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紀回味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h流出版事I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h流臺呈蘭o回味M 著  頁數(shù):168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文出自《新新聞》914期〈2004年9月9日~9月15日〉  向來,有關臺灣的面貌與詮釋始終岐異不斷,卻也非常一致。怎麼說呢?所謂岐異,指的是因為統(tǒng)獨立場不同,所以對於歷史事件的定調不免各說各話;而一致者,就是統(tǒng)獨雙方儘管存著你死我活的聖戰(zhàn)信念,但都不約而同地把臺灣推入「宿命」迷宮?! 〗y(tǒng)左如陳映真,直把臺灣看做孽子稚兒,若不投入母親--中國的懷抱,命運必是夭折難產;而向來鄙夷輕蔑臺灣不遺餘力的李敖,則全然把臺灣的一切視若南朝煙花,毫無價值可言;至於八○年代初詹宏志關於「邊疆文學」的話語,二十多年來也始終迴繞在不少人腦海。統(tǒng)派眼中的臺灣,總不脫邊陲、小朝廷格局。反觀獨派光照下的福爾摩沙,雖然偉岸的主體性不斷堆疊上去,但無所不在的悲情、孤兒意識、分類械鬥曲調,卻讓人深陷無間道的夢魘中?! ∨_灣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時間短淺  於是,統(tǒng)獨看待複合多變的臺灣,竟都顯露相同的死角:臺灣是悲憐、強權操弄下的存在體。原因很簡單,因為統(tǒng)獨多由上層菁英的眼光著眼,少了庶民生動靈活、色彩繽紛的身影,難免就一廂情願、孤注一擲。準此,遠流出版社一套三冊的《臺灣世紀回味》,就有著打開另道視窗,呼吸新鮮空氣的澄淨作用?! ∑鋵崳蹲脚_灣庶民生活的紀事影像,我們還是得佩服日本人。從早期官方田野調查而來的《臺灣慣習記事》、《臺灣私法》,到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確立出嚴謹?shù)膶W術標竿,其後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鈴木清一郎的《臺灣舊慣習俗信仰》,直到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諸民間學人主其事的《民俗臺灣》,這些豐碩的成績往後好長一段時日始終庇蔭著相關的研究者──這也顯示臺灣本土的研究工作者怠惰良久?! 】墒?,日本人的研究終究有其本位,能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就夠專業(yè),遑論同情理解臺灣人;況且這些文本的年代都已逾一甲子,從農業(yè)社會躍入工業(yè)社會,再到瞬息萬變的消費社會,庶民步調、影像的變異豈能以道里計。同時,直到九○年代以後,臺灣史的鑽研才得以「正常化」,至於跨越意識形識的高欄,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新取徑,時間更沒超過十年。也就因為時間短淺,若能和時間賽跑進行田野調查,把耆老、文物、影像搶救出來就屬萬幸,此刻我們對庶民文化史尚無力提出完整有力的論述出來。理解這樣的主客觀限制,我們再進入《臺灣世紀回味》的世界,就較容易看清它彌足珍貴之處,以及有待進一步探勘之所在了?! v史相簿是鄉(xiāng)愁懷抱之所在  《臺灣世紀回味》依政經(jīng)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部曲,將政權更迭、選舉、產業(yè)、金融貨幣、交通、旅遊、流行時髦、商品買賣、建築、醫(yī)療保健、傳播媒體、出版、戲劇、歌謠、教育、體育、生態(tài)……等二十類範疇納入歷史舞臺。這嶄新的舞臺使帝王將相、貴冑富豪讓位,或左或右的悲劇英雄也不能獨領風騷。本是瘖啞的庶民似乎緘默依舊,實際卻像默劇,卓別林的肢體動作遠勝萬千演員的嘶吼,《臺灣世紀回味》的舞臺搭景不錯!  