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熊志

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西西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西西的《縫熊志》是一本極具創(chuàng)意的奇書。作者多年來以寫作知名,這次轉(zhuǎn)而做熊,親手縫製各種各樣的毛熊。不單做熊,還為毛熊書寫,其中中國古代人物服飾熊、水滸英雄、花木蘭等,既為毛熊縫做中國各朝的衣飾,又通過文學的語言,以優(yōu)美散文描繪古典人物,並細緻地闡述服飾的變化。
毛熊製作,本來自歐美;以個人風格見稱的熊藝家,則始自上世紀七○年代。近年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也逐漸出現(xiàn)熊藝家做出穿著中國服裝的毛熊,但以系列形式,作為主題大量出現(xiàn),至今沒有,《縫熊志》是這方面?zhèn)艹龅脑囼?。毛熊都做得形神俏妙,飽含情意;再加上西西一向精擅的散文,可說天衣無縫,相得益彰,提升了毛熊的文化內(nèi)涵。
西西的讀者,熊藝的愛好者,以至一般的朋友,捧讀此書,一定獲得觀賞的樂趣,並獲得啟發(fā)。
目錄
top
中國古代服飾熊
傳疑時代:黃帝、嫘祖
西王母、后羿、嫦娥
商:婦好
春秋:范蠡、西施
戰(zhàn)國:鍾離春
莊子
屈原、山鬼
荊軻、高漸離
漢:司馬相如、卓文君
張騫、忽迷
司馬遷
魏晉南北朝:洛神、曹植
嵇康、阮咸
王羲之
陶潛
隋唐:風塵三俠
玄奘
公孫大娘
宋:包拯
元:成吉思汗
明:鄭和
清:曹雪芹
雲(yún)想衣裳花想容:原型熊
水滸英雄
燕青、史進、楊志、時遷、張清
花木蘭
化妝舞會
阿拉伯的勞倫斯與中東女子、肚皮舞姑娘
鐵扇公主與牛魔王、美女與野獸
埃及女王和凱撒大帝
長頸女子和大眼睛
斑馬鼻子家族
全家福
圍巾黨
黃飛熊
雜技小子

作者簡介

西西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 年生於上海,1950 年定居香港。
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yè),曾任教職,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
1983 年,《聯(lián)合報》副刊發(fā)表她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正式開始了與臺灣的文學緣。
著作極豐,包括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近三十種,形式及內(nèi)容不斷創(chuàng)新,影響深遠。
2005 年獲《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縫熊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我不是羨慕她可以參展,而是喜歡她有一顆專注的心,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因為當你有了專注,很多事情就可以做完了。
       自己的勞作,看起來是辛苦,但是從中可以體會更多,也可以通過勞作去表達很多的東西,是一種幸福
  •      我是在黎戈的書里知道西西的,我也沒想到她已經(jīng)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了。一看《縫熊志》的介紹,蠻對我胃口的。這不僅僅是玩具熊的故事,每一個熊在西西的筆下都是活著的小天使。
       第一部分是西西做的中國古代服飾熊。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我看完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古代服飾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一下子又去找了很多這方面的書來看。
      做幾個摘抄吧: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因為生于軒轅之丘;因為也長于姬水之畔,所以又姓姬。嫘祖是西陵國女子,智慧,顯然也充滿想象力,發(fā)現(xiàn)蠶蟲吃桑葉后吐絲,蠶絲可以織布做衣服。她被族長收為女兒,后來還當上了族長;全族人養(yǎng)蠶繅絲、織布,成為成都平原的富庶之族。黃帝娶嫘祖,是嫁到成都去的,入贅嫘祖家,當時是母系社會。
       黃帝把隊伍帶到四川,和西陵族合成一大族,并且結(jié)束了游牧生活,進入農(nóng)耕時代。住了兩年,生下兩個兒子,然后回到中原,戰(zhàn)勝蚩尤,統(tǒng)一各個部落。母系社會也變?yōu)楦赶瞪鐣?br />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雖是王后,可是有自己的封邑,既有田地,又自備軍隊。她是將軍,常常帶兵出征,協(xié)助丈夫,合力捍衛(wèi)國家。武丁有很多妻妾,不過看來極敬愛婦好,祭祀大典,常常由她主持,并且誦讀祭文。身為卜官,能讀卜詞,這在遠古,很不簡單,真是文武全才的女子。
      
       古代人物服飾熊從遠古開始,各個朝代都有代表。從西王母,到婦好西施,洛神曹植,成吉思汗,曹雪芹。。。。書里有很多文言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服飾的代稱,比如深衣,曲裾,襦裙,巾幗,步搖等等各式各樣。讓人忍不住驚嘆,啊,原來是這樣的。
       后面第三部分,是寫西西帶著毛熊去旅行和外國毛熊藝術家探討學習的故事。藝術的交流可以跨越語言的鴻溝,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興趣和經(jīng)驗實在是樂趣多多。我看著看著都一個人傻笑起來。
      
