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與暴烈

出版時間:1994  出版社:天地圖書  作者:黃碧云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香港文學(xué)在在被歸轄于漂浮、雜遝,六洋四土的半調(diào)子。與之相行的是香港同樣被看成是一個誕生傳奇與驚色的地域。“香港是一個大邂逅,是一個奇跡性的大相遇。它是自己同自己熱戀的男人或者女人,每個夜晚都在舉行約會和訂婚禮,盡情拋灑它的熱情和音樂?!鄙虾W骷彝醢矐浽谒断愀矍榕c愛》的開頭如是寫。 

香港的歷史便是香港的羅曼史。而在所有的香港想象中,又有什么比虛構(gòu)敘事更能托出香港情與愛的征兆?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王安憶的《香港情與愛》,香港不但是愛的背景,更是前提。仿佛惟有召喚香港,愛的傳奇,或傳奇的失落,才得以展開。只是在黃碧云這里,傳奇降落,停在尷尬的境地。

黃碧云,她不是女子,倒像是一個闖蕩一生的男人在總結(jié)自己。多數(shù)的年輕的女作家敏感細(xì)膩,浪漫情懷,玫瑰色的世界,充滿愛情和生存的喜悅。而黃碧云感興趣的不是那個只有愛情和生命的世界。

在《溫柔與暴烈》中,她幾乎每一篇都在探尋生和死、愛與恨之間的某種臨界點,她總是把筆下的人物推向這樣的生存狀態(tài),然后再去觀察生和死、愛與恨之間互相逼近、互相過渡、互相糾纏時的種種表現(xiàn)形式。她從不大驚小怪,從不悲天憫人,再怎樣的溫柔和暴烈,也都用的是平靜的、但卻相當(dāng)獰厲的敘述筆調(diào)。在這一點上黃碧云倒有些像當(dāng)年的海明威老人。海明威的《印第安營地》寫一個醫(yī)生為印第安女人接生,她那個因受傷而躺在上鋪的丈夫,因為受不了女人的慘叫而自殺。然而不管是敘述人尼克,還是他做醫(yī)生的父親,都是那么平靜如常。一個人生了,一個人死了,就是這么回事。只是黃碧云并不僅僅去表達(dá)一種感受而己。在《失城》中,陳路遠(yuǎn)殺死了妻子和四個小孩,領(lǐng)鄰居進(jìn)門當(dāng)見證時是這樣說話的:“你要進(jìn)來嗎?沒關(guān)系,他們都死了?!倍袜従映鲩T時又是這樣說話的:“對不起,我滿腳是血,還是不送了。孩子不知死掉沒有,我上去看看?!边@不是印第安男人忍受不了孩子暴烈的出生而自殺的那種平靜。那個印第安人畢竟和小尼克沒有什么感情上、親緣上的關(guān)系。這是一香港男人忍受不了妻兒之存在而將她們殺死的平靜。并且不僅是平靜,客廳里的鐳射唱機正傳來巴赫大提琴無伴奏一號組曲的音樂,而進(jìn)門的陳路遠(yuǎn)更是“現(xiàn)著光輝寧靜的、基督徒一樣的神情?!彼窃谶M(jìn)入一種美和宗教的情感極致狀態(tài)中殺死自己的妻兒的。毫無疑問,這個生死愛恨的臨界,黃碧云為之癡迷。

黃碧云的小說總會出現(xiàn)一種帶著溫情的冷眼,乍讀則覺察不出溫情在何處,好似盡處是話凄清的悲涼境地,可是把她前前后后的作品串起來,卻是能看出一個作家本性中的溫度。視之如獰亦不過是她自我身份的一種調(diào)節(jié),把暖色格打到最底,是一種反片的效果。用“玄”字來概括很貼切,“玄”字可解為暗涌之上一點帆,而黃碧云并沒有去著力寫這“帆”,也沒有寫這種暗潮涌動,她寫的泰半就是那條似有似無的天際線,人只有永遠(yuǎn)的靠近它,卻總抵達(dá)不到,她就是要寫這安穩(wěn)寧靜、冷酷無情,別的留給外人去想,去想遠(yuǎn)行漂流而好,去想騷潮奇襲也罷,在在是可以容易辦到的事,她只是做她該做的,旁的不為的一概不為。

