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

出版時間:1980  出版社:中華書局(北京)  作者:楊伯峻  頁數(shù):31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目前較佳的《論語》白話譯本,是作者綜合前人解經(jīng)成就,並融會多年研究心得的成果。全書譯文在盡可能不失原意,並保持原書風(fēng)格下力求流暢明白。書末附《論語詞典》,以補註釋之未備,並提供查閱上之方便。

作者簡介

楊伯峻(1909—1992)  ,著名語言學(xué)家。1932年畢業(yè)於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學(xué)與蘭州大學(xué)中文系副教授、中國語言學(xué)會理事等,學(xué)術(shù)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古漢語語法、古籍的整理和譯注方面,古籍譯注有《論語譯注》  、《孟子譯注》  、  《春秋左傳注》等傳世,其中以《論語譯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語譯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幫朋友買的,自己沒看到,所以不做評論
  •   這本書是香港中華書局翻印大路中華書局《論語譯注》的一個版本,內(nèi)容一模一樣,大陸新推出的《論語譯注》比這個版本還要好。如果只是閱讀,真沒有必要,如果想收藏港版書,這本書不妨買一本。
  •     這是一篇非常簡陋凌亂的讀書筆記,在讀這本經(jīng)典的過程中,越讀越有一種啟發(fā)??磥碇熬退銓@本書有多么的了解,都不如親身翻開書本實踐來得實在。計劃接下來讀《孟子》和《左傳》這兩部經(jīng)典。
      
      泰伯篇第八
      8·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提高自身內(nèi)涵重要,在此基礎(chǔ)上提高內(nèi)涵中的素養(yǎng)更重要。
      
      顏淵篇第十二
      22·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我想在孔子眼中,真正的仁是屹立不倒的,而真正的君子也是“百毒不侵”的,所以他才會有這樣的自信?!熬犹故幨帯北闶侨绱税桑皇莵y世就未必了。
      
      子路篇第十三
      9·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br />   ——“半部《論語》知天下”果然名不虛傳;這句話說得何嘗不是中國當(dāng)下應(yīng)該走的道路之一?
      
      憲問篇第十四
      2·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br />   ——孔子這句話是不是此后歷代文人必出仕入官、大展抱負,縱一生坎坷也不枉然的濫觴了?
      24·子曰:“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打成文字的時候,注意到結(jié)尾的“?”,是編輯錯了,不可能吧,但下文的翻譯又是句號的;其實我覺得不論是哪個時代,都有為己或為人者,只是為己的要多許多而已。
      
      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
      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只怪人是群居動物,且骨子里有一種去不掉的惰性;生活中類似那樣描述的人何其多!孔子這樣感嘆“群居”,與“三人成虎”、人多勢眾也有點關(guān)系吧
      
      陽貨篇第十七
      8·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值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枉。
      ——孔子是智慧的,這一句話有多少人是在經(jīng)過多少年的摸打滾爬之后才知道的?“六言六蔽”俱不離“學(xué)”,而要想“學(xué)”,必須有一顆謙恭之心,說到底,應(yīng)該是還是和孔子所提倡尊崇的“君子”一以貫之的吧。
      
      
      
  •     首先可悲到了極致的是,我有五六種不同的論語注釋類本子,卻從未認真完整的讀完過任何一本,其次可悲到了極致的是,這同時也是我認真完整讀完的第一本先秦諸子文集,最后可悲到了極致的是,我傻叉著過了這么些年,故作沉穩(wěn)老練成竹在胸的和人討論過很多次類似話題,臉紅如炭.
      過去對孔子形象的認知是個通達世情非常老練而又有使命感,分外執(zhí)著的人,讀完這本書后發(fā)現(xiàn)基本沒有什么大的偏差,唯一有些意外的是他對耕作之類體力勞動的確存在著BS,認知了這一點后我有些不解,他對耕作的BS和對在言語中透露出的君子應(yīng)該從事政治的看法與很有道理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正好相反.我知道論語是言語集,孔子又擅長因材施教,所以同一詞匯同一問題在不同場合的定義和回答也會不同,但是這思想傾向類的東西應(yīng)該一致啊!
      后來我想,孔子是很明白這些的,首先他所捍衛(wèi)的禮制本就是強調(diào)各司其職各安其分的等級制度,所以即便邦無道,他做了隱士【銀時,自食其力男耕女織,他也認為自己與農(nóng)民不是一類人。其次孔子的用世之心當(dāng)真非常迫切,強烈的使命感和執(zhí)著心讓他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隱士,不會去耕作,他會一以貫之,堅持到底
      我知道自己在這領(lǐng)域的知識很少,說的話很可能是錯的,甚至很幼稚,幾年之后回頭看看,應(yīng)該會感覺曾經(jīng)滄海吧
      
