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生石

出版社:皇冠  作者:亞伯拉罕.佛吉斯,Abraham Verghese  頁數(shù):624  譯者:呂玉嬋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  在印度裔導演米拉.奈耶(Mira Nair)改編自亞伯拉罕.佛吉斯的回憶錄《我的祖國》(My Own Country)的影片中,因為一九七四年衣索比亞內(nèi)戰(zhàn)而倉皇逃離非洲的佛吉斯,臨別時刻手上所持別無他物,僅有一個鑲有十字架的非洲外形木刻。因為殖民歷史而意外成為諸多印度裔子民原鄉(xiāng)/母國的非洲,也是佛吉斯首部小說《雙生石》(Cutting for Stone)裡不同族裔的離散人民最終的故鄉(xiāng)?!  峨p生石》說的是離散的故事,是醫(yī)生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佛吉斯以自己出生於衣索比亞,又是醫(yī)生的生命經(jīng)驗寫出這部跨越非洲、亞洲、歐洲與美洲的家族羅曼史?! ∮⑽臉祟}一方面引用自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醫(yī)生誓言──「凡患結(jié)石者,余不施手術」──保證尊重專業(yè),決不擅自進行自己??浦獾氖中g。  另一方面這標題也指涉小說裡石東(Stone)家族的悲歡離合,包括印度修女生母的難產(chǎn)死亡、英籍白人父親的遺棄、雙生兄弟因為情感的背叛而產(chǎn)生的疏離等等。第一人稱的敘事者瑪利詠在序幕中就言明,對於年已半百的他而言,說出這個家族故事、暴露這個「讓家庭分裂的傷口」的最大目的,就在於癒合與弟弟之間的裂痕?! ⌒≌f中瑪利詠與連體嬰弟弟濕婆的分裂,開始於他們初生之際被手術夾鉗硬生生地剪斷他們相連的額角,其後又因為青梅竹馬的珍妮特造成的愛慾糾葛而瀕臨決裂。  他們的一生其實就在尋找再度合體、再度成為「濕瑪雙胞胎」的可能。童年時兩兄弟以奇異的頭角相靠相擁的睡姿,找回在母親子宮中成形、茁壯的始初時刻;長大之後兄弟因為器官移植而再度結(jié)合。因此瑪利詠言道:「生為一體,突然分離,我們又回到了一體」?! 〔徽撌巧眢w或心靈的分離,乃至於與故鄉(xiāng)的分離,《雙生石》的基調(diào)就是一種在離散情境中尋找重逢的情感結(jié)構,也道出離散者內(nèi)心最深切的惆悵與渴望?! ⌒≌f裡充斥著被迫離鄉(xiāng)背井的人物,像是孿生兄弟的印度養(yǎng)母賀瑪因為性別歧視離開了南印的家鄉(xiāng),遠渡重洋到衣索比亞的失迷(Missing)醫(yī)院擔任婦產(chǎn)科醫(yī)生?! ‘斔掂l(xiāng)探親被父親質(zhì)疑為何不在家鄉(xiāng)定居時,賀瑪反問:「如果我的國家需要我,為什麼他們不接受我?」雖然佛吉斯無意在小說中表達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但賀瑪?shù)奶幘碂o疑代表許多離散者無奈又傷痛的心情。瑪利詠因為叛國的嫌疑不得不逃到美國時,也表達出這種被國家背棄的悲憤:「假如我的國家願意折磨我、懷疑我……那麼我要與她斷絕關係」?! ∈葬t(yī)院是使命(Mission)的誤譯,代表在跨國移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改變,同時也象徵性地成為收納異鄉(xiāng)人的空間,成就另一種跨越種族與信仰的另類家庭,讓喪母失父的雙生孤兒得到家人關愛?! ∫虼藢冬斃伓?,被迫離開失迷醫(yī)院,就是在被父親遺棄之後再一次失去家庭。雖然瑪利詠在紐約印裔醫(yī)生聚集的聖母醫(yī)院,再度與同儕之間建立起家人般親密的革命情感,但他終究選擇返回失迷醫(yī)院?!峨p生石》在離散的脈絡之中,不斷重演遷徙與重組家庭的情節(jié),也總是帶著不被認可、黯然離家的感傷。只有在回到衣索比亞之後,這樣的遺憾才稍得紓解?! ≡诜鸺沟墓P下,離散的情境需要經(jīng)由可攜帶的記憶物件加以紓解,也與失去的母體緊緊扣連?,斃佁峒皟簳r熟悉的民謠〈緹西塔〉是衣索比亞離散人民的精神寄託?! ∷与x衣索比亞帶著〈緹西塔〉的卡帶,也在異鄉(xiāng)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演唱,更因此結(jié)識各種來自故鄉(xiāng)的衣裔同胞?!淳熚魉嫡賳境鏊麄児餐脑l(xiāng)情感,因為「〈緹西塔〉是精神的國歌,是離散的輓詩」?! 冬斃伓?,這首歌曲特別之處是它帶出與母性身體記憶的連結(jié),因為那是他幼兒時捧住保母亞麥姿乳房時,她所唱的歌曲?! 嘂溩藶榱税矒岈斃伓I上乳房,滿足了他自出生就與生母訣別的原初創(chuàng)傷,也安慰他因為養(yǎng)母出門工作而產(chǎn)生的分離焦慮。  成人之後,當瑪利詠因為外在因素必須離開母國時,亞麥姿慣常哼唱的〈緹西塔〉就成了母體的替代品,伴隨著他遠走異地,並且在歌曲熟悉的旋律裡尋找失去的「母親」?! ⌒≌f結(jié)束時,母親終於再度現(xiàn)身。在回到衣索比亞的途中,賀瑪與瑪利詠在羅馬暫留,因而看到「聖泰瑞莎的狂喜」的雕像真蹟。那是曾為修女的母親生前最鍾愛的圖像,也是瑪利詠遠走美國時另一件紀念母親的隨身之物?! ‖斃佋陉惲械裣竦慕烫醚e感到狂喜,因為終於能夠透過藝術所再現(xiàn)的宗教情感聆聽到母親的「聲音」。小說結(jié)尾,他也終於閱讀到母親那封塵封五十年的書信,了解母親在臨盆之際向石東醫(yī)師坦白不為世俗禮教所容許的情愛。閱讀這封信證明了雙胞胎是愛情的結(jié)晶,也受到愛情的祝福,至此瑪利詠被遺棄的情結(jié)方得舒緩,終於能夠真正的接納父親。  以一部描述離散情感的小說而言,《雙生石》的結(jié)局充滿希望。身心俱創(chuàng)的瑪利詠不但回到母國,也透過器官的移植與弟弟永不分離?! ∵@是具有醫(yī)生與作家雙重身分的佛吉斯所能提供的最佳結(jié)果。不論是透過小說的標題或是在各個訪談中,佛吉斯都一再強調(diào)這是一個關於醫(yī)學、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命運的故事?! ∈瘱|家族注定要行醫(yī),也注定要在不同的地理空間中行走,經(jīng)由對於職業(yè)的投入與激情以及身體的移徙與流離,體認各種不同的人性。這是佛吉斯的離散者之歌,也使得他透過文字藝術,得以為自己以及其他離散人民找回安身的心靈原鄉(xiāng)。