       好看的讓人回味無窮的書,不需要密密麻麻的書封,各種大師名人的推薦。好的作家也不需要總是關注洪大的視角,“熊??????*??*??????-??-??????*??*?”事也是大事。弘揚歷史文化,不需要喊著響亮的口號,背著一個個虛空的大詞。就像西西的文字,一個個字似乎沒有經(jīng)過細細雕琢,實際上比那種華麗翩躚的文字干凈多了,讀起來就是這么舒服。
       忘了說,西西學做熊的時候,由于疾病的原因,右手失靈了。所有的都是從零學起的,甚至是輸在起跑線上的。任何東西只要專注熱愛,都可以得到滿足,或者說小小的成就。
       我也想做西西這樣的一個女子,潤物細無聲,并且熱愛生活。
  •     西西曾坦言筆名“西西”的意思就是“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飛機的游戲,從第一個格子跳到第二個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如今,這個跳格子的女孩子70多歲了,卻依然童心未泯,跳出了一本奇書——《縫熊志》。
      毛熊制作藝術源自歐美,但西西制作的可不是普通的泰迪熊,而是身著漢服的系列中國熊。這些毛熊人物,或者憨態(tài)可掬,或者環(huán)佩玲瓏,或者一派清風,或者器宇軒昂,它們的直接作用就是讓看見它們的人微笑,繼而愛不釋手,為之著迷。思考,探究,終于發(fā)現(xiàn),如此神奇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和使文化發(fā)揚光大的西西——中國熊變成了世界熊。
      漢學家宇文所安曾說:“讓傳統(tǒng)保持活力的辦法,不是把傳統(tǒng)封存起來,而是讓傳統(tǒng)實現(xiàn)全球化,而不是西方化,傳統(tǒng)只有給出去,才能獲得更多……”西西本是為了給手術后日漸失靈的右手做一點物理治療,才開始學做毛熊的,后來為了參加比賽,發(fā)現(xiàn)熊藝中“怎么沒有中國模樣的,除了熊貓?”于是決定縫“水滸英雄”系列。對“中國模樣”的追尋,恰恰反映了文風上求新求異的西西對中國文化的眷戀,以及對中國特色在世界熊藝舞臺上缺席的不滿,進而造就了她中國熊的世界抱負。
      《縫熊志》可以說是文化與童心的結(jié)合,書中不但分享了毛熊人物的照片,也把它們衣飾的典故歷史,以及作者對這些人物的看法娓娓道出。書中包含了縫熊技術、中外服裝史、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文學、歷史、地理等諸多方面。人物取材多元,由傳疑時代的皇帝螺祖,商代的婦好,到戰(zhàn)國的屈原、山鬼,又到漢代的司馬遷,再到魏晉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唐代的玄奘,明代的鄭和以及花木蘭、水滸英雄等,以其個人化的思考,重塑我們對中國歷史文化人物的想像。“對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知識,西西說是邊做毛熊邊看相關的書籍,沈從文以降,近年出了很多更詳盡深入的研究,相關的書她幾乎全都看了?!彼灾谱髅苋宋锏倪^程,可看作一次用童心與古人傾心相對的古今對話,西西邊做毛熊邊為人物和服飾做個小傳,也就是所謂的“志”。比如寫山鬼:“屈原詩篇《九歌》里的山鬼,是個美麗的山精,會斜眼看人,會對你微笑;她的心中有個朝思暮想的愛人,可惜總是見不到。其實,山鬼就是屈原自己,一而二,二而一,‘思君子兮徒離憂’哪。他是象征派的始祖大師,而且遠遠超越他的時代,有時化身芳草美人,雌雄同體;有時又化身成橘子;有時,對上天發(fā)出深刻的問題。”
      總之,西西用有個性的思考,再現(xiàn)了古人的風采,童真對話,融會古今。而將古代多元文化熔鑄在柔軟可感的非本土毛熊媒介中,又參與了中西對話,將塵封在博物館中的中國古代服飾藝術在世界舞臺上發(fā)揚光大。而用“志”的方式把古今對話的過程表達出來,這樣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毛熊就不僅僅是一件無聲無息的像古董花瓶一樣令世界驚異的藝術品,而是深深再現(xiàn)了一個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一個民族的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
      《毛熊旅行團》一節(jié)中,天真的擬人與戲仿,古典與現(xiàn)代,中國與西方,拼貼互文,幽默又有深意。西西“教導”出國的毛熊們要乖,要文明,要有禮貌,喝湯時不要發(fā)出聲音,不要蹲坐在路邊像一只只青蛙,史進不要打赤膊,時遷不要偷雞……把拍的照片伊妹兒給她。這些“遵遵教誨”,你可以當真,也可以不當真??傊袊茏呦蚴澜缌?,以其獨特的姿態(tài),參與世界文化的多元互動。據(jù)《明日風尚》雜志載,《縫熊志》出版期間,原本幾乎從不接受訪問的西西,家中不時有報紙雜志記者出入,又到電臺錄音,問她原因,她瞄著桌上正擺著pose拍照的花木蘭,微微呶起嘴說:“這次有熊仔,好玩嘛!”
      于是我們會心一笑,西西低調(diào),但代表中國文化的熊仔,是一定要出來亮相世界的。
      
  •      早已耳聞《縫熊志》,卻因為不是自己的興趣點而從自己的書單上漏掉了。還好鬼使神差的, 竟有幸在方所看到了西西的中國服飾熊展,拿起《縫熊志》,對照著展覽,才知道這是何種的動人。
      
       西西,我很陌生的一個作家。在89年時發(fā)現(xiàn)患上癌癥,手術成功后卻又留下了右手癱瘓的后遺癥。后來西西開始縫熊,用來鍛煉右手。而到今天,在她手下已誕生出好些只穿著漢服的毛熊?!犊p熊志》就是一本介紹這些穿著古代漢服的名人熊仔的書。
      
       那是怎樣的動人呢?何福仁在《縫熊志》序中說:“當然,她縫熊的技術不可能全面,也說不上精湛,因為她純靠左手(右手失靈),年紀不輕,為毛熊填塞棉,珠,也輸力氣,但勝在意念,具創(chuàng)意,像中國的文人畫,妙在寫意?!?br />   
       沒錯,寫意,人性的最美展示。
      
       我喜歡范蠡的民族色彩披肩,西施的腰圍配飾。我似乎能聽到西施轉(zhuǎn)身時,佩飾飛揚后打到裙擺上的聲音。
      
       西斯的毛熊,女性占了不少數(shù)。連丑女鐘無艷也登臺了。西西把她臉上的色斑化成蝴蝶。這是對才女的贊揚吧。
      
       充滿故事的莊子,那愜意的心,從他耷拉的上眼皮就表露無遺了。我看到的是莊子,還是蝴蝶呢?
      
       看著這些中國服飾毛熊,一定要配上《縫熊志》。既有對中國服飾的介紹,裙裳深衣襦裙略通一二,還有西西那些可愛的文字。
      
       她會撒嬌的解釋說,“我也做了一條給虬髯客。他的胡子不夠多;本來頗長的,是我縫臉時不小心剪掉了。十分抱歉。遲些會長出來吧?!?br />   
       楊志的寶刀呢?
       “他的武器是寶刀,可惜我總找不到合適的寶刀,就當是落泊江湖,賣去了吧?!?br />   
       這個舞娘的飾物好漂亮。
       “滿身飾物是我?guī)骄返辏伤约禾暨x的。”
      
       最讓我癡迷的是,(用”癡迷“兩字沒錯,西西的熊每一個都讓我駐足好久。)玄奘。他背著個竹架,《倩女幽魂》里燕赤霞背的那種,當然頭上也有遮雨的板子。奇怪的是,板子下面吊著個紐扣大的小鐵片。這是什么?翻看《縫熊志》,才知道是油燈。當時玄奘出行西域是被禁止的,因為當時自大的唐朝皇帝是拒絕和國外交流的,玄奘這叫偷渡。所以他必須晝伏夜行,油燈自然是必備的裝備,可讀經(jīng)書可照路。
       在西西手下,這只背著行囊,剃過度的小毛熊,讓我看到了被沙漠洗練過的玄奘。
      
       他們抬頭低首間,藏滿了故事。“然則這頂由巾幘演變成的官帽怎么不戴在包青天的頭上呢?是這樣的,因為起了一陣落帽風,把帽子吹走了,包拯正要去找尋哩。他這么一去,又一宗奇冤大案等著他去破,那原來是皇上的身世之迷:貍貓換太子?!蔽夜恼品Q好!
      
