氣說,殺死博克儂,宗教是謊言,科學是真理,科學是有實效的魔術(shù)。他曾任命弗蘭克林·霍尼克爾,又或者原子彈之父之子,為聖洛倫佐共和國科學與進步部的部長,大興土木。對了,美國當時是真的也有聯(lián)邦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之類的政府科學部門的,相信那是個與科學與進步部一樣很受重視以及非常有型的組織。
      
      但是,科學科學,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什么呢?
      
      説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本國幾年前還在“科教興國”呢。所以,可以理解爲什麼邱華棟要在序裏面說,此書“對於當下我們不遺餘力地依賴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經(jīng)濟,導致環(huán)境惡化和資源迅速被消耗,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br />   
      如果人不再關(guān)心人,我們將死于飢荒,瘟疫,戰(zhàn)爭,污染,如此等等。也不是的,更多的人將死于心碎。
      
      引用:
      (1) 何順果 《美國歷史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p258-260
      (2) 馮內(nèi)古特,庫特. 《貓的搖籃》.【譯】劉珠還.譯林出版社.2006
  •     書中沒有什么是真實的,因為真實的都在現(xiàn)實里。
      
      
      讀完這本書,所耗時間并不長。
      關(guān)于此書的寓意,該研究的學者們都已經(jīng)研究出來了。我無非也想湊熱鬧,看看自己所認識的可否深切。
      
      Nothing in this book is true
      這是我最喜的一句話。用我們惡俗的話講,我覺得這話聽起來很"搞".這書中所事物雖不夠真,但所述之人,卻是我們。
      
      “貓的搖籃”在書中正式出現(xiàn)只有一次,老Hoenikker那天很興奮玩給牛頓看,可那牛頓見自己老爸這副惡樣,只嚇得哇哇就跑了。
      “貓的搖籃”是什么,是謊言。因為這里頭根本沒有貓也沒有搖籃,這玩意只是大人騙小孩的。
      
      我們便是那小孩,宗教政治軍事科學便是那騙人的玩意。
      
      JONAH在最開始就說,想寫一本書,The Day the World Ended,并且這將是一本宗教性質(zhì)的書籍,什么是宗教性質(zhì)的,無非就是誤導人們該如何贖罪之類。
      書中所提“Bokonon”教,是對所有宗教的一個玩笑。
      文學上說,這叫戲仿--Jonah, Bokonon以及小說本身--都是對圣經(jīng)的戲仿。
      bokonon教義便是,人信一些無害的謊言也無妨。
      博克儂之書便是那圣經(jīng),開篇應為“Nothing in this book is ture"
      博克儂是個無用的東西,因為它盡是騙人的玩意。
      但它又是個有用的東西。
      人的精神在這里可稍作解脫。正所謂信他一些謊言也無妨。
      
      
      在有那科學。
      為的甚???
      為人們的幸福生活??為統(tǒng)治者政治權(quán)利??
      因為牛頓等人把九號冰換作美女、老公和地位??
      其實不然,老Hoenikker,只是把這當兒戲而已。
      
      但是這精神和科學的東西能為人們做什么呢???九號冰毀了一切,博克儂只管涅槃~~
      
      
      小島沒了,宣告人們所建立的那個骯臟虛偽荒誕的社會終結(jié)了,此為The Day the World Ended。
  •     《貓的搖籃》
      
      有新意思和幽默
      一個個短章節(jié)組成,形式不是什么大創(chuàng)新,老實說。
      不過他用一種奇怪語言定義,描繪和諷刺了世界:)
      從這個角度看,發(fā)明自己的體系定義和闡述世界,還不錯。
      
      
      有一次發(fā)明家打賭我說不出任何稱得上絕對整理的東西。于是我對他說,“上帝是愛”
      他說,上帝是什么?愛是什么?
      
