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屈原  
Tag標(biāo)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楚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3條)

 
 

  •     九章中
      寫得好的《哀郢》《涉江》《懷沙》;
      一般的《橘頌》《惜誦》《抽思》《思美人》;
      不好的《惜往日》《悲回風(fēng)》
      
  •     【序:“(屈原的)這種自我,非常強(qiáng)大又非常脆弱。強(qiáng)大到天地皆是自己,任憑縱橫馳騁;脆弱到風(fēng)露皆為敵人,害怕時序更替,甚至無法承受鳥鳴花落,香草逝去?!边@是中學(xué)時代最癡迷的余秋雨先生對屈原的評價。余秋雨曾把屈原譽為第一詩人,如此之高的贊譽讓我讀起此書時滿是壓迫的厚重感,一來書本身之經(jīng)典,中華文學(xué)史上鮮有能與之匹敵的書籍;二來又深怕自己不能領(lǐng)會楚辭的要旨和精髓。惶恐之下便選擇了其中一個方面來剖析。寫著,又想到后人賈誼那句喟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恐怕就源于此了?!?br />   
       從《山鬼》中讀出的先秦時期鬼神思想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鳴;風(fēng)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br />   寥寥數(shù)百字,一個美麗、率真、癡情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她身上所披和腰上所纏的是屈原最為沉迷的香草“被薛荔兮帶女蘿” “被石蘭兮帶杜衡”,所乘坐的亦為香草車“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明眸流盼,巧笑嫣然,“好口齒而宜笑也”。但是,為何這樣一個明顯有著的凡人的特質(zhì)的女子,屈原卻為她命名為“山鬼”?“山鬼”之名與凡間少女之形的沖突有何象征和隱喻意義?這便是我要探討的問題:從屈原的《山鬼》中所隱含先秦時期的鬼神思想。
      夏商周時期是典型的神權(quán)法統(tǒng)治時期,鬼神觀念非常發(fā)達(dá),人們不僅相信鬼神的存在,還認(rèn)為鬼神主宰了人類的命運,因此對鬼神非常敬畏。這一時期的鬼神觀念可以體現(xiàn)在各種祭祀活動中,孔子在《禮記?表記》中提到“夏道遵命,事鬼神而遠(yuǎn)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衰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yuǎn)之?!逼渲幸砸笕说募漓牖顒幼顬榉笔ⅲ浼漓牖顒右研纬闪送暾S富的體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到了西周時期,隨著統(tǒng)治者的不斷反思,鬼神已被注入更多“理”的元素,開始出現(xiàn)了禮法,例如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大變動的時代,政治經(jīng)濟(jì)上的大變革也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思想空前活躍,學(xué)術(shù)氛圍最為寬松自由的時期,謀士、學(xué)者、辯士們各自為營,宣揚自己的學(xué)術(shù)思想,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上的大變動即為周王朝的絕對統(tǒng)治地位已經(jīng)被各諸侯所取代,建立在神權(quán)法基礎(chǔ)上的奴隸制也隨即崩塌。傳統(tǒng)“重神輕人”的鬼神思想向“重人輕神”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體現(xiàn)在諸子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和法家,儒家以孔子為代表,主張“不語怪力亂神”,關(guān)注百姓現(xiàn)實生活,提出“未知生安之死”等類似唯物主義的觀點;著名的法家學(xué)派代表荀子則是唯物主義者,他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奴隸主吹噓的神秘主義,反對信仰天鬼。然而,這一時期的鬼神思想并不是完全向“人本思想”轉(zhuǎn)變。墨子就力辯鬼神的存在,認(rèn)為沒有了鬼神,天下便會大亂(《墨子?明鬼》:今執(zhí)無鬼者曰:鬼神者,固無有。