       他們是西西的孩子。是西西意志力的展示。
      
       西西說,其實漂亮的熊自身華麗典雅,不必穿衣。裸熊才是熊中極品。
      
       西西說,這些毛熊能夠站立起來,是他嘗試了三年的努力。
      
       她給螺祖帶貝殼項鏈,表示富有。用朋友送的印有銘文的方巾恰如其分的為商王的妻子婦好做了一件衣服。這不就是玩么。
      
       西西還有做微型屋的愛好,并寫過一本相關的書《我的喬治亞》。微型屋,毛熊,西西把它變成了他,并寫了他們。用“玩”創(chuàng)造出了與生命味道相同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被感動,靈魂在遇到與他相似的東西時顫動了一下。
      
      
      
  •     看完這本書呢,只花掉了兩天的上下班時間,一樣是在地鐵里。
      
      書中很多的插畫,很精致,也很為74歲高齡的她所折服,經(jīng)歷過癌癥的洗禮,更加認真、細致的對待生活。從她手中誕生的一只只熊,都傾注了她所擁有的全部精力和愛心。
      
      書中列出的各式各樣的熊,很讓人眼花繚亂,不過層次分明,先是從歷史入手,由遠及近,按照想象將各個歷史人物從自己手中躍然而出。接下來是故事熊,花木蘭、水滸、化妝舞會和熊故事。古今中外,應有盡有。最后是環(huán)游世界的一些故事。
      
      印象深刻的有兩部分,其一是受傷的黑熊,提到了活熊取膽這一最近十分火熱的話題,看到這一頁的時候我還下意識的翻到書后,查看出版時間,居然是在某某堂上市之前。唉,想想也是,這么愛熊的人,如何能夠忍受business之下的殘酷虐待和殺戮?
      
      其二,是一對北極熊母子,站在冰塊上,名字叫“等待浮冰”,看的人一陣心酸,引出的是另一個話題:Global Warming。
      
      關于中國古代歷史這部分,自己不是特別感興趣,但也能看出西西在這方面深厚的積淀。也許MM會喜歡吧,嗯嗯,推薦給她看看。
      
      PS:書的最后,看到西西的真容,一身的樸素,一臉的慈祥,這面孔,似曾相識,難以抗拒的熟悉和親近。
  •      夢醒,順手拈來讀。
       等翻完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兩個多小時已經(jīng)過去了,三點鐘了。
       放下,睡覺。
       may送我這本書,鼓勵我說,生活中有些轉(zhuǎn)折帶著痛苦來臨,意味著甜蜜和幸福尾隨其后。
       西西癌癥手術后,還可以親手縫制毛熊,通過精美的服飾熊,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古典人物并細致闡述古代服飾的變化,從傳疑時代到宋元明清。
       西西是位學識淵博、內(nèi)心柔軟的堅韌女子,沒有精雕細琢的語言,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的親切。
       自己也對我國服飾的知識科普了一下 順便,多認識了幾個字。
       \(^o^)/。
      
  •     兩年前,上香港三聯(lián)書店官網(wǎng),西西這本《縫熊志》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后來在香港的書店也見到了,翻了幾頁,大致明白是寫什么,只是不太清楚為什么這么一本寫做熊的書會如此招人喜愛,自然也舍不得花高價(較之內(nèi)地書價)購入。
      2011年7月間的香港書展,西西當選年度作家,會展中心文藝廊有其專展,倒是見過毛熊實物??上伺恼掌?br />   前日偶然在圖書館二樓新書區(qū)見到,原來江蘇文藝買下了版權出了內(nèi)地版,裝幀挺亮眼,一看設計是朱贏椿。
      何福仁的序中寫道:“作者多年來以寫作知名,這次轉(zhuǎn)而做熊,不單止做熊,還為毛熊書寫,其中一系列中國古代服飾熊,既為毛熊縫做中國各朝的衣飾,又通過文學的修辭,以優(yōu)美的散文細致地闡述衣飾的變化。這是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的接通?!?br />   誠非虛言,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去翻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而閑時翻西西的這本書,老人童心、圖文并茂、寓教于樂,受益匪淺。
      本應是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可是編輯不出意料地又給你添點堵。并非說香港的出版社就一點錯誤不出,然而我想以下幾例總可以避免:
      
      1、頁40 標題“張謇”應為“張騫”
      案:正文都是講漢代通西域的張騫,標題卻穿越到了清末。會打五筆了不起嗎?打完字都不用校對的嗎?大標題啊?
      
      2、頁47八行 坦膚裸體、 頁50八行 坦露肌膚
      案:“坦”應為“袒”。
      
      3、頁62十一行 架娑
      案:應為“袈裟”。還是五筆惹的禍。
      
      4、頁70 蒙古男子的發(fā)式是三絡頭。頭發(fā)剃去,只留三絡,一絡散垂在額前,甚短;另二絡留在頭兩側(cè),下垂為辮狀,披在肩膊。
      案:只能佩服編輯了,又創(chuàng)造了一種發(fā)式“三絡頭”?!叭^頭”好不好!不要誤導讀者。參http://www.douban.com/note/140792765/
      
      5、頁86三行 蔽帚自珍
      案:應為“敝帚自珍”。這次好意思怪五筆打字嗎?
      
      6、頁100二行 這種毛潔白無瘕
      案:“瘕”應為“瑕”。編輯用心良苦,還讓我多認識一字,“瘕”音jia,上聲,意為:肚子里結(jié)塊的病。難不成因為這只熊是跳肚皮舞的姑娘,編輯就特意表達良好祝愿?
      