近來黃碧云出了最新的小說集《血卡門》,這種操之如玄的風(fēng)格有了更為顯朗的朝向。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幻滅總是與舞蹈相違背的。我說并且想念著你的時候。想念的時候總是飛揚?;脺缡悄敲吹囊恢背痢R恢背?,你無法動彈,無法提起。那一雙腳,那么重,大得不得了,鞋子無論如何穿不上去。我坐著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跳了?!边@和臺灣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的開頭有異曲同工之點,她是這樣說的:“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yù)言的年代。我與它牢牢的綁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睆男形拈_白處,便要我們跟著一同沉入下去,用一種類似誦經(jīng)一般的心態(tài)去監(jiān)視可能的吉光片羽,或許一無所獲,這樣的小說操守,大概是一種等待有緣之人的靜穆。難怪黃碧云的小說總是賣不好,不過兩千本爾爾,而她一直寫,這個數(shù)目卻總是不升不降。

書籍目錄

01溫柔與暴烈
41嘔吐
65雙城月
91豐盛與悲哀
121雙世女子維洛烈嘉
129一念之地獄
151捕蝶者
183失城
217江城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溫柔與暴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江城子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江城子》我看了整整一天,黃碧云一貫的手法,人物繁多,穿插出現(xiàn),愛黃的人閱讀必習(xí)以為常(而七月流火我至今未能讀完)。以蘇軾《江城子》為引,在每一段落的始末,道出不一樣的生死?;既榘┑膹埿【G、舌癌的歐細(xì)明、血癌的游憂。其中又穿插對政治的思考,女校的男教師、社工、賣生果的小販、前紅衛(wèi)兵、酒巴待應(yīng)、提琴手。政治如同癌變,各階層的人都參與其中,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關(guān)于政治、民主、生之憂患與死之安祥。她說“在生者喧嘩的世界,我們不過是影子的影子。生命流逝,我們(醫(yī)生)不過只是一個送終者。”
      我們不得不提文章中穿插出現(xiàn)的政治的革命。黃碧云在文章最后的注釋提到,此文雖與吳君無關(guān),卻為吳君而寫。吳君即為吳仲賢,社會活動份子,媒介工作者,馬克思主義者,歿于1994年4月20日?!督亲印废胍磉_(dá)的是什么?生活之缺失還是政治之自主?我無從得知,而我只想說文中對于死亡的命題。
      治療癌癥的醫(yī)生陳思過,唯物主義者,卻日日在幻覺中與鬼魂相對。
      文中有一段描寫她在幻覺中與已逝的病人相對,已死去的病人站在走廊上高聲用無線電話談話,她問他:“這么晚了,還不回去睡?!彼穑骸拔覀兪遣凰??!?。歐細(xì)明將死之時,陳思過看到了他的鬼魂,便問:“我還沒有簽字,你怎么跑出去?”歐細(xì)明笑道:“這個嘛,不由你簽不簽字的。”丈夫離開,孩子出生后,她還會同這些幽靈們說笑:“你們四處飄浮,無所不知,你說我丈夫到底去了哪里?”鬼魂微微笑,也不理她,湊夠四人便開局打橋牌,有一次還引她去看她丈夫的秘密:原來他是個同性戀者,而她竟一直不知。他從來都是一個好丈夫,相信婚姻是良善的合約,是長期的群體合作。她從未想過,他可以不是丈夫,而是另一個身份。
      是否鬼魂才能得到最為純粹的自由?死亡原來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她漸漸懷疑,人的存在除了物質(zhì)以外,還有其他。那不是她一直認(rèn)知的世界,敗亡與新生,在歷史上彼此交替。
      實習(xí)時第一次面對病者的死亡,陳思過回去喝了半支紅酒,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為患者流淚。之后的歲月,因為習(xí)慣所以無動于衷。隨后丈夫出走,不知去向生死不明,此時她懷孕,生下女兒取名惜生,意為愛惜生命。
      女兒惜生“老流汗,漫著乳香,連吸一口奶都專注得不了。以致抱著她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打擾她對生的專注?!薄爸挥兴纳L最為專注與真誠,她的小身體輕輕貼著我,治療我的創(chuàng)傷?!笨吹竭@里的時候,便想起小小的嬰兒,原來我們還未有意識的時候,便已學(xué)會專注,專注與生俱來。
      然陳思過的希望還是落了空,惜生五歲的時候死了,許是自盡,這樣的小人兒怎會自盡?黃碧云不會回答我們,她也許不過想表達(dá)的是,絕望的存在,并不與年齡有關(guān)。惜生死的時候,陳思過“全身如浸在水銀中一樣為之侵蝕,如在火災(zāi)之中,如遇阿修羅。怖畏。哀惱。憂患。無明?!边@句話我反復(fù)讀了兩遍,以為是看過最能形容哀慟情緒的句子,剎那間的痛與麻痹及過后長久持續(xù)的悲涼。