內(nèi)容概要

  ◎聯(lián)合推薦  馮光遠  馮品佳  鍾文音  ◎蟬連美國亞馬遜網(wǎng)路書店百大暢銷榜超過7個月!  ◎橫掃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等12大暢銷排行榜,最長達46週!  我倆何其幸運,在出生之前便已擁有彼此。 又何其不幸!映現(xiàn)在我眼中的,為何是另一個我?  美國重量級小說家約翰.厄文:「《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  他們的出生是不能言說的禁忌, 是母親死亡的宣告,是父親出走的引線。他們的存在是無人能解的謎, 直到一切從頭開始、兩人再次緊緊相連,謎底,才終於揭曉……這是關於「濕瑪雙胞胎」的故事。我是瑪利詠,如今我把故事說出來,是因為我虧欠弟弟濕婆最深,同時這也是我母親未曾揭露、我父親一直在逃避的故事,而我必須一片一片地拼湊,才能癒合我與弟弟之間的裂痕,以及生命的種種傷口?! ∥覀兊某錾鋵嵤且粓鰹碾y,身為修女、原本不該懷孕的母親因為我們難產(chǎn)而死,而醫(yī)術精湛的父親眼見無力挽救心愛的女人,竟然拋下我們奪門而出,從此音訊全失。雖然如此,我和濕婆卻各自繼承了父親的平凡與天才、天真與世故、熱情與漠然。我們就像鏡面的反射,各自擁有世界的一半,彼此互補也互斥,然而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感情,即使出生時被迫分割,之後我們卻總是形影不離,連睡覺也要頭碰著頭。  直到發(fā)生了那件事,彷彿一把背叛的利刃,把我、濕婆和我深愛的青梅竹馬珍妮特三人緊密的關係割裂,濕婆也從我的心裡被徹底地分開來。然而多年以後,我才終於明白,我對父親的想念和憎恨、我對珍妮特未竟的情感,以及我與濕婆注定相連的命運,如果只是一味禁錮埋藏,沒有去向和出口,我也將無法好好地踏出下一步……  歷經(jīng)數(shù)十年、跨越三大洲,這是一對奇特雙生兄弟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自我的追尋與生命的解答,作者佛吉斯以絕佳的文筆娓娓述說出瑪利詠和濕婆兩人動盪的人生與廻異的命運,複雜的情感、無法割捨的牽絆,加上多線交錯的豐富情節(jié),讓人讀之不禁忘卻時間,著迷到無法自拔!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佛吉斯  生於一九五五年,雙親是移民至衣索比亞的印度人?! ‖F(xiàn)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理論與實踐系」教授兼資深副系主任,也是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醫(yī)學院「醫(yī)學人文道德中心」的首任主任,並兼任教授。在繁重的工作和第一次的婚姻讓佛吉斯身心俱疲之際,他參加了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坊,並於一九九一年拿到藝術學位,從此展開左手執(zhí)筆、右手拿手術刀的創(chuàng)作之路。佛吉斯的前兩本書皆為非小說作品,其中第一本《我的祖國》自述他幾度遷居的離散經(jīng)驗、對國家和故鄉(xiāng)的認同與錯亂,以及在非洲對抗愛滋病肆虐的親身經(jīng)歷,不但榮獲一九九四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提名,並獲選為《時代周刊》最佳選書,更由印度著名女導演米拉.奈兒改編拍成電影。第二本《網(wǎng)球球友》則回憶友人死亡的經(jīng)驗,並探索醫(yī)師用藥不當?shù)膯栴},也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雙生石》則是佛吉斯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歷經(jīng)十年淬鍊,才終於完成的小說處男作。他以衣索比亞一對雙胞胎的命運,細膩又深刻地探索了生命的失落與追尋,在全球出版界掀起驚人盛況。知名文學出版社Knopf的總編輯索尼.梅塔在讀完書稿後,忍不住掩卷嘆道:「此等傑作,一生難得幾回見!」而本書於二○○九年出版後也果然不負眾望,連續(xù)榮獲美國獨立書商協(xié)會當月選書第一名、出版家週刊年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wǎng)路書店年度編輯選書、舊金山紀事報年度選書、美國獨立書商協(xié)會年度小說、北卡獨立書商協(xié)會年度小說,以及臺灣誠品書店外文選書,全球銷量更已突破五十萬冊,並贏得各大媒體一致好評! 佛吉斯的其他文章與短篇小說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君子》、《格蘭塔》、《華爾街日報》等報章雜誌。目前他住在美國加州帕羅奧多。