      
      
      
      
  •     2011香港書展第一天舉行了招待酒會,多位立法會議員、中外作家、文化界人士及出版商專程出席,一同向“年度作家”西西女士致敬,表彰她半世紀以來對香港文學作出的貢獻。
      
      西西,原名張彥,1938年生于上海,50年代隨家人到香港定居,筆耕半世紀,為香港文學添上一份濃重的色彩。她的主要作品包括1979年的《我城》、1984年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1992年的《哀悼乳房》及2009年的《縫熊志》及今年推出的《猿猴志》等,深得各地讀者喜愛,被譽為香港最有才華的女作家。
      
      1989年西西患上癌癥,《哀悼乳房》一書就是她以病人身份,描寫抗癌的心路歷程,其后更被改篇成電影《天生一對》。西西在抗癌期間受放射治療影響,右手失靈,改用左手執(zhí)筆,近年開始親手縫制布偶及毛熊,當作右手的物理治療,致力于通過不同媒介展示創(chuàng)作。
      
      出席酒會的西西表示:“感謝主辦機構(gòu)及朋友的支持,否則許多作品未能成事;今年展館很漂亮,我很喜歡,希望大家會喜歡。”她藉此呼吁公眾要保護猿猴,“保護它們,即是保護我們自己”。
      
      她提到,自己半世紀從事寫作,再寫下去未必有進步,但縫制毛熊,有信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日后朝著這方面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除了使用文字外,還可透過繪畫、布料等媒介去表達”。
      
      今年書展設有專區(qū)展示西西的手稿、獎座,以及她近年縫制的毛熊、首次公開展出的猿猴布偶,讓讀者走入西西的創(chuàng)作世界。
      
      此外,書展期間還舉行了“西西的文學創(chuàng)作世界”分享會,講者包括文化評論人潘國靈、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麥欣恩博士、新晉小說家黃怡,以及主持人許迪鏘。
      
      學者鄭樹森教授曾以“變化瑰奇”來評論西西的風格,潘國靈認為引用“變化瑰奇”來形容西西的作品再適合不過。潘國靈認同西西的風格變化多端,形式的開放性很強,寫小說手法尤其高明。若從研究西西寫作風格的分析層面來說,輕與重的手法可成為一個題材。若以閱讀城市為題材,西西筆下的《我城》和《肥土鎮(zhèn)故事》又可成為研究的文本。《浮城志異》則把比利時畫家雷內(nèi)?馬格里特13幅不相關的畫作串連起來細說香港故事,饒有創(chuàng)意。
      
      由于西西為人低調(diào),鮮有接受傳媒訪問,讀者往往從她的作品中了解她的個性。黃怡常常以西西在作品中流露的童真來想象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此外,隨著個人成長和閱歷加深,重看西西的作品往往有新的領悟。她說,閱讀過卡夫卡的作品后,再閱讀西西,會看到從前看不見的細節(jié)。
      
      麥欣恩博士也認同西西的童趣耐人尋味,一直是最吸引她追看其作品的原因,譬如西西描寫古老店鋪的方法很獨特有趣,“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生活意趣也很引人入勝。她說,從西西的作品中可見,她對音樂和繪畫有濃厚興趣,所以她本身應該是悠然自得的人?!八c事物保持距離,但感覺是親切的。童趣就是保持著一種距離、陌生感。西西以童真眼光看世界,看到成人世界看不到的事物。”最令麥欣恩感動的西西作品是《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芭鹘桥c身邊的人保持距離,以一種清醒的狀態(tài)來看待關系。西西觸到女人的弱點或是特點——迷惘。拉開距離,可重新思考?!?/li>
  •     西西這本書的確不同凡響, 從縫熊的工藝,制作的過程,說到服飾的流變,儼然一部微型中國服飾史??上覍W識粗敝,到頭來還是沒弄清“深衣”,”曲裙“之類的到底是怎樣的。
      
      最初一直以為作者西西是個年輕作者,不想原來已經(jīng)是位阿婆級的作家,年歲和我奶奶差不多。想來她縫熊一定要比年輕人困難得多,再加上她因手術右手失靈,這一群毛熊就更令人贊嘆。
      
      這些毛熊,高度大約20多公分,最高的也不過30幾公分,卻掛件吊飾一應具全,鐵扇公主的小扇子,牛魔王的護心甲,婦好的大鉞……很難想像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將這些配置齊全。其中我最愛的卻是夢蝶的莊周,樹籬上的莊周熊安靜而恬淡,一只蝴蝶輕巧的落在旁邊,讓我也想躺在旁邊安靜的做夢。
      
      有些遺憾的是書里還是有 些錯漏,例如”美女與野獸“中“黑熊難逢”應該為“黑熊難縫”, 后記中似乎有套色的錯誤, 另外關于塵尾的解釋那里說“塵是領頭的大鹿”懷疑應為“麈是領隊的大鹿”。但總之瑕不掩瑜,只盼新印中能修正錯漏
      
      最后再給快書包打個廣告,那日因小事與夫人拌嘴,便從快書包訂了這本《縫熊志》寄給夫人陪罪,從下單時起30分鐘便送到了,而且是用漂亮的藍布包袱皮包裝的,非常漂亮。想來如今網(wǎng)絡售書也被幾大書商壟斷,這樣有心思的小書商大概空間更小了,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     這些日子在看西西的《縫熊志》,西西把小熊放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不同的背景下,給小熊賦予人的性格,歷史,文化,服裝在西西的手下揉和的很好,順手拈來都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這樣的運用自如,一定是深深的扎根其中,反復的閱讀、思考,追主要的可能是熱愛。記得我后知后覺(就是大家都不玩的時候)的玩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時候,特別著迷,一宿一宿的玩,一眨眼天就亮了,都不覺得累。剛開始看見僵尸向植物走來特緊張,太陽都看不清楚了,根本控制不住混亂的局面,總是讓僵尸吃了大腦。游戲越玩越難,總是在變化之中思考,最后,我終于可以嫻熟的掌控整個局面,太陽怎么種都可以,最后都能通關??赡芎芏嗍虑榫褪沁@樣要了熟于心就要扎根到底吧。
      西西縫制的小熊在歷史坐標下尤其可愛,有親切感,讓固化的歷史柔軟、溫暖起來,讓你看見了就很想跟她交朋友。小熊的打扮都是很考究的,發(fā)型、衣著、服飾都是有由來的,值得體會和玩味。讓小熊與他所在的時代鑲嵌的紋絲合縫,每個歷史版塊的小熊好像浮于其上,手拉手掀起熊浪,弄潮、領跑、超越。
      這本書看的我滿心歡喜,于是東施效顰,自己也縫幾只小熊,恐于《弗蘭肯斯坦》中沒有感情的控訴,所以決定縫哥小熊家園。
      
  •     《縫熊志》西西
      
       西西的書讀了兩本,不太適合我的胃口,不過《縫熊志》的確是一本奇書。算來西西的年齡只比我大媽媽小一歲,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學做手工的確不簡單啊!
      
