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席慕蓉 頁數(shù):384
Tag標簽:無
前言
重看了席慕蓉一九八二年以後,一直到最近的散文精選??吹揭粋€頗熟悉的朋友,在長達三十年間,持續(xù)認真創(chuàng)作,看到她寫作的主題意識與文字力量都在轉(zhuǎn)變。而那轉(zhuǎn)變,同時,也幾乎讓我看到了臺灣戰(zhàn)後散文書寫風(fēng)格變化的一個共同的縮影?! ∠饺氐谝槐旧⑽募恰冻砷L的痕跡》,作者對自己那一時間的文學(xué)書寫,定了一個很切題的名字。席慕蓉寫作的初衷,正是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她在《成長的痕跡》這本集子中很真實也很具體地述說自己成長中的點滴,圍繞著父親、母親、丈夫、孩子、學(xué)生,席慕蓉架構(gòu)起八零年代臺灣散文書寫的一種特殊體例?! ∽x到第一篇〈我的記憶〉,我就停下來想了很久?! ∠饺啬觊L我應(yīng)該不超過四歲,但是她在〈我的記憶〉裡講到在戰(zhàn)爭中的「逃難」經(jīng)驗,我愣了一下,那「逃難」是具體的,有畫面的,有細節(jié)的。我忽然想起來,我ㄧ出生就跟著父母逃難,但是,我的「逃難」沒有畫面,沒有我自己的「記憶」,而是經(jīng)由父母轉(zhuǎn)述的情節(jié)?! ∠饺卦凇次业挠洃洝笛e這麼清晰地描述-- 我想,我是逃過難的。我想,我知道什麼叫逃難。在黑夜裡來到嘈雜混亂的碼頭,母親給每個孩子都穿上太多的衣服,衣服裡面寫著孩子的名字。再給每個人手上都套一個金戒指。 我在這裡沒有看到戰(zhàn)爭的直接書寫,但是看到了戰(zhàn)爭前「逃難」時一家人為離散落難做的準備。 臺灣戰(zhàn)後散文書寫一直持續(xù)著這個主題,是「戰(zhàn)爭移民」離亂到南方以後,安定一陣子,隔著一點安全距離對「逃難」的記憶?! ∠饺貙憽次业挠洃洝凳窃诎肆隳甏?,那個時候,每天早晨,孩子跟父母道別,上班的上班,上學(xué)的上學(xué),沒有哪一個父母需要把孩子的名字寫在衣服裡面?! ∠饺匾靶牟淮蟮纳⑽臅鴮?,並不想寫戰(zhàn)爭,甚至也不是寫「逃難」,而是在幸福的年代輕輕提醒--我們是幸福的?! ∥页踝R席慕蓉是在七零年代的後期,臺灣還沒有解嚴,我剛從法國回來,在雄獅美術(shù)做編輯,也在大學(xué)兼幾門課。席慕蓉比我早兩年從歐洲回國,結(jié)了婚,在大學(xué)專任教職,有兩個孩子,家庭穩(wěn)定而幸福?! 《嗄赆嶂刈x那一時期席慕蓉的作品感觸很深,〈我的記憶〉裡寫到「母親」被人嘲笑,因為逃難的時候,還帶著「有花邊的長窗簾」。別人嘲笑「母親」--「把那幾塊沒用的窗簾帶著跑」?! 刚l說沒用呢?」席慕蓉反問著--「在流浪的日子結(jié)束以後,母親把窗簾拿出來,洗好,又掛在離家萬里的窗戶上。在月夜裡,隨風(fēng)吹過時,母親就常常一個人坐在窗前,看那被微風(fēng)輕輕拂起的花邊。」 席慕蓉對「安定」「幸?!埂该馈沟膱猿只蚬虉?zhí),一直傳遞在她最初的寫作裡?;蛟S,因為一次戰(zhàn)爭中幾乎離散的恐懼還存在於潛意識中,使書寫者不斷強調(diào)著生活裡看來平凡卻意義深長的溫暖與安定,特別是家庭與親人之間的安定感?! ∠饺爻掷m(xù)寫作畫畫,然而她的文學(xué)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曾干擾攪亂她幸福安定的婚姻與家庭生活?! 〔皇呛芏鄤?chuàng)作者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也不是很多創(chuàng)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的安定與藝術(shù)之間能夠做到兼顧兩全?! ∠饺靥幚韯?chuàng)作時的感性自由,與在處理現(xiàn)實生活時的理性態(tài)度,有令人羨慕的均衡。尤其做為她的朋友,除了感覺到她在創(chuàng)作領(lǐng)域任由情感肆無忌憚地馳騁奔瀉之外,卻也捏一把冷汗,常常慶幸那馳騁奔瀉可以適當?shù)卦诂F(xiàn)實生活裡不逾越規(guī)矩?! ∠矏巯饺厣⑽暮驮姷臅鴮懙淖x者,應(yīng)該讀得出她在文字間流露的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聰敏智慧?! ≡诰x集收錄自《有一首歌》的散文裡席慕蓉這樣分析自己-- 到底哪一個我才是真正的我呢? 是那個快快樂樂地做著妻子,做著母親的婦人嗎? 是那個在暮色裡,手抱著一束百合,會無端地淚落如雨的婦人嗎? 是那個謹謹慎慎地做著學(xué)生,做著老師的女子呢? 還是那一個獨自騎著單車,在迂迴的山路上,微笑地追著月光走的女子呢? 