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匪的女兒

出版時間:2011-1-6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赤井三尋  譯者:張雅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綁匪女兒被內(nèi)定成為新進的報社記者」這個震撼彈下
封藏在二十年前的一起嬰兒綁架案
逐漸呈現(xiàn)出赤裸裸的真相
推理評論家傅博 專文導讀
第四十九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品
一則來自週刊上的獨家新聞:「綁匪的女兒被內(nèi)定成為新進的報社記者」。知名報社東西新聞社於是著手針對這起發(fā)生在二十年前的嬰兒綁架案,重新展開調(diào)查。
當年,綁案嫌犯在成功取得贖金之後,遭到警方追緝,撞車身亡,使得整個案情匆匆落幕。所以大家聽到重啟調(diào)查的第一個反應(yīng)都是:任憑再怎麼查,也不可能有新事證出現(xiàn)。
奉報社命令擔負起這項調(diào)查任務(wù)的記者梶,回到案發(fā)現(xiàn)場的橫須賀市,重新訪談了當時負責此案的刑警井上、新生兒所在醫(yī)院的院長大槻先生,從大槻的口述及井上筆記本中記載的內(nèi)容,逐漸摸索到案情並發(fā)現(xiàn)重重疑點:例如嫌犯的身高、說話的聲音與長相不相符等等。
為了解開疑點,梶窮追不捨,積極尋訪綁案嫌犯的生活圈,終於找到蛛絲馬跡,讓當年「封藏而不為人知的真相」浮上檯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赤井三尋
1955年出生於大阪府,自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系畢業(yè)後,便進入日本放送電臺服務(wù)。寫小說是三十歲後半開始的事,也曾通過文學界新人賞及江戶川亂步賞等初選徵試,而本作品更榮獲第49屆江戶川亂步賞大獎。2006年轉(zhuǎn)投效富士電視臺工作,一直到現(xiàn)在。
■譯者簡介
張雅梅
畢業(yè)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曾從事多年行銷企畫工作,負責商品品牌形象規(guī)畫與推廣。
近年來專職於日文翻譯工作,譯作以大眾心理叢書及文學類居多。
主要作品有《大坂城:天下第一名城》、《桂離宮:日本建築美學的秘密》、《紅長靴》、《解讀純愛時代》、《教育力》、《這樣說就對了!》、《藉口,這樣說就對了!》、《蟋蟀比螞蟻更有錢?》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綁匪的女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9條)

 
 