章節(jié)摘錄

  在母親子宮晦蒙處度過八個月之後,弟弟濕婆與我,在西元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的傍晚,來到了人世間我們第一口呼吸,吸進了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稀薄空氣?! ∥覀兂鍪赖钠孥敯l(fā)生在失迷醫(yī)院的三號開刀房,那正是母親瑪莉.喬瑟夫.佩禮斯修女多數(shù)工作時間的地點,也是她最能發(fā)揮長才的地方?! ∥覀兊哪赣H是修女,隸屬馬德拉斯市主教管區(qū)的聖衣會。在那個九月的上午,當她不期然開始陣痛,衣索比亞的豪雨停歇,失迷醫(yī)院鐵皮浪板屋頂?shù)泥┼┯甏蜿┤欢?,好像饒舌的人話才講到一半便打住?! ≡陂橃o無聲中,十字架雛菊在一夜間怒放,將阿迪斯阿貝巴的山坡染為金黃。在失迷醫(yī)院四周的草地,莎草克服了爛泥,如燦然的毯,一路攤展到醫(yī)院的水泥門檻前,帶來了比打板球、槌球或羽毛球更實在之活動的希望?! ∈葬t(yī)院位於翠綠的山丘上,單層與雙層的石灰建築群集錯落,彷彿在造就恩托托山脈的地質(zhì)活動悶響中,與山巒一同自地表隆起。槽型花圃由屋頂檐槽滿溢的流水澆灌,如護城河環(huán)繞低矮房舍?! 『账固卦洪L的薔薇攀上了牆,緋紅的花沿著每道窗框,蔓生延及至屋頂。由於土壤肥沃,院長(也就是醫(yī)院睿智又明理的領袖)警告我們別光著腳踩上去,免得新的腳趾頭會冒出來?! ∈葬t(yī)院(Missing)其實是布道傳教的使命醫(yī)院(Mission Hospital),衣索比亞人的舌頭唸這幾個字會帶嘶聲,因此聽起來像是「失迷」。衛(wèi)生署一位才高中畢業(yè)的職員在執(zhí)照上打了「失迷醫(yī)院」,對他來說,這才是發(fā)音正確的拼法  。由於一位《衣索比亞先鋒報》記者,拼錯的用語繼續(xù)沿用下去。當赫斯特院長跑去找衛(wèi)生署職員修正時,他拿出原本的打字文件說:「女士,您自己看看吧!是失迷醫(yī)院沒錯?!埂 ∧强跉忉輳匪C實了畢達哥拉斯的定理,太陽就是位居太陽系中心,地球正是球體,還有,證明了失迷醫(yī)院在想像中的地球精準位置。於是乎,它叫失迷醫(yī)院?! ≡卺劤蓜∽兊呐R盆陣痛過程中,瑪莉.佩禮斯修女沒有迸出哭聲,也不曾發(fā)出呻吟。三號開刀房隔壁的旋轉(zhuǎn)門後方,有蘇黎世路德教會捐贈的特大號壓力鍋,滾燙的蒸汽消毒了即將用在母親身上的手術器械與毛巾,同時低聲怒吼為她悲嘆流淚,畢竟母親的庇護所就在壓力鍋間的一角?! ≡谖覀兛癖┑诌_之前,母親在失迷醫(yī)院待了七年,並且在不鏽鋼巨獸旁為自己布置了避難處,面牆的連桌椅是從停辦的教會學校搶救來的,上面有許多學生失意時的鑿痕。白色開襟羊毛衫搭在椅背上,有人告訴我,她在手術與手術之間常把毛衣披在肩上?! ≡谡n桌上方的灰泥上,母親用圖釘釘了張日曆圖片,是貝里尼著名的雕塑:亞維拉的聖泰瑞莎。聖泰瑞莎宛如昏厥,體態(tài)軟綿無力,嘴唇因銷魂而張啟,眼神失焦,眼皮微掩?! ≡谧笥覂蓚?cè),各有一群合唱團員從祈禱臺俯瞰窺探。一名男童天使隱約帶笑,聳立於虔誠而縱慾的修女旁,健壯的身軀與年少的臉龐相違。他以左手手指撩起遮掩她胸脯的衣緣,右手拎著箭,優(yōu)雅得猶如小提琴手提著弓?! 槭颤N放這張圖片?媽媽,為什麼是聖泰瑞莎呢?  四歲的我偷偷躲入無窗的房內(nèi)研究圖像。只憑膽量,是無法讓我通過那扇重門的,只是我覺得她在裡面,一心一意地想認識身為母親的那位修女,於是產(chǎn)生了力氣?! ∥易趬毫﹀伵?,它像清醒的龍,低沉咕噥,嘶嘶作聲,彷彿我咚咚的心跳喚醒了這隻野獸。我坐在母親的桌前,心情一點一滴地平靜下來,感覺好像與她在溝通交流?! ♂醽砦也胖?,沒人敢把開襟羊毛衫自椅子披掛處拿走,它是聖物。不過,對一名四歲孩童而言,樣樣事物都既神聖又普通。衣服有抗菌肥皂的氣味,我把它拉到肩頭,還用指甲繞著乾涸的墨水瓶,追尋她手指曾經(jīng)走過的路?! ∪缤跓o窗房間中一定會做的事情,我仰頭凝望日曆圖片,那圖像怔住了我。幾年後,我得知聖泰瑞莎重複看見天使的幻覺被稱為「穿心神蹟」,字典說是靈魂因上帝之愛而「激烈燃燒」,心臟遭神的愛「穿刺」;她這分信仰的隱喻同樣也被當作醫(yī)學的暗喻?! ≡谒臍q的年紀,我不需要「穿心神蹟」這樣的字眼,就可感受到圖像所引發(fā)的崇敬。我沒有母親的照片可尋,情不自禁地想像著圖片中的女子就是她;她受了脅迫,揮舞尖矛的男童天使即將讓她心神蕩漾。我總是問:「媽媽,妳什麼時候會來呢?」冰冷磚瓦傳回我微弱聲音的回聲。妳什麼時候會來呢?  我們擅自來到這人世,別忘了,飢餓、苦難、早夭是普遍的命運;僥倖的話,或許能超脫命運,找到目的。我長大了,我找到了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成為醫(yī)生,與其說是要拯救世人,我的意圖其實是要自我治療。  沒有幾個醫(yī)生會這樣承認,年輕一輩絕對是不會的,不過進入了這一行,我們潛意識中一定相信照料他人能治療自己的創(chuàng)傷。的確可以,不過也能加深傷口。  院長是我童年與青春期中堅定不變的身影,我為了她,選擇了外科專業(yè)。在我前半生最灰暗的日子中,我去找她尋求忠告。她問:「如果你盡力而為,什麼是你所能做到最困難的事情?」  從性情來說,我更適合走認知相關學門,從事深入探究的領域,例如內(nèi)科或精神病學。一想到手術房的景象,我便汗如雨下,想到手持手術刀,肚子就揪成一團(至今還是如此)──手術是我能想像得到最困難的事情?! §妒呛?,我成了外科醫(yī)生。  三十年後,我不是以速度、膽大或手藝才能而出名。說我從容、說我埋頭苦幹、說我採用適合病人與特定情況的做法與技術,那麼,我會把這些話當成重要的讚美?! ⊥伦约罕仨毎さ稌r會來找我,這一點讓我信心大增,他們知道,無論是術前、術中或術後,瑪利詠.石東都同樣地投入時間與關注;他們知道,我不喜歡「有疑問就切除」或「能動刀就不等」等等的外科箴言,這些言論只會確實地揭露我們領域中最膚淺的人才。我的父親擁有我最敬佩的外科醫(yī)術,他說:「手術結(jié)果最為成功的,是你決定不動刀的那一項手術?!埂 ∥抑篮螘r不該開刀、何時能力不及、何時該尋求擁有父親水準能力的外科醫(yī)生協(xié)助──那樣的天賦、那樣的「才華」,都是自己始料未及的?! ∮幸换夭∪瞬∏槲<?,我求父親動刀。他默默地站在床邊,測好心跳數(shù)後,手指還在病人的脈搏上流連不去,久久不肯放開,好像需要摸著肌膚,感受動脈血管纖弱的訊號,才能歸納出結(jié)論。從他緊繃的表情中,我注意到百分百的專注,我想見他腦中的齒輪轉(zhuǎn)動,幻想看到他眼中淚光閃爍。他兢兢翼翼地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最後搖了搖頭,轉(zhuǎn)身走開?! ∥腋锨叭?。「石東醫(yī)生?!刮矣盟念^銜喊他,縱然內(nèi)心渴望呼喊一聲「爸爸」。我說:「手術是他唯一的機會?!刮倚牡酌靼?,機會微乎其微,麻醉藥才噴一下,或許就扼殺了他的性命。父親把手放在我的肩頭,口吻溫和,就像對資淺同事而非兒子說話?!脯斃仯灰浀谑唤?,」他說:「不要在病患大限之日動刀?!埂 ≡谝滤鞅葋喪锥及⒌纤拱⒇惏停瑵M月時分,刀光閃耀,石頭與子彈紛飛,我感覺好像站在屠宰場,而不是三號開刀房,皮膚沾了一點一點的碎穀與生人的血?! ≡谶@樣的時分,我想起他的話。我沒有忘記,可是開刀之前不見得都知道答案,開刀當下只能專注於開刀一事上。事後,在我們稱之為「死亡及併發(fā)癥研討會」的鬧劇上,那些妙語如珠或成為媒體名嘴的會議召集人,隨隨便便就能大放馬後炮,宣告你的決定是對或錯。生命同樣也是如此,你往前走,回頭才了解它,唯有駐足回首才發(fā)現(xiàn)卡在你車輪下的屍首?! 《?,我五十歲了,見到開膛剖腹,依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人類彼此殘害、褻瀆人體的能力令我汗顏,可是這樣的能力讓我明白玄奧的和諧?! ∥业氖种浮冈谀c道滑走」,尋找刀身或子彈造成的洞孔,閃爍微光的腸道一圈又一圈,那近乎六十公分的長度緊密收攏在這般窄隘的空間內(nèi)。我能查看藏於肌膚肋骨肌肉底下的平凡奇蹟,目睹身體對主人所隱瞞的景象,人間豈有比此更為崇高的殊榮?  在這樣的時刻,我不忘感謝我的孿生弟弟濕婆──濕婆.佩禮斯.石東醫(yī)生。我尋尋覓覓,在兩間開刀房之間的玻璃隔板上尋找他的倒影,然後點頭致上謝意,因為是他讓我成為今日的我,一名外科醫(yī)生?! 衿哦?,生命終究是在修補破洞。濕婆講話不用隱喻,他要說的,就是「修補破洞」這四個字,不過,這個隱喻用在我們這一行恰如其分。然而,還有一種破洞,就是讓家庭分裂的傷口。這種傷口,有在出生之際產(chǎn)生的,也有日後才出現(xiàn)的。我們都在彌補裂傷,這是畢生的任務,而許多的未竟,則留給下一代?! ∩斗侵?,離鄉(xiāng)背井來到美國生活,最後又重返非洲,我是「地理即命運」的實證。命運將我?guī)Щ氐匠錾牡攸c,不偏不倚,就在我出生的那一間手術房,我戴上手套的雙手在三號開刀房的手術臺上方活動,母親與父親的雙手,也曾在這同一個空間?! ∮行┮雇?,在寂靜的真空中,我聽見星星尖銳的嗡鳴,欣喜若狂,為自己在銀河中低渺的地位感到欣慰。就是這樣的時刻,我覺得自己承受了濕婆的恩惠?! ∩頌閷\生兄弟,我們同睡一張床直到十幾歲,頭顱相倚,兩腿軀幹往不同方向偏轉(zhuǎn)。長大後,我們不再那樣親密,然而我依然渴望,渴望親近他的頭。當我醒來,收到又一個日升做為禮物,頭一個念頭是想喚醒他,告訴他:多虧有你,我才得以見到晨光。  而我虧欠濕婆最深的,是把故事說出來。這是我母親瑪莉.佩禮斯修女未曾揭露的故事,是我膽大的父親湯瑪斯.石東所逃避的故事,是我必須一片一片拼湊而得的故事。唯有講述,才能癒合弟弟與我之間的裂痕。的確,對於外科手藝,我有無窮的信心,卻沒有外科醫(yī)生能修復分歧兩兄弟的那種傷處,剛?cè)醽K敗之處,精采的故事於焉出現(xiàn)。從故事起頭的地方開始說起吧……