      后來她去了印度的加米而高原,早上起來讀蓮華經(jīng):“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游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于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她這樣寫到:“死不過是生的另一種存在狀態(tài),年輕與否,與此無干。不見得年輕的死就要比較盛大。我是從惜生的死學(xué)會這限難的功課的。因為明白,所以不哀?!?br />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宗教信仰?從加米而高原回來后,陳思過開始向唯心主義轉(zhuǎn)變。希望是什么呢?唯物主義不能解答生死的問題,不能解釋肉身的逝亡,不能解釋意志。
      《江城子》中表現(xiàn)訴說的太多,我無法一一描述分析,比如張小綠因患乳癌被欲被丈夫離棄,她便決心一定要把病治好,要活得丑惡,活得讓他覺得屈辱。“發(fā)了酸的愛,比發(fā)了臭的乳酪更令人難堪?!闭煞虮粡埿【G的生磨折至死,又如周約亞在等待好友歐細(xì)明死亡的過程中,不堪忍受不安便跟蹤女明星周盈,時時與她惡做劇,歐細(xì)明讓他不安,他便讓她不安。歐細(xì)明死前,忽然明白了死亡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只是對死疑惑時仍感到困難。
      故事輪回,在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陳思過又看到她年輕的病人游憂,他問她:“真的有地獄嗎?陳醫(yī)生?!逼鸪跛穑骸按蟾艣]有吧。人不過是物質(zhì),死了就是物質(zhì)存在的終結(jié)”,游憂并沒有活過一個野火花季節(jié)------生命何其短暫,燦爛與否,不得而知。游憂死時,陳思過只對護(hù)士說,通知他的家人吧。而在后來,她的臆想中又遇游憂,他依然問她:“真的有地獄嗎?陳醫(yī)生?!保@一次她說:“佛家有所謂的涅磐,就是超越的意思?!彼龑⑦@段命運重新演繹,第二次游憂死的時候(臆想中的輪回),她“在他床頭插了一大束百合花,人死如香氣的寂滅,從無到無,雖然沒什么好傷心的,還是紀(jì)念眾人必死的命運,心中充滿蒼涼的慈悲:我愿眾生無苦,生死不侵?!睆奈ㄎ镏髁x到唯心主義的轉(zhuǎn)變,她亦無法想像答案是這么一個情景。
      在現(xiàn)實世界里無法得到的東西,只能將之存于另一個世界之中,這樣的想法在《突然我記起你的臉》里亦有所表現(xiàn):“我們需要信心、希望、愛。世上種種卻無法給我們這些,所以我總可以在教堂安身立命,無論俗世有多聰明多復(fù)雜?!?br />   黃的文章里,一直在追尋對自由、死亡、生命的探討。死亡在她的眼中是從容而平靜的,最為深刻詮釋在《其后》:“友情會過去,親情也會,愛也是一點點在消逝的東西,甚至恨也是。只有死亡是最終要走上去的生命祭壇?!?br />   我時常想我們?yōu)楹螒峙滤劳觯恳驗槿杂刑酄繏?,父母,親友。我一直記得一個故事,莊子的妻子死時,他“方箕踞鼓盆而歌”他的朋友惠子去探望時責(zé)備他說:“你的妻子死去你沒有哭泣也就罷了,居然還在唱歌,真是太過份了?!保ㄋ啦豢抟嘧阋?,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回答到:“當(dāng)我妻子剛死的時候,我怎么會不難過?可是我后來想想,這個人已安靜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還跟在一旁哭哭啼啼,去驚擾她,這樣是不通情理的。”(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我們對所愛之人的亡逝之所以傷心,只不過因為自私的原因,因為從此以后他(她)再不能為你分擔(dān)你的快樂和憂愁,而他(她)去到另一個世界(或者意志消逝無另一個世界)便無憂無懼,我們應(yīng)該為他(她)高興才是。而又有幾人能達(dá)到莊子的這般境界呢?
      莊子對自己的死亡也看得淡然,他的學(xué)生們計劃厚葬他,因為他們擔(dān)心烏鴉和老鷹會把老師的身體吃掉,莊子提醒學(xué)生:“在地上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掉,在地下會被螻蟻吃掉,從那邊搶過來送給這邊吃,真是偏心啊?!保ㄔ谏蠟闉貘S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這是一種怎樣的灑脫和豁達(dá)。
      同樣的另一位哲人蘇格拉底死時,對他的學(xué)生說:“死亡只有兩種情況:第一,死亡就像是無夢的安眠,而這是求之不得的!第二,死亡是前往一個過去的人所去的世界,所以我死后去到這個世界,可以同很多先哲見面,這很好?。 ?br />   因為懂得,所以不懼。
      人死后到底還有沒有意志?我希望沒有,人死如燈滅,化為氣為塵為土,愛過的恨過的,都不再惦記,灰飛煙滅,誰說不是最好的結(jié)局?
      而黃碧云呢?她是否仍在愛與不愛中忘懷?否則她又怎會這樣說:
      我們學(xué)會忘卻,我們分散在人潮之中。
      我們很忙,我們無法思索。
      如果有靈魂,你會否想念我。
      我到何處尋找你的肉身。
      我忘懷,抬頭卻看到你的影子。
      你會否握著我的手,你的死何等豐盈盛大。
      使我感到了卑微。
      
