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1921-1926海明威巴黎生活點(diǎn)滴》

出版時間:水牛  出版社:晨鐘出版社  作者:海明威(Ernst Heminway)  譯者:譚知敬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 是美國作家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的回憶錄,記述1920年代移居巴黎的歲月。不但紀(jì)錄下海明威年少掙扎的歲月,也側(cè)寫了海明威與其第一任妻子 Hadley 的生活。

作者簡介

歐內(nèi)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rèn)為是20世紀(jì)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qū)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德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jié)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xiàn)出了迷茫和彷徨。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與古巴革命的領(lǐng)導(dǎo)人菲德爾·卡斯楚會面。2002年11月11日,卡斯楚更親自出席了海明威故居博物館的落成儀式。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芬粫@得普立茲獎;1954年,《老人與?!酚譃楹C魍Z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2001年,海明威的《妾似朝陽又照君》(The Sun Also Rises)與《戰(zhàn)地春夢》兩部作品被美國現(xiàn)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jì)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的寫作風(fēng)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xué)及20世紀(jì)文學(xué)的發(fā)展有極深遠(yuǎn)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quán)威。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失落的一代:1921-1926海明威巴黎生活點(diǎn)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寫不出好的文章,我讀總可以吧。
      
      海明威的文筆出了名的簡潔干凈不羅嗦,任何他寫的東西都是這個味道,好味道。先抄一句海明威的原話,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then where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流動的盛宴:只你要年輕的時候有幸在巴黎呆上一段時間,那么你會覺得你一輩子都生活在巴黎,你到哪兒,巴黎就在哪兒,因為巴黎是一座流動的盛宴。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在巴黎,一群藝術(shù)家蜂擁而至,良鳥擇木而棲,巴黎一定不是一個平凡的地方,即使巴黎是一個平凡的地方,可是一旦如海明威,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畢加索,斯坦因這么搞藝術(shù)的大佬們在巴黎生活過,工作過,吃過,住過,愛過,巴黎也就不再平凡了。
      
      
      
      一百年前的巴黎,一個春天的早晨,海明威起了個早床,他的妻子還在睡熟,他從窗口望出去,看到一個趕著一群羊的牧羊人,牧羊人吹了幾聲號角,樓上的女人聞聲下樓,把一個盆子遞給了牧羊人。牧羊人把盆子放在地上,選了一只奶脹的羊出來,把奶擠到了盆子里,然后婦人把錢遞給了牧羊人,牧羊人道謝離開,趕著羊群吹著號角往前走去,消失在熹微的晨光中。。。。。。。。
      
      讀海明威的東西,總是隱隱的感覺到文字背后有一個真實的世界。
      
      高山滑雪最可惡也最可怕的就是遇到雪崩,avalanche,雪崩多發(fā)地帶,太陽大的時候千萬別去冒險,因為那簡直就是去送死。
      
      看完了流動的盛宴,海明威以及他同時代的那些藝術(shù)家詩人大咖在巴黎的生活瑣事唄海明威這么暗示性極強(qiáng)的敘述出來,真是而且有力量,原來scott是個看誰都不順眼的事兒逼,但是才華橫溢,不管他人多么的不堪,但就是因為他的小說偉大的蓋茨比讓海明威刮目相看,打算一輩子敬重他。至于miss stein,聰明的丑女人吧。甚至還有畢加索,時不時的提到他。在巴黎生活了一段時間,就在自己心里烙下了痕跡,那一段囊中羞澀卻又快樂無比的時光,在香榭大道和愛人執(zhí)手逛街,在咖啡館寫小說,到鄉(xiāng)下旅游,滑雪,感受法國冬天晶瑩的白雪,清新的空氣,冷颼颼的風(fēng)。為了解悶,把自己寫好的小說讀給圍爐而坐的農(nóng)民聽。在法國的鄉(xiāng)下,冬天,海明威和一群農(nóng)民圍爐而坐,讀著自己的小說,這是一副什么樣的場景。
      
  •      首先請允許我粗魯?shù)拇蠖未蠖蔚恼?。為了同樣表示我的敬意,我將一個字一個字的手打而不做任何的黏貼。
       下面這段話不過出自上海譯文出版社《流動的盛宴》的代編后記,并非海明威的原文。
       當(dāng)我們閱讀海明威這些似乎栩栩如生的描繪時,浮現(xiàn)在我們虛空的、容器般的想象中的途徑,有多少是來自文字本身?更深刻一點(diǎn)地說,閱讀這些屬于別人的記憶——這個人甚至在很多方面對我們中國讀者全然屬于“他者”,如同在一條幽深的隧道中行走。那瞬間點(diǎn)燃旋又瞬間熄滅的火光,突如其來的照亮整個北京,在我們的眼前展現(xiàn)一幅幅景象,如同幻覺一般。但照亮這幽深記憶中似真似幻景象的火光,往往卻是我們從別處、從“隧道”之外、從這些回憶文字之外的某個地方帶來的。
       說起來慚愧,從小沒讀多少書,上文所引中那些“別處”似乎在我腦中并無太多。我是在這樣一個周四的深夜第一次讀完《流動的盛宴》,也是第一次真實完整接觸一個人對巴黎的回憶。
       巴黎是在我的人生中逃不過的一筆,因著她太多的傳奇。早早在數(shù)年前便心向往之,這本書也算是高閣若久,重新拾回,這幾天一口氣讀了盡。
       讀罷是莫言,卻有著希冀的片片欣喜。很少有完書而說的感受,于我而言。我是一個更享受過程的讀書人,但往往到了最后幾頁便盼著草草翻完,因有更多的書要讀??蛇@本書會想到寫這幾筆,于我以大不易。
       終究是海明威描述的巴黎讓我著迷。我自是沒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如前所言,并沒有讀過多少書),連最簡短的《老人與?!芬仓皇浅踔锌荚嚽盎巳昼婎I(lǐng)會情節(jié)與精神;再者譯文本就缺失了很多。如今這一本,雖亦是譯文,可海明威自己在文中提及的“打破原來的那一套寫作方式,摒棄一切技巧,竭力用塑造來代替描述”卻可見一斑。
       我是個不擅說話的人,于此散文也顯得訥訥。對他在巴黎外游覽的事大都匆匆掠過,倒是在他結(jié)交的朋友名字上反復(fù)多看了兩眼,福特、喬伊斯、菲茨杰拉德(最近他比較火熱,我也得以順風(fēng)看了這部小說的電影,于是更期待這部小說了)?!段缫拱屠琛酚∠蟛簧?,不過也依稀記得那個帥氣的司各特和“害了他一生”的珊爾達(dá)。
       對于前面,倒是《饑餓是很好的訓(xùn)練》印象頗深,可能因為一字一句反復(fù)吟誦了三遍之故吧;也許其他文章這樣處置也能有此奇效。不過對于文字不再評價,譯文評價再多也是譯文。
       說到這里想到自己當(dāng)初歐洲一行,那坐著大巴車駛進(jìn)巴黎的瞬間。那是印象極深的,光線明朗的上午,難得不困的日子,沿著塞納河望著阡陌的市中心骨碌碌滾去。我平生并不曾聽得多少對其的描述(也許止于畢加索奔巴黎而已),可那個望著窗外的某個瞬間,只是吸了一口鼻子,就知道自己到了巴黎。那是從未有過的美妙體驗,是我與這座城市有精神上的戚戚,在我還并不了解她時——那時我甚至連那些著名之地的位置都還搞不清,也搞不清當(dāng)時自己在哪個位置。
       可就是知道自己到了這個地方,而且會一直愛著這個地方。因為她給我最美妙的味道,正如同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女孩子給你的味道一樣。更宏大,也更細(xì)膩。
       我從對巴黎沒有好詞,之前與之后。她在我眼中只是荒原,是一個難得的從古而來的現(xiàn)代意義的城市。所有的現(xiàn)代都市都是在向其效仿,效仿她流轉(zhuǎn)榮華與思想的富庶,盡管那些都不屬于她。她不同于宮城紫禁,不同于都城長安、大都、羅馬??墒俏乙廊幌矚g她。
       于是讀罷享盡這一盛宴,我腦中只是念念著當(dāng)初的那個明媚的上午。這是一個沒有多少閱歷的,亦無多少知識的人對一座城市最初的記憶。我想海明威也當(dāng)因這而流連。那是怎么說的呢?
       This is THE city, the city of romance, the city of sin. Here lies, Paris.
       胡言亂語,不成敬意。
  •     海明威有話說 好基友司各特
      ——《流動的盛宴》偽書評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版)
      