媒體關注與評論

  ◎馮光遠、馮品佳、鍾文音強力推薦!  各界一致最高評價!  這部小說的神奇之處,在於醫(yī)生與作家兩種角色自然融合,作者讓醫(yī)療恰如其分地融入故事情節(jié),我頭一回讀到這樣的小說!醫(yī)療細節(jié)精采,不過沒有抹煞這部動人巨作的人情慈悲與故事技巧。角色躍然紙上,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擁有完整的歷史。強烈的不祥預感更埋伏在故事中,讓讀者讀到一半,不禁開始擔心角色將有什麼遭遇?!峨p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美國重量級小說家 / 約翰.厄文  讀了《雙生石》的第一頁,便無可救藥地墜入了說故事高手的魔咒中。

編輯推薦

  得獎紀錄◎本書榮獲  美國獨立書商協(xié)會、北卡獨立書商協(xié)會2010年度小說  美國獨立書商協(xié)會「當月選書」第1名  出版家週刊、舊金山紀事報、美國亞馬遜網(wǎng)路書店年度選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文/夏麗檸
      
      “你盡情地哭吧,盡情哭到心靈寧靜為止。折磨你的這種痛苦,并非只是你一個人的苦,而是所有人都會承受的苦?!?br />    —瀨戶內(nèi)寂聽《人生在世便是相逢》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日本天臺宗尼僧瀨戶內(nèi)寂聽的這句禪語送給馬里恩和濕婆這對孿生兄弟該有多么合適!他們曾經(jīng)是連體嬰兒,曾經(jīng)在母體里頭頂著頭,曾經(jīng)如此輕易地出生便相逢,曾經(jīng)同時出現(xiàn)在一本叫做《斯通,與另一個斯通》的書里。作者是埃塞俄比亞裔醫(yī)學專家和作家亞伯拉罕.維基斯,如今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教授。
      
      若想在世界地圖上將印度和埃塞俄比亞連成一條直線,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象征性的大陸、山脈和河流。再從這塊非洲土地去美國的話就要橫穿大西洋,翻越半個地球。世界上沒有人愿意完成這趟不可能的遷徙,可宿命卻偏偏降臨在斯通家族的身上,他們不知不覺地走完了這條宛若生命脈絡的人生之旅,也成就了一場令人動容的曠世家族傳奇。
      
      故事要從信仰篤定的印度修女普雷斯與生性傲慢、業(yè)務精湛的英國外科醫(yī)生斯通在“卡蘭古特”號破郵船上相逢說起。沾染疾病的斯通先生受到了普雷斯嬤嬤無微不至的關照。當他們在亞的斯亞貝的迷星醫(yī)院再度相逢時,兩情相悅已是水道渠成。就在我們替普雷斯是否放棄信仰與斯通在一起的糾結(jié)時,普雷斯因難產(chǎn)而死,斯通落荒而逃。雙胞胎男嬰出生即成孤兒,幸虧有赫瑪和戈什醫(yī)生收養(yǎng)了他們??尚夼绾螒言校克雇楹温渑??是遺留在故事里的當事人與置身事外的讀者共同關注的謎題。作者維基斯在將讀者的視野鎖定在這條線索上之后,便引領眾人走進了神秘的非洲世界,領略異域風情。
      
      饑餓、貧困和疾病仿佛是非洲大陸的代名詞。醫(yī)療水平之低下令人震驚:一次感冒就可能喪命,一次闌尾炎摘除手術都可能將命丟在手術臺上,艾滋病或其它疫病更是讓人談病色變。由幾位技藝超群的外國醫(yī)生組建的“迷星醫(yī)院”是死亡與生命的中轉(zhuǎn)站,這里對于柔弱的婦女和兒童尤顯珍貴?!懊孕恰痹谠闹惺恰癿issing”,喻意為鮮活的生命可以在一線之間丟棄也可以從死神手中奪回。維基斯站在醫(yī)生的立場上不斷地詮釋醫(yī)學科學的進步與完善的重要性,為瀕臨死亡的生命開拓了一條延長線。小說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是健康與生命,以及延伸出來的醫(yī)生救死扶傷的神圣天職。就像斯通為手術而丟掉一個手指,戈什身患重疾卻頑強與病魔斗爭,濕婆也在術后的不良反應中逝去。他們救助無數(shù)生命,最終卻無人能救回他們的命??伤麄冊?jīng)那么熱愛并且樂于行使醫(yī)生的職責、道德與良知。書中運用大量篇幅來敘述醫(yī)學術語與病例,但并未顯得拖沓,反倒引起的讀者興趣,產(chǎn)生了與患者同呼吸共命運的思想,生命的張力在本書顯得更格外動人。
      