  •      時常告誡自己 每每讀完一本書,都應(yīng)該寫點感悟來的,可每每總是以各種因為由 微笑而過了,這次還是有必要寫下這本書的些許感想,畢竟,讀完后的溫馨感 、以此聯(lián)想的飽滿度、還有那久違的人世善良感 在我自己看來,是那么的晶瑩突透....
       赤井三尋 的作品,易愛華翻譯。雖然名字譯為“恐怖...”,可實際上整部作品完全沒有恐怖感,而是從頭至尾 那種 被善意支撐著的祥和氛圍,讀后整體感 的確酣暢淋漓,一吐為快。 這部書最成功的地方,應(yīng)該是它的故事結(jié)構(gòu),想來作者一定是 做了很多筆錄,搜集了很多時事資料,構(gòu)建了很多故事藍圖,情節(jié)上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修改,才完成的這部作品。不然,為何完全找不到案件的漏洞呢。 是的,案子是以一嬰兒誘拐為線索貫穿始終,帶著點 回憶的感覺,因畢竟是主人公對早過了期限的案件的重新調(diào)查,重而發(fā)覺出真相的故事。 整個情節(jié),邏輯上縫縫密密,嚴謹認真,環(huán)環(huán)相扣,絲絲相連,案件調(diào)查的重頭到尾幾乎沒有任何多余之處,完全為讀者營造了一種真實犯罪的臨場感,似是案件就發(fā)生在自己周圍,而自己就是案件的當事人。 過多的劇情,這里就不劇透了...
       作品在人物刻畫方面,我感覺還是有些許不足。先說主角,韋秀和應(yīng)是智慧型,穩(wěn)重,瞳孔里有乾坤的類型,包括他的調(diào)查取證,還有他自己做出的推理,以及對案件當時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這些在書中貌似只有部分語言描寫,還有時隱時現(xiàn)的心理特征描寫 來表現(xiàn),這點讓我感到?jīng)]有盡興,何況大部分的語言也是語出平平,是個人都會說的那些話,既然是如此普通的人(何況韋秀和 經(jīng)歷過那些事情,不應(yīng)該是一個普通人..) 最后竟然 靈光一閃推理出整個案件,做出大膽假設(shè),那么就應(yīng)該在韋秀和的言談舉止中表現(xiàn)出他的厚重感,與周圍人的層次感嘛,就像是金田一耕助在眾警方對關(guān)鍵人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 一直在旁沉默之后 突然看似平凡而又單刀直入的問到了一處關(guān)鍵一般。
       還有朝倉比呂子,這個應(yīng)該是有著天使光環(huán)的天才少女,那種女孩應(yīng)有的調(diào)皮,嫵媚,與氣質(zhì)感,也沒有讓我感到表現(xiàn)的有多么明顯,還是簡簡單單的語言描寫,以及可圈可點的、少有的細節(jié)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我寧愿不通過畫外音來知道她的過目不忘,她的跳躍思維...還有她青澀的內(nèi)心。.
       還有香織,這位抓著案件脊骨的女性,這個最終,真實的犯人,竟然就幾句回憶,就把讀者打發(fā)了?。。?有沒有搞錯啊??? 我認為,香織是一美麗 、善良的女性,她身材嬌小豐盈,面色美麗動人,對丈夫有纏綿無盡的愛,對婆婆又有著交織無盡的害怕,她受著婆婆的傷害,神經(jīng)元似亞麻纖維在傷感累積的心靈深處如涓涓細流一樣,并同時緊張的交織著...她依舊深愛丈夫,在丈夫面前表現(xiàn)她的調(diào)皮與無盡溫柔。 這本來就是一應(yīng)濃重筆墨描寫的角色,可是....
       作品最大的成功,便是故事情節(jié)的緊湊,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如若立意在深入一點,復雜一點,成熟一點...我想,江戶川亂步大獎 , 一定會更加輝煌!??! 各位親,你們覺得呢??
  •     看到一半,基本上猜到了~~~
      
      偷孩子時還能想到O型血,真是夠行的,這個一般人很難想到吧~~~
      
      如果推理小說有“道”和“器”的分別的話,日本就是“器”的層次,看過《名偵探柯南》的基本上都能猜到吧???
      
      還是阿加莎的強,雖然很多次,尤其是馬普爾,證據(jù)不太充足~~~
  •     從詭計(現(xiàn)在真痛恨這個詞,有多少好的小說為了它變成不倫不類)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沒有空中轉(zhuǎn)體720度接托馬斯全旋的反轉(zhuǎn),從推理上來看,又缺乏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推進,一些關(guān)鍵的點是作者"造"出來的.前者比不上<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后者比不上<黑色皮箱>.
      
      不過何必要比呢?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于對人物的刻畫.我不是說有多么真實,而是這種溫暖的感覺在推理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里面的人物親切,敬業(yè),風趣,正義,要是書中按表他們都來自三丁目或者都娶了岡倉家的女兒我也不奇怪.書中唯一一個怎么也應(yīng)該有的惡人是以垂死的樣子出現(xiàn)的,怎么也恨不起來,而且正面描寫也就是幾頁而且他馬上就死了.
      
      因為慣性使然,我不停的懷疑每一個出現(xiàn)的人,希望他們中至少有一個披著斯內(nèi)普外衣的伏地魔,不過最后只看到了世界的光明和生活的美好.
      
      這跟看桐野夏生的作品有點像,只不過在看她的書的時候我想尋找的是人性是否還能殘存一點兒光明.
  •     又一部社會性偵探小說,將它視為推理小說來閱讀那肯定會面臨深深的失望,之所以給3星是覺得他的社會性還略有可圈可點之處。
      
      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即表主角——豐秀和和里主角——比呂子及里元兇——武藤都是身負原罪之人。
      
      我這里的原罪的定義是,由他人被動、無意加載到自己身上的罪惡。
      
      豐秀和:兩年前因手下的疏忽導致一對母子及犯罪嫌疑人死亡,手下后自殺,事業(yè)基本完蛋,妻子與其離婚。
      
      比呂子: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以優(yōu)異的考核名次進入著名東西新聞社,卻被揭露是20年前嬰兒綁架犯主謀之女,而面臨巨大壓力。
      