旦暮以為教誨乎天下,疑天下之眾……是以天下大亂);道家莊子學(xué)派也沒有完全擺脫對鬼神的迷信,認(rèn)為“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并且,當(dāng)時各個大小國的君王都篤信鬼神,凡事占卜,這就更加直接有力地證明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鬼神的敬畏仍在人們的精神領(lǐng)域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除了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得不提創(chuàng)作《山鬼》所用到的在當(dāng)時獨樹一幟的詩體——楚辭。楚辭作為南方楚國特有的文學(xué)形式,必然帶有當(dāng)?shù)孛耧L(fēng)民俗的烙印。巫風(fēng)乃是楚文化甚至是長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東漢歷史學(xué)家班固就認(rèn)為“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在《楚辭集注》中也提到:“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聞矣,然計其間,或以陰巫下陽神,或以陽主接陰鬼?!毕啾壬钍芏Y樂制度影響的北方,南方由于山川的阻隔,受到中原理性精神的波及并不大。同時由于生產(chǎn)力相對落后,楚國保留著原始社會的精神因素,并具有強(qiáng)烈的神秘氣息。擁有不凡想象力的楚人對所敬畏的鬼神進(jìn)行了人格化的想象,鬼神是楚人對人理想的化身,被賦予了人的情感、欲望和個性,這就使人神之間的情感較傳統(tǒng)的敬而遠(yuǎn)之變得十分親密。
      《山鬼》為《九歌》中的一篇,那不妨也談?wù)勄摹毒鸥琛??!毒鸥琛繁蛔u為楚辭中的巔峰之作,乃祭九重天天神之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十一篇。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國殤》一篇是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zhàn)死將士,多數(shù)篇章,皆為描寫神靈間、人神間的眷戀。其中不乏與《山鬼》相似的凄婉故事,《湘君》、《湘夫人》兩位湘水神互訴愛意和衷腸,纏綿動人;《大司命》中司命天神下凡與凡女相戀,最后卻不得不分別,徒添惆悵……它所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表面上是遠(yuǎn)離凡間的神,實質(zhì)上是以現(xiàn)實中的人為原型所塑造的神的形象,就如前文提到的,神被賦予了人的情感、欲望和個性,他們不再是從前人們敬而遠(yuǎn)之的神,而是富有了人情味,具有了人的情感特質(zhì)。
      先秦時期的鬼神思想,既承接了夏商周時期鬼神至高無上的傳統(tǒng)觀念,又融入了隨社會大變革產(chǎn)生的“人本”思想。我認(rèn)為,屈原的《山鬼》是基于這一時期同時出現(xiàn)的這兩種具有不同時代特征的鬼神思想融合下創(chuàng)作而成的,而其中極富想象力與浪漫色彩的描寫則是深受屈原處在的楚國神靈、巫蠱之風(fēng)盛行的影響。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山鬼是一個癡情美麗的少女,卻仍是以巫山鬼神的身份出現(xiàn)了。
      
  •        《楚辭》和《山海經(jīng)》是現(xiàn)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話材料最豐富的兩部文獻(xiàn),堪稱是中國神話的原初之作,是中國神話的根源所在。
         著名的文學(xué)家茅盾對于神話、對于《楚辭》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幾句經(jīng)典論述?!霸谖覀冎腥A古國,神話也曾為文學(xué)的源泉,從幾個天才手里發(fā)展成了新形式純文藝作品,而為后人所楷式,這便是數(shù)千年來艷稱的《楚辭》了?!薄啊冻o》是研究中國神話時最重要的書籍”,“南方民族曾有不少神話靠《楚辭》保存至今。”
         而作為《楚辭》中的代表作品《九歌》,更是堪稱屈原最富魅力的詩篇之一,它不止代表了屈原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同樣也成為了忠實地記錄下了楚地的民間信仰,為我們還原了數(shù)千年前當(dāng)?shù)氐淖诮碳漓牖顒?,成為了楚地原始宗教的見證者和傳承者。也正是因為《九歌》的存在,楚地的諸多巫神才得以穿越歷史,最終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瑰寶。