      我把房子借給一個流浪詩人住—我感到他是我的卡拉斯的成員。如果他真的是,他為卡拉斯服務的方式是充當一名郎郎。郎郎,根據(jù)博克農(nóng)的說法,以他自己的生活為榜樣,縮短思辨線而使別人偏離思辨線,從而誤入荒誕之中。(爆笑)
      
      一個真正的杜普拉斯,博克農(nóng)告訴我們,是外人不能入侵的。甚至連這個組合親生的孩子都入侵不了。
      
      黑澤爾對全世界印地安納人的癡迷是一個虛假卡拉斯的范疇,一個徒有虛名的團隊,是博克農(nóng)稱為格蘭法龍的典型。其它例子包括共產(chǎn)黨,美國革命之女,通用電器公司,國際古怪人物教團---以及任何國家,任何時間,任何地方。
      
      明頓,引用他夫人給時報的信,美國人,永遠在絕不存在的愛的形式中尋找愛,在絕無希望找到愛的地方尋找愛。這一定跟消失的邊疆有關(guān)系。
      
      莫娜的親熱的方式:)
      
  •     邱華棟的前言里說老霍尼克爾自己被冰9給凍死了,而書里P253明明寫著:
      “這樣的癥狀今天已不再是新鮮事,上帝知道。但當時絕對是聞所未聞的。芒贊諾老爹是歷史上第一個死于冰9的人?!?br />   到底誰的理解有問題啊。
  •     喜歡kurt
      喜歡約納——約翰——山姆
      喜歡沫娜
      喜歡搏克農(nóng)
      喜歡侏儒小牛頓
      喜歡橘子花瓣雪
      
      馬否馬否,一派馬否
      忙啊忙啊忙啊
      毫無希望。
      
      喜歡他只言片語
      喜歡他白癡地把東西不分巨細雜糅在一起
      當然是用基督教定義下的白癡和基督教定義下的部分巨細和基督教的雜糅
      
      還是去做個搏克農(nóng)教徒吧
  •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小說的人,我也是一個很怕看到不好看小說的人。對我而言,小說只有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不好看的小說不一定寫得很糟糕,但是好看的小說卻有一個共通點:流暢。庫特·馮尼古特的這本《貓的搖籃》,就是一本讓人不忍釋手的小說。
      之前因為朋友的介紹,讀過馮尼古特的最后一本書《沒有國家的人》。第一次讀就覺得很驚艷,怎么可以有一個作家能這樣隨心所欲地書寫,仿佛所有的框架只是為了反襯他的自由。盡管如此,我還是沒有把他列入喜歡的作家行列,直到讀了這本《貓的搖籃》。
      《貓的搖籃》是一本帶點荒誕卻又很好玩的書,故事也非常有趣:一個作家為了寫一本關(guān)于有名物理學家,也是原子彈之父的書,找到已故物理學家的三個子女,卻意外發(fā)現(xiàn)物理學家之死是因為他造出了一種名為「冰—9」的水同位素,而這種「冰—9」能在常溫下使水分瞬間凝固。為了解開「冰—9」之謎,作家來到一個小島,在那里,他不僅見到物理學家失蹤的二兒子,更發(fā)現(xiàn)原來物理學家的三個孩子竟然都擁有「冰—9」……
      這個故事如果給二流的作家寫,大概會寫成類似好萊塢電影的驚險動作片,但是馮尼古特卻手持利刃,干脆地將故事剖成127節(jié),很簡單地就將復雜的敘述模式變得簡單,而且用標題直接引導讀者進入該段的主題。
      試想,當一個作者試圖在三百余頁的書中塞入進一百多個主題時,怎樣才能使讀者最大限度地了解?小說是所有文學作品中與讀者最親密的書寫模式,它訴說傳奇,渴求有人傾聽,然后引發(fā)相似情感的共鳴。因此,小說不是供作家用來自我賣弄的地方,如果以形式拒絕讀者,這本小說從一開始就失敗了。這一點很多作家不懂,而馮尼古特懂了。
      所以,簡單而明晰地單刀直入,如武俠世界里絕頂高手。只是一式,足以讓你一震,干干脆脆,絕不拖泥帶水。
      這便是馮尼古特聰明的地方,也是他厲害的地方。
      回過頭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書名「貓的搖籃」其實是翻花繩游戲里的一個花式,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物理學家的小兒子牛頓寫給作家的信里。有意思的是,牛頓第一次看到父親興奮地在他面前一邊翻花繩一邊問他有沒有看見貓的搖籃時,他竟然覺得「父親是我見過的最丑陋的玩意兒。讓我一輩子做噩夢。」對于他來說,那條繩子里沒有搖籃,也沒有貓,簡直就是一個謊言。而這個概念也貫穿了整本小說,不斷疊加而來的人物與情節(jié),似乎都在呼應這個主題。
      閱讀很容易產(chǎn)生一個誤區(qū)。很多閱讀者都很簡單地將自我的觀點移植到作者的觀點上,并以此取而代之,甚至將粗暴地推廣成大眾化的觀點?!敦埖膿u籃》所講述的故事,竟從某個角度而言與此吻合。書中小島上的人對于博克儂教的態(tài)度,便是如此:處罰人用的大鐵鉤、被禁止卻又出現(xiàn)在各個角落的經(jīng)書、世界末日里的群體性自殺……所有抹在外層的東西看起來非常重要,可實質(zhì)上卻一點價值也沒有。所有假的東西,永遠都不可能變成真的,就像那個看似唾手可得的統(tǒng)治權(quán),如果沒有人誠心依附,只不過是一場華麗的表演,隨即就會分崩離析。
      反諷的是,這本書的譯者在序里竟然也由著自己的想法寫出這樣一段:「這一點,對于當下我們不遺余力地依賴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經(jīng)濟,導致環(huán)境急劇惡化和資源迅速被消耗,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老天,我根本沒有在這本書里讀出丁點這一層的信息。這段話寫在這個故事之前,真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馮尼古特看見了,他會不會露出他狡猾地微笑,然后不斷地問:你看見了嗎?你看見了嗎?你看見搖籃和貓了嗎?
        