      武藤:千絲萬縷層層剝繭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妻子才是綁架案元兇,妻子與婆婆關(guān)系惡劣及產(chǎn)后憂郁不小心使親生兒子死亡,妻子出于壓力帶走了育嬰室里的孩子,由于武藤又熱衷于綁架案的報道而忽略了妻子在綁架案前后的變化,很久之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已被調(diào)包。
      
      我之所以覺得這本書的主旨是在討論“原罪的可寬恕性”,是因為這背負原罪的三人,本性皆善良正直,尤其是武藤,他不但保護了二年前負擔起“原罪”的主角豐秀和,對錄用比呂子一事也是持積極保護態(tài)度,他在妻子自殺之后含辛茹苦將綁架來的孩子視如己出,養(yǎng)育成人,可以說他的善遠大于他的惡,可是這種人該不該被原諒?值不值得被寬???
      
      書中給出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作者借由比呂子的身世對讀者和社會發(fā)問,是否該以過去和背景判斷一個人。而書中情節(jié)的一切皆圍繞著為比呂子父親沉冤昭雪展開,似乎洗刷了其父親的罪惡,比呂子才能脫胎換骨重新為人。
      
      讀到這里我不禁疑惑。雖說比呂子的父親沒有真正殺人,可是他亦非善類,他動機不純,雖罪不至死,但武藤的落局就能挽回他所有的名聲?就能洗去比呂子身上所有原罪?
      
      作者畫一個圈,解開之時,卻把更大的圈套向自己。
  •     這部推理小說中規(guī)中矩的但但稍顯平庸并不是不好,有趣的案件、過去現(xiàn)在的穿插,推理過程也沒有缺陷,結(jié)局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出人意料的
  •     這本書最妙的地方在于,作者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對人與人交往時微妙的心理把握十分到位。并且,作者不介意堆砌一些看似對推理主線毫無幫助的細節(jié),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自然地掩蓋想要放出的線索,避免讀者對關(guān)鍵線索過于敏銳(雖然有些線索還是很容易被看穿),第二是幫助刻畫鮮活生動的人物和飽滿的社會全景。
      
      這不是一本非常優(yōu)秀的推理小說,雖然也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但是這本書中描繪的每一個角色的言行舉止都有著自然的、符合社會屬性要求的、匹配人物設(shè)定的來源和出口,不會讓人覺得是“小說中的角色”。你常常會覺得“嗯,換作是我也會這樣”,或者“沒錯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
      
      這種作品絕不是宅男可以寫出來的。
  •     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與推協(xié)獎相比,亂步獎的作品大多透出一種稚嫩之氣。當然,這也很好理解,要新人獎的的將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種要求未免過分了些。而亂步獎作為推理作者生涯的起點(當然很多作者如流星一般逝過了),本身就是極為不錯的平臺。
      而這本《恐怖的夏夜》,是調(diào)查二十年前的一樁綁架案。坦率地說,這本書比同期的《制造暴力》差一個等級,當然,我說這話的前提不以詭計做評判標準。單從詭計上講,這本《恐怖的夏夜》更優(yōu)。其實,這兩本書的風格差別蠻大的,可惜因為同一期獲得亂步獎,又一起引進中國,所以言語之間,常常被拿來相提并論。據(jù)我所知,有好幾位朋友看了《恐怖的夏夜》之后,就失去了興趣,以為《制造暴力》也是一種類型,而未觸及,頗為遺憾。
      這本書沒什么缺點,當然也找不出什么亮點。作者在感言里面這么寫道:“作為自己的第二篇長篇小說,在連文章和小說的寫法都還不太清楚的狀態(tài)下寫成的拙作……”這話雖有自謙之意,但現(xiàn)在看起來,倒也是恰如其分。不過對這種一般的推理小說,書評其實是不太好寫了,因為讀完就忘,當時覺得不錯,過后想討論些什么東西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話可說。是的,這本《恐怖的夏夜》就差不多是這種狀態(tài)。
      看推理小說看到一定量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推理小說其實也就那么回事。單純的詭計很難讓我震撼,而寫書評又時不時陷入無話可寫的境地。我并不是說某些書真的是一句話的書評都寫不出來,而是以前寫過同類型小說的書評,現(xiàn)在再討論相同的內(nèi)容,未免有重復之感。長久地做同一件事,寫同一種內(nèi)容,我會生厭的。而我寫評論,又不喜歡羅列作家的一大堆生平介紹(比方說作家小時候受到什么XX的影響而走上文學道路啊,或是屁股上有個遺憾終身的胎記?。@些東西大部分網(wǎng)上都能搜到,何必再次復制粘貼,搞得那么學究氣?而且我想書評和作家生平不同,資料整理貼和理論研究也不同。搜羅一大堆作家生平的資料而不加分析的文章,大抵不能算作理論研究吧?
      而書評就更是個人化的文章,似乎也用不著從作家的祖宗十八代說起,把所有相關(guān)信息都拿出來分析得頭頭是道。長篇大論雖然很讓人震撼,卻也讓人難有耐心看下去。普通讀者關(guān)心的只是小說本身,只有fans才會計較下蛋的母雞。況且有的作者只寫過一兩本推理小說,也用不著巨細無遺地在書評中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
      本就是流星的東西,無須畫出每一條軌跡。
      