席慕蓉一連串地自我詢問,似乎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事實上,她的「謹謹慎慎」,似乎是為了守護一整個世代在戰(zhàn)爭離亂後難得的安定幸福吧,而那「謹謹慎慎」對生活安定的期盼也一點不違反她內(nèi)心底層對自由、奔馳、狂放熱烈夢想的追求?! 《嗄昵?,有一次席慕蓉開車帶我和心岱夜晚從高雄縣橫越南橫到臺東,車子在曲折山路裡飛馳,轉(zhuǎn)彎處毫不減速,幽暗裡看到星空、原野、大海,聞到風(fēng)裡吹來樹木濃郁的香,一樣還要大叫大嚷,驚嘆連連,也一樣毫不減速?! ∥易隈{駛座旁,側(cè)面看著席慕蓉,好像看著一個好朋友背叛著平日的「謹謹慎慎」的那個自己,背叛著那個安定幸福的「妻子」與「母親」的腳色。我好像看到席慕蓉畫了一張結(jié)構(gòu)工整技法嚴謹?shù)挠彤嫞ㄋ?guī)美術(shù)學(xué)院出身的科班技巧,總使我又羨慕又忌妒,她創(chuàng)作上的認真,也一直使我又尊敬又害怕)但是,她忽然不滿意了,把一張可能受眾人讚美的畫作突然都塗抹去了,狂亂不羈地大筆觸揮灑下,隱隱約約還透露著細緻委婉的底蘊心事。我想像她坐在畫前,又想哭又想笑,拿自己沒辦法?! ∥蚁矚g那時候的席慕蓉,又哭又笑,害怕失去安定幸福,又知道自己自由了,像她在南橫山路上的狂飆,像她在大地蒼宇間全心的驚嘆呼叫,看到一個在安定幸福時刻不容易看到的席慕蓉,看到一個或許在更長久基因裡就一直在傳承的游牧種族的記憶,奔放,自由,豪邁,遼闊,激情-- 我忽然看著車速毫不減緩的席慕蓉說:「妳真的是蒙古人唉--」 席慕蓉前期的散文書寫裡提到的「蒙古」並不多,〈飄蓬〉應(yīng)該是比較重要的一篇。讀者隱約感覺到席慕蓉應(yīng)該有另一個名字--穆倫?席連勃。我有一次央求席慕蓉用蒙古語發(fā)音給我聽。「慕蓉」聽起來像一條在千里草原上緩緩流著的寬闊「大河」。我很高興我的朋友有一個叫「大河」的名字,她,當然是不應(yīng)該永遠是「謹謹慎慎」的?! ∵@一本散文精選,分為三輯,第一輯結(jié)束在《寫給幸?!贰ⅰ秾懮摺?。已經(jīng)到了接近九零年代前後,臺灣從戒嚴走向解嚴是在一九八八年。公教人員的解嚴是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席慕蓉在這一年八月底前就到了蒙古高原?! 【帕隳甏葬幔_灣解嚴了,一般人容易看到初初解嚴後社會被放大的失序、混亂、吵雜,甚至因此懷念起戒嚴時代的「謹慎」「安定」?! 〉?,從文學(xué)書寫來看,九零以後的議題顯然多起來了,議題多,絕不是「失序」,絕不是「吵雜」,而是一種「自由」的開始?! 【帕隳甏?,臺灣的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一起開始經(jīng)驗從剛剛由「威權(quán)」控制的「秩序」裡解放出來的「自由」,享受那種忍不住的「自由」的快樂與狂喜?! 缸杂伞沟某跗诳偸且幸稽c放肆任性的,每一個人都爭相發(fā)言,用來掙脫綑綁太久的束縛感,用來表達自己,用來讓別人聆聽自己、理解自己。 收在這本集子裡「輯二」的作品,都是席慕蓉創(chuàng)作於九零年代解嚴以後的散文?! ∠饺貢鴮懽约杭易鍤v史,尋找自己血緣基因的作品多起來了。從書名來看--《我的家在高原上》、《江山有待》、《黃羊.玫瑰.飛魚》、《大雁之歌》、《金色的馬鞍》、《諾恩吉雅》,那深藏在席慕蓉血液裡的蒙古基因顯露了出來。她一次一次去蒙古,她不斷向朋友講述蒙古,她書寫蒙古,要朋友跟她一起去蒙古,一九九一年十六名朋友跟她去烏蘭巴托參加了蒙古國的國慶。 或許我們很少細想,臺灣解嚴以前,是不會有「蒙古國」的,我們也不可能去參加「蒙古國」的「國慶」。 文學(xué)書寫裡的個人和她所屬的社會一起經(jīng)歷著思想心靈上的「解嚴」?! ≡谀莻€時期,席慕蓉一說起蒙古就要哭,像許多人一樣激動,迫不亟待,要講述自己,講述別人不知道的自己。 有一次跟席慕蓉去苗栗一家作客,主人熱情,當時積極推動臺灣獨立,他熱情好客,親自下廚做菜,拿出好酒,酒喝多了,私下偷偷問我:「席慕蓉為什麼老說蒙古?」 我笑了笑,看著這個從早到晚「愛臺灣」掛在口邊的朋友說:「你老兄不是也老是說臺灣嗎?」 喝多了酒,這「老兄」忽然眼眶一紅,就哭了起來?! ∥蚁矚g臺灣的九零年代,我珍惜臺灣九零年代的文學(xué)書寫,我珍惜每一個人一次天真又激動的自我講述。每一個人都開始講自己,因此,每一個人也才有機會學(xué)習(xí)聆聽他人。臺灣九零年代的散文書寫記錄著解嚴以後的真實歷史?! ∈赵诰x集「輯二」中的幾篇作品相對於「輯一」,篇幅都比較長。很顯然,席慕蓉的散文書寫,到了九零年代之後,由於對歷史時間縱深與地理空間的開展,她前期來自於個人成長單純生活經(jīng)驗的感觸,必須擴大,可以容納更具思想性與資料性的論述,她在「輯一」裡比較純粹個人感性的散文文體風(fēng)格,也一變而加入了時代深沉感喟的論辯。 