      友誼其實就這么走到了盡頭的,若是菲茨杰拉德讀過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感謝上帝,無論海明威如何對他吐槽,并且將他的奇葩事跡如何濃墨重彩地大寫特寫,菲茨杰拉德對此卻毫無回應(yīng)也沒有做出任何試圖澄清的努力,因為死人不會說話哈哈哈。
      
      
      
      1.Nice to meet you,你和你老婆發(fā)生婚前性行為了么?!
      
      海明威與菲茨杰拉德初次相遇是在巴黎丁戈飯店的酒吧間,那時菲茨杰拉德已經(jīng)出版了新作《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海明威當(dāng)時坐在那里沒想到菲茨杰拉德居然會到這里來,菲茨杰拉德走了進(jìn)來并作了自我介紹,并向海明威發(fā)表了一番海明威作品以及如何了不起的長篇大論。這番恭維使海明威暗暗不快并在文中吐槽到“那張嘴在你熟識他以前總使你煩惱,等你熟識了就更使你煩惱了”,當(dāng)然,海明威還吐槽他腿短,比正常的腿或許少兩英寸。當(dāng)菲茨杰拉德快講不下去時,他開始了提問階段,隨后發(fā)生了此幕,直錄譯文如下:
      
      “歐內(nèi)斯特,”他說。“我叫你歐內(nèi)斯特,你不介意吧?”
      “問鄧克吧,”我說。(鄧克*查普林是當(dāng)時著名棒球投手,和菲茨杰拉德一起看海明威的)
      “別犯傻啦。這是認(rèn)真的。告訴我,你跟你妻子在你們結(jié)婚前在一起睡過嗎?”
      “我不知道?!?br />   “你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我不記得了?!?br />   “這樣一件重要的事你怎么能不記得?”
      “我不知道,”我說?!昂芷婀郑皇菃??”
      “比奇怪更糟,”司各特說。“你一定能記得起來的。”
      “很抱歉。真遺憾,是不是?”
      “別像英國佬講話吧,”他說?!胺耪?jīng)些,回憶一下吧?!?br />   “不行,”我說?!昂翢o辦法了?!?br />   “你可以老老實實努力回憶一下嘛?!?br />   這番話聲調(diào)很高,我想。不知道他是不是對每個人都是這么講的,但是我不這樣想,因為我曾注意到他說這番話時在冒汗。
      
      
      
      
      2.我都快要死了,你居然還能坐在那里讀報紙
      
      他們倆認(rèn)識后不久,菲茨杰拉德邀請海明威一同乘火車去里昂把那輛丟在那里的雷諾牌小汽車領(lǐng)下然后一起開車回巴黎。回來路上因為汽車沒有遮雨頂篷而不得不因避雨而在路邊停車,期間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他們倆喝了幾瓶白葡萄酒。后來菲茨杰拉德就開始擔(dān)心自己的健康來了。他告訴海明威他感到深深震動的事:最近有兩個人死于肺部充血。然后海明威不得不解釋肺部充血及其癥狀,甚至引述他從法國醫(yī)學(xué)雜志上讀到的論文給菲茨杰拉德聽。隨后菲茨杰拉德又問海明威他是否害怕死去,海明威說有時更怕些,別的時候又不那么怕。晚上時他們住進(jìn)一家旅館,于是發(fā)生了這幕,直錄譯文如下:
      
      “你是個冷酷的人,是不是?”司各特問,我看了他一眼,明白我的處方錯了,如果錯不在我的診斷的話,還明白威士忌在跟我們作對了。
      “你這是什么意思,司各特?!?br />   “你居然能坐在那里讀一張一文不值的法國報紙,而我快要死了在你看來卻算不了一回事?!?br />   “你要請我去請個醫(yī)生來嗎?”
      “不。我可不要法國外省的卑劣的醫(yī)生?!?br />   “那你要什么?”
      “我要量體溫。然后把我的衣服烤干,我們乘上一趟回巴黎的快車,住進(jìn)巴黎近郊納伊利的那家美國醫(yī)院?!?br />   “我們的衣服不到明天早晨不會干,再說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快車了,”我說。“干嗎你不好好休息,在床上吃點(diǎn)晚飯呢?”
      “我要量體溫?!?br />   在這以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茶房才拿來了一支體溫表。
      “難道你只能弄到這樣一支嗎?”我問道。茶房進(jìn)來時,司各特原先閉著眼睛,那神情看起來至少像茶花女那樣瀕臨死亡的樣子。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臉上的血色消失得這么快,我不知道血都跑到哪兒去了。
      “全旅館就只有這么一只,”茶房說著,把體溫表遞給我。那是一支量浴缸洗澡水的溫度計,安在一塊木板上,裝有足夠使溫度計沉入浴水中的金屬底座。我很快喝了一口兌過酸汁的威士忌,打開一會兒窗子看外面的雨。我轉(zhuǎn)過身來時,司各特正盯著我看。
      我像個專業(yè)醫(yī)務(wù)工作者那樣把溫度計的水銀柱甩下去,一面說,“你運(yùn)氣真好,這不是一支肛門表?!?br />   “這一種該往哪兒擱?”
      “擱在腋下,”我說,并把它夾在自己的腋下。
      “別把上面指著的溫度搞亂了,”司各特說。我把它又朝下猛甩了一下,便解開他睡衣上衣的紐扣,把這支表插在他的腋窩里,同時摸摸他的冷額角,然后又給他珍了脈。他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前面。他的脈搏是七十二跳。我把溫度計在他腋窩里放了四分鐘。
      “我以為人家是只放一分鐘的,”司各特說。
      “這是支大溫度計,”我解釋說,“你得乘上這溫度計大小的平方。這是只攝氏表?!?br />   最后我取出溫度計,把它拿到臺燈下。
      “多少度?”
      “三十七點(diǎn)六度。”
      “正常的體溫是多少?”
      “這就是正常的體溫嘛?!?br />   “你肯定嗎?”
      “當(dāng)然。”
      “你自己量量看。我一定要搞明確?!?br />   我把溫度計的度數(shù)甩下,解開自己的睡衣,把溫度計放在腋下夾住,一面注視手表。然后我看溫度計。
      “多少度?”
      “完全一樣?!蔽易屑?xì)察看后說。
      “你感覺怎樣?”
      “好極了,”我說。我在回想三十七度六是否真的是正常。這沒關(guān)系,因為這溫度計始終穩(wěn)定地停留在三十度上。
      司各特還是有點(diǎn)懷疑,所以我問他要不要我來再給他量一次。
      “不要了,”他說?!拔覀兛梢愿吲d了,事情這么快就解決了。我一向有極強(qiáng)的恢復(fù)能力。”
      “你身體好了,”我說?!翱晌艺J(rèn)為你還是不要起床,吃一頓清淡些的晚餐,然后我們明天一大早就動身。”我原打算給我們倆買兩件雨衣,不過為此我就得向他借錢,可現(xiàn)在我不想為這件事開始爭論。
      司各特不想留在床上。他要起來,穿好衣服下樓去給珊爾達(dá)(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打電話,這樣她可以知道他平安無事。
      “她為什么會認(rèn)為你身體欠佳。”
      “自從我們結(jié)婚以來,這還是第一夜我沒有跟她睡在一起,所以我必須跟她談?wù)?。你能明白這對我們倆意味著什么,是不?”
      我能明白,但是我不明白他跟珊爾達(dá)在剛剛過去的那一夜怎么能平安無事地睡在一起。
      