         《漢書·地理志》中曾說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因而楚地?fù)碛兄鴺O為豐富的神鬼文化和深厚的神鬼信仰?!毒鸥琛肥且唤M體制獨特的抒情詩。這個組詩便脫胎于楚地民間巫術(shù)祭歌,經(jīng)屈原精心加工創(chuàng)造,達(dá)到了相當(dāng)完美的藝術(shù)水準(zhǔn)。而其最為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便在于,在題材上采用了當(dāng)?shù)氐拿耖g神話傳說,并賦予其新的內(nèi)涵。通過屈原自身豐富的想象力,瑰麗的辭藻,以及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政治理想,將自然美、社會美、文學(xué)沒、思想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整部作品一方面滲透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調(diào),另一方面又帶著對于楚文化的滲入雕琢和思考,更寄托著屈原內(nèi)在的理想和志向。
         《九歌》總計分為十一篇,分別是:《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其中,最后的一篇《禮魂》是祭祀諸神結(jié)束后的送神曲,所以和前十篇有所區(qū)別。前十篇都以神靈為主體,而如果加以細(xì)分,我個人認(rèn)為又可將其區(qū)分為個體神靈和集體神靈兩類。
         前九篇每篇都以一位個體神靈為祭祀主體,無論是東皇太一,還是云中君,或是什么湘君湘夫人,這些神靈都是個體化的。雖然在敘述過程中會加入侍女侍從的形象,但是其與相關(guān)神靈都是獨立開的。甚至應(yīng)該是兩人的湘夫人這一形象(娥皇和女英),也加以藝術(shù)再造,從而合為一個人物。
         這九位神靈的最大特點便在于明顯的人化,或說是現(xiàn)實化。他們的穿著,言行甚至于性格都被加以詳盡地描述和再現(xiàn),極度貼近現(xiàn)世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
         《東皇太一》一篇以描述祭祀場景為主,“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用華麗的語言詳盡地敘述了祭壇的陳設(shè),祭品的盛美以及祭舞的多彩。而東皇太一這位如上帝一般存在的主神對此的反應(yīng)則是“君欣欣兮樂康?!倍嗫蓯鄣囊晃簧匣?,絲毫沒有官架子和神的絕對權(quán)威,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普通的長者。
         《東君》一篇則更是如此,本篇先寫日御曦和,即東君的仆從為日神東君駕車啟行的情景,繼寫人們對日神的四年和歌舞迎神的歡樂,最后寫東君“舉長矢,射天狼”的壯舉。瑰麗的文采,豐富的想象固然值得稱道,然后本篇中更讓我關(guān)注的則是東君上車前的聲色神情?!伴L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即將登車的東君在長長嘆息,只是因為心中留戀所以不免有些牽腸掛肚。就這么一句話,一個高高在上的太陽神形象崩塌了,轉(zhuǎn)而樹立起的是一個既有溫度又有色彩的日神,他會因為出門而“心低徊”,好似一個害怕出門的幼子,又像一名不愿出門的宅男。而后面的那一句“羌聲色兮娛人,觀者儋兮忘歸?!眲t是隨從羲和為了誘騙東君上車,刻意向他描繪的世間的歡迎場面,甚至有些刻意地去夸大渲染這樣的歡迎場景。既表現(xiàn)了羲和的活潑和幽默,也進(jìn)一步襯托主仆間關(guān)系的親密,更重要的是,東君和羲和的形象都顯得如此親近,感覺就好像是再看隔壁的鄰居誘騙小朋友去上學(xué)一樣的感覺,既可愛,又親切。
         《大司命》一文中其實總得描述出了兩個人物,大司命和侍女,“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睂懙木褪悄俏豢蓯鄣氖膛巯禄ㄖλ徒o人間的老者,溫婉的形象和文中大司命的高傲形成鮮明的對比。但事實上,仔細(xì)思考一下,侍女折花贈人的行為顯然應(yīng)該是秉承大司命的旨意,這也就透過侍女的行為,進(jìn)一步表現(xiàn)出了大司命的善良。大司命和侍女表面上看起來一剛一柔,實際上,侍女的形象便是大司命的內(nèi)在形象,大司命便是那樣一位外剛內(nèi)柔的神靈。
         《少司命》中的少司命和大司命相反,自古以來,對于少司命的性別始終存疑,有人認(rèn)為和大司命相對的,少司命應(yīng)該是一位女子,但也有人認(rèn)為少司命和大司命同是男子。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少司命和大司命性格上的截然不同,至少從外在上來看,“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一陰兮一陽,眾莫知兮余”的大司命不同,少司命的“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fā)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fēng)怳兮浩歌;”是如此的溫婉而可人,其性別究竟是男是女已經(jīng)不重要,他那溫婉可人的形象已經(jīng)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至于《湘君》《湘夫人》兩篇,兩人間的愛情和相望顯得如此迷離而夢幻,兩者間的關(guān)系親密而輕靈,給人的感覺完全就是人間的一對普通戀人,高高在上的神性被淳樸真切的人性所取代。