       西西以文字聞名,在海外有很多讀者,近年才她的書才進入大陸。在《縫熊志》里西西提到了她以前喜歡做微縮的小房子,還有一張照片,真漂亮,我女兒也喜歡做小房子,只是我給她買的是人家設計好的,材料都加工一部分,真正的DIY應該從創(chuàng)意到材料都自己動手解決。后來西西的右手因病不能制作手工了,她就想要做熊,按圖索驥,買本書就開始做,可是第一個小熊做得并不太好看。做熊也是一門學問??!后來她在香港的一個店中看到了一塊很漂亮的材料,很適合做熊,是一種咖啡色的毛海。毛海我也是在這本書里才學到的,從字面上就能知道,應該是那種有很多毛的面料,她要買下來做熊。店的主人問她以前做過熊嗎?否則這么貴的面料可白瞎了。西西這才知道店主人是香港熊協(xié)會的主席,還開設各種輔導做熊的學習班,于是西西跟著很多中學生小學生一起開始學做熊,從初級班一只學到高級班,于是就有了書中這么多的熊。
      
       在西方縫熊的愛好者很多,都形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產(chǎn)業(yè),幾乎在歐洲每個城市都有熊店,里面出售制作好的熊,也買各種制作材料,還有很多熊藝術家,出自名家制作的熊價格非常貴。每個制作熊的名家也都各有特點。西西做熊也有好幾年了,她的熊可以站起來,她把熊腳放大,里面放上玻璃球,研究了很長時間才可以讓熊站穩(wěn)了。西西制作的熊分兩個系列,最主要的是中國古代服飾熊系列。用熊的形象配上相應的衣服,就變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很多人物,從王母娘娘、后羿、嫦娥、嫘祖、婦好、西施、范蠡、莊子、阮籍、荊軻、王羲之……一直到曹雪芹。真實的傳說的都有,西西對中國古代的服飾挺有研究的,書里除了照片,還對他們的服飾做了說明,什么朝代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挺專業(yè)。至于那些人物手中身上的飾物,就不是西西能做出來的了,往往都是在各種小店里買到的,很多時候是先買到了一個小物件,然后才決定做一個相應的熊。比如鐵扇公主和牛魔王,就是因為先買到了一把小巧的扇子,才有的創(chuàng)意。
      
       除了這個系列以外,剩下的可以算另一個系列,里面就五花八門了。在西西的熊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玄奘,尤其是玄奘背著的那個架子做得非常精細,可惜不是西西的作品,是她老師做的。還有那套五個人的水滸人物也挺漂亮的,我很喜歡。
      
      
  •      在圖書館尋尋覓覓中找到這一本書,起初抱著的心態(tài)就是:不想看多字的書,那麼就選一本很可愛的有小熊的圖書吧。早有問西西大名,只可惜從未涉獵,殊不知一本製作毛熊的書,讓我有如此驚喜之感。
       西西說是爲了鍛煉日漸失靈的右手而開始學習製作毛熊,輕描淡寫幾句,卻讓我看到西西驚人的從容??p製毛熊是如此精緻耗費精力工作,對抗癌癥後遺癥的她依然選擇如此一想“巨大工程”,且不論她對此事興趣,其中製作毛熊纖細精緻的用心,懷有母愛般對待自己每個熊的用心與執(zhí)著,此般情懷于年事已高,曾患大病的人來說,是多麼珍貴與精緻啊。
       再者,有人說這是一本很好通識教育的書本,我是舉雙腳贊同這種講法。作為一個古代文學,乃至常識極度缺乏的人,看過如此可愛用心的古代“熊裝”之後,心底不禁悠然而生對書中所提及的名著,名人有更深入的瞭解。西西將自己專業(yè)知識充分運用到自己“業(yè)餘愛好”上,其中滲透著的專業(yè)素養(yǎng)啊,品位甚至是追求,是本書最獨特而迷人的地方。
       最後,行為間的幽默風趣,實在帶來很多閱讀的歡樂。西西總有一顆難得童趣之心,對故事總有自己解讀。對於陶淵明,她說“先生幾乎每一首詩都提到喝酒,喝酒食肉太多,大概得了痛風......" 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特別後文一副以媽媽口吻叮囑毛熊去“旅行”的片段,一個“啰嗦”的可愛媽媽躍然紙上。在她筆下,那些可愛的小毛熊真如一個個個性迥異的孩子,”史進替我看好時遷,別去偷雞,染上禽流感,我也救不了你?!跋胂褚幌滤麄冊囍托穆犞眿寢尅暗亩诘执来烙麆拥臉幼?,真是讓人嘴角不自禁地上揚。
       好久沒好好看一本書。漸漸覺得書看多了(當然多對於我自己接受能力而言,並無自誇之意)就覺得好像水流過自己。若是后來什麼都沒有留下,又怎麼能說自己真的遇見過,好好讀過一本書?
       所以想留下感想什麼的。
       也太久沒寫中文正規(guī)的文字了,覺得自己行文風格有所改變啊。
       純粹私人感想。
  •     TO某四:
      
      四哥,我就著你的廣播隨手點了個想讀,沒幾日《縫熊志》就空降到手里,除去了我想買又怕不合口味的心事,情義重過熊。
      對于西西,在讀過幾本書后總結(jié)出一句:我愛她年輕時的文字老來的人。
      
      從《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那種情緒陰濕又能開出暗花的故事很讓我喜歡,并且她又不像同時代的玄虛或者先鋒派的女作家,總愛把句子堆砌到難于理解的地步。她講的故事有一種專屬于女子的力量感。
      沒讀過西西的傳記,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過這么一本傳記,但從她的簡單履歷上來看,在創(chuàng)作上是順利的,至少一路獎項追身。但她的身體似乎并不因此而健康,90年代初罹患乳腺癌后治療不斷,后又致右手失靈,對于一個在文學世界享有很高聲望的女人來說,不可謂不殘酷。
      然而她終究是個非一般的人,旅行,看房子,砌微型屋,直到后來縫毛熊,每件事情都做的有聲有色,有始有終,還附帶著生成了許多美好的文字與照片,印刷成冊,沒有功利心與銅臭味,有的只是一個老太太的娓娓道來,讓人心安。
      