      后來海明威還將此事改頭換面地寫成一個短篇《一天的等待》(1933)。
      
      
      
      
      3.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我懷疑我的尺寸太小
      
      “在珊爾達(dá)(菲茨杰拉德的妻子)發(fā)生當(dāng)時稱之為第一次精神崩潰以后的那段時間里,我們碰巧同時都在巴黎。”司各特約海明威在雅各布路和教皇路拐角的米肖餐廳和他一起共進(jìn)午餐,司各特說有些很重要的事向海明威請教,他說此事的重要意義對他而言超過世界上任何事情,因此要求海明威必須絕對真實地回答。海明威稱“我將盡力而為”,于是發(fā)生了此幕,直錄譯文如下:
      
      最后在我們吃著櫻桃小餡餅、喝著最后一瓶葡萄酒時,司各特說,“你知道,除了跟珊爾達(dá)以外,我從沒跟任何女人睡過?!?br />   “不,我不知道。”
      “我以為曾告訴過你。”
      “沒有。你告訴過我很多事情,可就是沒有講過這個?!?br />   “這正是我得向你請教的問題?!?br />   “行。講下去吧。”
      “珊爾達(dá)說像我生來這樣的人絕不能博得任何一個女人的歡心,說這就是使她心煩的根源。她說這是一個尺寸大小的問題。自從她說了這話,我的感覺就截然不同了,所以我必須知道真實情況?!?br />   “上辦公室談吧?!蔽艺f。
      “辦公室在哪兒?”
      “廁所,”我說。
      我們回到餐室,在桌邊坐下。
      “你完全正常,”我說?!澳銢]有問題。你沒有一點(diǎn)兒毛病。你從上面往下看自己,就顯得縮短了。到盧浮宮去看看那些人體雕像,然后回家在鏡子里瞧瞧自己的側(cè)影吧?!?br />   “那些雕像可能并不準(zhǔn)確?!?br />   “雕的相當(dāng)好。大多數(shù)人會對此感到滿足的。”
      “可是為什么她會談起這個呢?”
      “為了使你不去搞別的女人。這是世界上使人不去搞女人的最古老的辦法。司各特,你要我對你講真話,我還能告訴一大堆,可這就是你需要的絕對的真話。你本該去找一位醫(yī)生看看的?!?br />   “我不想去。我只要你把真話告訴我?!?br />   “那你現(xiàn)在相信我嗎?”
      “我不知道?!彼f。
      “走,上盧浮宮去,”我說?!把剡@條街走去過河就是?!?br />   我們過河去了盧浮宮,他注意察看那些雕像,可是依然對自己持懷疑態(tài)度。
      “這基本上不是一個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的尺寸問題,”我說?!斑@是一個能變成多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角度的問題。”我向他解釋,談到墊一只枕頭和一些別的東西,也許知道了會對他有用。
      “有一個小姑娘,”他說,“她一直對我很好??墒巧籂栠_(dá)說了那些話以后——”
      “忘了珊爾達(dá)說過的話吧,”我對他說?!吧籂栠_(dá)瘋了。你一點(diǎn)毛病也沒有。只要有信心,干那位姑娘要你干的事吧。珊爾達(dá)只是想把你毀了。”
      “你對珊爾達(dá)一無所知?!?br />   “好吧,”我說?!拔覀兙偷酱藶橹埂?赡闵线@來吃午飯為的是問我一個問題,而我已經(jīng)盡可能給你誠實的答復(fù)了?!?br />   但他仍舊將信將疑。
      
      
      
      4.不因言舉人,不因人廢言
      
      雖然在海明威眼中菲茨杰拉德像個孩子,會提出“無恥的問題”,做出“使人為難的事”,喜歡發(fā)表“長篇大論”,行為舉止敏感神經(jīng)質(zhì)甚至有點(diǎn)滑稽可笑;但海明威對他的作品仍是極其稱贊的,他在文中提到“我讀完了這本書,明白不論司各特干什么,也不論他的行為表現(xiàn)如何,我應(yīng)該知道那就像是生的一場病,我必須盡量對他有所幫助,盡量做個好朋友……既然他能寫出一部《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卓越的書,我堅信他準(zhǔn)能寫出一部甚至更優(yōu)秀的書來”。最后,我必須為到此為止還沒有笑出聲的讀者寫上一句教訓(xùn)話,使他們有所收獲。雖然閱讀在于樂趣,而不在于獲得教訓(xùn)。但我還是寫上一句吧:一個人品行優(yōu)秀道德高尚但不見得就能寫出好文章,但能寫出好文章也不見得其人就品行優(yōu)秀道德高尚,品行優(yōu)劣道德高低與文章好壞到底是兩碼事。
      
  •     抱大腿的海明威
      不小心趕上了一個“大師”的時代
      雖然“大師”里面沒有他
      但他還是順便“不朽”了。
      
      
      好大的風(fēng)~好大的風(fēng)~好大的風(fēng)。
      快去追~快去追~快去追。
      
      
      
      ---That's All---
      
      
      
      
      
      
  •     第一次讀英文原文的海明威,再次確信內(nèi)在意識和外在表達(dá)的奇妙張力。沒有冒犯各位譯者的意思,語言不止是人類突破巴別塔之障表達(dá)內(nèi)心的工具,更是在長年累月的文化、歷史及傳統(tǒng)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孵化、醞釀最終破繭而出的蝴蝶。每一門語言都是形色各異的生命,用每一次振翅觸動人心深處的不同部分。
      
      來日本之后對語言本身的生命體征感觸頗深。以前只用兩種語言,中文一字一句抑揚(yáng)頓挫,英文(用毛姆的話說)是鳥的歌聲(對這一點(diǎn)我深以為然,即使對不通英文可將其視為鳥語的人而言,那順暢流動而高低起伏的聲調(diào),伴隨各種放大的表情、動作,通常也是足以用這音韻本身吸引聽眾并傳達(dá)出一定的意思吧)。覺得就現(xiàn)代簡體中文和美式英文的性格來說,相似性高于異質(zhì)性:基本不存在因說話主體或?qū)ο蟮牟煌苌龅牧硪惶渍Z詞體系,談話主題也基本不受語言本身的限制,一切平等、簡單、直截了當(dāng)。我一向什么都說大大咧咧慣了,難怪以前經(jīng)常被人都是純爺們,用外國朋友的話來說,she’s very masculine。
      
      最近日漸發(fā)現(xiàn)說日語就不能這樣隨心所欲了。不僅是因為要視對方的年齡地位社交場合使用不同的日語,敬語變形的麻煩是一回事,雖然是自己在主動挑選合適的語詞,但話一出口反倒發(fā)現(xiàn)變換后的語句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情感,決定了姿態(tài)。就像以前學(xué)日語的時候,經(jīng)常拿一邊接電話一邊對著空氣鞠躬的日本公司文化當(dāng)笑話講,現(xiàn)在給導(dǎo)師發(fā)郵件,發(fā)送之前從頭到尾再念一邊,隱約真有要對著電腦屏幕鞠躬的沖動。語調(diào)和話題也存在類似問題。一次被一個日本朋友說,你說日語比英語好聽多了,語調(diào)柔和很有女性味道……我想他應(yīng)該不會注意到日語里很多用詞是男女有別的,如果他習(xí)慣了日語表達(dá)中女性低眉順眼賢良淑德的姿態(tài),突然被扔到對誰都一視同仁的英語語境,可能真的會覺得外國女人都太過強(qiáng)壯吧。另一次是問我的語伴“性關(guān)系”用日語怎么說,本以為對于日本這種性開放到每本嚴(yán)肅新聞雜志的最后十頁一定是各種無碼A頁的國家,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問題,但語伴差點(diǎn)把剛吃進(jìn)去的面從鼻孔里噴出來的反應(yīng)再一次表明,有些問題不是女生隨隨便便就可以問的。
      
