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9-19 出版社:桂冠 作者:謝漢儒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桂冠圖書在經過一年半的籌畫之後,出版了《早期臺灣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為歷史留見證》一書。一九六○年,民社黨、青年黨以及無黨派人士基於國民黨在第四屆臺灣省地方自治選舉中變本加厲地操弄舞弊,群起憤慨,共同發(fā)起了一個「選舉改進座談會」,並在雷震先生的帶領下,掀起了擴及臺灣全島之民主運動,與籌組制衡制衡國民黨之新反對黨的呼聲。無奈在國民黨的高壓統(tǒng)治下,此一民主浪潮最後以雷震先生的被捕下獄而告終。
此書是由作者謝漢儒先生根據(jù)會議的資料與他對雷震先生的貼身觀察,重新整理了這個事件的詳細經過。謝漢儒先生為臺灣省第一屆省參議員,現(xiàn)年八十六歲。當年,以民社黨身分和雷震等民主鬥士,在戒嚴時期、蔣中正集權的年代,企圖成立一個能真正監(jiān)督國民黨施政的反對黨,其所受阻礙與艱困之處,實為外人難以想像;無論成敗,其對臺灣的民主發(fā)展實有長足深遠的影響與重要性。然而,由於政治的敏感性,此段史實被刻意忽略。參與者的明哲保身,更使歷史真相的還原困難重重。做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人,謝漢儒先生不願沉默,他將半世紀留存下來的雜記、珍貴的資料和清晰的記憶,整理成書,此書的問世,為當年雷震推動臺灣民主運動的情形,留下真實的歷史見證。對於目前所有出現(xiàn)的史料來說,這部作品提供的歷史視野與觀點完全不同於官方公布的資料與政治人物對此事件的想像。
本書詳述了這段歷史的細節(jié)與脈絡,共分為九章。前三章介紹臺灣民主運動的三股主流;第四至六章為籌組反對黨的詳細經過,包括各界的支持醞釀、胡適的公開支持、其後分區(qū)座談會所激起的組黨浪潮;第七至九章為反對黨組黨後的命運,包括飽受壓制、雷震被捕的經過和及各界反應、最後為反對黨失敗之檢討與影響。全書段落分明,順暢的文字與作者親身體驗的歷史情感,讓讀者可以沒有隔閡地進入這個歷史時空。
書籍目錄
這群人,到底為了什麼?
如果民主運動的首腦-雷震先生,他只為圖謀一己的榮華富貴,身為蔣介石身旁的核心人物儘可和國民黨當時的權貴沆瀣一氣,地位當不在部長之下。 是「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崇高精神貫穿了他的靈魂--他選擇為民主奮鬥!
歷史學家曾祥鐸先生在為此書做序時,寫下令人動容的文字,為此段歷史做了見證:
十年牢獄的災難,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過於沉重的。雷震先生付出了這種代價,為中國歷史塗上了令人傷感的一筆,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在雷震先生出獄之後,我曾有幸晉見。某日,敬隨雷震先生一行,驅車前往臺北深坑某山區(qū)參觀其預定墓園(位於南港中央研究院側胡適墓園附近)。墓園位於半山地區(qū),位頗寬敞,五塊墓碑一字排開。雷震先生以極為鎮(zhèn)靜與莊重的態(tài)度向我們親自一一介紹:「這一塊墓碑是老友殷海光教授的,那邊一塊是老友羅鴻詔教授的,中間這一塊是我自己的……。你們看,這裡視野遼闊,可以俯瞰臺北,風景很不錯吧?」當時天色灰暗,微雨飄忽,我突聞此語,心頭一怔,頗有落寞蒼涼之感。站在我面前的面容衰老的雷震先生,曾為中國的復興而奮鬥了一生,如今卻四顧蒼茫,親自在這荒涼山區(qū)安排他自己的最後歸宿了。我當時只覺得,這個社會對不起他,他是一位悲劇鬥士。鬥士的史蹟不應被埋沒。如今得讀漢儒世伯這本大著,欣幸這段史蹟從此得以永留史冊了。
雷震籌組反對黨的原始驅力來自於不願看見國民黨再度的失敗。如果國民黨在臺灣無法記取教訓,重施故技,失敗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和大陸一樣搞獨裁,那麼,將失去反共的正當性。只有走民主之路,才能去對抗那個不自由的中國。就情感而言,他是痛心國民黨的不知悔改;於是,曾祥鐸先生語重心長的寫道:
當時如果讓雷震等籌組反對黨,必將是一個百分之百忠於中華民國的反對黨,不至於演變成日後出現(xiàn)的以反對中華民國為務的反對黨??上顸h當時見不及此,導致今日在選戰(zhàn)中遭遇到挫敗而喪失政權。
又言:
嚴格說來,歷史沒有假定。假定性的問題是無法作正確解答的。不過,依史料來看,雷震所籌組的反對黨,當然是欲圖振興中國的,而不是今日那種反中國的。這兩者有性質上的不同,應加以區(qū)別。
然而,國民黨的獨裁思想,終究無法理解雷震的苦心,接受這可能會發(fā)生的制衡力量,也就是實質的反對黨,依西方政治理論,即所謂兩黨政治。國民黨認為這樣的潮流若不鎮(zhèn)壓,將會有「亡國亡黨」的危險。於是,斷然將雷震逮捕,以「通匪」的罪名將他送進牢獄,長期禁錮?;I組反對黨的風潮,還是被壓下去了。
雷震,被禁錮了,反對的組織頓時群龍無首,在諸多不利的條件下,運動被迫停止。若單純以結果論,這個運動算是失敗了,然,一切並不僅止於這表面的結果。運動所帶來的民主意義為何?對往後臺灣民主發(fā)展的影響?皆值得思考探究,成敗並非以一時即可論斷,誠如作者謝漢儒先生在篇末所言:
大家在當時能夠不分族群、不分地域、不分黨派,凝聚一體,共同反對國民黨的獨裁政權,共同追求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奮鬥精神,那種風格、那種情操,撫今追昔,豈不令人浩歎!歷史是一面鏡子,足以鑒往知來。往事已矣,而來者可追。但願我們在過去所作的艱辛試驗,以及因其失敗而直接間接造成的嚴重後果,能像一面歷史鏡子,讓後來者鑒往知來,有助於探索中國未來的民主大道。那麼,我們過去所承受的一切辛酸、失敗與痛苦,終究還是值得的。本書之作,就在於保留這一歷史經驗,並聊盡士人報國之心。(文 桂冠出版社編輯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