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魯克爾(Thorkell the Tall)
這段直接轉(zhuǎn)疾飛上的,稍微改了下,wiki上翻譯差不多都在這
http://www.flyjing.com/viewthread.php?tid=59770
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或被稱作高個子的托魯克爾。是約姆斯維京人(Jomsvikings),維京人入侵者的友軍、雇傭兵。他曾參加公元986年的 Battle of Hj?rungavágr海戰(zhàn)(Battle of Hj?rungavágr)和公元1000年的Swold海戰(zhàn)(Battle of Swold)。公元1009年,他率領(lǐng)大軍進(jìn)攻英格蘭,直到在公元1011年獲得異常多的丹麥金(Danegeld,Dane gold)為止。
公元1012年,他和他的人被英格蘭王埃塞爾雷德二世(Ethelred the Unready)雇傭,抵抗丹麥王八字胡斯韋恩(Sweyn Forkbeard)及其兒子庫奴特(Cnut)的入侵。在斯韋恩死后,其兒子由于英軍的抵抗而放棄征服英格蘭,埃塞爾雷德轉(zhuǎn)而攻擊克魯托爾??唆斖袪柕男值蹾enning被殺后,托魯克爾帶著對英格蘭的仇恨回到丹麥。公元1015年,他和未來的君王回到英格蘭。公元1017年,在英格蘭的維京王加冕之后,他因入侵的功績被封為東盎格魯公(Jarl of East Anglia)。有一種對庫奴特大帝(Cnut the Great)為何接受托魯克爾效忠的解釋是,且不必說他軍事力量,更可能是因為他實際上是庫奴特童年的導(dǎo)師,以及維京戰(zhàn)士團(tuán)對庫奴特的特殊意義。庫奴特自己也怨恨那些被其父斯韋恩征服、卻又背叛效忠誓言的英格蘭貴族。如果是托魯克爾的人教會了庫奴特戰(zhàn)斗,那么這種羈絆自然是難以破壞的,縱使是處于戰(zhàn)場的敵對雙方。
在公元1021年,雖然托魯克爾公(Jarl Thorkell)和庫奴特大帝(king Canute)發(fā)生爭吵,之后又不得不溜回丹麥。他不久再次與庫奴特和解,并再次被封為丹麥公(Jarl of Denmark)。自公元1023年后他似乎消失了,因為此后再也沒有他的傳聞??赡苤皇且驗樗呀?jīng)老得不能戰(zhàn)斗了,他失去軍隊的指揮,最后的歲月被耗費在宮廷之中。也可能是被逐出王國,回到了約姆斯堡或是斯堪恩(Scane),度過一個命運多桀老戰(zhàn)士的余生。同樣也可能,他在被封為丹麥公后不久就死了,或是自然死亡,或是被謀殺。
愛塞烈德二世(Ethelred II,約968年-1016年4月23日)
也被稱為?thelred II、Aethelred II、Ethelred the Unready、?thelred the Unready及Aethelred the Unready (來自古英語 ?telr?d),是一名英格蘭國王(978–1013年,及1014–1016年)。他是英格蘭全境之王Edgar(959–975)的兒子,他的管治主要是對丹麥人入侵的抵抗。
早年生平
他的父親是挪威流亡海盜-紅髮艾瑞克(Eric the Red;古冰島語:Eiríkr rauei),母親為Thjodhildr。他的父親開展了兩個古代挪威人拓荒的路線,分東西線,位置都在他父親所命名的格陵蘭(Greenland)海域上。
萊夫是在挪威長大的,信奉基督教(當(dāng)時古挪威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後來他回到格陵蘭時,他決心追隨他父親的精神,探索格陵蘭的蠻荒,於是他買了船並航向一名船主比雅尼·何爾約夫森(Bjarni Herjólfsson)曾探險過的區(qū)域。
文蘭歷險
萊夫選擇了與比雅尼相反的方向探險,他第一個到達(dá)的島嶼充滿了平板石,於是他將其命名為Helluland(意指平石之地),此地可能是今日加拿大的巴芬島(Baffin Island)。接著他抵達(dá)了另一個較平緩而且有樹林和白沙灘的島嶼,他將之命名為Markland(意指樹島);也就是今日在北美哈德遜灣與大西洋間的拉布拉多半島。接著萊夫和他的隨從到了下一個島定居,他們發(fā)現(xiàn)該島的河中有相當(dāng)多鮭魚,氣候溫和,冬日只結(jié)一點霜,還不致於冰天雪地。而且草到冬日也還是綠色的。於是萊夫在這個島上一直居住直到冬日過去。這一段探險中也記載著萊夫的跟隨者Tyrkir(有可能來自德國),在這個島上發(fā)現(xiàn)了葡萄。最後萊夫?qū)⑦@個豐腴的島嶼命名為文蘭(Vinland)(位於美國東北角新英格蘭地區(qū)和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之間)
有一說法Vin在古挪威話指的是自然的草原,所以取名叫Vinland。
在這次探險的回程,萊夫在海上救了一個船難漂流的挪威人,這使得萊夫多了一個新綽號「好運萊夫」(Leif the Lucky;古挪威語:Leifr hinn heppni;冰島語:Leifur heppni)今日對萊夫發(fā)現(xiàn)的文蘭確實所在地有一些討論,大部份學(xué)者相信此地是今日的位於加拿大大紐芬蘭北半島的蘭塞奧茲草原(L'Anse aux Meadows);但也有一說應(yīng)是較南邊的一點,因為在北美葡萄最遠(yuǎn)也只生長到紐芬蘭而已。
另一個在紅魔艾瑞克探險傳奇中的說法是,萊夫在從挪威返回格陵蘭的航線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今日的北美洲。但並沒有詳細(xì)提到他是否登陸過美洲,無論如何,維京人的探險傳奇是今日美洲發(fā)現(xiàn)史上經(jīng)常被提起的。
本來在amazon上看到Penguin Classics有本叫Vinland Saga的書,包括The Saga of the Greenlanders 和 Eirik the Red’s Saga Eirik the Red’s Saga里第七章之后基本上都是敘述托爾芬(Thorfinn Karlsefni)的事,網(wǎng)上有資源,有興趣可以看下 http://sagadb.org/eiriks_saga_raud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