      本書引文部分均出自《貓的搖籃》(【美】庫特·馮尼古特,劉珠環(huán)譯,譯林出版社(大陸)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
      
      PS:我也不曉得是我適應力太強還是會自找樂趣,個人沒覺得翻譯有太大影響閱讀的地方,畢竟我不是版本比較的人啊!
  •     這種游戲很多人都玩過。雙手的手指穿過毛線或橡皮筋,通過不同的組織方式,可以做出大橋、交叉道、手槍等各種不同的圖形。我們叫“翻花繩”,大洋彼岸的人們也玩這種游戲,不過他們稱之為"Cat's Cradle" - 貓的搖籃。
      
      
      
      你可以很簡單的來理解Vonnegut的這部小說:翻花繩可以翻出各種不同的花樣,可不論你怎么翻,那里面沒有貓,也沒有搖籃,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人們幻想中的騙局。
      
      
      
      要了解《貓的搖籃》的主題,就必須先粗略了解Vonnegut的生平:
        科特·馮尼根(Kurt Vonnegut,1922-2007)出生于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參軍,被俘后關(guān)入納粹戰(zhàn)俘營,戰(zhàn)后獲得頒發(fā)給受傷士兵最高的獎狀紫心勛章。他戰(zhàn)前曾在康納爾大學讀書,戰(zhàn)后又入芝加哥大學,當過芝加哥新聞處駐警察局的記者和紐約通用電氣公司的職員,一九五○年后為專業(yè)作家,一九六五年后又當過中學教員和大學講師。
       馮尼根寫過九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和六個劇本(包括一個電視?。?,是六十年代崛起的比較有影響的作家。青少年都愛讀他的作品,美國的各大專學校里還有不少馮尼根迷,他們都把馮尼根看作自己的代言人,說他的作品描寫了對人類社會的失望和恐懼,道出了眾人的心聲。馮尼根認為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不幸,人變成了機器,環(huán)境遭到了污染,核武器的發(fā)展更是個大災難,因而在他的創(chuàng)作里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辛辣的諷刺。馮內(nèi)戈特的小說起初被評論者當作一般科幻小說家對待,未受重視。六十年代“黑色幽默”作家作為重要流派進入美國文壇,大家才尊他為“黑色幽默”的重要代表,把他的作品歸入正統(tǒng)文學或嚴肅文學中。從馮尼根的例子可以看出,所謂“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中間其實并不存在明確的、不可逾越的界線。
      