         總的來說,前九位神靈以及神靈的侍從共通點便在于其人性化,無論是從言行還是穿著來看,這些神靈都如此地貼近人間,幾乎與凡人無異。他們有的嚴(yán)肅,有的憂郁,有的詼諧,有的活潑……比起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這些理應(yīng)更遙遠(yuǎn)的神靈,卻顯得更為親切,和人們的關(guān)系也更顯密切。因此我們可以說,《九歌》中的神都是被人化了的神,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散發(fā)著人性的色彩。
         而在我看來,這種神的人化,并非是因為宗教思想的原處和不成熟所致,而在于楚地的神鬼文化中,人和神的界限分隔未必有我們今天那樣涇渭分明。
         我們看九歌中的《國殤》一篇,這一詩篇和我們前面所說的前九篇詩篇并重,也是祭祀用的詩篇,而其所祭祀的則是那些在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的士兵,《九歌》作為祭歌,祭祀這些國殤的最終目的是求他們在對敵作戰(zhàn)幫助取勝,按照當(dāng)時人們的認(rèn)識,國殤的英靈在冥冥之中會繼續(xù)為國效忠。而這些國殤,享受著和前面的諸神近乎同等的祭祀待遇,也可見其地位的高貴。他們作為一個集體,同時也被進(jìn)一步神化,被后人當(dāng)作神靈般祭祀。
         可以說,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概括《九歌》中的神話意象的話,那邊應(yīng)該是:人化的神和神化的人。
         《九歌》這篇文章作為一篇祭祀用的作品,其最主要的主題便在于祈求國家的強(qiáng)大和風(fēng)調(diào)雨順。而其中所提到的天神、地祗、人鬼等諸多神話意象,則是自然力量的社會符號化,祭祀這些神靈,歸根到底便是在祭祀自然,便是在崇拜自然,也是對于力量的崇拜。
         而如果我們仔細(xì)深入研究的話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楚地民眾對于這些神靈的祭拜并非簡單的敬畏,更多的卻是一種類似朋友一般的親密感。在他們的意識中,或者說是在屈原的筆下,這些神靈有著自己的情感和煩惱。這也就表現(xiàn)出了楚地民眾內(nèi)心中的那份天人合一的原始信念,并不是簡單的征服自然又或者是屈服于自然,而是謀求和自然的相互諒解。
         當(dāng)我們感慨于文藝復(fù)興后的歐洲,那些畫筆下的圣母圣子都散發(fā)出人性的光輝時,而事實上,早在數(shù)千年前的中國,人們夢想中的神靈便以開始具備最基本的人性色彩。這些神靈不止是有色彩的,更是有溫度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神靈也許并沒有留下什么雕像,抑或留下什么畫像,我們甚至難以去揣測他們的樣貌和形象。但是,即使是千百年以后的今天,他們依舊有著如此鮮明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比起那些寺廟中的木偶泥像,他們是有溫度的,讓人能夠切切實實地觸摸到他們的脈搏,那也是歷史的脈搏。
  •     半年前寫的《詩經(jīng)取名》(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93422/)無心插柳,受到諸多好評。承蒙大家喜愛,這也給予我繼續(xù)寫作的動力?,F(xiàn)將楚辭取名理出,以供饗鑒。
      
      因取名有“女詩經(jīng),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之說,故普遍認(rèn)為楚辭適合取男名。其實在古代,名字的性別色彩較淡,譬如韓嫣、陳琳皆為男子名,伏壽、曹節(jié)卻是女子名。通觀《楚辭》,行文相當(dāng)之瑰麗,《詩經(jīng)》開現(xiàn)實主義之源,而《楚辭》創(chuàng)浪漫主義之宗,這其中諸多的美詞,不乏適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著手整理的,則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別好的女孩名也會列出)。同樣的,那就是因為過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筆者只是個單純的國學(xué)愛好者,并非取名專家,還請網(wǎng)友莫問我具體的取名事宜。