      好了,下面是對這本書的評價,心得和疑問
      
      1-1人不知而不慍,譯為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記得初中課本上也如是說,我認為知通假成智,別人很笨,我也不生氣,這個也很通順,而且對修養(yǎng)的要求更高,學(xué)而時習(xí)之的時,先生引斧斤以時入山林之例,譯成適當(dāng)?shù)臅r候,豁然開朗
      1-7,賢賢易色一句依據(jù)后文譯成對妻子重美德而不重容貌,合理,前文疑有脫字
      1-11,將三年解釋為虛字,指不定期的一段時間,把無改于父之道的道理解為合理的部分,使整句非常的合理通順,但是不禁心生疑問,孔子想必原意并非如此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這句簡直是惡意的誤導(dǎo),無怪王充怒斥,發(fā)獅子吼。
      2-16,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一句所表現(xiàn)出的侵略性令人心悸,我寧可選擇中國最黑暗時代的另八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6. 子曰:嗚呼,曾為泰山不如林放乎,魯人林放經(jīng)常請教禮制方面的問題,孔子一一悉心解答,想必林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孔子心中的最低標準
      3-9,孔子時文獻中文指圖書典籍,獻指賢人
      4-5,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我想知道,為什么君子一定要成名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我無情中槍
      5-22,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先生之譯不盡人意,斐然成章是將人比作布,布上花紋斐然成章,無法剪裁指導(dǎo),這是狂簡的結(jié)果,孔子無計可施,故生不如歸去之感,先生把斐然成章解釋為文采不凡,則全篇不可解。
      6-4,子曰:與之庾(2.4斗)。冉子與之粟五秉(800斗)。說實話孔子真好脾氣,心理預(yù)期的三百多倍,他還是很蛋定的評論,沒有爆粗,沒有施杖
      6-26,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這句立刻讓我想起康德,他們需要的都是對標準和分界的明確定義
      6-28,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6-29,楊先生將中庸理解為折中和平常的東西,完全不能同意
      7-12,子曰: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強烈認為翻譯時應(yīng)是富可【不違吾道而】求也,與7-1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相印證
      7-21.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對有勇力者的態(tài)度始終保守而消極,誠然君子六藝有射有御,但孔子無疑認為健壯和有勇力是兩回事,這可以看做文武相輕的一個反映,而它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強烈,事實上通讀論語全書,勇字出現(xiàn)唯一一次帶有正面意義的是仁者必勇,盡管緊接一句,勇未必仁。
      7-23,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這是怎樣一種曲線救國的思路???另外想把孔子怎樣的人真不少,孔子說了很多次,某某其如予何,意思是天要是站在我這邊,你小子能把我怎樣,這種很客觀唯心的思路屢屢得到了成功
      8-20,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9-6,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因孔乙己而廣為人知的此句有著貴族樣的傲慢,而與君子不器一句大相徑庭,令人不適所從
      第十篇鄉(xiāng)黨篇令我極為反胃,繁瑣的流程難于銘記而實用性又極低,這種儀式性的流程本身會產(chǎn)生莊嚴的感覺,是捍衛(wèi)等級制度的良藥,但是太尼瑪猥瑣麻煩了。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怕是指五六十歲后才能勉強習(xí)慣這些流程,不必時刻在心底警惕提醒自己。How nasty!
      10-8各種不吃,有種厄于陳蔡你也這么來?有種少年孔子的漂流你也這么來,這和素食主義一樣,是在物質(zhì)生活高度發(fā)達充裕前提下的矯情
      10-24,寢不尸,那你睡覺應(yīng)該怎么睡?這個也有要求?為何沒有類似敦倫時必用傳教士式內(nèi)容的條款?
      10-25,有盛饌,必變色而作,這多,多,多虛偽?。。。?br />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與我言無所不悅,我看低顏回并非無因,他只是個聰明學(xué)生和應(yīng)聲蟲,完全沒有實用價值,懶得吐槽這種存在感稀薄的人,他認識了孔子如同錢德勒見到了保羅,海耶斯遇見了昂塞爾德
      11-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這是標準的所答非所問吧
      11-25,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子路真傻,抹卻這點,孔子價值何在
      14-1,憲問恥,子曰,邦有道,榖,邦無道,榖,恥也,疑有脫字
      14-2,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再度中槍
      14-7,先生引用國語: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與法家要求勞其民,絕其他心的看法前提完全相同而結(jié)果完全不同,非常有趣,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再度中槍??!
      15-26,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完全不明其意
      15-37,子曰:君子貞而不諒,這一條太重要了?。?!太重要了,這直接杜絕了類似忠孝不能兩全的康德困境,這也同時要求價值觀有一個重要性排序問題,可惜這個排序,孔子沒有說明,也沒有人有資格續(xù)作
      17-24,子曰:惡勇而無禮者。這是文武相輕最鮮明的寫照,舉個例子,二桃殺三士故事千百年被用作正面范例,其實三士并無誤國之舉,只是對相國晏嬰無禮之舉,其死法正說明此三人為知榮辱明道理之君子,死于奸計之下,晏嬰若果憂國憂民,為國除賊,崔杼慶封何以存世?
      18-7,子路曰:道而不行,已知之矣。這是我最喜歡孔子一眾人的一則,他們自己當(dāng)然都清楚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能性已經(jīng)越來越淡薄,但是沒人放棄,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和堅韌極為動人,他們退一步不再那么執(zhí)著,所想得到的一切都易如反掌,但是他們繼續(xù),堅守自己的理想,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我做不到他們這樣偉大,但我欣賞尊敬這種精神
      18-9存在意義不明
      19-12子夏回擊隔靴搔癢,不明其意
      