對於熟悉席慕蓉前期文體唯美風(fēng)格的讀者,未嘗不也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 創(chuàng)作者,讀者,都在與整個時代對話,一起見證九零年代臺灣解嚴以後的新文學(xué)書寫的變化?! 唇裣蜗Α?、〈風(fēng)裡的哈達〉都是席慕蓉第一次回蒙古尋根之後的心事書寫。那是一九八九年,解嚴後的第一年,許多人踏上四十年不能談?wù)?、假裝不存在,無從論述的土地,許多人開始回去,親自站在那土地上,重新思考「故鄉(xiāng)」的意義。臺灣的散文書寫擺脫了假想「鄉(xiāng)愁」的夢魘回憶?! 唇裣蜗Α抵皇窃谡乙粋€「家」,一個父親口中的「家」,父親不願意再回去看一眼的「家」,席慕蓉回去了,到了「家」的現(xiàn)場,然而「家」已經(jīng)是一片廢墟?! 【褪悄茄e,曾經(jīng)有過千匹良駒,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潔白乖馴的羊群,曾經(jīng)有過許多生龍活虎般的騎士在草原上奔馳,曾經(jīng)有過不熄的理想,曾經(jīng)有過極痛的犧牲,曾經(jīng)因此而在蒙古近代史裡留下了名字的那個家族??! 就在那裡,已成廢墟?! ∫郧白x到這一段,我就在想,席慕蓉原有散文的篇幅大概已經(jīng)不夠容納這麼複雜的家族故事了?! ≡谙饺貙Π捕ㄐ腋I畹膲粝胫?,有一段時間,她也許不知道,也許不想清楚知道,為什麼父親要長年在德國大學(xué)教授蒙古歷史文化,不願意回故鄉(xiāng),也不願意回臺灣?! ∠饺氐哪赣H是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大會蒙古察哈爾盟八旗群的代表,母親一九八七年去世,在散文書寫裡席慕蓉要晚到二○○四年才透露了母親受到情治單位「監(jiān)視」的事,收在「輯三」的第一篇〈記憶廣場〉裡寫到一個家庭多年好友在母親去世後說出如下的話:「其實我當初接近你的媽媽,是有任務(wù)的,你們在香港住了那麼多年才搬到臺灣來,我必須負責(zé)彙報她的一切行動?!埂 ∵M入二○○○年前後,徹底的思想解嚴,臺灣的散文書寫裡大量出現(xiàn)自己家族或自身的經(jīng)驗回憶。在這一方面,相對來說,席慕蓉卻仍然寫得不很多。她的父親母親的故事,牽連著蒙古近代在幾個政治強權(quán)之間求族群存活的血淚歷史,牽連著國共兩黨的鬥爭,也牽連著中國、俄國、日本或更多列強的利益鬥爭?! ∠饺孛苤?,她站立在蒙古草原上,嗅聞著廣大草原包圍著她的清香,或在暗夜裡仰望滿天繁星,淚如雨下,她相信那是父親母親少年時都仰望過的同樣的星空?! ∪欢?,她寫了篇幅巨大的〈嘎仙洞〉,追溯到公元四四三年三月一日北魏鮮卑王朝拓拔太武帝的歷史,席慕蓉引證史書,參考當代學(xué)者的考古報告,親自到現(xiàn)場勘查,似乎要為一個湮沒無聞的被遺忘的族群曾經(jīng)存在過的強盛做見證?! ∧窃?jīng)是輝煌的歷史,但那確實已是廢墟?! ∥腋矚g的可能是「輯二」裡的〈丹僧叔叔--一個喀爾瑪克蒙古人的一生〉,席慕蓉用近於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了家族長輩丹僧叔叔的一生,牽連到新疆北部一支蒙古族群從十七世紀以後遷徙流離的故事,牽連到近代二戰(zhàn)中這一支蒙古族在中國、俄羅斯、德國納粹之間求夾縫生存的悲辛歷史,他們十幾萬人東飄西盪,只是要找一個「家」,為了找一個「家」,十幾萬人死亡流散超過一半?! ∠饺氐纳⑽臅鴮懹辛烁鼜V大的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視野。但是,我相信她仍然是矛盾的,或許她仍然願意是那個對一切美好懷抱夢想,隔著距離,單純嚮往美麗草原的過去的自己,但是,顯然書寫創(chuàng)作使她一往直前,再也無法回頭了?! 串愢l(xiāng)的河流〉寫父親的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十日的逝世,寫跟父親相處的回憶,寫父親的一生,寫得如此安靜-- 追悼儀式中,父親的同事,波昂大學(xué)中亞研究所的韋爾斯教授站到講臺上,面對大家,開始講述父親一生的事蹟之時,我才忽然明白,我一直都在用一個女兒的眼光來觀看生活裡的父親,那範圍是何等的狹窄?! ∥覐膩頉]有想過應(yīng)該也對自己的父親做一番更深入的了解-- 是的,那個在蒙古自治運動遭遇種種險難的「拉席敦多克先生」是席慕蓉散文書寫裡的「父親」,席慕蓉不像有些書寫者可能更重視歷史裡的「拉席敦多克」,她勿寧更願意耽溺在享受萊茵河畔父女依靠著談話的美好時光?! ∷娡菚r光停止,凝固,變成真正的歷史-- 三十年前,初識席慕蓉,我們都有健在的父母,如今,我們都失去了父親母親,我們也都有了各自的滄桑?! ∠饺氐纳⑽呐c詩,在華文書寫的世界,為許多人喜愛,帶給讀者安慰、夢想、幸福的期待?! ∷恼J真、規(guī)矩常常使我敬佩,因為是好朋友,我也常常頑皮地故意調(diào)笑她的拘謹工整。 