      ===================糾===結(jié)===的===分===界===線===================
      開了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這幾乎等于把整本楚辭串講一遍,我自問絕沒有這種能耐;再加上期間出門旅行和工作變動,以致久未更新。
      
      終究不忍爛尾?,F(xiàn)找來《楚辭》(中華書局2010年版,林家驪譯注)惡補,且學(xué)且寫罷。大學(xué)時上過林老師的中國古代文學(xué)課,他是楚辭學(xué)研究的專家。本文中涉及譯注的,多參考此書。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線===================
      1、伯庸?!峨x騷》:“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馬伯庸……
      2、正則、靈均?!峨x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公正而有法則。靈均:靈善而均調(diào)。屈原名平,字原,正則是對“平”字進(jìn)行的解釋,靈均是對“原”字進(jìn)行的解釋。
      3、修能?!峨x騷》:“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儀形。一釋為很強(qiáng)的才干和能力。
      4、騏、驥。《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騏驥:駿馬。
      5、峻茂?!峨x騷》:“冀枝葉之峻茂兮”。峻茂:猶繁茂。
      6、信芳?!峨x騷》:“茍余情其信芳”。如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離騷》:“夫維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峨x騷》:“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9、望舒?!峨x騷》:“前望舒使先驅(qū)兮”。望舒:神話中為月駕車的神。如寫《雨巷》的詩人戴望舒。
      10、陸離?!峨x騷》:“斑陸離其上下”。陸離:光輝燦爛的樣子。我們對于該詞的認(rèn)知多來自于成語“光怪陸離”,意指色彩繁雜、變化多端。
      11、珵美?!峨x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dāng)”。珵:美玉。
      12、云旗?!峨x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云旗:繪有云霓的旗幟。
      ===================九===歌===的===分===界===線===================
      1、辰良?!毒鸥琛|皇太一》:“吉日兮辰良”?!俺搅肌毕怠傲汲健敝刮?,指好時光。易被讀作“乘涼”。
      2、玉鏘、璆鳴。《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詩曰:佩玉鏘鏘。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東皇太一》:“疏緩節(jié)兮安歌”。安歌:神態(tài)安詳?shù)爻琛S幸痪涮圃娬f:“安歌送好音”。
      4、浩倡?!毒鸥琛|皇太一》:“陳竽瑟兮浩倡”?!昂瞥庇肿鳌昂瞥?,和上句“安歌”相對應(yīng)。取名時可改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還有“浩歌”。
      5、樂康?!毒鸥琛|皇太一》:“君欣欣兮樂康”。樂康:安樂貌。
      6、齊光?!毒鸥琛ぴ浦芯罚骸芭c日月兮齊光”。有點“曌”字的感覺呢。
      7、宜修?!毒鸥琛は婢罚骸懊酪鹳庖诵蕖薄R诵蓿盒揎椀靡?,恰到好處?!墩鐙謧鳌防锏幕屎竺帧?br />   8、揚靈(揚舲)?!毒鸥琛は婢罚骸皺M大江兮揚靈”。揚靈:一說即揚舲,揚帆前進(jìn)。
      9、飛龍。《九歌·湘君》:“飛龍兮翩翩”。飛龍:此處指龍船。若是《易經(jīng)·乾卦》中的“飛龍在天”,那就霸氣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謂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還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揚波?!毒鸥琛ど偎久罚骸皼_風(fēng)至兮水揚波”。揚波此處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語境中也比喻動亂。
      12、既明?!毒鸥琛|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对娊?jīng)·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從這里演變出“明哲保身”的成語。