      
      
      上面的是傳統(tǒng)文學評論家對馮尼根的評論與記敘??匆豢淳秃?,別用它來界定老馮的本質(zhì)。這里要提一下,馮尼根在2007年4月12日意外去世,不知道他死之后,他是否可以葬在他的《第五號屠場》,可以擺脫繞在他身上那卑鄙的貓的搖籃,也不知道他的墓碑是不是座印著“母親”二字由雪花石做成的男性生殖器狀,希望可以肯定的是,死亡可以給他帶來平靜。
      
      
      
      雖然他不喜歡,但人們還是習慣把他稱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到處充滿了諷刺與嘲諷,他一直在諷刺著現(xiàn)代文明對人類的毀滅作用,更諷刺的是現(xiàn)代文明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而最諷刺的,他諷刺的人類創(chuàng)造了的諷刺性質(zhì)的現(xiàn)代文明,其中也包括了他。
      
      
      
      《貓的搖籃》出版時,正值美蘇冷戰(zhàn),涌現(xiàn)出了《動物農(nóng)場》,《第22條軍規(guī)》等一系列諷刺戰(zhàn)爭與政治斗爭的作品。后來者習慣于把他們歸類為黑色幽默派,簡單的說以一種悲觀可怕的論調(diào)講述人類現(xiàn)處于的尷尬與恐懼處境,揭露現(xiàn)代科學與深層政治對人類社會的摧毀與控制狀態(tài)。
      
      
      而那時,“迷惘的一代”與“垮掉的一代”所帶來的影響尚存,美國社會的青少年仍然學著Kerouac與Hemingway那一代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從這個角度看,黑色幽默不僅僅是讓人笑不出來卻想哭的幽默,更體現(xiàn)了一種宇宙中的孤立感,以及人類在現(xiàn)代文明中的思想荒漠狀態(tài)。
      
      
      
      127篇,127個片斷,127個零亂的段落。構(gòu)成了一塊世界。原來他們想表達的,世界就是破裂不完整。荒誕主義與黑色幽默,從這個意義上同樣糟糕,同樣的只能憤怒而悲憫的看世界,然后撒手不管,一點辦法沒有。那么,就如引言中所述“那就以某種讓你又勇敢又仁慈又健康又快樂的謊言為信條而生活吧?!?人類已經(jīng)不相信神跡,但還是去找宗教來麻痹自己,讓自己成為完整的“人”吧!
      
      
      
      "Call me Jonah" - 這個Jonah或John。 要寫一本人類在世界毀滅時的書。其實他不知道怎么寫,他很迷惘。于是他找到原子彈的發(fā)明者,那個老頭早已死去,躺在他男性生殖器刻著“母親”二字的墓碑下化成腐水。他的"Ice-9",足以讓整個世界的水化為冰塊,分給了他一個書呆子的大兒子,一個粗魯?shù)呐畠?,跟一個侏儒小兒子。
      
      
      
      三個白癡平分了“冰-9”。女兒送給了那個帥氣有錢的通用電力公司總裁的丈夫,那個每夜不回家或醉熏熏回家后就打老婆的呆瓜卻不小心吞了下去;侏儒送給了一個同樣是侏儒的莫斯科女演員做定情信物,那個婊子卻賣給了美國然后跑回了蘇聯(lián);大兒子賣給了太平洋上一小島國的獨裁總統(tǒng),換了個將軍位子。
      
      
      
      John跑到島國,卻發(fā)現(xiàn)總統(tǒng)要死了。書呆子大兒子讓他做總統(tǒng),并且許諾可以讓天仙般的總統(tǒng)的女兒也是書呆子的未婚妻嫁給他。聽到這個條件John答應了,沒想到那天仙是個淫婦,喜歡跟任何男人做博克儂教的交流禮 - 坐地上赤著腳腳心對腳心。這讓John即嫉妒卻又離不開她。
      
      
      
