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盜區(qū)」與「政區(qū)」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

出版時間:2002年8月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唐立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明代中期以後,官方在閩粵贛湘交界設置南贛巡撫,正式設立新「政區(qū)」,並責付軍事討賊為主的任務,不預民事,以解決當?shù)亍副I區(qū)」層出不窮的「三不管」政治社會問題。但是若以明朝南贛仳鄰地區(qū)社會與政治互動關係的發(fā)展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明政府有心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其結果卻證明這個目的是失敗的。
關於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移民社會發(fā)展,可將其分為三個時期來觀察。其一,明初時期,南贛仳鄰地區(qū)的移民開發(fā),主要由民間與官方兩股力量所相互促成。其二,至明代中期,受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化的影響,民間的移民行動更為擴大,完全高出官方的預期估計,甚至民間屢屢突破禁令入山墾殖。其三,明中後期,移民陸續(xù)地從流移到定住的完成,尤以家族性的移往開發(fā)擴展最為顯著。
隨著南贛仳鄰地區(qū)移民社會的形成,出現(xiàn)群體之間認同價值觀的轉變,其間有族群身分轉變的追求,亦有對於盜賊行動的認同。而對盜賊的認同感,主要在於地理環(huán)境提供適合入盜的溫床、官方的消極的治理態(tài)度,以及時人對「盜區(qū)」的深刻印象所促成。隨著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南贛地區(qū)作為山海交會的市場地位重要性增加,帶動走私貿(mào)易的需求,地方上的盜賊活動也就更為活躍,特別是從流賊、流寇的打家劫舍方式,邁向了組織化的集體形式與家族化的經(jīng)營方式加以擴張。關於組織化的集體形式,群盜是採取有計畫的倡亂行動,從準備訓練、製作武器、組織聯(lián)絡、訂立儀式到開始攻掠,以形成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的群體力量。家族化的經(jīng)營方面,在於從流移到定住的過程中,以家族力量作為結合紐帶,同樣能成為穩(wěn)定的群體勢力。為了能在鞭長莫及之處平盜,明代的南贛巡撫開始積極尋求地方勢力幫助,特別是倚重地方盜賊家族的勢力,而「以盜治盜」正是歷任督撫平亂所奉行的至高原則。然而南贛巡撫借重這些地方盜賊家族力量的結果,雖然能穩(wěn)定移民社會的民間秩序,但也產(chǎn)生一批「糾眾叛掠」的菁英階層。
況且南贛巡撫雖為統(tǒng)合「三不管」地域與事務而設,但在維持著明初遏制地方分權過大的政策下,始自設置起就未曾被充分授與絕對的職權。實際上,巡撫行事仍然遇到無數(shù)阻礙,在職責未專的情況下,即使是力盡筋疲,轄下各級官員也未必皆俯然從命;若處理不慎,事關相鄰督撫,動輒還會被視作侵權之舉。政治社會的難題不斷湧現(xiàn),這在各省拖欠協(xié)濟銀兩的財政收入,以及軍事征剿的責任歸屬問題上至為明顯。亦即「三不管」問題依舊存在,特別是在事權的矛盾上,一直無法有效解決,南贛巡撫終究落至裁撤的命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在「盜區(qū)」與「政區(qū)」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