      
  •     看過黃碧云也大概知道她的書不能引進(jìn)的原因,“不改一字”聽起來確實滿酷的,不過呢,我倒覺得刪掉那些不能進(jìn)來的短篇湊個合集會比原來那本更棒,就好像節(jié)本色戒比回形針色戒好得多,臆想阿中年危機阿還是藏在皮袍下比較好看,何苦拿出來練膽量。黃碧云想象中的文革七情上臉跌宕起伏愛恨情仇,那個赤裸裸的人性,那個惡狠狠地踩在腳底下,那個翻臉不認(rèn)人,那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是熱鬧,可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更平淡,也更殘忍,不是念過犯罪學(xué)就能想象人類殘忍的極限。黃碧云故作淡淡地把罪行擺出來,還帶血,臉上寫著“沒什么,我見慣了”,這就算了,別人偏偏還愛贊她這個風(fēng)格,我就怒阿,道德高地誰愛站誰站,可別以為站的高就一定比底下人高貴多少,我呸。
      
      不能免俗地把她和張愛玲比較,似乎黃碧云本人比較抗拒,我也能理解,問題是你還想和誰比較呢……算了,又不厚道了??催^黃碧云說張愛玲,她對張的看法剛好和我對她的看法類似,囧。且看黃碧云對張愛玲的評價:“我以為好的文學(xué)作品,有一種人文情懷,那是對人類命運的拷問與同情,既是理性的亦是動人的?!瓘垚哿岬男≌f是俗世的、下沉的、小眉小貌的。……張愛玲好勢利,人文素質(zhì)好差?!睆埖目瘫∈冀K都有些自嘲,她對置身于這個混亂可笑的世界并不十分抗拒,悠閑而過,并不把自己當(dāng)真??墒屈S碧云恰恰相反,看自己太高,非要世界按著她的正確來運行才放松,她的故事里總隱隱約約的有強烈的是非感,很強烈的怨念,別地兒也算了,唯獨文革那些看得我只想掀桌大罵“你以為你是誰阿?”,如果痛苦是可以想象的,那些生命算什么,matrix么,不是這樣的,笑死人的故作現(xiàn)實。
      