      任何一個家族故事里都會有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可在這本書里,我覺得每段愛情都神奇。融合非洲民族的特色與習慣,愛情便像蒙著面紗的波斯女郎一樣神秘。我們不再探討修女與醫(yī)生的愛情是否純潔,赫瑪和戈什卻是一場真正的愛與被愛。盡管他們是在赫瑪收養(yǎng)雙胞胎兄弟之后才決定結(jié)婚,好像沒有經(jīng)過愛情便直接走進婚姻,而且每年延續(xù)一次婚約,但是這場婚姻卻堅持走到了最后。不論是外界炮火紛飛還是戈什身陷牢獄,一家人都不離不棄?!皥?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婚姻長壽的秘訣是相濡以沫,與手拿一張貌似永恒不變的紙質(zhì)契約無關。赫瑪和戈什堪稱婚姻世界里的楷模,在其中我們讀到了人性的閃光與晶瑩。
      
      最后,我們來談談雙胞胎兄弟吧。若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長得一模一樣,你會做何感想?每個人都想成為世界的唯一,濕婆和馬里恩也不例外。他們外表相同,內(nèi)心卻截然相反。就像馬里恩的表白,“我一直循規(guī)蹈矩,遵章守法。不做違背常理的事,而他從來不守規(guī)矩,不按常規(guī)出牌,結(jié)果卻是這樣。公平的上帝怎么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上帝是公平的,盡管濕婆奪走了馬里恩最心愛的女人,凡事特立獨行??伤簧镒龅米羁孔V的事兒是將自己的肝臟捐給了患病的哥哥馬里恩,并從此住在了他的心里。這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自然屬性。香港女作家韓麗珠的小說《縫身》講述的是一個荒誕離奇的社會,要求兩個條件合適陌生人將身體縫合在一起生存。這種連接是痛苦的,在孤獨浸染的社會里,分離也是痛苦的,人們左右為難。然而,馬里恩與濕婆是心身合一,肉體,靈魂不分你我。在兩個斯通合二為一之后,共享悲喜,無怨情仇。
      
      《斯通,與另一個斯通》是部史詩般的著作,以平民化的視角看待家族變遷,敘述平凡人的悲歡離合。健康與生命,愛與背叛,命運與時代是小說永遠不變的主題,哪怕穿越亞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土地。人生在世便是相逢,珍惜有緣人,哪怕是位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
      
      已發(fā)《新京報》2013/06/22
  •       成長這詞說起來總覺得有些沉重,而且勢必伴隨著痛苦和煎熬。我不是很喜歡看國內(nèi)的成長小說,那種消費時代物欲奔涌下巨大的孤獨感和無力感,使得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斥著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安與衰頹。
        事實上,西方文學中成長小說的主題應當是充滿了積極意義的,是講述個體怎樣通過生理和心理的種種挫折而成長為走向理性成熟的主體的。也就是說成長小說不應只是對青春迷惘的具體描述,而應當偏重于對個體在精神危機和歷經(jīng)危機后走向成熟的可能的真實表達。
         《斯通,與另一個斯通》的作者亞伯拉罕?維基斯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教授。這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另一位同樣擁有醫(yī)學背景的,描寫著發(fā)展中國家人物成長作品的作家——出生于喀布爾的卡勒德?胡賽尼。后者出版的《燦爛千陽》、《追風箏的人》都曾給過我巨大的觸動,我甚至還清楚的記得在公車上閱讀《燦爛千陽》時看到瑪利雅姆父親的信后自己淚流滿面的樣子。在那個時刻,文字為我壘砌的通向虛擬的圍墻真實而堅固,喧囂的世界與我閱讀著的靈魂完全區(qū)分開來。我感受到了大時代背景下無法選擇的人的宿命——伴隨著親情的離散和愛情的缺失,巨大的失落感瞬間就襲倒了我。這本書至今仍是我向朋友最為推薦的一部小說。
         《斯通,與另一個斯通》也屬于此類作品,小說描寫了一九五四年埃塞俄比亞首都的“迷星”醫(yī)院里,濕婆和馬里恩的降生換來的卻是母親普雷斯修女的死亡和父親托馬斯的不辭而別。盡管他們依然被賦予父親的姓氏——斯通,卻成為了婦產(chǎn)科醫(yī)生赫馬和外科醫(yī)生戈什的孩子。 這最開始有如宿命的悲劇為本書奠定了始終貫穿的死亡基調(diào)。如同貧窮和疾病一直摧毀著那個苦難的國家一樣,在迷星醫(yī)院中就診的痛苦病人、兵變中失敗的懷才將領、戛然而止的愛情創(chuàng)傷也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著兩兄弟的世界,讓這對雙胞胎逐漸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曾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句關于柏拉圖的話,柏拉圖眼中所謂的正義就是一個人在靈魂理性的引導下選擇了天性最適合做的那件事,這個人就找到了正義。我覺得這才是成長小說的根基,是主人公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對抗生活的勇氣。《燦爛千陽》中瑪麗雅姆的最終覺醒,終結(jié)了罪惡的魔鬼,也把自己從封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端雇?,與另一個斯通》中父親戈什的死亡完成了馬里恩從男孩走向男人的心理轉(zhuǎn)型,一個患有瘺管疾病的女孩也改變了婆濕整個的人生走向。小說中的死亡和疾病以一種正面的方式改變著兩個兄弟,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盡管《斯通與另一個斯通》中埃塞俄比亞的生活充滿了苦難,讀者卻總能從這黑暗中窺視到永不墜落的光明。
         毫無疑問,這光明的根源是他們美好的家庭,是戈什與赫瑪能給予兩個人的最大的愛和包容。戈什這個父親的形象與生命中的那些變化一起,承擔著兩兄弟成長道路上領路人的角色,以積極的方式滋養(yǎng)著他們的內(nèi)心。小說中戈什為馬里恩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阿布?卡薩姆的老人的故事。他有著一雙破鞋,每一次要丟鞋卻總是遭遇不幸。戈什說幸福的關鍵不只是承認自己擁有的,更在于承認自我的缺失,這樣的樂觀也正是他熬過牢獄之災的關鍵。正面的態(tài)度賦予了馬里恩和濕婆積極的人生,也塑造了濕婆為瘺病女人奔走、馬里恩在美國奮斗的堅韌起點。
         艾米麗?迪金森有一首名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的詩,詩中表達了世界充滿困難,人生空虛渺茫,只有真正的頓悟,才會走向永生。而在小說的最后,馬里恩歷經(jīng)了九死一生、生離死別后最終發(fā)現(xiàn)他與濕婆又變成了一體,這樣的發(fā)現(xiàn)給他心靈的安慰,“一度阻泄的生命能量奔涌起來”。這一切并非自我催眠,而是成長結(jié)束后人直面生死的解脫和勇氣。不能停步等候死神的人,終于能平和的接受自己的過往,接受完整的自我了。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因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因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He was parking pick me
      他殷勤停車接我
      The carriage was just the two of us
      車廂里只有我們倆
      And "eternal life" with seat
      還有“永生”同座
      We slowly, he knew that without the need for rapid
      我們緩緩而行,他知道無需急促
      I also put aside work
      我也拋開勞作
      And leisure, to return
      和閑暇,以回報
      His manners
      他的禮貌
      We passed the school, coincides with the recess
      我們經(jīng)過學校,恰逢課間休息
      The children are noisy, on the playground
      孩子們正喧鬧,在操場上
      We passed the fields of gazing grain
      我們經(jīng)過注目凝視的稻谷的田地
      We passed the setting sun
      我們經(jīng)過沉落的太陽
      Maybe you should say, he passed us by
      也許該說,是他經(jīng)過我們而去
      Dew and cold makes me quiver
      露水使我顫抖而且發(fā)涼
      Because my clothes, just sheer
      因為我的衣裳,只是薄紗
      And my cape, only tulle
      我的披肩,只是絹網(wǎng)
      We stopped at a house, the house
      我們停在一幢屋前,這屋子
      As a swelling of the ground
      仿佛是隆起的地面
      The roof, barely visible
      屋頂,勉強可見
      Eaves,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ground
      屋檐,低于地面
      Since then, several centuries
      從那時算起,已有幾個世紀
      Seems to short the time of day
      卻似乎短過那一天的光陰
      That day, I first guess
      那一天,我初次猜出
      The horse, towards the eternal
      馬頭,朝向永恒
      -
  •     醫(yī)生天然與文學相通?
      