      
  •     這部《恐怖的夏夜》屬于嚴重的題不對文,故事一點也不恐怖,反而恰恰相反。我想正是書中所散發(fā)出來的一脈脈溫情氣息最終打動了評委,使得赤井三尋脫穎而出、摘取了第49屆江戶川亂步獎。
      
       一、在陰暗中發(fā)現(xiàn)美
      原書日文名為《翳りゆく夏》,但這本書卻不是以恐怖、陰暗為基調(diào)的。一見到漢字“翳(yì)”就立即想到了谷崎潤一郎寫的《陰翳禮贊》。按他的觀點:在昏暗的光線下,器物能萌發(fā)一種更神秘的美感;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人能加強對世界、對苦難與幸福的感受,這個怪異的老頭甚至還很有經(jīng)驗地講道:只有在幽暗僻靜的廁所中,才能享受如廁方便的快感。此即,日本獨特的美學—在陰暗中發(fā)現(xiàn)美。
      赤井三尋的故事即在灰蒙蒙色彩下開展。一場20年前發(fā)生的悲劇,造成了多個不健全的家庭,而后這種陰影一直延續(xù)到了當事人后代的生命軌跡。被冷漠的記者韋秀和在社長的指示下重新開始對事件的調(diào)查,并一步步尋找20年被誤導的真相和失去的東西。在這一尋求過程中,他不經(jīng)意遭遇了百態(tài)人生,似乎每個人都有一段心酸故事。誰能想到,那個20年前只有5歲的小證人,竟淪落為妓女,可她心底到底還是保留著一絲陽光。案件真相沒有驚人之處,只有思維上的盲區(qū)。這個夏夜的氣氛很陰郁,但點點親情令人感動。例如等級森嚴卻充滿人情味的東西新聞社,溫馨熱鬧的朝倉燒雞店,穿著“大褲頭”的武藤,母親一樣的千代...昏暗的生活中總能有點點、陽光般的溫情不斷灑出。
      
       二、旋轉(zhuǎn)鏡頭
      作者不僅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還會是一個很棒的導演。故事的結(jié)構(gòu)有些松散,用回憶、倒敘、插議等等手法,把不同的人、不同的時空繪在同一畫面之上。在每一段調(diào)查/故事悄悄結(jié)束后,往往會突然冒出一個陌生的鏡頭,漸漸發(fā)現(xiàn)這些人與事又都與整個事件密切相關(guān)。而對于各種環(huán)境,各種的器物描寫細致入微、體貼,富有生活氣息,令人似曾相識。作者利用不斷旋轉(zhuǎn)的鏡頭令故事充滿了新鮮和緊湊感,大大刺激了讀者的胃口和興趣。
      