但是她一直在改變,「輯三」裡的最後一篇〈瑪麗亞?索--與一位使鹿鄂溫克女獵人的相遇〉,席慕蓉記錄了二○○七年五月她在大興安嶺北端探訪八十歲鄂溫克女獵人的故事,敘述一個只有兩萬多人口的鄂溫克人,鄂溫克人分為三部,而其中,使鹿鄂溫克人又是三個部裡人數(shù)最少的一支,如今已不到兩百人?! ∠饺乜吹浆斃麃?索,她寫道-- 山林已遭浩劫,曾經(jīng)在山林中奔跑飛躍的女獵人,白髮已如霜雪,一目已眇,卻仍然不肯屈服,寂然端坐在自己的帳篷裡,隱隱有一種懾人的氣勢?! ∵@篇壓卷的作品不只是一個女獵人的傳奇故事,也在寫使「山林浩劫」的現(xiàn)代文明。席慕蓉反覆詢問著、質(zhì)問著,一種敬天愛地的傳統(tǒng)存活方式,為什麼常常被認為與「現(xiàn)代文明」衝突。而巨大國家政策的「封山育林」又將使這些世代狩獵維生的小小族群何去何從? 席慕蓉的散文書寫有了更深沉也更現(xiàn)代性的命題?! ∫槐揪x集的出版,書寫者回頭省視自己一路走來,可能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走了那麼久,現(xiàn)在才正要開始?! ∮辛藴嫔?,不再是父親的女兒,不再是丈夫的妻子,席慕蓉的文學(xué)與繪畫,是不是又將要有全新的起點了。 席慕蓉一定知道,說這句話時,我是心裡悸慟著說的。 我多麼希望在自己的書寫裡永遠不要面對滄桑。但是,如果一定要面對,相信這條路上,是有好朋友可以結(jié)伴同行的?! 。稹鹁拍晔辉率迦铡 ⊥扑]席慕蓉 席慕蓉兼?zhèn)湮膶W(xué)創(chuàng)作與美術(shù)才藝。我曾看她的畫展,看得入迷;也曾聽她朗誦詩,聽得熱淚湧起。而今我讀她精選的散文,以天地想像、人世感應(yīng),掌握精確之外有屬於不可求、包容著美的無盡意?! ∠饺厍f嚴而敏感,矜持而親切。她用有情之眼穿透現(xiàn)象面,構(gòu)圖佈局,不只是說她自己,不只是寫一時一地一景;帶著歷史意識、壯遊的心,她的筆追根究柢,問身世、問國族、問天命,心搏如日光牽繫著遠方的高原,完成代表她的蒙古史詩?! 。惲x芝
內(nèi)容概要
席慕蓉三十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精選不同年代的散文代表作,混合使用鋼筆與畫筆,從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到《寫給幸?!贰ⅰ秾懮摺返淖晕页砷L經(jīng)驗、家族書寫,到《我的家在高原上》、《黃羊?玫瑰?飛魚》、《大雁之歌》、《金色的馬鞍》、《諾恩吉雅》的蒙古家鄉(xiāng)情調(diào),席慕蓉透過散文展現(xiàn)生命的高潮起伏,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席慕容 臺北師範學(xué)院美術(shù)科、臺灣師範大學(xué)美術(shù)系畢業(yè)後,赴歐深造,專攻油畫,兼習(xí)蝕刻版畫。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之成績畢業(yè)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曾獲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及歐洲美協(xié)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wù)滦略姫劦取T跉W洲及國內(nèi)舉行過多次個人畫展。畫餘從事散文及詩的創(chuàng)作。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等四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nèi)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xiāng)為創(chuàng)作主題。二○○二年受聘為蒙古大學(xué)名譽教授。
書籍目錄
編輯前言.推薦席慕蓉∕陳義芝 寫給穆倫.席連勃--序《席慕蓉精選集》∕蔣勳 席慕蓉散文觀 輯一 前塵 我的記憶 貓緣 成長的痕跡 蓮座上的佛那串葡萄生日卡片 星期天的早上 飄蓬 黃粱夢裡 時光 嚴父 貝殼 孤獨的樹畫幅之外的 街景 回音 軀殼 睡蓮 昨日 花之音 輯二 昨夜 蝶翅 透明的哀傷 泰姬瑪哈 汗諾日美麗之湖 蘇武的神話 今夕何夕風(fēng)裡的哈達 松漠之國源--寫給哈斯 故居 此身 嘎仙洞 丹僧叔叔--一個喀爾瑪克蒙古人的一生 盛宴 母語 無題 夏日草原 河流的荒謬劇 夏天的夜晚異鄉(xiāng)的河流 輯三 此刻記憶廣場真實的人生有一首詩 重返灣仔 七月十日七月十四日十月二十三日 關(guān)於揮霍 對照集 走馬曼德拉山巖畫瑪麗亞.