       以我的閱讀經(jīng)驗,通常這樣一本大部頭的小說,很難得一開始就進入吸人眼球的戲劇性階段,往往要先進行鋪陳,慢慢展開,等讀者充分了解人物個性,事件隨時間醞釀到高峰期,這時才會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了。但這部小說一開始就頗具戲劇性,甚至會誤當成一部浪漫傳奇劇,比如讀到“斯通醫(yī)生頭一次發(fā)現(xiàn)她竟是如此美麗,大而清亮的眼睛似乎含著千言萬語”,讓人預期的是后面會出現(xiàn)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而且可能美麗而凄悲。我是多么喜愛和期待這樣美好的故事啊,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讀到過了,那種發(fā)自靈魂深處的愛情,因?qū)Ψ届`魂之美而引起的愛情。
       這部書難道真應了人們認為醫(yī)生最容易轉(zhuǎn)行為作家的看法?因為他閱人無數(shù)?這是部醫(yī)學與愛情相融的小說,比如讀到“當……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愛上了她。而愛情之花的綻放則是在她來到埃塞俄比亞和他一起并肩工作的歲月里,此后它從未枯萎。愛意是那樣濃烈,未曾有過潮起潮落,這樣的波瀾不驚使得他七年來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只是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睍r本以為小說會對他們的愛情大肆渲染,而安排的情節(jié)卻是普雷斯修女因難產(chǎn)而死,于是一段愛情胎死腹中,但修女的孩子卻并沒有胎死腹中,而是被赫瑪?shù)母叱夹g救活了。對修女生產(chǎn)時的驚險進行渲染,將外科醫(yī)生赫瑪?shù)呐e動描繪得象個極限運動家,此刻的她以來自內(nèi)心的慈悲、友情與醫(yī)生的職業(yè)本性挑戰(zhàn)了人的極限,挑戰(zhàn)了醫(yī)生的外科手術極限,所遇到的心理方面的挑戰(zhàn)不遜于一個英雄所能遇到的。
      正在期待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卻因難產(chǎn)而死,故事遠不如我所想象的那樣發(fā)展下去。(但如果和我預想的一樣,那讀下去又有什么意思?不能挑戰(zhàn)我的想象力。)寫到兩個連體嬰兒的出生,才知原來故事的真正主角剛剛來到。只是一種生命感,唯有在初生嬰兒身上能最強烈地感覺到。而一段有可能發(fā)生的生死之戀,卻在雙方都意識到的時候終止了,因女主角的缺席而永遠終止,也給深愛著她的男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一個人們覺得死亡很常見、已經(jīng)微不足道的時代讀到斯通對愛人之死的反應,你才知道原來人們對自己深愛的人的死仍然是痛不欲生的,甚至會悲痛到責怪上帝。
       這是一本有關生命與死亡的書,而生命與死亡通??偱c痛哭與眼淚有關?!吧嗝疵利?,卻又多么殘酷?!钡鞘裁丛蚴刮鞣叫≌f講述得如此優(yōu)雅而從容?最初我還以為它至少會具備中國小說《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煽情(要知道這樣的煽情足以讓一名中國讀者感動了),但卻沒有那樣的感傷,描寫很節(jié)制也很含蓄內(nèi)斂,有時候,可讀到從普通的外部描寫突然轉(zhuǎn)向突升或突降的心理描寫,比如:“混血造就極具異國風情的美女,雖然她們的內(nèi)心大多苦澀不堪。”似乎是作者著意對此進行的修辭。剛讀到的小說《失落的秘境》有一處共同點,即書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純摯深情,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還是親情,彼此信任,彼此關愛,似乎是當代中國人之間比較缺乏的情感了,倒象是在一個理想國里才能有的,現(xiàn)代中國人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充滿了銅臭味和利益傾向,心靈很難恢復往的純真了。這部書里的人物要么充滿溫柔,要么充滿柔情,似乎沒有不理想的人性,讓人向往,這難道是因為他們有信仰的緣故?很少見到人物互相推卸責任,他們大多責己頗嚴,對人卻很寬容,而這些的內(nèi)在原因也都是處于愛,正如書中所說:“也許他們唯一擁有的,就是信仰”,不象現(xiàn)在的人們,擁有的太多,卻失去了信仰。但即使對于信仰,文中也不乏叛逆的言辭,顯示了作者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評判的依據(jù),是我們?yōu)闇p輕人類的痛苦付出了多少。我不相信上帝會在乎我們信仰的是哪個門派的教義。”“這名女子會毅然違背那些有礙、無利的教團指令道出世間最基本的真理,而這樣質(zhì)樸的真理根本不可能在哈里斯所屬的那種教會里聽到?!蔽蚁肫鹎耙欢螘r間去過諸多教會,卻無一堅持下來,雖然我仍為此反省致疑自己,但卻仍然覺得其中不缺少發(fā)自內(nèi)心的判斷。比如說遇到某種選擇的取舍上,如果只能選其一,面對疾病,到底該選擇《圣經(jīng)》還是醫(yī)療器皿?
      呼吸暫停的嬰兒,得一刻不停地關注他達兩周才能脫離危險,必須隨時睜著眼睛留意他是否又發(fā)生了呼吸暫停,否則就有生命危險,本就非其他父母,卻要像父母一樣地關照著他,付出一切地救他,心里該有多少的愛才能做到啊。腳鈴、咖啡,此時都象耶穌喂飽大伙的面包一樣,成了救贖苦難的道具,也最終實現(xiàn)了誠摯的心愿,救活了嬰兒。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敘述起了作用,那種悠緩、不急不慢的語調(diào)不時讓你處于一種會心的調(diào)皮的感動中。本來期待的是富于傳奇色彩且超出世俗的那對情侶之間的愛情,卻迎來了另一對更為人間、更為溫暖的情侶的愛情,一對更為熱情和任性的愛侶,他們之間的愛更具有一種現(xiàn)代的美感和塵俗氣,讓你有一種肯定會地久天長的感覺。到此處才知道不同于原先的期待,此書一大半的篇幅是以兩個雙胞胎為主角,描寫他們成長的過程,讓人想起那部小說《天使,望故鄉(xiāng)》。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緩緩述說,自然講述到始終不開口的濕婆終于開口說第一句話,因其自然和必然,給人的印象就莫名地深起來?!啊绻腥藲⑺懒宋一蛘唏R里恩,你也會很快忘記嗎?’這些字句是從我一直沉默的弟弟口中說出來,從他的唇齒間迸出來的。多年來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令我們所有人永遠無法忘懷。”這里又出現(xiàn)了故事發(fā)生初始的傳奇色彩,是愛導致了弟弟的憤怒,又是憤怒讓他從沉默中爆發(fā)出來了-不從沉默中爆發(fā),就從沉默中死亡?這里其實是在表現(xiàn)孩子的世界與大人世界之間的沖突。孩子的心總是那樣純良真摯,對大人的利益關系以及為生存疲于奔命缺少理解與經(jīng)驗,他們天生愛小動物,因為他們的心靈還沒有創(chuàng)傷,還能完整地去愛這個世界。記得妹妹小時候曾為一只被迫離開她的狗痛哭著追趕過,那時上面指示打狗,于是只好把養(yǎng)了幾年的狗送人了。但多年后的她肯定再也想不起來那時的心情了,她甚至為被狗咬過的孩子差點和人打官司,最終以醫(yī)藥費的補償了事。有一次我從外面抱回來一只流浪貓,已成為大人的她們紛紛勸我扔掉,說是怕細菌傳染疾病,讓我深深地感到世界不再和以前一樣,人的世界離動物的世界越來越遠了,這是不是說明人離自然越來越遠了呢?但從另一方面,又說明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了。
      這時才知道這厚厚的一本書有些自傳性質(zhì),因為在主人公出生前的事情上花了大量的筆墨,所以誤以為會以主人公父母的愛情為軸心,但后面重點在講兩個孩子的成長,他們?nèi)绾螐难}相連到彼此分離,最終又回到一體,前面的敘述不過是為以后的生活埋下伏筆。妙處全在描寫的細節(jié)中,比如:“我頭一次發(fā)現(xiàn),她的脆弱無助是在她被蒙住雙眼的時候,仿佛她所有的防御都來自于她清視雙眼中如炬的光芒?!比绻@是本傳記,那么與林語堂所寫的《蘇東坡傳》的區(qū)別在于此書的細節(jié)再現(xiàn)了真實的人性或者說人性的真實,而并非一種概念的寫法,把人物寫成扁平性格,而非活生生的人。本書的敘述方式婉轉(zhuǎn)低廻,能讓人流暢地一直讀下去不肯放下。在描述小女孩奇特的甚至惡作劇的好勝心時,努力讓男主角從各種機緣和細節(jié)中去體會一顆幼小的心靈所經(jīng)歷過的磨難,因現(xiàn)實的困窘鑄成的一顆敏感而自卑的心,也許只有用這樣一顆心去生活,人與人之間才會多一分寬恕與慈悲。整本書沒有以情節(jié)取勝,倒也有些意識流的現(xiàn)代感,很多心理描寫,多少讓人想起那部偉大的書《追憶逝水年華》的細節(jié)描寫。有些描寫毫不遜色,比如“那天在儲藏室,珍妮特的臉龐泄露了她的一切。它明白地告訴我,她將成長為什么樣的女人。我似乎看到,她美麗的雙眼將掩蓋今日這般的躁動與不安,永遠安靜安詳;面部會漸漸飽滿,彰顯強大的毅力;鼻梁益發(fā)挺拔,把一雙明眸映襯得嫵媚動人……在這個美女遍地的國度,她將是其中最俏麗、最神秘的一個?!边@樣的敘述讓人感覺比只靠情節(jié)的小說多了一些什么。
      自從長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真正向往的職業(yè),好想成為一個醫(yī)生,但僅僅是與目前現(xiàn)實相比較而言,覺得這種職業(yè)衣食無憂,且有成就感,卻從來沒有想到過有美感,看到小說這里對醫(yī)學的描寫居然能有一絲感動:“我喜歡這些古怪的名稱,它們聽上去是那樣神秘。我喜歡聽自己卷著舌頭說出這些拗口的名字,仿佛在掌握專業(yè)術語的同時,也積聚了某種力量。它顯示出這個世界純凈神圣、沒有被各種秘密和詭計玷污的一面?!痹瓉韺W醫(yī)還有這么內(nèi)在的理由,如果是更早地就讀到這本書,我會對此選擇多了好多動力的吧!大學時期還曾嘲笑過附近著名醫(yī)科大學的學生象木乃依,因為他們成天都將自己陷在那些枯燥的術語中,功課又重,讓膚淺的我們以為人家生活沒有情趣,乏味,沾沾自喜自己的生活,以為有多么的豐富,值得回憶,甚至有意尋找刺激,好多事情并不懂卻也要去參與,唯一的理由就是讓今后的自己不乏回憶的素材,現(xiàn)在真正長大的我,才了解了當初真正膚淺乏味的是自己,可見人在自以為是的情況下,是很容易走入誤區(qū)的,也因此耽誤了人生,多了許多挫折與彎路。這大約也可以成為學理工科的理由,只是幼稚膚淺的當初一味地浪漫主義,看不到很多東西的美,也因此影響了自己的深刻與博大。那時年輕的我哪里知道醫(yī)生的工作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與意義啊。尤其是,做一名外科醫(yī)生該有多么的值得驕傲啊,那簡直就是藝術家嘛,一個兼有慈悲心與理性的藝術家。但也不可期待太高,要知道這事物的另一面,往往是無法直面的苦痛與災難,甚至讓人憎惡,無法忍受,如果沒有很深的修養(yǎng)與慈悲,是無法堅持下去的,何況病往往又與撒旦離得最近,那意味著危險與罪孽。
      讀這本書,基本讓我明白了為什么醫(yī)生轉(zhuǎn)行成作家是最容易和自然的事情。說實在的,因為任務繁重,都沒有想到會順利讀完這本書,但卻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后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讓人不忍釋卷了。這時就讀到這樣的一條信息:巴什拉(1884-1962)法國科學哲學家、史學家。做過高級中學職員,后成為索爾本大學教授。提倡革命的科學認識論,還探索來源于物質(zhì)的詩性想像力世界。原來我早已喜愛的巴什拉本來就是學理工科的,他的散文在我看來是這個世界的奇跡,是美、想象、幻想、激情的結(jié)晶,這正說明了科學的思維與美和藝術并不矛盾,結(jié)合得好便會成為偉大的杰作,正如嚴謹?shù)臄?shù)學思維往往與形象的詩歌天賦也能集于人一身一樣。
      