      “冰-9”被總統(tǒng)吞下去自殺了,卻在總統(tǒng)葬禮上不小心因為飛機失事撞到了棺材而掉入了大海,大海開始冰化,整個世界開始冰化…… 躲起來的John跟天仙倒也自在,可惜天仙信奉博克儂教,親了親冰塊化成了死人。
      
      
      幾個人在冰化后的世界重逢,看著潔白的世界茫然,博克儂卻最終出現(xiàn)了,這個黑老頭寫下博克儂經(jīng)卷的最后一句話:
      “如果我是個稍微年輕一點的人,我會寫本關(guān)于人類愚昧的書;我會爬到邁卡伯山的頂峰,仰面躺下,把我的歷史書當枕頭;我會從地上拾起一些使人變成雕像的藍白色毒藥;我會把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仰面躺著,恐怖地嘻嘻笑著,對“你知道是誰”嗤之以鼻?!?br />   
      “我的遺言? '生活,連只動物,即使是老鼠,都無法忍受。' ”
      
      
      
      看到一個網(wǎng)友這樣寫道:
      “那個我崇拜著的瘋子老頭Kurt Vonnegut死了。
      4月份。84歲。他死了。
      在如此宿命的月份,如此宿命的年齡。我的又一個叫Kurt的領(lǐng)袖以一種突然而詭異的方式,終于擺脫了地球這個瘋?cè)嗽?。如果老頭子死之前的腦袋還清晰,他會怎么嘲諷自己的死法呢。
      “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腦部受傷,最終沒能熬過去?!眻蠹埳鲜沁@么說的。
      我覺得很逗,很滑稽,可是我開始哭了。
      我只是有那么一點的傷心,和一大團的絕望。
      老先生,你知道的,離世界毀滅的那一天,我們又近了一步。
      我才剛剛認識你不久,才剛剛愛上你那如烈酒一樣嗆人又醒人的思想不久,你就把我丟下了,丟在這個混亂不堪的藍色星球上。你總在開玩笑,不停地戲謔著,笑罵著,同時告訴我們真相。4月11號是你開的最后一個玩笑?!?br />   
      
      
      他為什么會這樣悲傷?他自己也明白,馮尼根只是想給這個無奈而悲慘的世界帶來一種稱之為“笑”的事物,雖然那種笑只能讓我們悲傷,可他也努力想讓大家笑起來,不過世界就是這樣,他也無奈。也許這個網(wǎng)友也明白,世界一步步走向毀滅,他們的路程一步步接近終點,還是努力笑一笑吧。只是在聽聞這個博克儂的化身終于也在世界毀滅前死去時,還是抑止不住的開始哭起來。因為就算他明白這一切都是謊言,可畢竟他是依靠著那謊言在生存。
      
      
      
      
      
      “有一天,有一天,這瘋狂的世界將要毀滅。
      我們的上帝將把他借給我們的東西收回。
      倘若你在那個傷心的日子里想咒罵我們的上帝,
      不要猶豫,直接了當?shù)牧R他就是。他只會
      點頭一笑了之?!?br />   
      
      
      博克儂,Vonnegut,老馮。我們,都恐懼,但也明白那天的到來。謝謝你的提醒,我想如果到來了,我會咒罵那個上帝,并且那天時,我希望我能有些時間,再讀一讀你寫的這些 -
      
      謊言。
      
      來自 http://www.koloya.org/read.php?277
  •     1 我的靈魂似了象燒著了的貓皮一樣焦臭。
      
      2 美國人總是在并不體現(xiàn)愛的形式中,在不存在愛的地方尋找愛。這可能和消失了的邊疆有關(guān)系吧!”
      
      3 作家為自己的作品做索引不過是一種泄露天機的勾當。有經(jīng)驗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厚顏無恥的展覽?!?br />   
      4 在“業(yè)余活動”這一欄里他填寫:“活著”。
       在“主要職業(yè)”這一欄里他填寫:“死亡”。
      
      5 人是邪惡的,人之所為一無是處,人之所知一無是處。
      
      6 成熟是一種痛苦的失望,它無法補救,除非說笑能。根治百疾。
      
      7 “對博克依教徒來說,什么是神圣的呢?”停了一會我又問。
        “據(jù)我所知,連上帝也不是?!?br />     “一樣都沒有嗎?”
        “只有一樣?!?br />     我猜:“是海洋嗎?是太陽嗎?”
        “是人,”弗蘭克說,“只有人!只此而已?!?
      
