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臺灣筆記

出版時間:2009-10-1  出版社:前衛(wèi)出版社  作者:甘為霖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19世紀下半葉,一個卸下尊貴蘇格蘭人和「白領(lǐng)教士」身分的「紅毛番」,近身接觸的臺灣漢人社會和內(nèi)山原民地界的真實紀事。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只要你對古早味的福爾摩沙感興趣,就能循著甘牧師為教會、艱苦人、青瞑人、平埔族奔波近半世紀的足跡,一道神遊清領(lǐng)末、日治初最真實的臺灣庶民社會。來吧!來感應(yīng)一下地老天荒之下,你於歷史塵煙之中可能的迴身位置吧!
熟悉臺灣歷史、教會史的人,都知道有「南甘為霖,北馬偕」這句評語,清楚甘為霖牧師對近代臺灣社會具有相當(dāng)深遠的影響力,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甘牧師近半世紀宣道歲月的實際經(jīng)過?又有多少人知道,甘牧師是學(xué)界公認所有來過臺灣的西方傳教士當(dāng)中,學(xué)術(shù)貢獻最大的一位,也是當(dāng)時對早期臺灣史擁有最廣泛智識的學(xué)者?擺在讀者眼前的這本臺灣筆記,就是親炙這位傳奇宣教師的最佳途徑。
甘牧師以五十則或長或短的筆記,交代了他在臺灣宣教46年的所思所見、所悲所喜。當(dāng)中,有吃老鼠肉當(dāng)早餐、喝猴子湯當(dāng)晚餐、以馬鈴薯配蟲的澎湖餐、倒栽蔥跌落深溝等趣事,有白水溪大夜襲、麟洛平原遭追捕、彰化城遇險、埔里社被霧番追擊等險事,也有漢學(xué)老師偷蠟燭、嘉義城擲石大戰(zhàn)、取國姓爺「聖水」反日、溪邊撿到人腦糕等怪事。更重要的是,甘牧師的筆記不僅僅記錄他在各地傳教的實況,筆墨更觸及廣泛的社會現(xiàn)象、輿論、謠言,同時也帶有深厚的歷史感。
以澎湖傳教這則筆記為例,甘牧師不只是詳細寫下他在那裡的傳教經(jīng)過,更交待當(dāng)時澎湖群島的地理、景觀、人口、經(jīng)濟、教育與傳聞,然後將時光回溯到十七世紀的荷蘭佔領(lǐng)時期,澎湖當(dāng)?shù)氐木謩?,接著是描寫十九世紀末的法軍入侵始末,以及甘牧師親耳聽見澎湖居民對孤拔將軍的讚美「伊真好膽!」等,用簡潔準確的文字,帶領(lǐng)讀者一覽臺灣歷史的變異風(fēng)貌。
「傳遞基督教真理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傳教士或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助手一再的講道,而是透過當(dāng)?shù)氐苄郑麄儾活I(lǐng)教會薪水,通常也不識字--生命的轉(zhuǎn)變和謙遜的見證?!乖谶@些筆記中,甘牧師將所成就的一切歸功於上帝、弟兄,將有所缺失的部份歸咎給自己的身影,或許正是他留給臺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chǎn)。

作者簡介

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
蘇格蘭格拉斯哥人,隸屬於英國長老教會。1871年,30歲的甘牧師受派到臺灣府宣教,當(dāng)時他乘著小帆船從廈門橫渡臺灣海峽,靠著竹筏才驚險萬分地登陸打狗。1917年,76歲的甘牧師完成了長達46年的傳教生涯,在日本總督特地南下致謝後離開臺灣,是除了巴克禮牧師外,在臺最久的傳教士。曾獲日本政府頒發(fā)「勳五等雙光旭章」、「勳四等瑞寶章」,以及加拿大多倫多納克斯(Knox)神學(xué)院授與名譽博士學(xué)位。 在近半世紀的宣教歲月中,甘牧師不斷深入「平埔番」、「熟番」及「生番」聚落,在南臺灣及澎湖各處創(chuàng)建佈道所,為被壓迫、被忽視的族群帶來普世福音,灌注給他們信仰與力量。
甘牧師同時關(guān)照漢人當(dāng)中的貧苦大眾,尤其是創(chuàng)辦「訓(xùn)瞽堂」,為盲人福利奔走的事蹟,更為他贏得「臺灣盲人教育之父」的美名。 宣教之外,甘牧師也潛心著述,出版眾多以臺灣為主題的作品。在早期臺灣史方面,有翻譯自荷蘭文的《荷據(jù)下的福爾摩莎》,重印荷治時期的《新港語馬太福音》、《虎尾壟基督教教導(dǎo)》,以及《臺灣佈教之成功》。在教會羅馬字方面,有名著《廈門音新字典》(甘字典)、《聖詩歌》以及《治理教會》。在教會史料方面,則有經(jīng)典的《臺南教士會議事錄》。另有專著《中國的盲人》、《闢邪歸正》、《播道論》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臺灣筆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