索--與一位使鹿鄂溫克女獵人的相遇 席慕蓉散文寫作年表 席慕蓉散文重要評論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我的記憶 學(xué)生們一向和我很親,上課時常常會冒出一些很奇怪的問題,我也不以為意,總是儘量給他們解答。 有一天,一個胖胖的男生問我:「老師,你逃過難嗎?」 他問我的時候還是微笑著的,二十歲的面龐有著一種健康的紅暈。 而我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想,我是逃過難的。我想,我知道什麼叫逃難。在黑夜裡來到嘈雜混亂的碼頭,母親給每個孩子都穿上太多的衣服,衣服裡面寫著孩子的名字,再給每個人手上都套上一個金戒指……。 我知道逃難,我想我知道什麼叫逃難。在溫暖的床上被一聲聲地喚醒,被大人們扯起來穿衣服、穿鞋、圍圍巾、睡眼惺忪的被人抱上卡車。車上早已堆滿行李,人只好擠在車後的角落裡,望著乳白色的樓房在晨霧中漸漸隱沒,車道旁成簇的紅花開得驚心。而忽然,我最愛的小狗從車後奔過來,一面吠叫,一面拚了全力在追趕著我們。小小心靈第一次面對別離,沒有開口向大人發(fā)問或懇求,好像已經(jīng)知道懇求也不會有效果。淚水連串地滾落,悄悄地用圍巾擦掉了,眼看著小狗越跑越慢,越來越遠,而五、六歲的女孩對一切都無能為力。 然而,年輕的父母又能好多少呢?父親滿屋子的書沒有帶出一本,母親卻帶出來好幾幅有著美麗花邊的長窗簾,招得親友的取笑:「真是浪漫派,貴重的首飾和供奉的舍利子都丟在客廳裡了,可還記得把那幾塊沒用的窗簾帶著跑?!?誰說那只是一些沒用的物件?那本是經(jīng)過長期的戰(zhàn)亂之後,重新再經(jīng)營起一個新家時,年輕的主婦親自出去選購,親自一針一線把它們做出來,再親手把它們掛上去的,誰說那只是一些沒用的物件呢?那本是身為女人最美麗溫柔的一個希望啊。 在流浪的日子結(jié)束以後,母親把窗簾拿出來,洗好,又掛在離家萬里的窗戶上,在月夜裡,微風(fēng)吹過時,母親就常常一個人坐在窗前,看那被微風(fēng)輕輕拂起的花邊。 這是我所知道的逃難,而當然,還有多少更悲傷更痛苦的不同的命運,我們一家相比之下,反倒是極為幸運的一家了。年輕的父母是怎樣牽著老的、帶著小的跌跌撞撞地逃到香港,一家九口幸而沒有在戰(zhàn)亂中離散。在這小島上,我們沒有什麼朋友,只是一心一意地等待,等待著戰(zhàn)爭的結(jié)束,等待著重返家鄉(xiāng)?! 「赣H找到一個剛蓋好的公寓,門前的鳳凰木還新栽下去不久,新舖的紅鋼磚地面還灰撲撲的都是些細碎的砂石,母親把它們慢慢地掃出去。父親買了家具回來,是很多可以摺疊的金屬椅子,還有一個可以摺疊的同樣質(zhì)料的方桌子,擺在客廳裡,父親還很得意地說: 「將來回去的時候還可以帶著走?!?全家人都接受了這種家具。儘管有時候吃著吃著飯,會有一個人忽然間被椅子夾得動彈不得?;蛘咄砩献龉φn的時候,桌子會忽然陷下去,大家的書和本子都混在一起,有人乘勢也嘻嘻哈哈地躺到地上,製造一場混亂。不過,大家仍然心甘情願地用這些奇妙的桌椅,因為將來可以帶回去。 一直到有一天,木匠送來一套大而笨重的紅木家具,可以摺疊的桌椅都不見了。沒有人敢問一句話,因為父親經(jīng)常鎖緊眉頭,而母親也越來越容易動怒了。 香港公寓的屋門上方都有一個小小的鐵窗,窗上有塊活動的木板,我記得我家的是塊菱形的,窗戶開得很高,所以,假如父母不在家而有人來敲門時,我們就需要搬個椅子爬上去,把那塊木板推開,看看來的客人是誰?! ∥覀兊目腿撕苌?,但是卻常常有人來敲門,父母在家時,會不斷地應(yīng)門,而在有事要出去的時候,總會拿出一疊一毛或者五分的硬幣放在桌上,囑咐我們,有人來要錢時就拿給他們。 我們這些小孩從來都不會搞錯,什麼人是來拜訪我們的而什麼人是來要錢的。因為來要錢的人雖然長得都不一樣,卻都有著相同的表情,一種很嚴肅,很無奈的表情。他們雖然是在乞討,卻不像一個乞丐的樣子。他們不哭、不笑、不出聲;只在敲完了門以後,就安靜地站在那裡,等我們打開小窗,伸出一隻小手,他就會從我們的手中接過那一毛錢或者是兩個斗零(五分),然後轉(zhuǎn)身慢慢走下樓去,從不道一聲謝?! ≡谝惶熘畠?nèi),總會有七、八個,有時甚至十一、二個人來到我們的門前,敲門,拿了錢,然後走下樓去。我們雖然對那些面貌不太清楚,但是卻知道絕不會有人在一天之內(nèi)來兩次,而且,也知道,在一個禮拜之內(nèi),同一個人也不會天天來,有時候也會加上一些新的面孔,而那些面孔,常常都是很年輕的。 我們不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墒?,我猜他們拿了錢以後是去下面街上的店子裡買麵包皮吃的。我看過那種麵包皮,是為了做三明治而切下的整齊的邊,或者是隔了幾天沒賣出去的陳麵包,有好心的老闆,仍然把它們像糖果一樣地放在玻璃罐子裡,也有些麵包店就把它們亂七八糟地堆在店門口的簍子裡,給他一毛錢,可以買上一大包。 有時候,在公寓左邊那個高臺上的修女辦的醫(yī)院也會發(fā)放這種麵包皮。