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的囚徒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09日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瑪莉娜.奈梅特,Marina Nemat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內容簡介top
轟動2006年法蘭克福書展超級大書
出版以來陸續(xù)登上德國、荷蘭、義大利、加拿大等國暢銷排行榜
電視紀錄片即將開拍(英國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公司Tiger Aspect)
邀你與全球20個國家一起感動
這二年如一場噩夢,而我被囚禁了二十年;
永遠也無法忘記那個額頭被寫上名字、綁上刑臺的自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回憶在她十六歲時,被捕入獄,在惡名昭彰的政治犯苦牢中,經歷的凌虐、痛苦、死亡和折磨。
在宗教、種族和愛情中呼喊自由
一九八二年,在宗教強權治國的年代,十六歲的天主教徒瑪莉娜在高中校報中批評了當權者,又要求數學老師認真地教他們上課,不要總是布道《古蘭經》。不久後的一個傍晚,瑪莉娜被帶到德黑蘭的艾文監(jiān)獄,從此遭到隔離監(jiān)禁,受盡殘暴的拷問和虐待,並在花樣年華被判處死刑。
在這奇怪而扭曲的人生境遇中,?兵阿里愛上了她,並動用家族關係,在槍決現場的千鈞一髮之際把她救出來,但阿里也提出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要求做為回報——嫁給他並改信伊斯蘭教,否則就要對她的家人不利。瑪莉娜別無選擇,只好答應。於是,她雖然離開監(jiān)獄,卻走進了另一個牢籠。她成為阿里的祕密新娘,依然過著囚犯般的生活,直到阿里被敵對陣營士兵射殺,她才終於看到希望的曙光,人生也永遠轉變……
取走我胸中的心臟,給我自由
從她被逮補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被徹底改變,
失去摯愛的痛,被凌虐的苦,剝奪其信仰的無奈,
讓她即使活著,屬於她的生命卻已流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瑪莉娜.奈梅特(Marina Nemat)
來自信奉俄羅斯東正?的家庭,在伊朗德黑蘭出生長大。
十六歲時遭伊朗何梅尼政權逮捕,被囚禁在德黑蘭惡名昭彰的艾文監(jiān)獄長達兩年,出獄時才十八歲。
一九九一年她移民至加拿大,在鄉(xiāng)間餐館擔任女侍,嫁給電機工程師為妻,生養(yǎng)兩個孩子。
她一直守著過往的祕密,直到母親去世後才開始在筆記本裡書寫過去、填滿細節(jié)。那些打碎她少女純真燦爛的回憶一幕幕翻湧而上,終於傾瀉出二十年來壓抑在心頭的重量,成就這本令人著迷、讀來震撼的《德黑蘭的囚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德黑蘭的囚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9月份去多倫多培訓的時候,Gillian,我的培訓老師,送了一本書給我。書名是《Prisoner of Tehran》,作者Marina Nemat是她的一位學生。這是一本回憶錄性質的書,雖然不是專業(yè)作家的作品,但文筆清新自然,淺顯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卻很有感染力。近乎白描的筆法,將Evin監(jiān)獄的殘酷描寫的淋漓盡致。而對于心理的描寫也直入人心,感同身受。當然,文中也有優(yōu)美的,恍如油畫般對其獄外美好時光的追憶??傊?,是難得的一本好書。至于書的主題,在我看來,應該是信仰與愛的永恒主題??催^美版越獄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個伊朗版的,絕對不同反響,一樣跌宕起伏,富有傳奇色彩,也完全可以拍成好萊塢大片。臺灣出了繁體中文的譯本《德黑蘭囚徒》,大陸還沒有簡體中文的譯本。如果大家感興趣,偶倒是想自己翻譯下自娛自樂呢,呵呵。
      
      
  •     讀畢《德黑蘭的囚徒》後,我努力地想究竟它跟《我在伊朗長大》和《在德黑蘭讀羅利塔》這類近年大熱的伊朗女性傳記有何分別,竟能讓我廢寢忘餐、一氣呵成地完成整本書。最後,我從書名找到答案的線索。
      
      《我在伊朗長大》英文原名是輝煌的波斯古都波賽波里斯,是反叛女童逃奔西方後仍不忘本的喻意;《在德黑蘭讀羅利塔》則是宗教政權下女性的西方經典地下分享會,即使飽受打壓,還有著知識份子的風骨。對照之下,「囚徒」奈梅特(Marina Nemat)卻沒有那麼幸運。她沒有侃侃而談兩伊戰(zhàn)爭和道德檢察,因為她經歷過最毛骨悚然的人間煉獄:在以折磨政治犯而惡名昭彰的艾文監(jiān)獄待了兩年,於死刑執(zhí)行前被救,卻被迫下嫁對她一見鍾情的監(jiān)獄高層。直至亡夫後輾轉移居加國,她才寫下比小說更曲折的個人故事。
      
      身為「囚徒」,根本難以反抗。從政治監(jiān)獄跳進婚姻監(jiān)獄,隨後又被痛苦的回憶禁錮,唯一通向救贖的途徑只有寫作。重要的是,救贖的對象不單是作者自己,還有她的同胞。所以書名「德黑蘭的囚徒」有著雙重意義,既是她過去的身份,也指涉今天還在服刑的同胞。奈梅特作書,不僅是為了治療她的傷疤,也希望提醒世人,還有千千萬萬被消音的政治犯,仍然承受著她曾經僥倖逃離的苦難。這種關懷,是書名的源起,是貫穿故事的精神,也是其與眾不同的地方。
      
      《德黑蘭的囚徒》在香港的受關注程度,暫時遠不及《我》和《在》。但如果想了解一個更黑暗殘酷、更體現人性脆弱的歷史片段,我認為它是三本裡最好的選擇。
  •   我是無宗教信仰的所以對作者的好多心理掙扎沒有多大共鳴,對于作者的參雜許多宗教的因素愛讓我有些難以接受。特別是Ali死的時候我有點討厭作者。不過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我看的英文原版加上自身英語造詣不高所以對于語言的美感沒有多大的感受,但是這本書給了我看問題的另一個視角,對于宗教和信仰有了新的認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