      8 于是我想起《博克依的書第十四卷》。這本書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才全部讀完的。第十四卷書又題名為;《鑒照人類一百萬年來的盛衰興滅,一個勤于思考的人對地球上的人會抱什么希望呢?》
        讀《第十四卷書》并不需要很長時間。這本書的全部內(nèi)容只有六個字和一個句號。
        “不抱任何希望?!?
      
      9 “歷史!讀著它哭泣吧!”
      
      10 “我向你們建議,假如我們是在誠摯地祭奠山洛倫佐失去的這一百個孩子,我們就該蔑視造成他們死亡的那些東西,也就是人類一切愚蠢的和邪惡的行為。
        “可能當我們回憶戰(zhàn)爭之時,我們應當脫光衣服,把身體涂成藍色,整天在地上滾爬,并且象豬那樣呼叫。這樣做肯定比發(fā)表高尚的演講、比舞動軍旗、槍械的表演更為貼切?!?br />   
      11 “最初,上帝創(chuàng)造了地球,他在無邊的寂寞中看了它一眼。
        “上帝說:‘讓我們用泥土制做些生命吧!這樣,那些泥土使可看到我們的作為?!谑巧系蹌?chuàng)造了許多現(xiàn)在活著的生物,其中一種就是人。只有泥人能說話。泥人坐起來后,上帝就俯身靠近他,向四周看了看就說起話來。人把眼睛眨眨、彬彬有禮地問上帝?!@一切的目的何在呀?’
        “上帝反問:‘難道每一件事情都得有目的嗎?’”
        “人回答說:‘那當然了?!?br />     “‘那么就叫你自己為這一切想出一個目的來吧!’上帝說完了就走了?!?br />   
      12 “有一天,有一天,這瘋狂的世界要完蛋,
        上帝要把他借給我們的東西索還。
        而假如在那一天你想要把上帝責難,
        你盡管去罵他,而他只會微笑,把頭點?!?
      
      13 “媽媽,正象一個詩人說的‘在老鼠和人的一切話語中, 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本來可能如何如何?!?br />     “這句話不但俏皮。而且真實?!?
      
      14 “假如我是一個年輕人,我就要寫一部人類的愚蠢史;我要爬到麥克凱布山巔,仰面躺在那里,把我寫的那部歷史書放在頭下當枕頭。我要從地上拿取一些能夠把人變成雕像的藍白兩色的毒藥,把自己也變成雕像,變成一尊仰面而躺、滿臉獰笑對著那個人所共知的人歪眉科眼的雕像?!?
      