那些人常常在去過醫(yī)院以後,再繞到我們家來?! ∥覀冊谌龢?,可以看到他們一面嚼著一面低頭向我們這邊走過來。他們從不會兩個人一起來,總是隔一陣子出現(xiàn)一個孤單的人,隔一陣子,傳來幾響敲門的聲音,我和妹妹就會爭著擠上椅子,然後又很不好意思地打開那扇小門,對著一個年輕卻憔悴的面孔,伸出我們的小手。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門外的面孔按時出現(xiàn)。夏季過了,我進了家後面山上的那個小學(xué),新學(xué)校有一條又寬又長的階梯,下課時常常從階梯上跳著走回家,外婆總會在家門前的鳳凰樹下,帶著妹妹和弟弟,微笑地迎接我。 學(xué)校的日子過得很快樂,一個學(xué)期過了,又是一個學(xué)期,然後妹妹也開始上學(xué),我們在家的時間不多,放了學(xué)就喜歡在鳳凰木底下消磨,樹長得滿高的了,弟弟跟在我們身後跑來跑去,胖胖的小腿老會絆跤。 「姥姥,怎麼現(xiàn)在都沒人來跟我們要錢了?」 有一天妹妹忽然想起來問外婆??刹皇菃幔俊 ∥乙蚕肫饋砹?,這一向都沒看到那些人,他們?yōu)槭颤N不來了? 外婆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深深地嘆了口氣,然後就牽著弟弟走開了,好像不想理我們兩個,也不想理會我們的問題。 後來,還是姐姐說出來的:家裡情況日漸拮據(jù),一家九口的擔子越來越沉重,父母再餘不出錢來放在桌子上。而當有一天那些人再來敲門時,父親親自打開了屋門,然後一次次地向他們解釋,我們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繼續(xù)幫助下去了。奇怪的是,那些一直不曾說過謝謝的人,在那時反而都向父親深深地一鞠躬後才轉(zhuǎn)身離去。 向幾個人說過以後,其他的人好像也陸續(xù)都知道了,兩三天以後,就再也沒有人來我們家,敲我們的門,然後,安靜地等待著我們的小手出現(xiàn)了。 姐姐還說: 「爸爸不讓我們告訴你們這三個小的,說你們還小,不要太早知道人間的辛苦??墒?,我覺得你們也該多體諒一下爸爸媽媽,別再整天叫著買這個買那個的了……?!?姐姐在太陽底下瞇著眼睛說這些話的樣子,我到今天還記得很清楚。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從那天起開始長大? 我始終沒有回答我學(xué)生的那個問題。 不是我不能,也不是我不願,而是,我想要像我的父母所希望的那樣,要等到孩子們再長大一點的時候才告訴他們,要他們知道了以後,永遠都不忘記?! ∩徸系姆?風(fēng)聲是很早就放出去了,因為,我很愛看朋友們那種羨慕得不得了的樣子: 「真的要去尼泊爾???」 朋友的眼睛好像在剎那間都亮了起來,於是,我就可以又得意又謙遜地回答他們:「是??!不過還不知道手續(xù)辦得怎麼樣?假如辦成的話,我們還要去印度,去喀什米爾哩!」 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當年去歐洲讀書的時候,好像還都沒這麼興奮。向別人說起那些遙遠的地方的名字時,真有種陶陶然、薰薰然的感覺。 我一直想去那種地方,遙遠、神祕和全然的陌生。不管是金碧輝煌的古老,或者是荒蕪髒亂的現(xiàn)代,一切都只是在一種道聽塗說的傳言裡存在,和我沒有絲毫痛癢相關(guān),我可以用欣賞童話的那種心情去欣賞那塊土地,不必豔羨,不必比較,也不必心傷?! 《w機飛到加德滿都盆地上空時,也真給了我一種只有童話裡才能有的那種國度的感覺。從特別白、特別厚的雲(yún)層掩映下,一點點地向我們逐漸展露出來的豐饒的綠色高原,有那樣乾淨美麗的顏色,房屋、樹木、山巒都長得恰像我夢裡曾經(jīng)臆測過的模樣。又好像一張年代稍有點久遠,可是筆觸仍然如新的透明水彩畫。 在那個時候,我並沒想到,有一件事情正在等待著我。在事情發(fā)生之前,我是一點也沒能料到的。 到了加德滿都,住進了「香格里拉」旅館,稍事休息,喝了旅館特別為我們準備的迎賓酒後,我們就開始參觀活動了。第一站就是城郊東方的山上那座「四眼神廟」,那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一座佛塔。同行的尼泊爾導(dǎo)遊很熱心地為我們講解:塔是實心的,底下的圓座代表宇宙,而上面四方座上畫的四面佛眼代表佛在觀看注視著眾生,然後,然後……。 他的英文帶有很重的土腔,聽起來很費力,於是,我們就一個兩個地慢慢溜開了。要溜要趕快,否則,只剩下你一個人時,就很不好意思而必須硬著頭皮聽下去了。 我溜到佛塔旁邊一個賣手工藝品的小店裡,剎時間目迷五色,把外面的佛塔、寺廟全都忘了。小小的店裡,擺滿了精緻美麗的東西:鑲著銀絲套子的彎刀,綴滿了彩色石頭的胸飾,還有細筆畫在畫布上的佛畫,還有拿起來叮噹作響的喇嘛教的法器,我簡直迫不及待地想問: 「怎麼賣?多少錢?」 不過,同行的愛亞比我早,已經(jīng)拿起一個銀鐲子來問價錢了。