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易曉明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將文學史視為一個自主的系統(tǒng),專致於英美文學內(nèi)部的審美研究。全書以「有機體」為立意,以意義與形式的契合為基本構想,探討了一批英美經(jīng)典作家作品的風格生成。這一新視角,使得莎士比亞、華滋華斯等藝術對象,在社會學批評等評價標準下,被割捨與被捨棄的一些審美特質(zhì)得到了獨到而深入的開掘。而在著重個案研究的同時,注意文類的相關性與連貫性,將具體對象置於同一文類中,審視其風格的變化與差異,構成了全書的整體性。
作者簡介
易曉明,1962年生,湖南長沙人。先後獲得湘潭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上海師範大學歐美文學方向文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方向文學博士。曾在美國加州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系、北京大學英語系做訪問研究各一年?,F(xiàn)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歐美文學史副教授。著作有《華滋華斯》、《優(yōu)美與瘋癲——維吉尼亞?伍爾夫傳》,譯有《拜倫書信選》、《閱讀行為》(合譯),並發(fā)表有專業(yè)論文五十多篇。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詩歌
一、華滋華斯與泛神論
二、華滋華斯泛神論詩歌的想像構建
三、華滋華斯泛神論詩歌的時間建構
四、華滋華斯詩歌的辯證美
第二章 戲劇
一、蕭伯納的「歷史評價」理念
二、蕭伯納非戲劇化的戲劇藝術
三、《聖女貞德》:作為涵義與諷喻的人物
四、個性化的哈姆雷特:敏感、瘋癲與理性思考
五、「瘋狂」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結構性意義
第三章 傳統(tǒng)小說
一、夏洛蒂?勃朗特:心理與現(xiàn)實的彼此越界
二、哈代的命運觀念在《黛絲姑娘》中的藝術化
三、海明威短篇小說的戲劇變奏
第四章 現(xiàn)代小說
一、維吉尼亞?伍爾夫的理論宣言:《現(xiàn)代小說》
二、意識的變線出征:《邱園記事》與《牆上的斑點》
三、生命的隧道挖掘:《達羅威夫人》
四、家傳的印象化:《到燈塔去》
五、「破碎」與整體:《聲音與憤怒》的歷史感的重構
六、凱蒂——作為關聯(lián)者的他物
附錄
一、艾特瑪托夫:二元隊裡的消解
二、《浮士德》:一部形象化的《精神現(xiàn)象學》
後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