       三、經(jīng)歷過才理解
      正像書中的千代常常說的那句話,“正常的人如果只是閉上眼睛,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盲人的心情的”。最簡單地看,這也可以看做一個堅強女主角成就事業(yè)的故事。不過有些描寫很做作:大公司的董事長、人事部長居然還能親自去慰問剛通過面試的員工,并哀求其加入公司。類似還有一些突兀做作的描寫,這是作者的敗筆,因為太不現(xiàn)實??墒?,很多讀者會發(fā)現(xiàn),就是這做作的、陰郁的情節(jié)令人激動,那是一種感激的幻想,一種對懷才不遇的假想認同。歷經(jīng)過找工作、四處碰壁的人更容易產(chǎn)生那種感動。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社會派推理小說,故事敘述如行云流水,情節(jié)也引人入勝,更能反射給讀者一些溫暖感受,好像在樹蔭下享受和煦陽光。
  •     這本是2年前讀的,當時才上大一,在校圖書館借的,沖這亂步去的,現(xiàn)在情節(jié)完全不記得了,但我沒忘記 這本書還是可以讀讀的。
  •      《恐怖的夏夜》是在十一以前看完的,現(xiàn)在評述起來感覺已經(jīng)沒有了當時的興奮和震撼。但是在我腦海中,依然飄散著一陣陣細微的不好表達的抒情音樂。對了,就是這樣的感覺,它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宛如詩歌一樣敘事而又抒情。
       《恐怖的夏夜》是第49屆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相信對日本推理稍微了解一些的人都會知道,這個獎項對于日本推理小說家來說是一種怎樣的榮耀。江戶川亂步獎始于1954年譽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的江戶川亂步為慶祝自己六十大壽,捐資一百萬日圓給日本推理作家俱樂部,作為基金,開始運營東戶川亂步獎。第一屆和第二屆的獎金分別贊助出版了中島河太郎的《推理小說辭典》、早川書房早川清的《早川袖珍推理》。從第三屆起,開始向社會征集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并把獎金頒發(fā)給其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
       通過這些獲獎?wù)吆凸ぷ魅藛T的共同努力,江戶川亂步獎逐漸被認可,并確立了其在推理小說界的權(quán)威??梢赃@么說,得到獎項的作品一定是代表日本推理小說方向的成功之作。
       作者赤井三尋,1955年出生于大阪。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部畢業(yè)后進入日本放送社至今。他35歲開始從事小說的創(chuàng)作,其作品獲得過日本文學界新人獎,和江戶川亂步獎。
       讀這本書很容易被名字所吸引,恐怖的夏夜。其實真正讀起來,故事非但不恐怖,還清新細微到及至。每一位在故事中出場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內(nèi)心獨白,讓人不忍忘懷。用浪漫的筆法,將詩歌的敘事和復雜的案情相結(jié)合。效果是能夠想象的。這種靠文字或者是說文學功底來支撐的小說框架必定不同凡響。不但案情撲簌迷離,就是細致的景物描寫也很完美。讓讀者隨著作者的抒情節(jié)奏起伏,享受著視覺和精神交織起來的快樂。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誘拐嬰兒事件,奇怪的是被勒索巨款的不是嬰兒的父母而是醫(yī)院。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卻發(fā)現(xiàn)勒索犯九十九昭夫及情婦已經(jīng)死亡,而嬰兒卻始終沒有找到。就這樣,案件結(jié)束了...隨著當年勒索犯女兒的突然現(xiàn)身,塵封了20年的卷宗再次被開啟。調(diào)查由當時的一名記者接手,開始了新的發(fā)展。線索逐漸明了,真兇突然就浮現(xiàn)在了眼前。
       高明的是,作者似乎對插敘和倒敘非常有信心,不停的轉(zhuǎn)換場景和視角,不停的探索著多重線路的敘事,讓一個看似簡單的案件以最支離破碎的方式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然后抽絲剝繭,讓懸念和意外共同完成。因為線路的復雜,記敘手法的多樣化會讓讀者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迷宮,除了對作者文筆的大肆贊揚外,讀者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當然猜測結(jié)局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故事的人物是本書的又一大看點,值得學習和借鑒。前面說過,作者的筆法細膩,善于發(fā)掘自己小說中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這個是難得的,如果在作品中合理運用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但是人物和故事的關(guān)系應(yīng)當順從復雜多變的線路和記敘手法。豐富的人物會為小說增色不少,但是如果重心全部轉(zhuǎn)移勢必適得其反,所以沒有一點功底是不容易如此掌握的。
       雖然對于推理小說來說,詭計是重中之重,特別對于我,一個喜愛巧妙詭計的推理小說迷來說,詭計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不能被其他任何一種形式代替的手法??墒窃凇犊植赖南囊埂分?,我卻得到了另外的啟示和快樂。一部優(yōu)秀的推理小說應(yīng)該在推理技巧或者是思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精妙的詭計是體現(xiàn)解決問題的一個重心,但是就算沒有什么精妙的不能破解的詭計,也會有另外的方式來填補它的影響。我們所稱道的敘事性詭計就是這樣,在迷霧當中才能展現(xiàn)推理技巧,在復雜的線路之中才能選擇思維方式。而這一切卻被作者的筆法所支配著...
       最后附上作者赤井三尋的感言,和江戶川亂步獎評審委員的意見,以供參考研究:
      作者感言
      