  •      通常對這部書的評論是,在科幻小說的外殼中諷刺現(xiàn)實。作者被歸為黑色幽默一類的?!敦埖膿u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書名“貓的搖籃”,是一種繩圈游戲(就是小時候玩的挑花線、挑繩)里的一種樣式。
       小說里有幾個很經(jīng)典的角色。
       科學家霍尼克爾:一個科研怪才,正是此人參與研制了原子彈。原子彈爆炸那天他在家里無所事事地與孩子玩翻繩游戲,玩“貓的搖籃”。也是此人因為陸軍部長的一句“能不能不再讓海軍陸戰(zhàn)隊陷在沼澤里”,就研制出了駭人聽聞的冰-9,死前還以一種游戲的心態(tài)把冰-9放在廚房里玩了一把。
       霍尼克爾的三個孩子:孤獨地長大的孩子,在老爸死后平分了他的冰-9,并且以冰-9為條件為自己換回想要的東西,大姐和侏儒用它討好愛人,大哥用它換來的小國的國防部長的職位。
       圣洛倫佐共和國的總統(tǒng)“老爹”和博克儂:表面上互為敵人,其實互相利用的一對?!袄系毙纪ň儾┛藘z,禁止博克儂教,卻永遠抓不住他,這個國家的每個人甚至都有一本博克儂經(jīng)卷,“老爹”本人也是博克儂教徒。
       “我”:小說里惟一腦子比較正常的人,但私欲同樣正常。與莫娜結(jié)婚是源自對女人的欲望,接受圣洛倫佐總統(tǒng)之位是源于對權(quán)利的欲望。
       在小說里,科學家是一群基本沒有是非觀、現(xiàn)實感和責任感的人;統(tǒng)治者和宗教領(lǐng)袖互相勾結(jié),利用虛幻的教義共同欺騙和愚弄人民。在一次事故中,冰-9掉進了大海,整個地球結(jié)成了冰,只有幾個人幸存下來。在一片悲觀絕望中,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失去了。世界回到了蠻荒時代。甚至不用再經(jīng)歷一次戰(zhàn)爭,人類就用自己的發(fā)明毀掉了自己的家園。
       推薦美國大使在紀念活動上的一段話,大致意思是,戰(zhàn)爭,無論是發(fā)起方還是參與方,都是同樣殘酷和滅絕人性的。在戰(zhàn)爭中失去生命的人們,也許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死有多么荒謬。在小說里,科學家的侏儒兒子將雙手一攤,問“我”:你看到貓了嗎?看到搖籃了嗎?
  •     科幻小說嘛,難免有些離奇的東西,不過這里面的東西給你感覺發(fā)生都很自然,很自然的開始,很自然的發(fā)生,很自然的結(jié)束,很自然的邏輯,幽默的背后有些不安,就像是貓的搖籃,不穩(wěn)定且沒有終結(jié)
  •     另一個版本是山西人民出版社 陸凡 譯,我看的是這個版本,另外英文原版我也有,誰要?
      我的Email catch22@126.com
  •     會有人說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因為其中出現(xiàn)了屬于科學幻想的冰-9成分,然而這恐怕是對科幻的溢美,就像1984一樣。
      
      沒有冰-9,這本書依舊成立。我想,與其說作者是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加入了冰-9這種足以將整個世界的水都凝結(jié)成冰的元素,還不如說他是在本來就很黑色的小說中加入了又一道苦澀的幽默。
      
      不過我仍舊不太分得出作者的寓意,只有下面這句話,讓我看到作者對科學工作者辛辣的嘲諷:
      
      “我意識到我同意當老板大大幫助了弗蘭克,使得他可以在不承擔任何人類責任的同時盡享榮華富貴?!?br />   
      不得不承認,這嘲諷尖刻有力,讓人無言以對。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出路。
  •     這書有兩個譯本
      一個是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老版,還有一個譯林的新版
      網(wǎng)上也有在線閱讀``基本和正版書靠不上譜
      故事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兩種版本對照來看,則會覺得兩者都有很大問題。
      