      并不是抱怨日語的繁縟瑣碎,往往越是忠實于傳統(tǒng)的國家,其語言體系對社會階層的一一對應(yīng)也越是完備。有一次隨口問一個法國朋友“很高興見到你”用法語怎么說,這么個簡單的問題,他一本正經(jīng)的說,哦,那要取決于對方是否是長輩,是你碰巧遇到的人還是經(jīng)朋友介紹的人,是朋友私下出去玩還是公共社交場合,是否想表達(dá)你以后還很想見到他的意愿或是你根本無所謂而只是出于禮節(jié)……我說,come on,這樣會嚇跑想學(xué)法語的人的。他一邊笑一邊挑著那法式驕傲的眉毛說,come on,we are not like English man!那一刻我離題萬里地想到了為什么取締八股文居然會掀起那么一股社會運(yùn)動,也是,若一字之差就能決定一個人十年的寒窗苦讀是否將付諸東流,因這一字之差運(yùn)籌帷幄的工夫背后是習(xí)慣,是禮教,是傳統(tǒng),是階層。撇開現(xiàn)實不談,若階級和不平等在觀念上被完全視為萬惡之源而不是多少具有一些其他好的意義,語言體系的簡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了吧。
      
      總是和最初想寫的讀書筆記離題萬里。最開始想表達(dá)的只是,讀英文的海明威感覺和讀中文不太一樣。相較于之前讀的海叔小說中彰顯無遺的男子氣概、極度的自信甚至狂妄(也算是男子氣概的極致吧)、對戰(zhàn)斗精神的推崇,《A moveable feast(流動的盛宴)》是細(xì)膩而敏感的。這里當(dāng)然也有題材和內(nèi)容的影響,任何一個有著文藝心的人到了巴黎,多少都會染上一層沒由來的憂郁吧。海叔一定不會承認(rèn)自己憂郁,就像他一邊說著塞納河邊我從不孤單(I could never be lonely along the river, “People of the Seine”),但語言卻暴露了他作為一個剛放棄穩(wěn)定收入的工作開始專事寫作的人在巴黎冬日街頭的困窘和失意。因為他的文字總是坦誠,而他的寫作無法不忠實于他的內(nèi)心(write the truest sentence that you know, “Miss Stein Instructs”)。當(dāng)他這么做的時候,他的語言里沒有矯飾,那些最簡單又直截了當(dāng)?shù)恼Z詞,真誠地排列組合出強(qiáng)大的撞擊人心的力量;同時,他的行文那么流暢,也許這與英文容易形成長句的特點(diǎn)有關(guān),但讀著讀著就會覺得是一個飽含熾烈情感的人在一口氣不停地演說,而他流瀉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攫取了你的心。
      
      比如他眼里遲遲不來的春天,是剛長出的新葉在一陣寒潮中飄離枝頭,卻更是枝頭余下的冷冷寒光,是一種這個美好季節(jié)被硬生生從你的生命中偷走的預(yù)兆。他的語言是一層濾色鏡,把春天遲遲不來冬天了無生氣的可惡事實,渲染成看到一個青年的生命被無故扼殺的悲傷畫面。你無法對他的傷感無動于衷。
      
      還是上摘抄吧,即使無法將這些曾感動我的字句銘記于心,至少還可供下次回味。
      
      “All of the sadness of the city came suddenly with the first cold rains of winter, and there were no more tops to the high white houses as you walked but only the wet blackness of the street and the closed doors of the small shops, the herb sellers, the stationery and the newspaper shops….”
      -- “A Good Café on the Place St.-Michel”
      不必刻意尋找華麗詞藻,記述事實存于你腦海中的殘像是還原曾觸動你的風(fēng)景,若這觸動是實實在在的,它也必將觸動他人。
      
      “But sometimes when I was starting a new story and I could not get it going, I would sit in front of the fire and squeeze the peel of the sputter of the little oranges into the edge of the flame and watch the sputter of blue that they made. I would stand and look out over the roofs of Paris and think, “Do not worry. You have always written before and you will write now.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write one true sentence. Write the truest sentence that you know.” So finally I would write one true sentence, and then go on from there. It was easy then because there was always one true sentence that I knew or had seen or had heard someone say. If I started to write elaborately, or like someone introducing or presenting something, I found that I could cut that scrollwork or ornament out and throw it away and start with the first true sentence I had written. Up in that I knew about. I was trying to do this all the time I was writing, and it was good and severe discipline.”
      -- “Miss Stein Instructs”
      對于寫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寫的東西有沒有觀眾,能否大賣,而是能否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熾烈的感情需要找到敞口,積壓的觀點(diǎn)需要被釋放,看不見文字從內(nèi)心源源不絕地流淌出來,永遠(yuǎn)不要忘記這是開始寫作的初衷。如果一時失去寫作的欲望,先征詢自己的心吧。
      
      “Then as I was getting up to the Closerie des Lilas with the light on my old friend, the statue of Marshal Ney with his sword out and the shadows of the trees on the bronze, and he alone there and nobody behind him and what a fiasco he’s made of Waterloo, I thought that all generations were lost by something and always had been and always would be and I stopped ant the Lilas to keep the statue company and drank a cold beer before going home to the flat over the sawmill.”
      -- “Une Generation Perdue”
      
      “With so many trees in the city, you could see the spring coming each day until a night of warm wind would bring it suddenly in one morning. Sometimes the heavy cold rains would beat it back so that it would seem that it would never come and that you were losing a season out of your life. This was the only truly sad time in Paris because it was unnatural. You expected to be sad in the fall. Part of you died each year when the leaves fell from the trees and their branches were bare against the wind and the cold, wintry light. But you knew there would always be the spring, as you knew the river would flow again after it was frozen. When the cold rains kept on and killed the spring, it was as though a young person had died for no reason.
      In those days, though, the spring always came finally but it was frightening that it had nearly failed.”
      -- “People of the Seine”
      只是驚詫于季節(jié)變幻可以這樣傳情。
      
      “But Paris was a very old city and we were young and nothing was simple there, not even poverty, nor sudden money, nor the moonlight, nor right and wrong, nor the breathing of someone who lay beside you in the moonlight.”
      -- “A False Spring”
      當(dāng)想做某件事卻又明知不該做,最終還是滿懷糾結(jié)地做了之后,應(yīng)當(dāng)就是這樣的心情吧。沮喪、內(nèi)疚、自責(zé)、不安,古老的城高高俯視著嘲笑年輕人的無知,無眠只有明月相伴。
      人不傻x枉少年??!
      
