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與人生

出版時間:2002-9  出版社:學生書局  作者:唐君毅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物與人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感謝孔夫子舊書網(wǎng),讓我有機會買到唐君毅先生的《心物與人生》一書。唐先生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大家學者,《原道》、《原性》等著作讀之深奧難懂,我對唐先生的著作說實話是有點敬而遠之的了。但就像真正的大科學家同時也往往是好的科普作家一樣,一個偉大的人文學者也常常能夠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語言使平凡若我輩者能夠受益無窮。章太炎之于《國學概論》、朱光潛之于《談美》、梁啟超之于《讀書指南》皆此類也。
       《心物與人生》由兩書相攢而成,分為《物質(zhì)、生命、心與真理》和《人生與人文》,前者采用嚴謹?shù)奈鞣绞竭壿嬚撧q體例,道出物質(zhì)、生命與心三者的不同和相互作用,指出了心為求真理之心,絕對自我主宰的心,乃自然宇宙之中心;后者從人類文化之發(fā)展為線索印證前書之結(jié)論,并擴展心為求真善美之心。本書乃唐先生去國離鄉(xiāng)于香港集成,彼時先生懷念故土親人,痛惜大陸之文化被一形成于西方僅100多年的唯物論體系占據(jù),幾成一言堂趨勢?!吧镀湫?,害於其政,發(fā)於其政,害於其事”,先生深知思想于人心、人心于社會的重要力量,意圖破除這一偏頗體系,同時又苦思人生于世間之價值,試做一普適結(jié)論,乃有此書。
       《物質(zhì)、生命、心與真理》由常識和慎思兩位先生的對話和論辯組成?!俺WR”乃所謂的常識,慎思則奉勸有先入為主所謂常識的人慎思之。按作者的話說,“那些對辯討論,都是對門外人說門外話”,慎思先生以俗諦之方法,姑順常識先生之邏輯而破除其偏見,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是非常高明的手段。論辯頗繁瑣,且梳理之:
       一、論辯之約定:二先生須采用共同之概念名詞基礎,非哲學家與常人之不對等關系,常識主攻,慎思主守;
       二、唯“物”存在之破除:物之定義根據(jù)唯物論為“客觀存在的實體,不隨我們主觀的意志而轉(zhuǎn)移的東西”,然生命與心亦客觀存在,亦不隨主觀意志轉(zhuǎn)移。
       三、物為生命、心之根本之破除:“常識”分別從數(shù)量多寡、時間先后、邏輯先后、依與所依、見與不見、可能與現(xiàn)實、偶然與必然(“偶然出現(xiàn)生命”乃把一段時間之宇宙外表作為整個生命的錯誤)等幾個角度試圖說明物為根本,生命與心乃枝葉,“慎思”一一破除之。
       四、物為生命、心之所依之破除:“常識”從物質(zhì)不滅、生命無常出發(fā),認為生命與心必依待物質(zhì)而存在,但他焉知生命與心世界的不存在?
       五、生命、心之力量乃物質(zhì)力量與不及物質(zhì)力量之破除:生命、心之力量與物質(zhì)力量不同,不可度量和探測;人往往以不吃飯就會死之理由認為生命心不及物質(zhì),然無心即無文化甚或無人。
       六、“物質(zhì)”定義和性質(zhì)之給出:表現(xiàn)於所謂實際空間,引生出之形體之變動,能想延續(xù)者,為物質(zhì)之唯一性質(zhì)。引生此延續(xù)之變動,為物質(zhì)之唯一性質(zhì),由此延續(xù)之變動,見不動者之動,即物質(zhì)之力。(量子力學?)
       物質(zhì)在所謂實際空間中,所表現(xiàn)之延續(xù)變動間之因果關系,含二種規(guī)律:一是可逆轉(zhuǎn)還原之規(guī)律,即若某果真是由某因而生,那么在原則上,可將某果重析為某一些因,在構成某果,中間可皆無物質(zhì)能力之質(zhì)量能量之增減;二是互相外在對待之規(guī)律,即一物體若是受其他之物體之影響,其他之物體在未影響之之先,與該物體是互相對待,互相外在,可各各平等的表現(xiàn)其在空間中之變動者。所以一物體之于他物體對之之外在之影響,不能有選擇自由。(第二種規(guī)律弄不清)
       七、由物質(zhì)之定義辯生命與物質(zhì)之不同:生命不滿足物質(zhì)之第一規(guī)律,即生命無法由身體分裂重組而復得,生命之能力表現(xiàn)於對自然之力之轉(zhuǎn)換。生命避害之反抗即是一種能力。由一度空間到二度空間,原來線之一部分,可以由運動而似乎豎立出來成面,為原來之線之各部分之交匯貫通者。生命為四度空間之新一維,即原來體之一部分,可以由運動而似乎豎立出來,為原來之體之各部分之交匯貫通者。(生命之力量乃使我們之三度空間交匯貫通)正因為這一度空間,使得生物之進化論不成立,生物進化論只從一個時間片段處看待因果,而沒有發(fā)現(xiàn)生命演進之目的所在。生物進化皆為表現(xiàn)更豐富的生命形式。
       八、辯生命力之無限與物質(zhì)生命之相通:物質(zhì)與生命相通于生殖細胞,生命力無窮而不受物質(zhì)之限制,但對于個體則生命與物質(zhì)互相作用,個體生命結(jié)束時,生命力復歸于生命世界,見下圖:
      