  •   第十篇鄉(xiāng)黨篇令我極為反胃,繁瑣的流程難于銘記而實用性又極低,這種儀式性的流程本身會產(chǎn)生莊嚴的感覺,是捍衛(wèi)等級制度的良藥,但是太尼瑪猥瑣麻煩了。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怕是指五六十歲后才能勉強習(xí)慣這些流程,不必時刻在心底警惕提醒自己。How nasty!
    這一條不太贊成呢
  •   這條很主觀,見笑了
  •   10-25,有盛饌,必變色而作,這多,多,多虛偽?。。。?br />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與我言無所不悅,我看低顏回并非無因,他只是個聰明學(xué)生和應(yīng)聲蟲,完全沒有實用價值,懶得吐槽這種存在感稀薄的人,他認識了孔子如同錢德勒見到了保羅,海耶斯遇見了昂塞爾德
  •   11-25,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子路真傻,抹卻這點,孔子價值何在
  •   因人成事
  •    11-25,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子路真傻,抹卻這點,孔子價值何在【我沒說清楚,孔子把讀書視為做好官的唯一途徑,不敢茍同
  •   沒想到樓主在啊,簡單說說的,樓主很用心啊,讀出了這么多心得,讀完很受啟發(fā)。
    上述幾條說說我的想法吧。
    先說這個。
    第十篇鄉(xiāng)黨篇令我極為反胃,繁瑣的流程難于銘記而實用性又極低,這種儀式性的流程本身會產(chǎn)生莊嚴的感覺,是捍衛(wèi)等級制度的良藥,但是太尼瑪猥瑣麻煩了。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怕是指五六十歲后才能勉強習(xí)慣這些流程,不必時刻在心底警惕提醒自己。How nasty!
    繁瑣的流程難于銘記而實用性又極低---這句話完全同意。但我認為這一系列的流程顯示了一種自我修煉和約束的過程??梢灶惐葹榉鸺业某指鞣N戒。通過嚴格的約束和控制來達到一種修養(yǎng)的進步--最后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逾矩我認為不是逾越這些規(guī)矩,而是沒有任何不良念頭的產(chǎn)生---比如見美女起淫心,見美器想據(jù)為己有等等。俗話說萬惡淫為首,原跡不原心,原心世上少完人。不逾矩自然就是完人了。
    我覺得持這些還有有一定必要性的,雖然我們沒必要去學(xué),但是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小事和細節(jié),來增強自身的修養(yǎng)。積小成大,以后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我想小事都能做到一絲不茍的人,可以堅持原則的可能性更大些。
  •   10-25,有盛饌,必變色而作,這多,多,多虛偽?。。?!
    見到過于豐盛的飯菜,我等凡人自然是欣喜可以大快朵頤,孔子可能想到非洲餓死的兒童,可能想到一個人一輩子能吃多少飯的問題,或者想到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所以變色而作我覺得可以理解的。話說我們哪怕是吃公款見到過于鋪張和浪費,不是也會有一絲絲不舒服嗎?
  •   可是鄉(xiāng)黨篇這些是要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強制推行的東西啊
    這句【可以類比為佛家的持各種戒】受教了!
  •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與我言無所不悅,我看低顏回并非無因,他只是個聰明學(xué)生和應(yīng)聲蟲,完全沒有實用價值,懶得吐槽這種存在感稀薄的人,他認識了孔子如同錢德勒見到了保羅,海耶斯遇見了昂塞爾德
    哪位哲學(xué)家臨死的時候?qū)W(xué)生說,只有你能理解我的哲學(xué),而且你還理解錯了。
    可見有一個顏回也很不容易了。
    顏回雖無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但他的修養(yǎng)很高,不遷怒,不貳過,這一點就很難做到,反正我就經(jīng)常遷怒。當(dāng)然遷怒最狠的是黃老邪,把其他徒弟的腿都打斷了。
  •   10-25,有盛饌,必變色而作【哦!原來應(yīng)該這么理解啊,我還以為是借此表現(xiàn)對宴客者盛情的震動呢
    唉,新手犯的幼稚錯誤,受教了
  •   我總感覺相比子路,子貢,顏回價值很小,誠然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孔子聰慧圣哲,也可以排除他是投其所好蒙蔽了孔子的想法,但是在孔子政治思想推行過程中,顏回似乎沒有起到一點的幫助,而且對身邊的人似乎也沒有感染進而提升的作用,獨善其身一隱者而已,而論語習(xí)慣性的高看隱者,所以我低看顏回
  •   11-25,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子路真傻,抹卻這點,孔子價值何在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①。子曰:賊夫人之子②。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③,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
    這是原文。
    我覺得是這樣的子路讓子羔去的時候沒想到他有沒有學(xué)成以及去了之后是否繼續(xù)學(xué)習(xí)。在孔子責(zé)怪他后,他隨口辯解說,實踐也可以學(xué)習(xí),還能出真知。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逞口舌之利的人。
    之所以說子路是隨口辯解我認為是因為:即便是去在政事里面學(xué)習(xí),也應(yīng)該給個指導(dǎo)老師啊,或者指導(dǎo)意見啊之類的,絕對不是扔到那個位置就不管了。子路想必就是一扔了事,所以孔子才指責(zé)他,以及說惡夫佞者。
    我們有時候也在為自己做的事情事后找理由。而這些理由雖然有些非常合理,但我們做事情的事后顯然還沒想到這一點。
  •   說完了,一點粗淺的想法,希望更樓主交流。
  •   受教了,受教了,多謝您
  •   10-25,有盛饌,必變色而作【哦!原來應(yīng)該這么理解啊,我還以為是借此表現(xiàn)對宴客者盛情的震動呢
      