      “That was the end of the first part of Paris. Paris was never to be the same again although it was always Paris and you changed as it changed….
      There is never any ending to Paris and the memory of each person who has lived in it differs from that of any other. We always returned to it no matter who we were or how it was changed or with what difficulties, or ease, it could be reached. Paris was always worth it and you received return for whatever you brought to it. But this is how Paris was in the early days when we were very poor and very happy.”
      -- “There Is Never Any End to Paris”
      最后總要回歸一下主題。最后的感動給我們自己。
      一直沒來得及好好回顧的,歷時一月的歐洲大陸之旅。旅途總使人成長,兩個人的旅途便是兩個人的成長。巴黎把我們性格中最最不同的部分提取出來晾在冬日的河心,我泛濫的感性對比你的理智,我的懷舊病對比你的入世觀,就是為什么已經(jīng)一路玩到了羅馬,在離開巴黎三周之后和將要離開歐洲之前,仍在為“巴黎對現(xiàn)代人而言是否還是一座偉大的城”辯得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說實話,那時候因為你的一些論據(jù),我都快為巴黎委屈地掉眼淚了?,F(xiàn)在想起來都好好笑,我們不同,但不妨礙我這樣愛你。
      果然是窮開心又收獲無限的旅程,”this is how Paris was in the early days when we were very poor and happy.”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為我們的幸運(yùn),干杯。
  •     “一切真正的邪惡的事都是從一種天真的狀態(tài)中生發(fā)的?!保‥zra Pound, T.S.Eliot,Scott Fitzgerald,Gertrude Stein,James Joyce,Sylvia Beach......這些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不得不說的人物,在Paris這場流動的盛宴下的“真身”與他們真實的人生,也包括了我們一直曲解的Hemingway。)
  •      “不過,當(dāng)時我們還不覺得自己窮,我們也不接受這種看法,我們認(rèn)為我們是上層人士,那些我們看不起,也不信任的人是有錢人。......我們吃的,喝的都很好而且很實惠,我們暖和的睡在一起,睡的也很好,彼此相愛?!?br />   
      
       真朋友就是可以盡情炫耀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會招來反感。就好像海明威就是可以冷冰冰的丟出“彼此相愛”幾個字,然后我他媽就真的像是置身于這愛情中一樣幸福,而滿足。
  •     看著那時候穿著背帶群留著短短卷發(fā)的哈德莉、年輕的海明威,那時候陽光很暖,他們雙手插在衣兜里,在黑色白色的太陽光下相視而笑,好像永遠(yuǎn)不會有后來。那時候他們只有貓、有小小的咖啡館、賽馬、斯泰因家的茶會,還有一條流淌的塞納河。他們「吃的不錯而且便宜,喝的不錯而且便宜,睡得很好而且睡在一起很溫暖,相親相愛」。
  •     以前不怎么了解海明威,只是覺得《老人與?!肥莻€很三俗的故事,最近把他回憶錄式的《流動的盛宴》讀了,書寫得有多爛就不說了,自瀆滿紙,廢話連篇。不過讀了以后,便了解了海明威,了解了以后,就更加討厭他了。
      
      他就是個裝逼犯,心里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然后對那些已經(jīng)出名的作家卻尊敬。寫書到處充滿了自戀的腔調(diào),讀他的文字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個性格中規(guī)中矩,而然又習(xí)慣裝作粗狂莽漢的小資。把對女人追求當(dāng)成一件光榮的事,用拳擊和賭馬來偽裝自己成為彪漢。不懂裝懂,然后還在文章里披露那些幫助他朋友的缺點(diǎn),還是用非常暗示的語氣,也就是他的"冰層原則",一分明說,七分暗示??墒?,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他在說朋友壞話,還裝的一副悲天憫人的感覺。
      
      關(guān)于海明威的寫作:
      海明威只不過會把廢話說得好聽而已。就像被無數(shù)人提及的《流動的盛宴》里的那句題記:“假如你有幸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無論去到哪她都與你同在。”——這難道不是廢話嗎?“假如你在中國/美國/英國/巴基斯坦……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無論去到哪ta都與你同在?!?這是一句套在任何事物上都可以用的廢話,而海明威則是非常擅長如何把廢話說地似是而非——為此他拿了諾貝爾。
  •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走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座流動的盛宴。”
      回憶并不像題目這樣溫馨迷人。
      并沒有什么流動的盛宴,反而,饑餓的感覺,從冰冷的公寓閣樓、到塞納河旁邊、丁香園咖啡館,如影隨形。甚至在“虛假的春天”,月亮如水的晚上,和新婚燕爾的妻子一番軟語溫存之后,這種感覺仍然揮之不去。
      海明威不得不開玩笑自嘲道:饑餓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因為正是饑餓讓他真正的理解塞尚是怎樣創(chuàng)作那些風(fēng)景畫的,“后來我想,塞尚大概是在一種不同的方面感到饑餓吧”。后來,這種不滿足刺破了現(xiàn)實和虛擬的界限,滲透到他早年的小說之中。筆下的人物和他一樣,骨架結(jié)實、身材魁梧,食量驚人,一坐下來總是忍不住想要喝上一杯。
      巴黎是“迷茫一代”荒唐放縱的“風(fēng)月場”,卻是海明威潛心寫作的“工作室”。“幾本藍(lán)色書脊的筆記簿、兩支鉛筆和一把卷筆刀、大理石桌面的桌子、清晨的氣息,加上地板打掃擦洗干凈,再就是運(yùn)氣,這就是你需要的一切?!?br />   他像一個勤勤懇懇的職員一樣,每天晨光熹微時便開始像鍛煉肌肉一樣錘煉自己的寫作,他想寫出心目中最真實的句子,寫出家鄉(xiāng)密歇根州朔風(fēng)呼嘯的嚴(yán)寒景象。雖然小說一篇都還沒有賣出去,但是他懷才自信,靜修待時,表面上卻沒有一絲恃才傲物。他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每天絕不寫到山窮水盡、文思枯竭,在靈感的“深井”中留一點(diǎn)水源,讓潛意識來滋養(yǎng)豐滿。
      他也曾經(jīng)陷入賭馬的癡迷之中難以自拔,卻總能夠在贏得比賽時適可而止,留出一半的獎金補(bǔ)貼家用。
      巴黎是藝術(shù)家和胸懷大志的文藝青年的天堂,喬伊斯、菲茨杰拉德、龐德、艾略特這些在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濃墨重彩的名字都曾經(jīng)與他的生活產(chǎn)生交集。但是,正如朋友們都說的:他是一個冷酷的人。對待文學(xué)同輩像對待自己的文字一樣冷靜克制,不動聲色。他在倨傲的斯泰因面前巧妙地避重就輕,維系著既不過火、也不冷僻的關(guān)系;面對敏感多疑的花花公子菲茨杰拉德,他像個保姆那樣體貼照料;而盡管清貧如洗,連過冬的柴火也無力負(fù)擔(dān),他還是慷慨解囊,和眾人一起幫助艾略特逃離刻板的銀行工作,拯救一位蒙塵的天才詩人。如果巴黎真是一座流動的盛宴,他就是衣環(huán)鬢影之外的那個和妻子怡然自得、冷眼旁觀的年輕人。
      巴黎是盛宴,但對海明威,盛宴的意義并不是夜夜笙歌。
  •     2013.3.4
      P.60 一個虛假的春季 完。
      今天突然覺得海明威的巴黎其實承載著他的青春,所以這場盛宴很多時候并不是簡單地指巴黎,而是他的青春情懷,那時的念想,心態(tài),生活方式,態(tài)度,愛和厭惡。
      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盛宴,有些可惜的是,身臨其中的人當(dāng)時當(dāng)刻無任何知覺,這場盛宴必定只會存在于回憶里。
      