不須言說,透過各式證書、收據(jù)、郵票、車票、發(fā)票、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廣告、照片……的蒐羅排列,這套書呈現(xiàn)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視覺驚喜。藉著系統(tǒng)分類以及精練的文字補述,百多年來臺灣具象的庶民史,就活生生地展露於眾人面前。這些視覺影像或是已列經(jīng)典的歷史相簿、或是你我鄉(xiāng)愁懷抱之所在、或是依然璀璨光照的流行物事,也可能是人們向來習以為常,經(jīng)由系譜排比後赫見新義。鮮明的視覺呈現(xiàn),既是總策畫者莊永明先生個人嗜好,也是新世紀臺灣人要和世界同步的必備精神食糧?! —q如臺灣這二十多年的政治社會轉型,是不斷壓縮、速食成長的結果,主客位移帶來的變異、適應問題總讓人喘不過氣來。同樣地,本套書就像庶民文化博物館的平臺化,每一幀影像都滿載著故事傳奇,可以代代傳頌;但,太盈飽耳目、太綺麗風華,對多數(shù)人而言,竟成為負荷!因為文化的反思與再造,是需要時間的沈澱與群己的對話辯詰,而這些條件在臺灣都還屬奢侈品!所以,這套書固然得到極熱切的好評與掌聲,具體閱覽與回應卻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其實,這套書該如大河劇潺潺而流,不能急於囫圇吞棗。五顏六色的視覺呈現(xiàn)確實會讓人目為之一眩,此時最需要的是凝視!尤其,是凝視斑駁、模糊的黑白影像。關於視覺影像的凝視,不得不提上個月甫行過世的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我的意思並非要拿《臺灣回味》和布列松作品一較長短,而是大師作品早已逾越時空的限制,凝視良久之後會讓我們頓悟黑白照片在歷史詮釋上的驚人效用?! ”娝苤?,享有「新聞攝影之父」美譽的布列松,一生以手動的萊卡相機,用著「決定性的瞬間」的理念拍攝出無數(shù)黑白經(jīng)典照片。他排拒官式場合,流連於街弄市集間,捕捉最自然的庶民寫真。從西班牙內戰(zhàn)、二次世大戰(zhàn)到國共內戰(zhàn),布列松都以同情、旁觀的手法忠實記錄庶民觀點。例如:一九四八年於南京攫取小孩懼怖神情的〈苦難的眼睛〉,四九年上?!窜埥鹱印悼癯?、北京〈門裡門外〉的貧富對比,較之千言萬語更能道出國民黨潰敗之因。布列松鍾情層次分明的黑白照,不僅於形式美學的嗜好;更因為自然、無飾的黑白照如同版畫一樣,最能翻轉菁英史觀,讓庶民意識可以轉化為時代的革命力量?! 『诎子跋袷桥_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  《臺灣世紀回味》也有多幀傳神的黑白照片可供我們凝視!像傅良圃攝製的小孩獨對行軍隊伍的畫面,疏離無助的庶民/流動的軍事集團之對比,完全把臺灣人的無奈與希望〈小孩終會長大成人〉流露出來。所以若能凝視令人印象深刻的幾楨黑白影像,歷史的縱深和橫向的社會經(jīng)濟布景瞬間就會在腦海重組,透視未來的信心也會慢慢形成,所以當喧囂漬味已然入侵的八○年代,捕捉社會底層的《人間》雜誌何以捨彩色就黑白,其因在此。我們總期待人生「由黑白變彩色」,但就歷史詮釋的角度,則是「由彩色轉黑白」才是識途老馬。  其實,《臺灣世紀回味》本不該止於三冊,因為就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觀之,飲食作為生活大宗,是絕不能置若罔聞。特別是臺灣的飲食文化集中國大江南北之大全,綰合歐美日中之精華,小吃尤其名聞寰宇,所以要談族群融合,談文化自創(chuàng)與全球化,捨飲食就不免緣木求魚了。如今,在飲食文學、文化稍植厚基的今日,要煉石補臺灣庶民史之漏缺應非難事!  因三一九而藍裡藍氣、瘋魔不止的羅大佑說「不管藍綠,祇問黑白」,若我們平心靜氣不鑽牛角尖,真把心思轉移到庶民文化的探勘經(jīng)營,那麼,凝視百年來的黑白影像,臺灣路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沒錯!「不管藍綠,祇問黑白」當真是解臺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瘋魔由他,我等就攜手前進陽關道?! 。ū疚慕?jīng)作者同意轉載)