  •      在我的閱讀歷史里,有一種非常珍貴小說,它能夠讓我在閱讀它的那數(shù)夜里做幾個好夢,因為當我合上書頁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心里安穩(wěn)而又踏實的明白,書中那些可愛又真實的角色,他們會安安分分的待在他們的故事里,他們的人生有著既定的軌跡,痛苦和悲傷也終究會在最后一頁來臨之前緩慢消散。當這樣一種小說進入結(jié)局部分時,無論對于我還是書中的角色們來說,即將迎來的都不會是終結(jié),而是一種完成。
       《斯通與另一個斯通》(以下簡稱《斯通》)顯然就是這樣的小說。
       故事發(fā)生于一九五四年的一個傍晚,在埃塞俄比亞首都的一間醫(yī)院里,駐院護士普雷斯修女的突然分娩帶來了兩個脆弱而又堅強的生命,分娩的過程是如此的驚心動魄、結(jié)局是如此的令人神傷,以至于所有的人都忘了質(zhì)疑,一個發(fā)誓要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上帝的修女是如何成為這兩個孩子的母親的。就這樣,濕婆和馬里恩誕生在了這個殘酷又不失溫暖的世界里??上В麄兊某錾馕吨绽姿剐夼乃劳?,但他們依然被冠上了他們那倉皇而逃的父親的姓氏——斯通,婦產(chǎn)科醫(yī)生赫馬和外科醫(yī)生戈什成為了他們新的父母。
      