      全書翻閱下來,幾只水滸毛熊最中我意,只可惜沒有繼續(xù)縫足一百零八只來個英“熊”排座次。縫熊之所以是門藝術,選材做工固是精細,創(chuàng)意更是難過著書,那些小小的配件沒有特供,必得一件件自己尋來??吹健疤甓取边^的棕熊玄奘背負的那個手制的小小的“笈”,心差點溫柔的化掉,難怪展出時有老外追著要買走。
      西西在文字上是個極具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精神的人,而在生活中,用她自己的話說,“比較空閑,比較專注”,再加上一點平和樂觀和一點考據(jù)精神,她就一直能夠?qū)懗鰵鈭鰪姶蟮奈淖?,縫出能夠立定的美熊。
      
      你我都常去老馬的書店,卻很少相遇,不過用信封把書這樣傳來傳去倒也頗有意思,并且借來的書讀的小心又專心,待遇遠好過家里的存貨。
      書店開張不久就悄悄住進了許多玩具,據(jù)說都是朋友限量手制,可愛的毛熊亦有不少,雖比不上西西左手下力制出的藝術,但也有穿著“我們書店”特制馬甲迎客的可愛吉祥物。
      有時候,人與冰冷的書冊獨處一室久了,文字的孤魂會散發(fā)出陰冷的氣息,可若有幾只動物相伴,氣氛便溫暖活絡,大不相同。然而讀書人常不忍釋卷,全無精力照應寵物,那么這些毛熊也算是極佳的替代品了。
      不如我買一只囑其繡上“愛讀書,愛毛熊,愛小米”送你?哈哈。
      
      
      小米
  •     縫熊說史
      顧文豪
      刊于2011年4月9日《廣州日報》
      
      毛熊制作,源自歐美;以個人風格見稱的熊藝家,則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西西的《縫熊志》堪稱一部極具創(chuàng)意的奇書。在70歲之際,她因早期接受放射治療而誤傷神經(jīng)的右手日漸失靈,為了讓右手能通過物理治療和復雜活動順利復原,遂學著縫制布偶與毛熊。孰料,這無心之舉竟換來毛熊滿地,足夠開一個盛大個展了。
      終究是文學家,動手之余,西西不忘寫下一篇篇清簡動人的千字文,記錄制作的心得,講述名物的歷史。使我們浸潤在中國服飾史與文學史的恬然氛圍中。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黃色的,靈動小巧,因隨西西坐飛機游歷歐洲,得名“黃飛熊”。學習數(shù)月之后,為了參加熊藝班的年度比賽,西西發(fā)現(xiàn)周遭同學做的多是西洋人物,少有中國模樣的毛熊,遂決定縫制“水滸英雄”系列。頭一個上場的是九紋龍史進,“因為可以在它身上繡花,繡九條龍紋,而且是中國服裝”,自此,水滸兄弟紛紛登場,令人不禁慨嘆,毛熊也有中國范兒。
      
      西西的熊,不是玩偶,而是飽含情意的毛熊朋友。外貌上擺脫了常見的西方泰迪熊的大眾臉,賦予一己巧思與情思。更重要的是,西西的每一只毛熊皆自有主張,如“中國古代服飾熊”中自西王母、西施、嫦娥到嫘祖、婦好的女子系,陳列之余不啻給我們上了一堂動態(tài)的中國上古婦女史的大課;同時,西西給每只毛熊都寫了一篇度身定做的文學志傳,穿著“一襲多彩的深衣”的屈原“自稱從小喜愛奇服,到老不衰”;出使西域的張騫身穿漢代直裾袍衫,手持節(jié)仗,以顯其“去國十三年,但始終保持漢節(jié)”,他的匈奴妻子忽迷則著寬闊的外邦衣裳——原來她懷孕了,他們的孩子“獲得不同文化的孕育,是美麗的混血兒”;書圣王羲之沒有執(zhí)筆書寫的端正拘謹,而是袒胸露腹、曠達自適,原來這是《世說新語》中那個“東床快婿”王羲之。西西的散文歷來善于拼貼剪輯,從《拼圖游戲》、《畫/話本》到《剪貼冊》,游走在圖文之間,巧手編織,妙意剪裁,意欲在重構(gòu)與解構(gòu)的過程中逼出文字與圖畫為人忽視遮蔽的潛能。此番《縫熊志》更是前無古人地將“縫熊”和“志”兩種看似不搭調(diào)的藝術形式無罅融合,儼然是別樣的文本實驗。
      
      即便這回每篇文字不足千字,西西照樣有本事將中國古代服裝史、外國服裝史、中國古代文學和歷史、人物地理等各種瑣細知識嵌入文本,使得讀者在毛熊可愛可人的姿態(tài)中悄然領略歷史文化最易為人忽略的切面。
      
      譬如她告訴我們,傳說中的西王母形象多變,最早是半神半獸,長著老虎牙齒、豹子尾巴,到了漢代,則化身美女,還和周穆王相會瑤池,彼此唱和。她還有兩個得力的隨從,一為三足烏,一為九尾狐,而其不論怎樣變化,“有一樣東西是少不了的,很易辨認,因為頭上戴勝仗”?!皠佟比蘸蟪蔀榕宇^飾,形狀為中間圓形,上下是相對的三角形,用一支橫桿擔起一對勝,就成勝仗;后羿存放箭的袋囊則為“箙”,到唐代,箭箙的名字變成胡祿,據(jù)說將空胡祿置于地上,讓探子枕臥,可聽到三十里外的動靜;而今人代言婦女的“巾幗”原是春秋戰(zhàn)國鐘無艷時代流行的女性假發(fā),一來可在假發(fā)上佩戴諸多珠寶笄簪以顯美,二來匆忙時往頭上一戴,等于帽子,不必費時梳頭;而把妹高手司馬相如穿過的“犢鼻裈”其實狀如尿布,如同今天的日本相撲手。
        
      《縫熊志》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散文。題材與寫法的創(chuàng)意不必多言,最重要的是讀者當可從那一只只惹人憐愛的毛熊上讀出西西對世間的溫情。書末有一張西西參加個人毛熊展的照片,一件樸素到甚至略顯寒酸的襯衫,戴一副有點老土的眼鏡,西西似乎只是香港馬路上隨處可見的老太太。而從書中流露出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真與耽溺,對寫作與縫制這兩種手工藝的虔敬與執(zhí)著,這份匆忙時代難得的余裕和淡然才是這本書最叫人感動的地方。
  •     西西是誰?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并不知道,看了介紹才知道竟是與師太同時代的早已成名的小說家。
      
      可這本卻是一本圖冊,記錄了作者親手制作的毛毛熊。
      
      仔細看來,這些熊熊們其實并不是我們?nèi)粘K吹降目蓯坌偷?,但事實上又一個比一個可愛,原因正在于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故事。
      