      唉,新手犯的幼稚錯誤,受教了
    ---------------------------------------------------我的解釋未必對,我覺得你說表示對主家的感激也完全說得通而且非常有道理,這樣就成了禮了,與鄉(xiāng)黨一章更加契合。
  •   我定位中的孔子通達世情,真性情不虛偽,所以我看你的這個解釋似乎比我的更貼切
  •    我總感覺相比子路,子貢,顏回價值很小,誠然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孔子聰慧圣哲,也可以排除他是投其所好蒙蔽了孔子的想法,但是在孔子政治思想推行過程中,顏回似乎沒有起到一點的幫助,而且對身邊的人似乎也沒有感染進而提升的作用,獨善其身一隱者而已,而論語習(xí)慣性的高看隱者,所以我低看顏回 ---------------錢穆曾經(jīng)講過這個問題,他說西方看人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事,東方不單純看事,也單看這個人。沒有偉大的事業(yè),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人。所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在立功之前。如伯夷叔齊也沒有什么大事業(yè),不過是跟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提了意見,然后自己餓死。提意見是很小的一件事。然后有顏回。大家都把他看成孔門第一高弟,也沒什么事業(yè)。三國第一人物是管寧,不撿金子和絕交朋友,聚眾講書,也沒有什么大事業(yè)。
    所以我想這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統(tǒng)。他們能到達那種比較高的人格修養(yǎng)高度,放在那里就值得我們?nèi)ゾ把龊蛯W(xué)習(xí)。至于世俗功業(yè),對于這種高度的人大概是有之不為多,無之不為損。
  •   涉及到了價值觀問題,嗯,這個我需要補補課
  •   首先得讀懂 別帶太多主觀感情胡亂揣測。
  •   LS如果覺得哪里不妥請指出,以防我把您當(dāng)做只會批評沒有建樹,自己也不太懂 的人,現(xiàn)在這樣的人太多了不是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