       按常理來分,《斯通》可說是一部成長小說,但這部48萬余字的小說里所發(fā)生的種種悲喜,卻無法單單用“成長”來概括。作為斯通兄弟中的哥哥,馬里恩是全書的敘述者,通過他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是人是如何無力而又被動的被裹挾在時代和地域的夾縫中奔向他們的結(jié)局。
       書中不乏悲劇性的人物,女仆羅西娜本性善良,卻無法逃脫古老陋習對于思想的控制和馴服,最終對女兒珍妮特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過錯;珍妮特在肉體被摧殘的同時,精神也無法避免的瀕臨破碎,她雖然參加了起義軍,卻對起義的意義和目的毫不關心,對于她來說,她完成的是關于她個人的“偉大”,殊不知,這種對于自我的完成最終變成了傷害他人的武器。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這些悲劇呢?我想起有一句話叫做“都是社會的錯”,被用以諷刺那些不知自省,只是一味將責任推脫與社會的愚蠢行為,但仔細想想,這句話放在這個故事里卻并不是毫無道理。在我的印象里,非洲是狂熱而又強勢的,在那里,人類是氣候的土地的附庸,同時也是動亂和暴政的受害者,羅西娜和珍妮特的遭遇讓我相信,確實有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在歷史的洪流里,他們選擇閉上眼睛,在時代帶來的傷害之下,祈禱反而要比反抗來得更加有效。
      
       在小說里,來到紐約后的馬里恩覺得紐約是一種“超個體”,這個詞說的是數(shù)量龐大的非洲蟻群,其意識和智慧不在個體螞蟻,而在蟻群中?!霸诔瑐€體面前,人類的語言錯位而有欠缺。我恍惚覺得曾經(jīng)做過的一切沒有絲毫意義,曾經(jīng)的生命是浪費。是慢鏡頭,曾經(jīng)罕見珍視的東西俯拾即是且低廉,曾經(jīng)視為飛速發(fā)展的不過是鬼宿爬行”,作為“超個體”中的一員,“記憶”成為了馬里恩將自己區(qū)別于他人的唯一證明。
      我們或許可以將《斯通》稱為一本“超個體”小說,記錄了人類不斷重復的生命歷程,對于世界這個超個體來說,它也許大同小異,也許乏善可陳,但是記憶,使它變得與眾不同,讓人流連忘返。
      
       小說和電影中出現(xiàn)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通常都頗有深意。在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眠》中,被徹夜閱讀的《安娜卡列琳娜》預示了女主角精神和肉體的割裂;在電影《下女》中,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千金大小姐的床頭讀物,可即便向往著精神和個性上的獨立自由,大小姐最終還是被男人和家族所困,陷入了妒忌和報復的深淵。
      在《斯通》中,代表著普雷斯修女的圣特雷莎像和一本名為《米德爾馬契》的小說尤為顯眼。
       歷史中的特雷莎是一位西班牙少女,受癲癇病的影響,對宗教狂熱沉迷的她每每發(fā)病,眼前總會出現(xiàn)類似神跡的幻覺。疾病帶來的折磨和幻想中無限接近于上帝的狂喜讓特雷莎徘徊在痛苦和快樂的邊緣,她將疼痛的原因歸結(jié)為臆想中的天使用箭射穿她的心臟,稱之為“穿心神跡”。在宗教盛行的十七世紀,特雷莎的幻想很快就為她贏得了為數(shù)眾多的信徒,故被封為圣女。
       《米德爾瑪契》是英國作家喬治艾略特的長篇小說,故事描寫了少女多蘿西亞,醫(yī)生利德蓋特和富二代弗雷德三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所做出的選擇和最終導致的結(jié)局。很顯然,心無旁騖追求宗教最終卻為愛欲所困擾和折磨的多蘿西亞的身上有著普雷斯修女的影子;對醫(yī)學充滿了熱情卻在與人交流方面障礙重重最終釀成悲劇的利德蓋特則是斯通兄弟的父親——托馬斯斯通的化身,而小說中唯一可以稱之為結(jié)局美滿的是弗雷德,他就猶如戈什,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并為得到它而感到由衷的滿足和幸福。同時,和《斯通》相似的是,《米德爾瑪契》一書同樣融合了宗教,醫(yī)學和政治,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也是喬治艾略特筆下永恒的控訴——社會令人挫敗。
      
       “那些純真,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原來都是吊在深淵之上?!睍械倪@句話讓我警醒,感到腳底寒氣森森,人生無非三種狀態(tài):升入天堂,墜入深淵和被吊著,這也恰恰是書中濕婆,馬里恩和珍妮特各自的結(jié)局。電視劇里哭天搶地的苦情戲?qū)儆谏顪Y,《圣經(jīng)》里的善惡有報屬于天堂,我選擇在此之間,我選擇被吊著。
      
  •     我始終執(zhí)著于珍妮特的年少無知,與生命的洪流相比,政治永遠只是無謂的浪花;羅西娜的殘忍愚昧,傷害別人永遠無法使自己內(nèi)心得到平伏。而她們就是那個悲劇的開端。為什么生命中總有女人這種愚昧無知的動物呢。不想表達性別歧視,但是不得不提一件讓我影響深刻的事例:9年前我被派去和人搭檔調(diào)查貨站的接貨量,按照慣例這些是每個車站的資料,你可能得到這個數(shù)字也可能得不到,但是我們?nèi)チ?個車站,巧合的是,接待我們的人三男三女,在一陣寒暄加上套近乎之后,我們最終只從三位好心的女士那里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數(shù)字。和我搭檔的前輩告訴我,事實就是這樣,女人往往容易被打動,而男人往往容易更加“固執(zhí)”。
      生命中很多能夠打動我的女人,但是她們往往讓我無法理解,為什么看起來如此簡單的錯誤,她們卻要反復的去犯,恰恰她們這些讓我無法理解的生物卻能吸引我,永遠沒有理解,也許正是我難以理解她們,我也沒什么女人緣。
      當最終我學會了按照她們的方式去打動她們。但是我總覺得為什么她們總會被表象所迷惑,為什么不看到背后的東西。
      我想如果我懂了,也就是所謂的理解了,本來希望在書中找到答案,最后還是沒找到,珍妮特最后還是默默的死去了,她沒在給她的故事留下什么。最后讓我略略失望。
  •     喜歡這種有懸念的故事,書很厚,但一氣讀完,很感人,也很有哲思。世界上總有一個人,跟我們是一體的,也許是至親,也許是愛人,也許是默然相伴的朋友,失去他們,我們也不再完整?!端雇?,與另一個斯通》把這痛寫得很透,讓人感覺心里摳得慌。喜歡的人自然喜歡,無須多說。
  •   ”成長小說不應只是對青春迷惘的具體描述,而應當偏重于對個體在精神危機和歷經(jīng)危機后走向成熟的可能的真實表達?!啊獋€體的成長,恰恰表現(xiàn)為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從感性人向理性人的靈魂轉(zhuǎn)變,而非在放任自我后因為幸或不幸而呈現(xiàn)給世人的最終狀態(tài)。
    感謝推薦《燦爛千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