      從上古女帝到水滸英豪,每只毛毛熊穿衣著帽都有出處,都有典故,正如一本以熊熊們?yōu)槟L氐墓糯椪f明。
      
      同時,這也是一本知識集,從前言的序中就開始講述我們應該知道而忽略的知道,如“黃帝名為有熊氏,我們?nèi)w都是熊的后人”;“周初實行封建,熊澤受封到了南方,成為楚的始祖”(話說作為楚人,看到這里好感頓生)。
      
      而最有趣的一段是關于步搖的,步搖作為女子首飾其實男子也可以佩戴,三國鮮卑首領莫護跋就很喜歡,族人戲稱其為“步搖”,譯成鮮卑語后間似“慕容”漸漸變作了鮮卑王族的稱號,看到這里想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慕容復,其祖先之名竟是女子頭飾不由人會心一笑。
      
      而到后半段的熊故事,其中那篇《毛熊旅行》西西用慈母叮囑游子的口吻殷殷叮囑寶貝熊們出國旅行的種種注意事項,其實完全可作為我們外出旅行的提醒,很有實用意義。
      
      總之,這是一本有趣有愛又有實用性的書,很喜歡,打了四星,差的那一星,不過是因為私心里想看到更多些文字罷了。
      
  •     每一只毛毛熊的身上都藏有一個故事,這是個秘密。只有仔細觀察過這只熊,與它說過許多話,并放在手里摩挲看久了還忍不住會端起來親吻的人才能知曉。
      
      你看這只叫做“鐘離春” 的熊,別稱“鐘無艷”,它的臉用紫色毛??p成,左臉上有一只巨大的藍色蝴蝶結(jié),這是它的臉疤。戰(zhàn)國時候的鐘離春,長得頭深目長,頂上少發(fā),卯鼻結(jié)喉,折腰出胸,皮膚若漆,四十歲也沒有嫁出去。戲劇舞臺上的它,是鴛鴦臉,兩種色,所以這只熊,特地被配了一頂假發(fā),這在古時候叫做“巾幗”,當時就已流行。假發(fā)上可以插很多珠寶首飾。它穿的是上褥下裳,交領,系一塊寶石吊墜,顏色既樸素又明艷。
      
      怎么樣?初翻開這本用打開面印著各種憨態(tài)可掬衣著華麗姿態(tài)各異的毛毛熊的書時,你想不到這里的每一只熊都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吧?
      
      你以為這就是一本毛絨小熊的圖畫書,一個叫西西的老太太縫了它們,因為做工精細,集合成冊。
      
      沒錯,當初我看到封面上那只穿著粗麻布衣的白熊,斜挎一只蘭花布袋,右手還夾著一只五彩布公雞時,我想當然這樣認為。
      
      翻開來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由熊組成的最浪漫的王國。
      
      得過世界華文文學獎的老太太西西,寫得一手好文章。她的旅行筆記《看房子》和長篇小說《我的喬治亞》先前都讀過,角度有趣,文字清新淡雅,看了叫人舒適。當初買下這本書,是被那些討人喜愛的泰迪熊吸引——老太太的手工做得還不錯,我輕描淡寫這樣想。
      
      越讀越驚訝與欣喜,從最開始閑躺著翻書到后來點了燈一行一行正經(jīng)對照起來。癌癥康復后的西西,因為右手逐漸失靈,從2005年開始縫熊。每一針每一線對她來說,都比常人更難,每一只熊的背后都有豐裕的文化背景與內(nèi)涵,史料中那些刻板的細節(jié)通過布料的選擇顏色的拼貼,化作每一點巧心思被一點一點縫到了熊的身上。那只叫玄奘的熊,不僅身上的佛珠用烏木一顆顆磨圓串起,背上的“笈”是用飛機木和竹簽打磨黏貼出來,擺宣紙卷的經(jīng)文,細繩扎好的麻布衣裳及僧袍。當然一切物件都縮小到一只熊的身上,玲瓏如小人國作品。
      
      從前看書,對于那些繁復的服飾描寫總難以想象,愛讀書的西西將這一切還原到每只熊的身上,不僅考證仔細,還制作得栩栩如生。你想不到吧?化身為莊子、西施、包拯、鄭和、曹雪芹的毛熊,它們一個個從書里走出,演起了活生生的故事。
      
      我想象著老太太坐在昏黃的燈光下,在安寧的午后心平氣和縫著針腳讓這一只只可愛的毛熊活了起來,你讀完了每一只熊,附帶著也讀完了每一段歷史,這故事說的!你研究每一個掛件,便熟稔了每一段相關的歷史,還有什么比這種講述更高級讓人過目不忘?
      
      西西對她的小熊們說, “最近德國一位布隆先生辦了一個泰迪雄旅行團,他做領隊,帶毛熊游覽德國。我替你們報了名,你們終于可以去旅行了。別怪我羅嗦哦,黃飛熊雖然是一頭悶蛋,可一直很乖,在班上乖得每次被耍,大家選他做正直、真理的代表……過關時,可以請關員在護照上蓋章,這是毛熊的故鄉(xiāng)?!?br />   
      書的最后,西西出現(xiàn)了。她如想象中一樣是位目光溫和,衣著樸素的溫和老太太,你看見她一針針細密縫進那些敏感的心思,她和她的小熊們就那樣安靜地坐在陽光里,你眼角都泛出淚光。
      
      最最親愛的西西,謝謝你,謝謝你親手縫出這些生動的可愛的毛熊。我們看見了,每一只熊的眼睛里都灼灼得閃著暖人的光。那是可貴的童心。
  •     看到封面和書名就隨手買下來,以前從沒有看過西西寫的書或文章(或許有,但也沒記?。?,看作者的名字以為是個青春少女呢。
      一口氣讀完,覺得很棒,熊好玩,文字更漂亮。比之前幾本寫玩具的書都好,畢竟她是以文著名的。特別是最后一篇寫給將要出國的熊們的,真自如親聞。所以說可愛無關乎年紀的。
  •     早就看過啊……為啥是11年1月的。再版了么。還是西西又縫了。
      
