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軟精)

出版時間:2001年05月15日  出版社:前衛(wèi)  作者:吉川勝三  譯者:陳榮周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八田與一(八田與一、Hatta Yoichi,1886年2月21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1910年7月畢業(yè)於東京帝國大學土木科。8月受聘於臺灣總督府任土木部技手(技術人員),從事土木工程調查。1914年升任為土木課衛(wèi)生工事技師,從事自來水、下水道工程業(yè)務。1915年4月至6月間曾赴華南、南洋巡視當?shù)赜盟O施。8月轉派至土木課監(jiān)察係(股),擔任發(fā)電、灌溉等工作。1916年深入桃園山內調查、測量,完成桃園大圳工程設計書。8月在日本金澤市與米村外代樹小姐結婚。
建設嘉南大圳
1918年八田針對嘉南地區(qū)灌溉計畫進行實地調查,提出計畫書。並規(guī)劃監(jiān)造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1919年受命興建有「嘉南大圳心臟」之稱的烏山頭水庫。1921年擔任嘉南大圳組合監(jiān)督課長兼工事課長。八田還特地前往美國調查,參考先進國家興建水壩的工法,並引進大型土木用的機械,並花了七年的時間,開鑿一條長3公里78公尺的隧道,貫穿烏山嶺。
經(jīng)過了十年的努力,終於在昭和5年(1930年)4月10日讓這座當時全臺灣第一、日本第一、亞洲第一甚至是全世界第三的水利設施順利通水使用,使臺南州地區(qū)多達150000甲的土地擁有充沛水量,對臺灣的水力建設有極大貢獻,被尊為「嘉南平原水利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八田本身具有真宗佛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並不歧視臺灣人,在設計嘉南大圳與提倡「三年輪作給水法」時,是站在農民的立場考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古川勝三)
1942年4月8日日本政府派八田與一至菲律賓。由廣島宇品港出發(fā)途中,5月8日所乘戰(zhàn)艦「大洋丸」在五島列島附近,遭美軍潛水艇魚雷擊沉,八田與一葬身東中國海。
日本戰(zhàn)敗後日僑必需悉數(shù)撤返日本,1945年9月1日夫人外代樹因不堪雙重打擊而投水自盡。後人將外代樹與八田的骨灰合葬,並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至今烏山頭水庫風景區(qū)內仍存有八田的銅像。每年的5月8日,水利會也都會舉行追思會,而日本的「八田之友會」也都會來追悼八田。

作者簡介

1944年生於日本愛媛縣宇和島市,愛媛大學教育系畢業(yè)後,開始教職生涯。1980年起三月間,受文部省派赴臺灣高雄日僑學校任教。1982年出版《臺灣的歷程》,1989年出版《愛臺灣的日本人:八田與一的生涯》,1991年該書榮獲「日本土木學會著作獎」。歷任日本松山市旭中學、高濱中學校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軟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