      當(dāng)然她也有好的,在不很“思想”的時候,中文女作家似乎總死在“思想”上,文字氣氛情結(jié)乃至結(jié)構(gòu)都有很完整的作品,但是更上一步的,暫時還不知道。溫柔和暴烈就挺好看,喜歡她營造的東南亞殖民地雨季潮濕的氣氛,很杜拉斯,情感充盈地滴水,對生命堂而皇之的任意妄為,細(xì)微的情感枝蔓住命運的軀體,唯心主義大爆發(fā)。當(dāng)她不想說什么的時候,往往能說個好故事??墒且靶陌ⅲ嗌偃思俳枘阒?,讓自己變得愚蠢??傆X得牽連政治才算人文情懷的愚蠢。整個集子反復(fù)使用那幾個名字,很是營造了迷幻錯亂的氣氛,這個也有趣,倒有一點人生如夢的腔調(diào)。
      
  •     黃碧雲(yún)字總是讓人無法自拔的沉溺。
      
      她說、愛何其暴力。
      
      我說、愛一個人便會想要擁有他。但這是我的愛不是他的,所以愛何其暴力。
      
      愛操縱思想。你的愛是你的,爲(wèi)什麼要我來負(fù)責(zé)??墒悄銗畚?所以我必須負(fù)責(zé)。愛何其暴力。
      
      愛讓人變得放縱??墒悄隳芄终l。A小姐喜歡B先生,得不到回應(yīng)後A小姐放縱。A小姐能怪誰?B先生的冷漠被人責(zé)怪,B先生又能怪誰?愛何其暴力。
      
      你愛他,你的一生將無法釋懷。愛充滿你的思想,你無助痛苦。愛何其暴力。
      
      情侶之間看似溫柔的愛,事實上何其暴力。
      
  •     溫柔與暴烈,是黃碧云的小說命題與處理方式的對比。暴烈是黃碧云所眼見所關(guān)注的現(xiàn)實,溫柔是她試圖在如此現(xiàn)實中尋求救贖的一種化解方式,一種求生出路。
      
      曾經(jīng)當(dāng)過新聞記者和律師的黃碧云,從第一本小說《其后》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fēng)格與寫作命題的獨特性,她并不喜歡浪漫、溫柔,愛情在她寫來不過是個人尋找自身價值存在的裝飾物。
      
      她也并不強悍,她只是在近乎絕望的現(xiàn)實面前以強硬的姿態(tài)吶喊,所以暴烈的是生命本身,是其小說命題。而溫柔,是她企圖擁抱暴烈生命的姿態(tài),以溫柔化解暴烈,也是她小說所期望呈現(xiàn)出來的美學(xué)傾向。
      
      “溫柔與暴烈,并非裝飾性美文,修辭學(xué)的對比。我討厭裝飾性美文。溫柔與暴烈的意思是,如何以溫柔去包圍暴烈。”
      
  •     
       《漫柔與暴烈》是中短篇集。秉承黃碧云一貫風(fēng)格,每一篇故事中,在男女間孽緣般的情債間,穿插了生命的丑陋、冤孽、仇恨、凄厲怪異甚至殘酷,泯滅了生死愛恨?!稖厝崤c暴烈》中的故事,都會面對著死亡,而可每篇故事中,又都相互交雜著二三個故事,他們時空交錯、相互打斷又相互混同。他們面目模糊與難以理解似乎是黃碧云故意忽視的故事的情節(jié)性,作者要表達(dá)的是她個人對生命價值的追索。一切都是偶然,一切的必然又都是滅亡。
      
      “人類在艱難的錯誤表里,學(xué)得聰明些。”
      
      而她只是一邊,冷酷地旁觀著這個世界。心里是無比痛快與痛心。
      
      
      在這本集子中,除了《溫柔與暴烈》(我會努力手敲到來去上),而其他篇幅,幾乎所有的女主角叫“趙眉”、“葉細(xì)細(xì)”;男的叫“陳路遠(yuǎn)”。反復(fù)出現(xiàn),一如師太的“玫瑰”與“家明”。有意無意間,隱去了人物的面目,余下的只是作者自己。
      
       在故事結(jié)構(gòu)跳躍、語言間斷與思維斷層中,讓我不由自主隨著黃碧云跌宕起伏,接受了因為饑餓而食了女嬰的“趙眉”與吞吃流產(chǎn)胎兒的“曹七巧”。也一同接納了殺妻兒的“陳路遠(yuǎn)”和弒師的“陳路遠(yuǎn)”.
      
