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表現(xiàn)與探討人性,而不為世所左右,并且在語言上富有特色。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標準。
作為一位身處大洋彼的學者,夏志清在撰寫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時,可以讓他正反的查閱國共兩邊的評論,又可以將中國現(xiàn)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學史的背景中進行比較的有利位置,本身就決定了他的這部小說史的特質(zhì)。
文學批評家王德威說:“這本書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輕的、專冶西學的中國學者,如何因為戰(zhàn)亂羈留海外,轉(zhuǎn)而關注自己的文學傳統(tǒng),并思考文學、歷史與國家間的關系。這本書也敘說一名浸潤在西方理論——包括當時最前衛(wèi)的‘大傳統(tǒng)’、‘新批評’等理論——的批評家,如何亟思將一己所學,驗證于一極不同的文脈上?!?br />
《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成書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為標題,如魯迅、茅盾、老舍、沈從文、張愛玲等。對夏而言,這些作家是現(xiàn)代小說的佼佼者。
可是,夏志清后來在《中文小說與華人的英文小說》一文中說:“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未提蕭紅,因為當年我尚未讀到她的作品。后來我在中譯本《原作者序》里對自己的疏忽大表后悔,并在另一篇文章里對《呼蘭河傳》予以最高的評價:‘我相信蕭紅的書,將成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閱讀的經(jīng)典之作。’(原文不這樣嚕蘇:‘Hsiao Hung’s book? I am confident, will be read generations hence as a timeless classic.’)
在專論《大河無聲走東海——李劼人文學史地位片論》里,成都民間學者張義奇說:其實,夏志清還漏掉一位中國最重要的現(xiàn)代作家李劼人。
季進在《夏志清先生訪談錄》記載:2004年3月27日,夏志清先生在紐約家中接受大陸學者訪問時專門談到了他的疏漏:“最大的遺憾就是幾個優(yōu)秀的作家沒有講,比如李劼人、比如蕭紅,都沒有好好講。這是全書缺失的方面。我當時一無所憑,什么資料都沒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埃具M《夏志清先生訪談錄》,載蘇州大學現(xiàn)代中外文化關系研究所[url]www.zwwhgx.com[/url])
我注意到,夏著從寫作到出版為十年,51年至61年,而61年《大波》根本沒出版完。新版的《大波》還沒完成,而舊版在抗戰(zhàn)時出版,國外不一定看得到,但舊版極可能讀到的。這樣更可以看出夏志清先生的大意或忽略。美國哈弗東方研究所的朋友和譚心國告訴我的。他們只找到了新版即使分批出版,也不成套,所以他肯定沒讀到。舊版至今在華盛頓和紐約圖書館都沒有。
關于夏志清為什么沒有評述肖紅,原因已相當清楚了。
季進的訪談記錄引述夏志清話:我的評論,其一為恣意率性;其二為文學標準。
對于為什沒有評肖紅,他說:
在這里,我不妨提一下曹聚仁在《文壇五十年》續(xù)篇中大加贊賞的李劼人(見該書第44—45頁)。李劼人留法歸來后,在二十代和三十年代,主要以翻譯法國小說而著名。譯有《包法利夫人》和《薩浪波》(Salammbo),還有莫泊桑、都德、普魯斯特和龔古爾(Edmond de Goncourt)的小說。但是從1935年—1937年,自己創(chuàng)作自然主義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寫自義和團起以迄辛亥革命的四川成都情形。曹聚仁認為這三部長篇小說“其成就還在茅盾、巴金之上”。特別是《大波》,這是扛鼎的大工作……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因為曹聚仁對茅盾的評價本來極高,所以他的贊賞,實際上使得李劼人成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不過,據(jù)我所知,除曹以外再沒有別的文學史家談到李劼人的小說了,這三部小說最近都由作家出版社重行出版:《死水微瀾》(1955)、《暴風雨前》(1956)、《大波》上下冊(1958)。不幸得很,據(jù)作者在新版的跋中說,《死水微瀾》稍有修改,《暴風雨前》修改得很多,《大波》是重寫,較原著縮減了很多。