        赤井三尋
      
        圍繞著同一個事件,多個家庭牽涉其中。
      
        犯人的家庭、被害人家庭、以不同形式介入這個事件中的登場人物,雖然分量輕重不同,但他們都在對家人的牽掛、事件帶來的傷害及由此而生的感慨的夾縫中生存著。正是有了這樣的動機我才開始動筆寫這本推理小說。
      
        一起發(fā)生在綜合醫(yī)院里的,以獲取贖金為目的的綁架新生兒事件。
      
        20年后,一位報社記者通過一系列調(diào)查,獲知了這個原本已經(jīng)蓋棺定論的綁架事件的真相。作為自己的第二篇長篇小說,在連文章和小說的寫法都還不太清楚的狀態(tài)下寫成的拙作,居然通過了初選,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這個如此有分量的獎項,真是令我喜出望外。對于初選及最終評選的各位評委老師,我都不知道該用什么話來表示感謝才好。
      
        我今年47歲,和這本推理小說的主人公的年齡相仿。
      
        在獲獎?wù)吣挲g普遍較大的江戶川亂步獎當中,我也應(yīng)該算是年紀較大的。我要以這次獲獎為動力,努力寫出不枉活了這么久的有深意的推理小說。
      
        我現(xiàn)在只考慮該如何留下一些制作精良的、令人回味無窮的作品,不斷創(chuàng)作,筆耕不輟。
      
      
      評審委員意見
      
      井上夢人:
       “不過另一方面,作品中出場人物的行動有迎合作者需要之嫌,這在誘拐事件的各處描寫中均有表露?!?br />   
      逢扳剛:
       “伏線非常巧妙的嬰兒誘拐小說?!?br />   
      北方謙三:
       “是一種以安全的、認真的方式構(gòu)成的,能夠讓人放下心來閱讀。作品中武藤的描寫有些讓人不能釋然的地方,其他沒有太大的不合理處?!?br />   北村熏:“盡管我對做為整個故事開端的雜志上的那篇報道表示不贊同。在人權(quán)意識高漲的今日,無論再怎么從正面報道,作為大型雜志社是否會刊登這樣的文章還令人懷疑。不過由此開始的調(diào)查,從始至終都被善意支撐著,頗給人好感。故事的展開也一直很豐滿。就連自殺的青年記者這樣的配角,也能恰到好處地描寫。對廣播電臺以及其他地相關(guān)背景的調(diào)查也很仔細,范圍雖然很廣卻沒有失誤,增加了故事的厚度。這大概始憂郁作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后才進行創(chuàng)作的吧。
       但是在描寫重要的出場人物的部分,以及對被奪去愛子的父母沒有一句同情之語,讓人有點不能釋懷,對于作者而言,這本事舉手之勞。在其他故事的開展中,也有應(yīng)該必須交代而沒有交代的地方。不過這些小地方可以輕易改正,并不影響作品本身的價值。以現(xiàn)在這種程度,就已經(jīng)充分具備獲獎的資格了?!?br />   
      乃南朝:
       “從推理小說的完成度來看,我認為是最優(yōu)秀的作品。故事本身雖然沒有什么新意,但也沒有太大的漏洞,比較謹慎。由于它對細部的描寫比較充分,反而襯托出警方在進行誘拐調(diào)查時的太過疏忽,而且報社高層對待一個即將聘用的女大學生的方式也缺乏真實性。另外這部作品寫得太認真,因而從整體上來看缺乏躍動感和新鮮感,特別是對白部分有點陳詞濫調(diào)?!?br />   
  •     在圖書館淘到的寶~因為《天使之刃》和江戶川亂步作品給我的良好印象,我馬上拋下其他的書,把《恐怖的夏夜》帶到了我的自習桌上~~~浪費了整整一個下午,一口氣讀完整本,感覺不錯,雖然遠比不上《天使之刃》,但還是非常值得推薦一下的。
      《恐怖夏夜》一點點也不恐怖,看完整本加評委評論,我也只能勉強把題目與其中的一個場景聯(lián)系起來。評委評論中有提到另一個譯名《20年后的。。。》(忘了),反而更恰當。
      