      其實我一直喜歡,帶有主觀的,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漫游的作品。也終于能在心理上能接受無休止的畸戀、精神失常、變態(tài)與病態(tài)的故事。
      
       只是,這本書,我不會再讀.因為奇峭帶給人的震撼,一次足矣.
      
      “歷史的起起落落她不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運?!?br />   
      即使命運多桀,如若放棄爭取,就連改變的機會都沒有.
      
      
      
  •     
      
       香港文學(xué)在在被歸轄于漂浮、雜遝,六洋四土的半調(diào)子。與之相行的是香港同樣被看成是一個誕生傳奇與驚色的地域?!跋愀凼且粋€大邂逅,是一個奇跡性的大相遇。它是自己同自己熱戀的男人或者女人,每個夜晚都在舉行約會和訂婚禮,盡情拋灑它的熱情和音樂?!鄙虾W骷彝醢矐浽谒断愀矍榕c愛》的開頭如是寫。
      
       香港的歷史便是香港的羅曼史。而在所有的香港想象中,又有什么比虛構(gòu)敘事更能托出香港情與愛的征兆?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王安憶的《香港情與愛》,香港不但是愛的背景,更是前提。仿佛惟有召喚香港,愛的傳奇,或傳奇的失落,才得以展開。只是在黃碧云這里,傳奇降落,停在尷尬的境地。
      
       黃碧云,她不是女子,倒像是一個闖蕩一生的男人在總結(jié)自己。多數(shù)的年輕的女作家敏感細(xì)膩,浪漫情懷,玫瑰色的世界,充滿愛情和生存的喜悅。而黃碧云感興趣的不是那個只有愛情和生命的世界。
      
      在《溫柔與暴烈》中,她幾乎每一篇都在探尋生和死、愛與恨之間的某種臨界點,她總是把筆下的人物推向這樣的生存狀態(tài),然后再去觀察生和死、愛與恨之間互相逼近、互相過渡、互相糾纏時的種種表現(xiàn)形式。她從不大驚小怪,從不悲天憫人,再怎樣的溫柔和暴烈,也都用的是平靜的、但卻相當(dāng)獰厲的敘述筆調(diào)。在這一點上黃碧云倒有些像當(dāng)年的海明威老人。海明威的《印第安營地》寫一個醫(yī)生為印第安女人接生,她那個因受傷而躺在上鋪的丈夫,因為受不了女人的慘叫而自殺。然而不管是敘述人尼克,還是他做醫(yī)生的父親,都是那么平靜如常。一個人生了,一個人死了,就是這么回事。只是黃碧云并不僅僅去表達(dá)一種感受而己。在《失城》中,陳路遠(yuǎn)殺死了妻子和四個小孩,領(lǐng)鄰居進(jìn)門當(dāng)見證時是這樣說話的:“你要進(jìn)來嗎?沒關(guān)系,他們都死了?!倍袜従映鲩T時又是這樣說話的:“對不起,我滿腳是血,還是不送了。孩子不知死掉沒有,我上去看看。”這不是印第安男人忍受不了孩子暴烈的出生而自殺的那種平靜。那個印第安人畢竟和小尼克沒有什么感情上、親緣上的關(guān)系。這是一香港男人忍受不了妻兒之存在而將她們殺死的平靜。并且不僅是平靜,客廳里的鐳射唱機正傳來巴赫大提琴無伴奏一號組曲的音樂,而進(jìn)門的陳路遠(yuǎn)更是“現(xiàn)著光輝寧靜的、基督徒一樣的神情。”他是在進(jìn)入一種美和宗教的情感極致狀態(tài)中殺死自己的妻兒的。毫無疑問,這個生死愛恨的臨界,黃碧云為之癡迷。
      
