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年12月 出版社:臺灣正智出版社 作者:正惠,正文,正香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對誹謗三乘菩提根本心阿賴耶識之邪見,加以教證上及理證上之分析與辨正,可免學人再被藏密應(yīng)成派中觀邪見所誤導,可免再被假名施設(shè)而無實質(zhì)之“幻想真如幻想如來藏”者邪見所誤導,熟讀之后,未來可以漸具大乘見道之因緣。
導讀
阿賴耶識雖然含藏七識心相應(yīng)的有漏有為種子,而其自體本有“無漏性”,所以能夠在成佛之后,以無漏有為法來廣利眾生、永無窮盡。但是佛地的無漏有為法,也是屬于佛地唯識性的法相顯現(xiàn),即是佛地的唯識相;唯識相即是“唯識性在有為法上所顯現(xiàn)的法相”,故名唯識相,性相不可強行分割。那么這個唯識相的顯現(xiàn),既然是佛地的八識心王所顯現(xiàn),當然必須有佛地的七識心王的配合運作,才能顯現(xiàn)出佛地唯識性上的唯識相;所以,“唯識相通無漏”一句,就無過失可言。唯識相,雖然是八識心王三種能變識和合運作所現(xiàn)之相,然亦不曾剎那離于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唯識真如性也,不曾剎那離于阿賴耶識變生萬法的唯識性也,豈可因為唯識相“是依他起、有為,通有無漏”,就忽略阿賴耶識本具之真如性,就忽略萬法皆唯阿賴耶識所變現(xiàn)的唯識性?而誹謗說阿賴耶識是妄心?譬如,金之粗礦,金之精礦,金所成之瓶、盤等器,如是顯現(xiàn)不同之相,皆是金性,皆不離金性;豈可惑于其形處有異之相,而說如是等物只有礦性、瓶性、盤性而無金性?……
序言
禪宗公案是祖師指導學人破參的紀錄,也是破參與否的考試題庫;破參前無法看通公案,就稱之為無頭公案;破參以后就可以看懂公案中的隱晦內(nèi)涵,就很親切。本會同修破參后,馬上可體會公案實際,個個公案都是鮮活而親切無比。能通過祖師公案試題,考試及格,當然就是破參錄??;有了祖師的公案印證,和經(jīng)文又能符合無誤,道心應(yīng)當堅固不移,豈能因別人的籠罩而退失?妄言“明心只明第八識,未證真如,須初地以上才可能見道。”法蓮師被惡知識“明心若不是初地,就不是真見道”的大帽子一壓,便不敢承擔自己的明心,便不敢承擔自己的開悟是真見道,于是自我否定,于是外于真心而想要再找另一個想像中才會有的真心?!?/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