      古典人物那一系列很有愛~然后西西也很有愛~~
      
      真佩服作者心靈手巧而且創(chuàng)意無限~
      
      看這書最大的感覺是…………我想要這一堆熊。。
  •     我愛熊 從小就愛 雖然沒有正經(jīng)做過泰迪熊的收藏 那是在是個費錢的愛好 但還是愛熊 也許這是作為女孩原本特征最大的一點體現(xiàn)
      西西這本書想要很久 大陸沒有賣 托朋友從香港帶回 極喜歡 翻開看里面的熊熊照片 就很喜歡 手工縫制的熊 與以前收集的熊書不同 里面的熊熊都不是什么紀念版 全部手工縫制
      開始看就發(fā)現(xiàn) 哇 這并不簡單只是一本熊書哎 里面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知識完全是以前不知道的 這也只有像西西這樣 有很深文化和知識底蘊的縫熊人才能做得到將兩者這么好結(jié)合的
      書本身是繁體字 而且古代中國服飾很多詞匯文字 都是現(xiàn)代幾乎用不到的 唉 很慚愧 作為一個中國人 面對自己國家的文字和文化 竟然這么匱乏
      因為書的開本字大 又都是圖 一直是裝在包里在地鐵上看的 但這真的不是一本像快餐文化那樣只是流于解悶打發(fā)時間的書 好好的珍藏起來
      西西這個老人啊 真是神奇 她的每本書都很喜歡 不論是看房子去各地游記 還是一篇篇散文小說 再或是對熊的研究 無不讓人佩服又喜歡 都帶有她自己的理解和特有視角
      只是照片還是有些是欠缺了 這個問題在看房子那本書里面 也多少有些 照片的篇幅很大 所以那些沒拍清楚的 挺影響觀賞的 當然 西西說這都是她自己拍的照片 就這樣用了 也許也就是她并不努力迎合別人的一貫風格吧
  •       《縫熊志》名為「志」,意指西西的志向。我想,此書充分地說明了何謂「玩物不喪志」。這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甚或乎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玩物玩到探知歷史,文學,以至反思生活,這深度的玩法,這徹底的玩法,夠意思!
      
        五年內(nèi),西西縫製了百多隻毛熊,這次收錄的作品分為兩大系列:一為中國古代服飾熊,二為故事熊。與其說是熊,不如名之曰古代人物的化身,不過是換上毛熊的皮囊罷了。西西用心製作,使他們神態(tài)活現(xiàn)??茨请p眼睛,雖然細小卻情意無限,還有那坐立的姿勢,傾身回望側(cè)首橫臥……每每能掌握人物的神韻,讓人愈看愈入迷,愈看愈感其魅力。欣賞之餘,讀者可從中學到不少知識,尤其是關於服飾方面的文化──描述卓文君一段很是精彩:「卓文君穿典型的漢代曲裾深衣,曲裾就是前襟的下襬加長了,以致可以繞到身體背後,然後用腰帶束繫。穿這樣的衣裳主要是蔽體,因為深衣包裹身體,不使外露。不論男女,當時的人沒有褲子,只穿兩隻褲管。卓文君頭上的首飾叫步搖。步搖是從笄、簪發(fā)展而來,一般以金銀線編成樹枝形狀,枝上綴垂珠寶,花飾搖動生姿。最早出現(xiàn)於戰(zhàn)國,到了漢代成為民間流行飾物;並且通過絲路西傳。有趣的是,不單女子佩戴,男子也會戴上步搖冠。據(jù)說三國時鮮卑的首領莫護跋也很喜歡,任何時候頭上都有這麼一頂,族人戲稱他為『步搖』,步搖譯成鮮卑語,與『慕容』相近,漸漸成為鮮卑慕容氏的稱號,更而形成『慕容搖樹文化』,東傳至朝鮮、日本?!褂煞椀綒v史,由語言到文化,交代得何等清晰,過渡得何等自然!書中內(nèi)容豐富且具份量,但絲毫不令讀者感到過於沉重。西西以活潑輕巧的語句娓娓道來,顯出了舉重若輕之效,讀來份外愉快。
      
        小思曾言:「我反對現(xiàn)在的通識教育,但我不得不說西西這本《縫熊志》就是一本很好的通識書籍?!雇ㄗR,我不相信在分數(shù)當前,那強逼性的多元思考訓練能培養(yǎng)出甚麼活躍的腦細胞。我以為通識的真意並不在乎你看過多少事物,而是你在事物上看到多少。重點是一份好奇心。像西西這樣,能夠從一物切入,然後看出萬象,就是一位很值得學習的榜樣。
      
      http://poyindream.pixnet.net/blog
      
      
      
  •   PS:今天是兒童節(jié),嗯嗯,算是兒童節(jié)禮物么 :-)
  •   還書之前重溫了一遍,看到書最后西西作苦口婆心狀教育即將出行周游世界的熊們,忍不住會想,西西有沒有孩子?有沒有生活伴侶?
    若是獨自一人周游世界,一身樸素和一臉親切,讓人隨之生出的除了敬佩,還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心酸。
    注意到,她在拍照時大部分喜歡緊緊抿著嘴唇,給人一種柔弱卻又堅韌的感覺
  •   香港熊協(xié)會。。
  •   沙發(fā)!強烈建議LZ把此書轉(zhuǎn)贈在下預祝在下節(jié)日快樂~~~~~
  •   祝豆豆生日快樂!強烈建議書主出現(xiàn)贈書!
  •   呸LS看書看得眼花,節(jié)日看成生日。
  •   ???什么節(jié)日?節(jié)育?
  •   都說了是萌奶了?。ù颂幮切茄郏?br /> 真的是!寫張騫忽迷,講到異域公主的大肚子,說姓張的都是美麗的混血兒,一派資深少女的爛漫天真有沒有;寫她在熊藝店碰到的老師,看她年紀大,手又不靈便,材料都八折賣給她……可是她哪里在乎什么八折啊,她是那種會用一本書的版稅去換一只大師熊的人啊有沒有,反正我讀出來的潛臺詞是“老師人真好”!有沒有!呃……癱軟中……(此處繼續(xù)星星眼)
    書店的玩具我還真請過一尊回來,玫紅色,身份不明的動物,看上去很友善,有點像老馬,噗嗤。
    愛小米?愛兒媳婦是真^^
  •   啊,書主看到沙發(fā),感到鴨梨碩大,于是書主捂臉跑了……
  •   我就知道嫩要爆發(fā),所以沒寫這些……
  •   手工、文學、歷史,這樣看果然是奇書。
  •   哇哇,我喜歡你這篇縫熊志~
  •   我也最愛那篇《毛熊旅行團》
  •   有一天,我對自己說,小攢一筆錢之后去買一個漂亮的泰迪,送給我的女兒!
    希望無論將來走到哪里她都能帶著。就像我一直帶著媽媽送我的jerry!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