      2013.3.21
      前兩個星期忙著交圖,天天魂不守舍,除了畫圖做設(shè)計,其他時間基本不動腦子,停了好久,重新拾起。
      
      P. 136 一個注定快要死的人 完。
      老海寫作風(fēng)格放在今天,好聽一點(diǎn)是“吐得一手好槽”,難聽一點(diǎn)就是“毒舌”。寫歐內(nèi)斯特 沃爾什,在輪船上裝大款搭訕年輕姑娘, 用不明了的作品得獎信息“哄騙”自己的飯局,雖然沒有明說,但感覺字里行間一股高高在上的不屑感和諷刺
      老海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卻享受直呼和自己同名的沃爾什,你這是什么心態(tài)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老海!其實這應(yīng)該就算直接表達(dá)出他對沃爾什的看法了吧?
      然后還七里拐彎地非要點(diǎn)出沃爾什辦雜志的資助,先是“幾位仰慕詩歌和那些注定要死的年輕詩人的夫人的幫助下”,然后又是“他從另一個來源獲得了資助...在這個地區(qū)著手跟人合辦一份新雜志”?!傲硪粋€來源”不是直接告訴大家“來源不正”么,你這么長的定語,肯定是which套which啊,不累么老海!此地?zé)o銀三百兩啊。
      
      之前看到他寫Gertrude Stein的一張,也是表面看著“忠實記錄”,可總覺得到處都是槽點(diǎn)。下次來寫寫對那一章的看法吧。
      
      2013.3.24
      P. 148 一個邪惡的特工人員,剛開始看。
      翻到這個標(biāo)題就笑了,老海你又想干嘛??磥硎窍雽戉噷幵趺匆豢薅[三跳樓的故事……那句話必須摘出來:
      
      鄧寧爬上了工作室的屋頂并斷然拒絕下來。
      
      埃文 希普曼說這其中有幾分象征的涵義。然后我笑,不知道象征在哪里……
  •     我是因為Woody Allen '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才好奇想看海明威寫的The Movable Feast, 臺灣翻譯為'流動的饗宴'這本書,以下書摘筆記也以臺版為準(zhǔn).
      
      因此,讀書感想也混雜電影感想,我就不區(qū)分兩篇一起交叉寫。
      
      首先, '流動的饗宴' 講的是美國年輕作家的在異國巴黎的生活圈. 包括和Gertrude Stein, Scott Fitzgerald等人奇妙友誼, 和藝文人士交往, 以及當(dāng)時未出名, 故三餐不繼, 要忍受挨餓, 又想辦法維持紀(jì)律的寫作等細(xì)節(jié)
      
      看完本書, 我不禁莞爾一笑, 原來Woody 電影的題材都是出自這裡. '午夜巴黎' 簡直是'流動的饗宴'的改編劇本拍成的.
      
      第一, '午夜巴黎'男主角認(rèn)為自己生錯年代, 1920年的巴黎才是黃金時期, 而1920年的法國美女model 也認(rèn)為自己生錯年代, 1890年的巴黎才是黃金時期, 這不就是海明威講的「失落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第52頁寫到『這時我也想到,每一代人都曾經(jīng)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失落,過去如此,將來亦然』
      
      第二,海明威和Fitzgerald夫妻的描述有兩個篇幅,Scott Fitzgerald 的才氣讓海明威折服,但Scott 妻子Zelda難搞,並常藉由和男性友人交往與喝酒,讓老公吃醋而疲於奔命跑party,海明威詮釋Zelda此舉出於嫉妒Scott 的才氣。海明威下了很狠毒的標(biāo)題「兀鷹不與人分食」,兀鷹當(dāng)然指的就是Zelda,但也暗指Scott 「己所不欲,卻施於人」干擾海明威,包括這對夫妻『一向把喝酒時忽然昏厥過去作為保護(hù)自己的妙招』(第210頁)
      
       '午夜巴黎'電影中,Owen 演的Gil 第一次遇到海明威的場景,就是在描述這樣微妙的觀察。而Zelda難搞的角色建構(gòu),Woody 安排的場景包括有不爽海明威不喜歡她的寫作,故跟西班牙鬥牛士去別的地方續(xù)攤喝酒,以及Zelda因老公和女人聊天搞跳河自殺. 電影描述的Zelda還算是含蓄的.
      
      第三,書和電影主題除了「失落的一代」之外,講的也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的愛情,在異國除了浪漫情調(diào)之外,和自己的另一半情感。顯然地,海明威很愛當(dāng)時和他過苦日子第一任妻子,故懷念巴黎之外,也特別感傷地懷念起第一任妻子陪他挨餓、賽馬(輸賠光半年生活費(fèi)、贏則吃大餐)。不同的是, '午夜巴黎'電影的Gil 卻和未婚妻(當(dāng)代美國千金小姐)不愉快,相互不欣賞,Gil最後才發(fā)現(xiàn)未婚妻可能和 Paul有外遇,影射自己是Scoot, 而未婚妻是Zelda之意味。
      
      總之,我是先過 '午夜巴黎',才讀 '流動的饗宴'. 兩者皆是佳作, 前者重新詮釋與 visualize 後者。就好像李安的'色戒'電影重新詮釋張愛玲'色.戒'一般。
  •     作為一個合格的腦殘粉,覺得自己還是要拜讀一下這本書,來體會一下Woody Allen拍出來的巴黎的原型在哪里吧。
      
      覺得這一版的譯名很美,是自己想象中的巴黎的樣子,用文集最后一部分的話說,“巴黎絕不會再跟她往昔一樣,盡管巴黎始終是巴黎,而你隨著她的改變而改變?!啊卑屠栌肋h(yuǎn)沒個完,每一個在巴黎住過的人的回憶與其他人都不相同?!? 當(dāng)自己看電影中那個從石板、從路燈中都透著醉人溫柔的巴黎夜色時,無疑是老頭子心中的巴黎。
      
      這一個個人物群像,特別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盡管只讀過海明威提到的眾多人名中的其中個位數(shù)作者的作品,但他們在海明威的筆下用與自己的作品所不同的角度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讓自己覺得他們就是在那個時代活生生的人。菲茨杰拉德多愁善感,比較愛作,比海明威大6歲卻像個要照顧的孩子,有一次糟透了的里昂旅行,期間為一根體溫計大發(fā)偏執(zhí)。盡管,在他清醒的時候,海明威那幾年間沒有一個比他更為忠誠的朋友。
      
      給自己印象最深的當(dāng)然還是菲茨杰拉德夫婦(god因為自己只熟悉他們),這里,不知道伍迪在拍午夜巴黎的時候是怎么跟演員說的,自己覺得盡管電影里的斯科特與珊爾達(dá)形象上確實有七八分像(抖森淡金色的波浪卷頭發(fā)、高高的額頭與俊美的臉,妹紙小巧的鼻子與鷹一般的眼睛),但性格上還略欠火候。珊爾達(dá)的嫉妒、斯科特的多愁善感,還有那場精神崩潰,皆沒體現(xiàn)——更況且那時已經(jīng)是1931年。
      
      巴黎永遠(yuǎn)沒個完,革命者在這里找到他們的勛章,共和、雅各賓各種詞匯彌漫著整個民族;同時她還是那個有著無數(shù)沙龍,有斯泰因小姐這樣導(dǎo)師,作家們都愿意將其作為理想寫作對象的美妙地方。
      
      這篇實在不能說得上書評,自己也不知道想表達(dá)什么,就跟老頭子一樣養(yǎng)成了絮絮叨叨的習(xí)慣了,當(dāng)然自己的幽默與文筆是絕對沒他的好。
  •     讀海明威要讀原文,海明威像詩歌一樣難以翻譯,詩歌翻譯最難傳達(dá)的是語氣,詩歌對一類詩人來說,就是他/她自己的語氣。海明威像這類詩人,語氣之刃,削落皮肉,只乘骨頭,在時間里變做石頭。對海明威或這類詩人來說,所謂真實是對自己語氣的真實。
  •     
      