內容概要

  與行動電話形影不離的你,知道一百年前臺灣人是如何互通聲息?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你,知道1930年代臺灣人的生活裡才出現(xiàn)廣播、1960年代電視機才慢慢走入客廳? 除了20世紀臺灣人的通訊生活,你還可以在《臺灣世紀回味Vol.3文化流轉》書中,看到臺灣的出版、戲劇、歌謠、學校教育、運動體壇、生存環(huán)境等主題的百年變貌。我們準備了1000多件歷史文物及影像、搭配上說明文字,為你舉辦一場紙上的時光展覽會?!?999年春「臺灣世紀回味」發(fā)想,2001年陸續(xù)出版《臺灣世紀回味》政經(jīng)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到2002年文化篇「文化流轉」出版,我們用3年光陰與3本書,陪你一同回味百年。

作者簡介

  遠流臺灣世紀回味編輯組
  ■總策畫者
  莊永明
  1942年生於臺北市大稻埕,國內知名臺灣文史專家,公認是蒐集臺灣史料最豐富的少數(shù)人之一。初中就讀建國中學時,即開始收集臺灣文史資料,集郵與收藏書籍成了嗜好。
  1970年代,陸續(xù)發(fā)表文章。1980年,應中國時報之邀,撰寫「臺灣第一」專欄,每周一篇,前後一整年。自1984年起,專注於田野調查、記述俚諺,收錄在《臺灣金言玉語》、《臺灣警世良言》、《臺灣好言吉句》……等十書中,並為廣播、電視節(jié)目所常引用播出。
  1989年,出版《臺灣紀事》上、下冊,被奉為研讀臺灣史的「入門書」。1991年出版《臺北老街》,此書曾獲時報開卷版十大好書。1994年製作有聲書《臺灣歌謠尋根》,獲新聞局舉辦之優(yōu)良唱片金鼎獎。1995年《臺灣第一》獲該年度聯(lián)合報讀書人版推薦非文學類好書。1996年出版《臺灣鳥瞰圖》,獲本土十大好書。1998年出版《臺灣醫(yī)療史》,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2000年策畫《臺灣放輕鬆》系列和《臺灣世紀回味》系列,更為國人打開另一扇閱讀臺灣史的門窗。1999年《天下雜誌》以「有系統(tǒng)的整理臺灣歌謠、俗諺語以及獨家珍藏共同記憶珍貴的史料」選為「影響200跨越2000」的重要人物之一。
  現(xiàn)任: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臺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監(jiān)察人
  ◎保生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書籍目錄

【總策劃序】
文物有靈,光影不滅莊永明
【出版緣起】
黑白的印象,彩色的回味 王榮文
編輯室萬味報告
如何回味本書--編例說明
萬變訊息傳世紀
【導言】傳媒電訊通聲息林麗雲(yún).程宗明
一張紙四條腿
電訊萬里通
為世紀寫日誌
異議傳聲筒
用聲音來傳真
箱子裡的世界
媒體管制面面觀【新辭彙.舊時語】
翻前翻後看出版
【導言】出版原野的開拓吳興文
吟漢詩.寫白話
禁忌中求發(fā)展
暢銷三十年
筆端的文心
此起彼落的文化浪潮
雜誌的大千世界
奇想世界
印書、賣書、買書,大家來看書【新辭?。f時語】
從野臺到舞臺
【導言】臺上臺下林青萍
人偶爭鋒
京劇.北管.採茶戲
舞臺風雲(yún)錄
映畫.影戲.電影
看電影好時光
四方框裡的家庭演出秀--電視
舞蹈展新姿
表演「獎」不完
明星大觀園【新辭?。f時語】
歌謠傳唱一百年
【導言】唸歌唱曲解心悶莊永明
在地的聲音
臺語金曲年華
從黑貓到愛拚才會贏
群星在閃耀
唱自己的歌
百家爭鳴
懷念的歌聲.禁唱的歌曲【新辭彙.舊時語】
百年樹人
【導言】清早上學去,走路守秩序許佩賢
學校第一章
修身.勞動.新生活
我不說方言?。?br />讀書不忘救國
當我們同在一起
劍道.體操.運動會
考生歲月長
民主多元新氣象
課本.文具盒與學生服【新辭?。f時語】
更高更遠更快
【導言】猛虎蛟龍,場上生風晏山農
棒球遠征軍
壘上風雲(yún)
動手動腳好風光
追趕跑跳碰
終點線上
體壇之星
啦啦隊俱樂部【新辭?。f時語】
土地家園
【導言】土地.生態(tài).人劉克襄
啊,福爾摩沙
開山闢土
受傷的土地
天災地變
好山好水留子孫
山海的子民
家園夢土
守護家園【新辭?。f時語】
拼貼臺灣
圖騰的腳印
故鄉(xiāng)客與異鄉(xiāng)人
口號.臺灣
臺灣.表情.符碼
看見時間
感覺時間
聲色.臺灣
外國人看臺灣 
情調臺灣
參考書目
感謝頁