她要店主翻譯那鐲子上刻著的文字是什麼意思??此麄儍蓚€說得正熱鬧,我只好在旁邊先挑一些東西出來,等他們說完話。 可是,他們兩個大概碰到難題了,僵在那裡半天,愛亞過來叫我,要我給她翻譯一下,因為有一句話她怎麼也聽不懂。 面孔黝黑的尼泊爾店主指著手上拿著的那個銀鐲子說: 「這是一句經(jīng)文,我唸給你聽,它的意思是說:蓮座上的佛。」 他唸出了那句經(jīng)文: 「唵嘛呢叭彌吽?!?然後,我整個人就呆住了。 愛亞在旁邊等著我的翻譯,店主也在旁邊等著我翻譯,店裡還有幾個同行的朋友也在看著我,可是,我就是說不出話來。 我無法說話,因為我心裡在剎時之間忽然覺得很空,又忽然覺得很滿?! ∧菢邮煜さ囊粋€句子,卻在那樣陌生的地方,從那樣陌生的一個人的嘴裡說出,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多少年了! 多少年以前的事了?外婆還在的時候,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聽到外婆唸這句經(jīng)文。常常是傍晚,有時候是早上,外婆跪在乾乾淨淨的床上,一遍又一遍地俯拜、叩首。長長的蒙古話的經(jīng)文我聽不懂,可是,這一句反覆地出現(xiàn),卻被我記住了。 而當時的我,甚至,過了這麼多年的我,並不知道我已經(jīng)把它記住了。在這一剎那之前,我是一點也不知道,我已經(jīng)把這句經(jīng)文記住了。 外婆只有我母親一個女兒,我們這幾個孩子是她心中僅有的珍寶。不管我們平常怎麼淘氣、怎麼不聽話、怎麼傷她的心,在她每天晨昏必有的日課裡,在她每次向佛祖祈求的時候,一定仍是一遍遍地在為我們禱告,為我們祈福的吧。 隔了這麼多年,我仍然能清晰地記起外婆在床上跪拜,我在門外注視著她時的那些個安靜而遙遠的清晨或傍晚。我還能記得從院子裡飄進來的桂花的香氣,巷子裡走過的三輪車的鈴聲,還有那個年輕的我,有點慚愧又有點感激的我,裝著毫不在意似地倚在門邊,心裡卻深深地知道,知道外婆永遠會原諒我、永遠會愛我的。 一定是這樣的吧。所以,隔了這麼多年,要我走了這麼多路,就只是為了在這裡,在這個時候,再向我證實一次她對我的愛吧。一定是這樣的吧! 我竭力想把這些思緒暫時放下,竭力想恢復(fù)正常,好來應(yīng)付眼前的局面??墒?,我的聲音還是出不來,然後,眼淚就成串地掉了下來。 人生遇合的奇妙遠超過我所能想像的。在那一剎那,胸臆之間充塞著的,似乎不單只是一種孺慕之情而已,似乎還有一些委屈,一些悲涼的滄桑也隨著熱淚奪眶而出?! ∈虑榫褪沁@樣了。在一、兩分鐘後,我終於能夠哽咽地把這句經(jīng)文譯了出來,也終於能用幾句簡單的話把我的失態(tài)向愛亞解釋了一下。愛亞真正是能體貼我心的好友,她一直安靜、忍耐地等在旁邊,當時並沒有急著要來安慰我,事後也沒有再提過一句,卻能讓我感受到她的了解與關(guān)懷?! 哪且豢桃葬幔拥聺M都盆地的美麗風(fēng)光對我就變得不再只是神祕遙遠的香格里拉而已了。從那一刻以後,有些莊嚴而又親切的東西將我繫絆住了,我與那一塊仙境似的土地之間竟然有了關(guān)連?! ∩徸系姆鸢。∵@一切,想必是早已知道,並且早已安排好的吧? 生日卡片 剛進入臺北師範藝術(shù)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媽媽?! ‰m然,母親平日並不太和我說話,也不會對我有些什麼特別親密的動作,雖然,我一直認為她並不怎麼喜歡我,平日也常會故意惹她生氣;可是,一個十四歲的初次離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窩裡流淚的時候,呼喚的仍然是自己的母親。 所以,那年秋天,母親過生日的時候,我特別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張卡片送給她。在卡片上,我寫了很多,也畫了很多,我說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裡的豆子,我說我怎麼想她,怎麼愛她,怎麼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後,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會覺得母親偏心,仍然會和她頂嘴,惹她生氣?! 『枚嗄赀^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算真正明白了母親的心,才開始由衷地對母親恭敬起來?! ∈畮啄陙?,父親一直在國外教書,只有放暑假時偶爾回來一兩次,母親就在家裡等著妹妹和弟弟讀完大學(xué)。那一年,終於,連弟弟也當完兵又出國讀書去了,母親才決定到德國去探望父親並且停留下來。