      
      說起巴黎,那的確稱得上是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理想圣地。我記得徐志摩先生在散文《巴黎的鱗爪》中描述了老畫家在追求藝術(shù)上癡狂,是的,他沒有寫埃菲爾鐵塔也沒有寫盧浮宮。只有真正在巴黎生活過的人知道那兒的藝術(shù)氛圍才是巴黎最昂貴的財富。這一點(diǎn),在老爹生命盡頭為數(shù)不多的清醒時間里依然保存如初?!读鲃拥氖⒀纭?,作為老爹1921——1926年在巴黎艱苦奮斗的青春回憶錄,描述了他在貧困時(也許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貧困)如何戰(zhàn)勝饑餓成長為一名出色的作家。作品中還涉及老爹在巴黎與一些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一些看似失敗卻美好平凡的往事,不難看出,無論榮獲何種殊榮,在老爹記憶深處,這段時光都可謂珍饈。
      
      
      愛情巴黎:美好見證
      
      在某種意義上,《流動的盛宴》也可以看成老爹對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充滿深情的回憶錄。一九二一年九月老爹與哈德莉喜結(jié)連理,并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建議下協(xié)同新婚妻子定居巴黎,這正是此書回憶的起點(diǎn)。而小說最后,老爹用含糊其辭的語氣“但是等到我們在暮春時分離開山區(qū)回到巴黎,另外的那件事重新開始了”結(jié)束了早年時代在巴黎生活的情況??梢钥闯?,此時已入暮年的老爹依然無法回避對前妻的愧疚,無論是經(jīng)濟(jì)上還是情感上。因為這位勇敢無私慷慨大方的女人永遠(yuǎn)都是老爹最好最忠誠也是最可愛的忠貞的伴侶,可惜他傷了她的心。
      
      小說里的哈德莉體貼賢惠,而且你從來沒有看見或是聽見老爹用“硬漢”的口吻來回應(yīng)她。當(dāng)然,歷史事實恰恰相反,哈德莉因為丟失了老爹的一些手稿和抄本而淚流滿面地哀求老爹原諒?!澳氵@個臭婊子,”老爹粗野而刺耳的叫罵聲深深地刺傷了哈德莉的心,“你知不知道,那些東西是我所有心血,我被你徹底毀了?!眰€人以為,這段深刻的回憶并非老爹有意忘記,定是出于強(qiáng)烈的羞恥心而難以啟齒。或者說,老爹不想再次說出同樣的話,來刺傷她,即便是在自己的內(nèi)心。
      
      “啊,塔迪,”她說,這時我把她摟在懷里,“你回家了,你這次旅行把事辦得多成功啊。我愛你,我們都非常想念你?!蔽覑鬯?,我并不愛任何別的女人,我們單獨(dú)在一起度過的是美好的令人著迷的時光?!适碌慕Y(jié)尾,老爹這樣感嘆道。也許對每一個我們正在愛的人說出這樣的話都是那樣自然而隨意。但是當(dāng)你面對一個你曾經(jīng)愛過又顯然無法挽回的人時,你再說出這樣的話就亟需勇氣。我想,即便是經(jīng)歷過四次婚姻的花花心腸的老爹,依然持有真愛。
      
      這位為了塑造“硬漢”形象傾盡一生的巨人即便在晚年的小說里,也不愿意向現(xiàn)實低頭。他沒有提及在巴黎失業(yè)靠哈德莉的一筆遺產(chǎn)過活,也沒有詳細(xì)描述哈德莉獨(dú)自承擔(dān)家務(wù)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僅僅在旅行之前提到哈德莉為自己親手做了三明治而已。這就是老爹第一位任勞任怨的妻子,在老爹出軌的日子里依然保存著一份無限柔軟的溫情。她沒有要求老爹跟波琳兌現(xiàn)承諾的100天,而是以一封信直截了當(dāng)?shù)亟Y(jié)束了這段婚姻。就像《流動的盛宴》里描述的一樣,我們眼中的哈德莉,是一位偉大的妻子,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友情巴黎:香檳會友
      
      關(guān)于老爹海明威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友誼,鑒于后者的生活方式和前者的個人性格出現(xiàn)嚴(yán)重分歧,或許這段友情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堅固。但是回味老爹在作品中對司各特那些充滿詼諧的刻畫,如:老爹第一次跟司各特見面就問司各特是否在結(jié)婚前跟自己的妻子睡過,司各特用無比單純聲音回復(fù)說他忘記了。再如:他們一起去里昂旅行的時候,司各特感冒了,要求量體溫,因為老爹沒有給茶房的人小費(fèi)所以只得到一支室溫計。我們不難猜想到作為當(dāng)時已經(jīng)憑借《了不起的蓋茨比》紅透文學(xué)界的司各特忍受著老爹用室溫計插進(jìn)自己的腋窩測量體溫時那種五味雜陳的表情。但是司各特在老爹的筆下更像個需要人關(guān)愛的孩子,老爹用父親的口吻告訴司各特,看,你的體溫很正常,沒有發(fā)燒。為了讓司各特放心他還特意量了自己的體溫,孩子氣的司各特立刻又恢復(fù)了光彩。在我眼中,這并不比以那種謙卑的態(tài)度在對斯坦因的描寫上更好下功夫,相反卻更易于消除兩人之間的隔閡。
      
      
      有人說老爹在小說里故意讓司各特被領(lǐng)班忘記,忽略司各特是老爹有意為之,而且在寫司各特那段明顯流露出老爹對司各特的嘲諷。比如討論司各特尺寸大小的那一段,是顯而易見的輕蔑。但是就前文老爹對美國畫家帕散和女模特用餐時的談笑風(fēng)生看來,也許這僅僅是老爹幽默感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老爹一生的作品中審視其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不難發(fā)現(xiàn)老爹對于真實的事,若打定主意要寫,就絕對真實;若是不想寫,就絕口不提。也可以說,在老爹的記憶中,這的確是一段笑料百出的記憶片段,即使發(fā)生在四十年前也難以忘懷。而且美國人的幽默才不在乎是否這位曾經(jīng)的摯友已經(jīng)化為一尊莊嚴(yán)的墓碑。
      
      
      另外在司各特的角度去看海明威,前者曾在給別人的信中這樣寫到 “海明威寫一部偉大的小說,就換一位太太”,可見這兩位文學(xué)偉人在互相表達(dá)對彼此的看法時并沒無那些虛偽的恭維。盡管司各特在生活上極盡奢華,而海明威忍受著饑餓的煎熬并逐漸升華成一種寫作歷練??梢哉f兩者的寫作風(fēng)格和生活態(tài)度完全迥異,但高傲的海明威卻還是盛贊他:“但是同樣有好多年,我沒有比清醒時的司各特更忠實的朋友”。
      當(dāng)然,我們在這部作品中也看到這樣一個漂亮奢華甚至有幾分孩子氣在一些事情上毫無節(jié)制的司各特,而且我們也可以讀出老爹在描寫這對恩愛的夫妻時流露的幾分嫉妒?!八靖魈卦诎l(fā)覺姍爾達(dá)精神錯亂之前沒有再寫出什么好的作品來”,老爹認(rèn)為姍爾達(dá)阻礙了司各特才能的發(fā)揮,更壞的是他還慫恿司各特去干別的小姑娘。但是我們的司各特一直表現(xiàn)出一種憂郁而決絕的氣質(zhì),不正面反對老爹的觀點(diǎn)。在對待姍爾達(dá)的問題上,極度冷靜。的的確確,這是海明威應(yīng)該向司各特學(xué)習(xí)的地方,我想這大概也是老爹把司各特放進(jìn)巴黎回憶錄的原因之一,并且花費(fèi)大量的筆墨。
      
      
      
      
      