  •   好能寫。。。
  •   你的頁面好有內(nèi)涵。
  •   信仰的荒謬本質(zhì)。
  •   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從信仰里找到了安全感呢?這些人即便傻,是不是也是傻得幸福、快樂呢?還是說有信仰的人也許就是在清楚一個荒謬的預設(shè)前提下欺騙自己靠這些虛無生活得更深刻呢?這究竟是悲壯還是愚蠢呢?
    想知道還有沒有馮內(nèi)古特的好書可以推薦的,除了《五號屠場》,《冠軍早餐》,《時震》,《沒有國家的人》,這些國內(nèi)都出過了。。
  •   貓的搖籃呀。還有幾本小冊子。
  •   讀小說也是各取所需......
  •   讀小說是讀自己,說自己,勸慰自己
  •   講話唔算數(shù)
  •   明日何其多
  •   我累死了
  •   我很茫然
  •   你的評論很好。為什么最近不寫了呢
  •   這還沒寫完哪 我從來不寫評論呀 現(xiàn)在沒熱情了
  •   你還沒睡.... 我還聽了你的歌,發(fā)現(xiàn)您還真是多才多藝啊...
  •   在理。
  •   不是小島沒了,是整個世界沒了。
  •   這個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br /> 最后他們是怎么處理老霍的尸體?是不是CIA的人來調(diào)查過處理了霍的尸體呢?
    因此對老霍的死,政府必然守口如瓶,也絕不會對外宣布。
    又或者小牛頓他們處理了父親的尸體,就像那條狗?
    這件事是不會被記入史冊的。大家都在隱瞞。
    我想馮爺那么說也許是因為這個道理,也許他寫糊涂了,作家也是人,天知道。
  •   他的小說BUG總是很多
  •   對了,我看完了,我覺得書里根本沒有證據(jù)老霍尼克爾是死于冰⑨
    只有一句直接說道了他的死亡,就是小牛頓還是誰要去向他報告狗凍僵了,但是發(fā)現(xiàn)了他同樣僵硬了的尸體
    人死了都會僵硬的啊
  •   還有我覺得邱華棟是個山寨嘛
    國內(nèi)人寫的前言都不值一看嘛
  •   老霍是自然死亡的,那個狗是第一個死于9號冰的生物,芒贊諾老爹是歷史上第一個死于冰9的人。
  •   反諷的是,這本書的譯者在序里竟然也由著自己的想法寫出這樣一段:「這一點,對于當下我們不遺余力地依賴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經(jīng)濟,導致環(huán)境急劇惡化和資源迅速被消耗,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老天,我根本沒有在這本書里讀出丁點這一層的信息。這段話寫在這個故事之前,真讓人哭笑不得。
    ---
    本書的一層意義即在于,單純靠科學發(fā)展是不能解決“世界問題”的(這是布里德的觀點p26,也是老爹的觀點p234)。
  •   要考慮到本書的寫作背景
    在世界明天就可能被美蘇的核彈變成焦土的時候,誰還會管科學技術(shù)對發(fā)展經(jīng)濟的作用
  •   ……中國這搖籃也只有藍貓的……
  •    “有一天,有一天,這瘋狂的世界將要毀滅。
      我們的上帝將把他借給我們的東西收回。
      倘若你在那個傷心的日子里想咒罵我們的上帝,
      不要猶豫,直接了當?shù)牧R他就是。他只會
      點頭一笑了之?!?br />   
      
      
      博克儂,Vonnegut,老馮。我們,都恐懼,但也明白那天的到來。謝謝你的提醒,我想如果到來了,我會咒罵那個上帝,并且那天時,我希望我能有些時間,再讀一讀你寫的這些 -
      
      謊言。
    很感動.不知說些什么.
  •   我不明白 這主題挺好的 要是寫多點分析多好啊
  •   同意樓上的,寫得空了
  •   我點了“有關(guān)鍵情節(jié)泄露”……
  •   這是哪個版本? 看著也挺難受。原文不是這個味道。
  •   就是譯林出版社劉珠還的版本。原著……米看過
  •   看不出來哪里絕妙了
  •   看過這個譯本,譯得可真夠爛的,英文夠好的話就看看原本 T_T
  •   剛看完,你摘錄的這個版不是譯林劉珠環(huán)版。
  •   有用嗎?在無法自己控制的世界版圖中,不管言論怎樣的直接了當,都會在無法在黎明后伸出頭腦,甚至在看到陽光前就夭折了!
  •   當然是黎明前的黑暗啦
  •   我要英文原版,謝謝,freaxever@gmail.com
  •   我也想要英文原版,謝謝。imakey003@163.com
  •   求英文原版,謝謝 87027085@qq.com
  •   這本書我很早以前看了都忘了
    只記得一句話——其實沒有貓,也沒有該死的搖籃。
    不過我讀的是這個版本: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70002/
  •   BS不點有用的挨罵魚~
  •   1 宗教皆是謊言
    2 而這些謊言卻是對人類起著莫大的安慰作用
    3 人文主義 - 科學應為人服務 人才是中心 不是科學家不好 而是被異化而被科學奴役 缺乏人文關(guān)懷的科學家不好
  •   網(wǎng)上只有縮寫版本,似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