文學表現(xiàn)與探討人性,而不為世所左右,并且在語言上富有特色。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標準。
作為一位身處大洋彼的學者,夏志清在撰寫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時,可以讓他正反的查閱國共兩邊的評論,又可以將中國現(xiàn)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學史的背景中進行比較的有利位置,本身就決定了他的這部小說史的特質(zhì)。
文學批評家王德威說:“這本書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輕的、專冶西學的中國學者,如何因為戰(zhàn)亂羈留海外,轉(zhuǎn)而關注自己的文學傳統(tǒng),并思考文學、歷史與國家間的關系。這本書也敘說一名浸潤在西方理論——包括當時最前衛(wèi)的‘大傳統(tǒng)’、‘新批評’等理論——的批評家,如何亟思將一己所學,驗證于一極不同的文脈上?!?br />
《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成書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為標題,如魯迅、茅盾、老舍、沈從文、張愛玲等。對夏而言,這些作家是現(xiàn)代小說的佼佼者。
可是,夏志清后來在《中文小說與華人的英文小說》一文中說:“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未提蕭紅,因為當年我尚未讀到她的作品。后來我在中譯本《原作者序》里對自己的疏忽大表后悔,并在另一篇文章里對《呼蘭河傳》予以最高的評價:‘我相信蕭紅的書,將成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閱讀的經(jīng)典之作?!ㄔ牟贿@樣嚕蘇:‘Hsiao Hung’s book? I am confident, will be read generations hence as a timeless classic.’)
在專論《大河無聲走東海——李劼人文學史地位片論》里,成都民間學者張義奇說:其實,夏志清還漏掉一位中國最重要的現(xiàn)代作家李劼人。
季進在《夏志清先生訪談錄》記載:2004年3月27日,夏志清先生在紐約家中接受大陸學者訪問時專門談到了他的疏漏:“最大的遺憾就是幾個優(yōu)秀的作家沒有講,比如李劼人、比如蕭紅,都沒有好好講。這是全書缺失的方面。我當時一無所憑,什么資料都沒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季進《夏志清先生訪談錄》,載蘇州大學現(xiàn)代中外文化關系研究所[url]www.zwwhgx.com[/url])
我注意到,夏著從寫作到出版為十年,51年至61年,而61年《大波》根本沒出版完。新版的《大波》還沒完成,而舊版在抗戰(zhàn)時出版,國外不一定看得到,但舊版極可能讀到的。這樣更可以看出夏志清先生的大意或忽略。美國哈弗東方研究所的朋友和譚心國告訴我的。他們只找到了新版即使分批出版,也不成套,所以他肯定沒讀到。舊版至今在華盛頓和紐約圖書館都沒有。
關于夏志清為什么沒有評述肖紅,原因已相當清楚了。
季進的訪談記錄引述夏志清話:我的評論,其一為恣意率性;其二為文學標準。
對于為什沒有評肖紅,他說:
在這里,我不妨提一下曹聚仁在《文壇五十年》續(xù)篇中大加贊賞的李劼人(見該書第44—45頁)。李劼人留法歸來后,在二十代和三十年代,主要以翻譯法國小說而著名。譯有《包法利夫人》和《薩浪波》(Salammbo),還有莫泊桑、都德、普魯斯特和龔古爾(Edmond de Goncourt)的小說。但是從1935年—1937年,自己創(chuàng)作自然主義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寫自義和團起以迄辛亥革命的四川成都情形。曹聚仁認為這三部長篇小說“其成就還在茅盾、巴金之上”。特別是《大波》,這是扛鼎的大工作……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因為曹聚仁對茅盾的評價本來極高,所以他的贊賞,實際上使得李劼人成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不過,據(jù)我所知,除曹以外再沒有別的文學史家談到李劼人的小說了,這三部小說最近都由作家出版社重行出版:《死水微瀾》(1955)、《暴風雨前》(1956)、《大波》上下冊(1958)。不幸得很,據(jù)作者在新版的跋中說,《死水微瀾》稍有修改,《暴風雨前》修改得很多,《大波》是重寫,較原著縮減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