章節(jié)摘錄

  一百年來,臺灣人如何學習成長、放寬視野?  一百年來,臺灣人如何保存?zhèn)鹘y(tǒng)、創(chuàng)造文化?  不同政權的不同制式教育,能夠箝制臺灣人的思維嗎?  不同時代的不同文化潮流,能夠影響臺灣人的品味嗎?    1999年春,節(jié)氣驚蜇,大地甦醒之時,我與遠流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臺灣鳥瞰圖》、《臺灣醫(yī)療史》之後,再和出版社視覺書編輯部商議製作「本土視覺書」。彼時世界各地正費盡心思準備迎接千禧年,而臺灣人民也為當年底的「世紀總統(tǒng)大選」在摩拳擦掌,思及時潮之衝擊,我們開始討論如何為20世紀的臺灣,留下可供當代及後世參照的歷史視覺書?! ∮穼W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J.Hobsbawn)曾說:「我們的一生,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而這個時代,也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時代綿亙,人生有限,見證20世紀臺灣過半的年代,能將自己成長的閱歷和聽聞上一代的經(jīng)驗,留存於「歷史」,這當然是我期待的工作。因此我擔任本書總策劃,不僅與有榮焉,也有使命加身的感覺?!   ‘斒兰o更替、新舊交接的各項慶祝活動,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yún)散,究竟有多少「畫面」還留存於我們的記憶?  2000年1月1日,臺灣第一道曙光破曉的時刻,不少人群聚在臺東太麻里海濱,目睹著將黑暗從臺灣驅走的光芒,他們成為臺灣邁進千禧年的見證人?! ?001年1月1日上午6時33分,21世紀臺灣第一道朝陽的光線灑在臺東蘭嶼島上,而臺灣本島南端的鵝鑾鼻也在2分鐘後的6時35分出現(xiàn)日光。在此珍貴的時刻,有無數(shù)人前往觀賞,見證「世紀交替」的瞬間?! ∪粘鋈章洌臼亲匀灰?guī)律,然而為什麼有人會懷抱著興奮的心情,爭看「一時」,用以見證千秋?我錯失了迎接「千禧年」臺灣第一道曙光的機會,也無緣和新世紀降臨臺灣時的第一道曙光交會;和這二次「臺灣第一」都未能正面接觸,是不是很可惜?  然而,走出「千禧年」,告別舊世紀;在21世紀,我想不僅要見證「光」,也要捕捉「影」?!   ≡?0世紀生活了半個世紀的我,和地球上的60億人一樣,都是「跨世紀的人物」。但做為一位臺灣文史的研究者,對於臺灣的「光和影」,我留下了什麼見證?  做為一個「蕃薯囝仔」,面臨幽微難明、觀點雜遝的臺灣史,有幾個問題經(jīng)常在腦海中思索著:  臺灣人有過的是什麼?臺灣人失去了什麼?  臺灣人希求的是什麼?臺灣人創(chuàng)造了什麼?  臺灣人嚮往的是什麼?臺灣人忘掉了什麼?  臺灣人在生命長廊中,如何度過悲歡歲月?  臺灣人在生活長巷中,如何追求品質品味?  臺灣人在生命旅途中,如何擴展視野境界?  臺灣人在生活方式中,如何選擇汰舊迎新?  其實,我的問題,本就是臺灣歷史應該探索、討論的題目。長年來,我勤於收集各種證書、收據(jù)、郵票、車票、發(fā)票、照片、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目的無它,因我視其為史料?!  甘妨稀故悄軌驒z驗歷史的重要證物,然而什麼才稱得上「史料」?史料,僅只是政府文書、官方檔案嗎?應該未必吧!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生活「跡痕」,難道是「非史料」嗎?  執(zhí)政者往往對史料採行選擇性的保存,政治立場常常會影響「史觀」,於是「修史」是各說各的話,各唱各的調,歷史好像不容庶民的存在,難道「統(tǒng)治者」才能做「歷史」的主角嗎?    臺灣研究由「險學」轉為「顯學」,從非主流成為主流;在「臺灣學」當?shù)赖慕裉?,如果還是以統(tǒng)治者為中心的史觀,鋪天蓋地做臺灣史的詮釋,是不足以了解整體脈絡的,用小物件看大歷史是我們的心志,《臺灣世紀回味》可以說是「以民為主」的歷史書?! ∪嗣竦纳钍繁爻蔀槲磥須v史的主流,此為可以預期的觀點,也因此我相信多年的收藏物件與文件,可以「回味世紀臺灣」,藉著這些斑駁碎物,做歷史片斷的追憶,更重要的是--突顯臺灣人民的「主體性」!  個人的收藏,必定有所不足,況且「藏史於民」的數(shù)量是成千累萬,所以也藉他人珍藏來共同完成此龐大計劃。更重要的是撰述、編輯團隊的全力投入,始能締造成績,因此《臺灣世紀回味》是「群策群力」的作業(yè)?!  杜_灣世紀回味》這套書分別為:政經(jīng)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冊付梓,是以全視野、全方位、全思考來探討1895年至2000年的臺灣歷史。    文物有靈,歷史有憑,歲月舊痕必能喚起記憶。千禧年前夕,世界各地都有人埋下「時光錦囊」(時代儲存器,TimeCapsule),希望後代子孫挖掘重見天日後,來解讀我們今日的生活。也因此,我們決定出版《臺灣世紀回味》,因為文物「入土」不如歷史「出土」重要?! ∵@套《臺灣世紀回味》,不止是以「政權移轉,政黨輪替」來記錄臺灣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重拾褪色的記憶,尋找失落的鄉(xiāng)愁,勾起疏淡的感情,傳遞斷絕的信息,讓不朽的「影」和永恆的「光」,留存於福爾摩沙,留存於世世代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臺灣世紀回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容還可以,但價格高了一點.活動期間沒,還可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