       九、生命活動以及進化的目的不是為了生存:目的在于更多更豐富之生命形式,更充實的生命內(nèi)容。
       十、心的存在,自覺為心理活動的基礎:心之活動本身即是自覺?!白杂X”作用于記憶、判斷、想象、意志、同情等只有人才有的心理活動中,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統(tǒng)一者和貫通者。如記憶就是“自覺”將前后不同之經(jīng)驗內(nèi)容貫通和統(tǒng)一起來了。
       十一、心理活動的目的非自利:判斷推理求真、想象求美、同情求善,不能從活動的起源來判斷本質(zhì),如蓮花出于淤泥而與淤泥不同類。
       十二、心理活動未被限于感覺經(jīng)驗,判斷推理超感覺經(jīng)驗;人有感覺經(jīng)驗之處皆有心理活動(瞬間靈感諸如此類);心理活動超越生理活動;心無有限制,如說有也是為突破之而自己設限。結(jié)論:心是真實存在的,是我們生活之中心,能主宰我們?nèi)可顒?,是不受任何絕對外在的勢力之限制。心是自己決定他自己的我們之生活中心,能主宰我們?nèi)可顒拥?。生命活動遍于全宇宙,心即我們之宇宙之中心,心亦主宰我們之宇宙?br />    十三、心是一不斷克服其限制的心。
       十四、真理的真理性,實現(xiàn)在主觀的心與客觀對象外物之表現(xiàn)其內(nèi)容之合一,而泯除其差別的歷程中,在此歷程完成后,此真理之真理性,仍被系于主觀的心與客觀對象外物的對待間,而不只在主觀的心中。
       十五、自覺施用自覺力的心即期望必得真理的心,乃是一個客觀的呈現(xiàn)真理的心,講普遍真理融會貫通的自己建設的心,是隨時可以獲得絕對真理的心,是宇宙的中心。
      真佩服,唐先生塑造了兩位進行如此繁瑣論辯的人物,沒有受過思辨訓練的我被他倆整的頭好大。
       一句話概括本書:生命和心是外在于物質(zhì)的真實存在,從整體意義來說不受物質(zhì)限制,從個體意義來說相互作用,生命存在的目的非為生存,而是為了體現(xiàn)更豐富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內(nèi)容,心理活動以自覺為基礎,超越生命而貫通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求真善美之心,可以不斷超越自身,是自己建設的宇宙的中心。
       本書所用方法也頗值得借鑒,為一虛心無我探求真理之精神、為一廓清問題之為何之方法(名實)、為一譬喻之方法、為一嚴密邏輯之方法。
      
       下面再說說《人生與人文》一書,唐先生唯恐破唯物之不徹底,又從自我感受角度論證生命和心世界的客觀真實存在。人在自覺活動中,求時間和空間之貫通,而必對一客觀普遍之理有所追求,即求真理之心。然求真理之心面對的往往是經(jīng)驗的過去的事理,人必對未來有一美好憧憬,有一完美規(guī)劃,即求美之心,求美之心若果因為現(xiàn)實而受到威脅,則人們會維護其夢想,維護“美”而生起一求善之心,則人心是一不斷求真求善求美之心。
       唐先生又梳理了心靈與精神概念的不同,心靈為體,精神為用,精神隨時與外物相互作用而受其限制。將人文領域劃分為九:知識學術、生存技術、藝術、文學、經(jīng)濟、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教育。九大領域文化的發(fā)展皆源自人們求真善美之心。
       人生之智慧一章是我于本書中最喜愛的一章,本章以詩歌體寫成,反映了先生在困惑、迷茫、隱痛中追求人生意義和答案的求索歷程。怎樣才能看清楚未來的路?前提是你要知道你來時的路。先生于四度空間中親歷人類歷史上的大哲,叔本華慨嘆人生苦難無有窮盡,悲觀厭世;尼采由達爾文之進化論追求超人境界,但失去對人之悲憫;馬氏唯物滅階級,而只體認了人之間之經(jīng)濟關系;斯賓諾莎主愛慧,康德主敬慧,康德以敬立心之律則為純粹理性,行之為實踐理性,真與善之追求集西方之大成,但論美未能充分申其義,席勒為之補充之;柏拉圖以真善美建理想國而論政;奧古斯丁則求一絕對之宗教精神,謙卑、懺悔、祈望之人格;子思所論為智慧之格,人性、神性與人文和合一,禮與樂來教化之,悲憫、超人、愛敬美慧、政治、絕對精神通而涵括之;釋迦明無明為客塵,貪嗔癡慢為無明,有此大智慧,有此大悲憫。人類發(fā)展終求真善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