出國以前,她交給我一個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訴我,裡面裝的是整個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谏氖痔嵯渚鸵恢狈旁谖业拈w樓上,從來都沒想去碰過,一直到有一天,為了找一份舊的戶籍資料,我才把它打開?! ∥业奶?!真的是整個家族的資料都在裡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會議的相片和札記,有祖父母的手跡,他們當年用過的哈達,父親的演講紀錄,父母初婚時的合照,朋友們送的字畫,所有的紙張都已經(jīng)泛黃了,卻還保有著一層莊嚴和溫潤的光澤。 然後,我就看到我那張大卡片了。用紅色的原子筆寫的笨拙的字體,還有那些拼拼湊湊的幼稚的畫面,一張用普通的圖畫紙摺成四摺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卻被我母親仔細地收藏起來了,收在她最珍惜的位子裡,和所有莊嚴的文件擺在一起,收了那麼多年! 卡片上寫著的是我早已忘記了的甜言蜜語,可是,就算是這樣的甜言蜜語也不是常有的。忽然發(fā)現(xiàn),這麼多年來,我好像也只畫過這樣一張卡片。長大了以後,常常只會去選一張現(xiàn)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帶點香味的卡片,在異國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簽一個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時候,在母親收到的時候,她的生日都已經(jīng)過了好幾天了。 所以,這也許是母親要好好地收起這張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為,這麼多年來,我也只給了她這一張而已。這麼多年來,我只會不斷地向她要求更多的愛,更多的關(guān)懷,不斷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證據(jù),希望從這些證據(jù)裡,能夠證明她是愛我的?! 《夷兀课也贿^只是在十四歲那一年,給了她一張?zhí)鹈鄣目ㄆ??! ∷齾s因此而相信了我,並且把它細心地收藏起來,因為,也許這是她從我這裡能得到的唯一的證據(jù)了?! ≡谀且粍x那裡,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原來世間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容易受騙和容易滿足的?。 ≡谀且粍x那裡,我不禁流下淚來。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席慕蓉兼?zhèn)湮膶W(xué)創(chuàng)作與美術(shù)才藝。我曾看她的畫展,看得入迷;也曾聽她朗誦詩,聽得熱淚湧起。而今我讀她精選的散文,以天地想像、人世感應(yīng),掌握精確之外有屬於不可求、包容著美的無盡意?! ∠饺厍f嚴而敏感,矜持而親切。她用有情之眼穿透現(xiàn)象面,構(gòu)圖佈局,不只是說她自己,不只是寫一時一地一景;帶著歷史意識、壯遊的心,她的筆追根究柢,問身世、問國族、問天命,心搏如日光牽繫著遠方的高原,完成代表她的蒙古史詩?! 々ぉり惲x芝
編輯推薦
★蔣勳專文推薦 ★席慕蓉親自挑選創(chuàng)作歷程的精彩代表作 作者簡介 席慕容 臺北師範學(xué)院美術(shù)科、臺灣師範大學(xué)美術(shù)系畢業(yè)後,赴歐深造,專攻油畫,兼習(xí)蝕刻版畫。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之成績畢業(yè)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 ≡@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及歐洲美協(xié)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wù)滦略姫劦取T跉W洲及國內(nèi)舉行過多次個人畫展。畫餘從事散文及詩的創(chuàng)作。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等四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nèi)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xiāng)為創(chuàng)作主題。二○○二年受聘為蒙古大學(xué)名譽教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