      黃碧云的小說總會出現(xiàn)一種帶著溫情的冷眼,乍讀則覺察不出溫情在何處,好似盡處是話凄清的悲涼境地,可是把她前前后后的作品串起來,卻是能看出一個作家本性中的溫度。視之如獰亦不過是她自我身份的一種調(diào)節(jié),把暖色格打到最底,是一種反片的效果。用“玄”字來概括很貼切,“玄”字可解為暗涌之上一點帆,而黃碧云并沒有去著力寫這“帆”,也沒有寫這種暗潮涌動,她寫的泰半就是那條似有似無的天際線,人只有永遠(yuǎn)的靠近它,卻總抵達(dá)不到,她就是要寫這安穩(wěn)寧靜、冷酷無情,別的留給外人去想,去想遠(yuǎn)行漂流而好,去想騷潮奇襲也罷,在在是可以容易辦到的事,她只是做她該做的,旁的不為的一概不為。
      
       近來黃碧云出了最新的小說集《血卡門》,這種操之如玄的風(fēng)格有了更為顯朗的朝向。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幻滅總是與舞蹈相違背的。我說并且想念著你的時候。想念的時候總是飛揚?;脺缡悄敲吹囊恢背?。一直沉,你無法動彈,無法提起。那一雙腳,那么重,大得不得了,鞋子無論如何穿不上去。我坐著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跳了。”這和臺灣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的開頭有異曲同工之點,她是這樣說的:“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yù)言的年代。我與它牢牢的綁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睆男形拈_白處,便要我們跟著一同沉入下去,用一種類似誦經(jīng)一般的心態(tài)去監(jiān)視可能的吉光片羽,或許一無所獲,這樣的小說操守,大概是一種等待有緣之人的靜穆。難怪黃碧云的小說總是賣不好,不過兩千本爾爾,而她一直寫,這個數(shù)目卻總是不升不降。
      
      
  •   飄過。問候
  •   我們很忙,我們無法思索。
      如果有靈魂,你會否想念我。
    我喜歡這句。。。。。。
  •   怎么說呢、你覺得她文革那段寫的不好、也許有人看了她寫的那段還拍手稱快。
    事情不能說的那么絕嘛。
  •   嗯,強烈的是非感,又自恃甚高。
  •   此評論 很好玩兒
  •   lz說的很對啊。每看到她寫政治類就有一種表達(dá)不出的感覺…覺得很強硬并且透著冷艷高貴,原來是她表達(dá)是非感太過的原因
  •   經(jīng)歷了才會懂
  •   哎 看她的書很上癮
  •   “人類在艱難的錯誤表里,學(xué)得聰明些。”
      
      而她只是一邊,冷酷地旁觀著這個世界。心里是無比痛快與痛心。
    “歷史的起起落落她不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運?!?br /> ==========
    我覺得她如如此的冷眼,心里滿是俯瞰人間血火的快意。
    能把那些都看在眼里 真是不一般的勇氣
  •   但是讀來總是覺得心驚肉跳
  •   溫柔與暴烈沒看過 你敲到哪里去了
    我要看
    謝謝
  •   <沉默暗啞微小> 確實才是最新的,當(dāng)然也有幾年了。謝謝你的指正。歡迎你能常來我的部落格。已換新地址了:http://yiyiyiloewi.tianyablog.com
  •   超級想買她的書。
    在網(wǎng)上在線看她的字太累。
  •   確實,我也不太習(xí)慣在網(wǎng)上讀長文。當(dāng)然黃的文字,更要慢滿讀了!
  •   作者似乎對lesbian的族群不大了解,故而斷章取義了吧
  •   這本書,不是她寫得最好看的。
  •   我最喜歡桃花紅那篇.好象收在她是女子那本里吧
  •   她已經(jīng)不寫了。我個人覺得也許女人讀黃碧云更有一種通感,不是那種一起流淚的心念,是你哭你知道這個世界上也有人不如意在垂淚那種通感。非常喜歡她。能讀到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文字,甚為難得。唯一不太喜歡的是她對政治的態(tài)度,極左。也有很多散文是和政治有關(guān)的,好像《明報》上有一些,就不太看。
  •   平靜之下,暗涌之上
  •   她的書只賣兩千本,卻非常出名,倒是挺奇怪的。
  •   或者其實只能說在綫閱讀太發(fā)達(dá)了==
  •   我挺喜歡黃碧云的文字,深邃,靜默的筆觸,沒有太多的干涉,我們的思想能與作者交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