      13、翾飛?!毒鸥琛|君》:“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翾(音宣)飛:飛翔。
      14、青云?!毒鸥琛|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都t樓夢》第七十回薛寶釵作詩曰:“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飛揚?!毒鸥琛ず硬罚骸靶娘w揚兮浩蕩”。飛揚:心情舒展,思緒飄飛。
      16、誠勇?!毒鸥琛鴼憽罚骸罢\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qiáng)兮不可凌”。誠勇:內(nèi)心勇敢?!洞蟠鞫Y記·文王官人》:“誠勇必有難懾之色”。
      ===================九===章===的===分===界===線===================
      1、堅志。《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堅志:意志堅定。
      2、寶璐?!毒耪隆ど娼罚骸氨幻髟沦猥槍氳础?。寶璐:美玉。
      3、承宇?!毒耪隆ど娼罚骸霸砌杏睢薄3杏睿褐干街性茪馔⒍c屋檐相承接。
      4、懷信?!毒耪隆ど娼罚骸皯研艁髻?,忽乎吾將行兮”。懷信:懷抱忠貞誠信之心。
      5、懷瑾?!毒耪隆焉场罚骸皯谚砧べ狻?。如國學(xué)大師南懷瑾。
      6、廣志?!毒耪隆焉场罚骸岸ㄐ膹V志,余何畏懼兮”。
      7、嘉樹?!毒耪隆ら夙灐罚骸昂蠡始螛?,橘徠服兮”。嘉樹:美好的樹木。譬如宋氏三姊妹的老爸宋嘉樹。
      8、秉德?!毒耪隆ら夙灐罚骸氨聼o私,參天地兮”。秉德:秉持道德。
      9、淑離?!毒耪隆ら夙灐罚骸笆珉x不淫,梗其有理兮”。淑離:鮮明美好的樣子。BUT諧音疏離。
      10、翼遙?!毒耪隆け仫L(fēng)》:“翼遙遙其左右”。翼:飛動;遙遙:搖擺。
      ===================其===他===的===分===界===線===================
      1、休德?!哆h(yuǎn)游》:“貴真人之休德兮”。休德:美德。
      2、辰星?!哆h(yuǎn)游》:“奇傅說之托辰星兮”。辰星:星宿名。此指二十八宿中的房星,位于東方天幕。
      3、淑尤。《遠(yuǎn)游》:“絕氛埃而淑尤兮”。淑尤:到達(dá)奇異的境界。
      4、耀靈。《遠(yuǎn)游》:“耀靈曄而西征”。耀靈:太陽的別稱,亦喻指帝王。
      5、凱風(fēng)?!哆h(yuǎn)游》:“順凱風(fēng)以從游兮”。凱風(fēng):和暖的風(fēng),指南風(fēng)。
      6、琬琰。《遠(yuǎn)游》:“懷琬琰之華英”。琬琰:泛指美玉。也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如《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
      7、冬榮。《遠(yuǎn)游》:“麗桂樹之冬榮”。冬榮:指桂樹經(jīng)冬不凋。
      8、博衍?!哆h(yuǎn)游》:“音樂博衍無終極兮”。博衍:這里形容樂聲撥打廣遠(yuǎn)、舒展綿延的樣子。
      9、自清?!恫肪印罚骸皩幜疂嵳币宰郧搴酢?。如作家朱自清。
      10、昂駒。《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昂昂:器宇軒昂。
      11、繹心(懌心)?!毒呸q》:“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繹:通“懌”,喜悅。
      12、高翔?!毒呸q》:“將去君而高翔”。三國蜀的一員武將和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都叫高翔。
      13、懷德?!毒呸q》:“鳥獸猶知懷德兮”。懷德:懷恩報德?!墩撜Z·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14、顯榮?!毒呸q》:“處濁世而顯榮兮”。顯榮:顯赫榮耀。
      15、晏晏?!毒呸q》:“被荷禂之晏晏兮”。晏晏:漂亮輕柔的樣子。
      16、幼清。《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
      17、盛德。《招魂》:“主此盛德兮”。盛德:充實、充盛的德行。
      18、靜閑?!墩谢辍罚骸办o閑安些”。不過聯(lián)系上下文,該詞是形容遺像“寧謐安詳”的= =
      19、嫮?!洞笳小罚骸皨恳诵Α薄ㄒ糇o(hù)):美好,這里用來形容眼睛。溥杰與嵯峨浩的小女兒名叫嫮生。
      ===================七===諫===的===分===界===線===================