      1、就象評委會評論的那樣,這部推理小說中規(guī)中矩的,有新穎的點,但似乎不夠,沒有大的突破性論述或內(nèi)涵。但稍顯平庸并不是不好,有趣的案件、過去現(xiàn)在的穿插,推理過程也沒有缺陷,結(jié)局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出人意料的。好作品!否則我也不會一看一下午了~~~
      2、又要引用評委會的評論了,那就是人物的行動有刻意的安排,我個人認為有的角色太突兀了。這讓我很容易就在不到一半的時候知道了兇手,還有最關(guān)鍵一人的下落(看過書的當然知道我是指誰了),也可能因為已經(jīng)看過不少日本的推理小說了,一看作者的筆墨就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了。我認為作者安排的再巧妙一些、線索再隱藏一些就更好了。
      3、故事背后所含也俗套了一點點,不過還是感嘆一下女人在日本社會的地位真是低下呀。正因為批判這些的有點多,已激不起我的好奇和關(guān)注了。
      
      Totally speaking,推薦,溫馨而不恐怖,期待其他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
  •     二零零三年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
      
      看題目以為是偏驚悚和變格派的小說,讀后方知想錯。
      人物多而不亂,案件平中見奇,時間跨越二十年,在對家庭的牽掛和對生命的嘆惜中步步迎來結(jié)局,一部完整的佳作確實該是這個樣子。
      
      開端的鋪陳似乎稍長了些,越過去便無法放手了。
      也許不是推理迷的人也會對這個故事有興趣,因為在傷害和愛的邊緣游走的人和家庭絕非少數(shù)。
  •   桐野阿姨的書是讓你看不到光明的,一直被黑暗壓抑
  •   我記得好像有一本還行,<燃燒的靈魂>?
  •   推薦你看越界和異常,絕對重口味
  •   異常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桐野的書,當時震撼到不行,后來看的幾本都不如.越界沒有買到,只好買了本英譯本,還沒看.
  •   我是先看越界,再看異常,被惡的不行,桐野是從美少女文學作家轉(zhuǎn)型的,不知道她怎么寫的出這種文字?
  •   瑪麗隔壁我媽催我睡覺了,沒心情寫下去了。
  •   武藤對醫(yī)院的衰落有很大責任,可也沒見他做什么過
  •   嗯,眼光問題。囧叔要是從小看推理基本能提前發(fā)現(xiàn)答案,就會覺得推理什么的不重要
  •   太同感了!看的時候就在不停感慨各種細節(jié),即使是小角色也有非常妥帖的對白,不像有的小說人物簡直就是臉上帶著夸張的油彩在唱戲一樣。。。,
  •   對他人的溫情上,我認為這本書很到位。
  •   個人倒是覺得這本書是我看過的亂步獎作品里屈指可數(shù)打動我的,放學后我都覺得不怎么樣
  •   大陸版這個名字把我嚇退了,還以為是硬漢型推理呢
    故事還算不錯
  •   赤井三尋作品
    《翳りゆく夏》
    《2022年の影 (ハードカバー)》
    《どこかの街の片隅で》
  •   今天再看 ,看過 再回頭看你的評吧
  •   最后的一段批評說得倒是相當正確。
    作者大概也意識到了才給女記者加了個過目不忘的標簽。
  •   沒辦法,一看到孩子的歲數(shù)就猜到結(jié)局了,這是他選題決定了的
  •   是《第二十年的恩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