      饑餓巴黎:流動的盛宴
      
      最后讓我們把注意力拉回到小說的題目上來,個人認(rèn)為這個題目起的恰到好處,比《流動的圣節(jié)》《流動的饗宴》更有味道。雖則老爹在小說中并未著力描寫巴黎的盛宴,而且在去西爾維婭?比奇書店的時候他還極力選擇一條錯過賣吃食的捷徑。是的,巴黎的盛宴不是在餐桌上而是在作者的心中。這盛宴標(biāo)志著老爹在文學(xué)上的偉大抱負(fù),他在這里找到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咖啡店或者河畔邊緣),尤其是不把靈感的井榨干而是保留一部分等下次創(chuàng)作前汲滿以便更快速地進(jìn)入寫作狀態(tài)。我記得這種方法,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當(dāng)我們跑步時,我們談些什么》中也有提及??梢娚頌橐幻骷?,不僅僅要有靈感,如何控制靈感也是一門必要的學(xué)問。
      
      
      那么流動的又作何解釋?沒錯,巴黎只是老爹漫長一生中的一個站點(diǎn),老爹在以后的寫作生涯中,輾轉(zhuǎn)世界各地。而一直帶在身邊又何嘗不是年輕時在巴黎忍受饑餓勃勃欲出的遠(yuǎn)大理想。我們或許多多少少都經(jīng)歷過胃部翻江倒海的短暫饑餓,但是卻很少有人像老爹這樣在自己決定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時就已然萌芽的名利上的饑餓感。這種饑餓,非得絕對權(quán)威的榮耀才能填滿。在長期流動的過程中,他一直在追尋著自己早年的盛宴,永不止息。
      
      
      早年的老爹,年輕氣盛,血?dú)夥絼偅止?jié)制非常。無論是在對待斯坦因的教誨上,還是在跟喬伊斯探討埃茲拉許諾給他們授予獎金的問題上。他知道如何滿足對方的虛榮心,如何做讓他們開心而又使他們對自己刮目相看。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不僅僅對女人,他對任何地位高的人都有這種應(yīng)對能力。這大概也是他在饑餓時候領(lǐng)悟到的處事哲學(xué),對一個有地位的人,他能看到對方不滿足的地方在哪里,他懂得用何種方式來緩解這種危機(jī)。這是盛宴的一部分,巴黎給予他的晚餐。
      
      在別的傳記上看到早年的海明威對人物傳記持有很大偏見,他曾說:“只有在你不相信自己功績的時候,你才能寫回憶錄?!?954年在非洲飛機(jī)失事后,海明威通過檢查自己的一生和訃告才對回憶錄表示一定的尊敬。在這種情況下,于1957年,他開始積極投入這場盛宴。
      
      
      只是,時隔四十年,巴黎早已物是人非,盛宴也無,加之各種疾病纏身,老爹在寫作上的漸漸力不從心。他深切感受到,這場盛宴不是離他越來越近,也許流的越來越遠(yuǎn),像密歇根州北部的大雙心河一樣,沖走了水潭里他向往已久的鮭魚。
      
      
      
      
      
      
      
      老爹在這本書里回憶了愛情,友情,以及自己是如何成為一名饑餓藝術(shù)家的奮斗歷程。他將這場盛宴現(xiàn)場安置在剛出道時的最窮困時期而不是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光輝年代,他拋棄了追求了一生的金錢榮耀或者女人。他反思自己,不是放大自己的理想,而是將他畢生秉承的“硬漢”形象留給自己,他盡可能的希望自己永遠(yuǎn)年輕,用無限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迎接隨時而來的盛宴。
      
      
      參考文獻(xiàn):
      《海明威》/(英)伯吉斯著;余光照譯,——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6第一版
      《海明威傳》/吳曉奎著——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9第一版
      
      
  •      處在這樣寒冷的初春,經(jīng)常默默地在心里回想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在車?yán)锟垂舛d禿的樹枝,暗淡的街燈,清冷的空氣,腦海里飄過書里的只言片語,偶爾因為疲倦或困乏的時候恍然會覺得時空的錯亂,閃現(xiàn)出那時海明威筆下巴黎的虛假的春天。
      
       海明威在我的讀書目錄上一直是被排斥和不招待見的,原因來自于小時候最討厭學(xué)校的推薦書目,充斥著一股主旋律的感覺,一想到語文考試?yán)锏慕?jīng)典問答,什么表達(dá)了什么主題思想就忍不住厭惡。至于我為什么買了他的書,我自己至今也不明白,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緣分,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無意間撿到寶,愛上了海明威,也順帶愛上了菲茨杰拉德。
      
       回憶大部分是美好的,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shù)》給出了最精辟的見解,人們在腦海里自動忽略了那些不好的記憶,即便是曾經(jīng)的貧窮也在海明威的筆下變成一種理想式的美好。書名為《流動的盛宴》,可是海明威所回憶的巴黎生活卻是饑餓寒冷和艱苦的寫作,他仿佛只是單純的回憶些日常的瑣事,極為簡練的只言片語卻足夠有力的描繪出那時的生活狀態(tài),我如同像哈利波特里寫的那樣掉進(jìn)了海明威的記憶里,在他的記憶力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隨著他去拜訪斯泰因小姐,聽她武斷的談?wù)摗懊悦5囊淮被蚴峭詰?,甚至仿佛嘗到了斯泰因小姐招待客人的白葡萄酒的味道,或是跟他一起坐在咖啡館里,看他寫作,同他一起看一位姑娘,亦可以從他的記憶里看到那時的菲茨吉拉德。那時的貧窮仿佛都帶著人文浪漫主義的色彩。
      
       “這里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甚至連我們碰到的貧困,突然掙到的一筆錢,頭上的月光,事情的正誤,還有躺在你身邊、在月光下熟睡的人的呼吸聲,都不那么簡單?!?br />   
       海明威似乎只是淡淡的簡單回憶,沒有過多的敘述,恰如其分的描寫,宛若天成,他似乎什么也沒有多說,但卻讓你覺得他什么都說了,一切盡在不言中。晚上的時候,我常拿這本書來讀,隨便打開一張便讀下去,但我很少翻看最后一章。
      
       我多么的樂意只看到他提到和哈德利旅行時,那簡單幾句卻帶有幸福感的對白。聽他講和哈德利贏了賽馬而飽餐一頓,聽他說即便是和哈德利在勒穆瓦納主教街那間破舊的沒有熱水,沒有抽水馬桶,甚至只有床墊的公寓里也過得幸福快樂。
      
       “你開始說謊,又恨說謊,這就毀了你?!?br />   
       可是結(jié)局就是一個狗血的第三者的故事。飲水魚帶來了有錢人,保琳的加入變成了三個人的生活,丈夫開始功成名就,妻子的閨蜜和丈夫的婚外戀情,多么八點(diǎn)檔的劇情啊。
      
       海明威最終錯過了一班又一班的回家的火車。當(dāng)他再度回去的時候,當(dāng)火車進(jìn)站看見月臺上等待他的哈德利的時想,“我愛她,我不愛其他任何人”。然而此后不久他們離了婚,而海明威又很快和保琳結(jié)婚。說實話,我曾經(jīng)很想在這個時候扇他一耳光。但是后來好似也慢慢有些感悟,那些曾經(jīng)的時光,不是愛或不愛就可以的。
      
      
       巴黎仍舊是巴黎,即便懷疑春天不會來了,但終究還是來了,只是一切都那么不同了。
      
  •   寫得真好,也準(zhǔn)備讀讀英文版了
  •   他的書我也不太喜歡,不過你看看他傳記,確實很猛
  •   不是翻譯的問題,寫得問題,江郎才盡,搜刮語言,組織調(diào)調(diào)的筆鋒一眼就能看出來。
  •   對于《老人與海》是個三俗故事,簡直不能認(rèn)同再多。而《流動的盛宴》處處都是想說什么又不敢直說,說了之后還拍拍馬屁的文字。當(dāng)即就覺得,這種人能寫出什么呢?至于那些追風(fēng)的人們,去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