      1、振理?!镀咧G·初放》:“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振理:拯救,辨別。
      2、慈仁?!镀咧G·沉江》:“堯舜圣而慈仁兮”。慈仁:善良仁愛。
      3、賢俊?!镀咧G·沉江》:“賢俊慕而自附兮”。賢?。嘿t能杰出之人才。
      4、逾明?!镀咧G·沉江》:“叔齊久而逾明”。逾明:歷久而名聲日益顯著。
      5、舒志?!镀咧G·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發(fā)揮才能。
      6、凌恒。《七諫·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此名有“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只不過屈原寫的是北岳恒山,杜甫寫的是東岳泰山。
      7、誠貞?!镀咧G·自悲》:“哀居者之誠貞”。誠貞:忠誠正直。
      8、景云?!镀咧G·謬諫》:“龍舉而景云往”。景云:濃厚而有光亮的云。
      9、依斐?!栋r命》:“云依斐而承宇”。依斐:形容云層堆垛的樣子。
      10、淑清?!栋r命》:“中皎潔而淑清”。淑清:善良清正。
      ===================九===懷===的===分===界===線===================
      1、嘉月?!毒艖选の? 罚骸疤占卧沦饪傫{”。陶:喜樂;嘉:美好;嘉月:吉日良辰。
      2、慶云?!毒艖选に贾摇罚骸巴鬈嚨琴鈶c云”。慶云:祥瑞之氣,這里比喻尊貴顯赫的地位。
      3、奮翼?!毒艖选ぬ折铡罚骸皩^翼兮高飛”。奮:振羽展翅。
      ===================九===嘆===的===分===界===線===================
      1、鴻永?!毒艊@·逢紛》:“鴻永路有嘉名”。鴻永路:前途遠(yuǎn)大。
      2、垂文、揚采?!毒艊@·逢紛》:“垂文揚采,遺將來兮”。垂文:流傳文章;揚采:與“垂文”互文見義,張揚文采。
      3、素潔?!毒艊@·怨思》:“情素潔于紐帛”。素潔:高潔。
      4、妙儀?!毒艊@·遠(yuǎn)逝》:“承皇考之妙儀”。妙儀:美好的法則,高妙的法度。
      5、菀青。《九嘆·憂苦》:“菀彼青青”。此處菀讀作yù。當(dāng)然,讀成wǎn也很好聽。
      6、嘉志?!毒艊@·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嘉志:美好的志向。
      ===================九===思===的===分===界===線===================
      1、昭華、寶璋。《九思·疾世》:“抱昭華兮寶璋”。昭華:美玉名。寶璋:寶玉。
      2、碩明?!毒潘肌さ縼y》:“駐俟兮碩明”。碩明:天大亮。
      3、俊彥?!毒潘肌麜r》:“覽往昔兮俊彥”??航艹鲋?,賢才。
      4、清和?!毒潘肌麜r》:“聲噭?wù)A兮清和”。清和:清美和諧。
  •     《詩經(jīng)》和《楚辭》,是中國詩歌源頭最偉大的兩條河流,《詩經(jīng)》的主要美學(xué)原則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而《楚辭》則不然,它浪漫絢麗,令人目不暇接,詩人高興時上天入地,悲慟時呼天搶地。
      《詩經(jīng)》和《楚辭》帶來了兩種不同的美學(xué)影響,前者含蓄溫婉,后者直率,強(qiáng)烈。兩種美學(xué)價值互相映襯,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美學(xué)觀的基礎(chǔ)。
      如果說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含蓄大多是繼承《詩經(jīng)》多用“比興”的隱喻原則,那么《楚辭》中尤以《離騷》為代表對于家國命運,人生境遇,靈魂痛苦的憂慮,反思,乃至拷問則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正如《文心雕龍》中所講,“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可見《離騷》中所蘊含精神早已進(jìn)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
      1
      《離騷》中所蘊含對于理性法則的超越精神,為中華民族沖破傳統(tǒng)道德束縛提供了出口。
      當(dāng)以北方文化,尤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理性精神在華夏大地上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子不語,怪力亂神”),以《山海經(jīng)》和《離騷》為代表的南方文化依然可貴地保留著中華文化中最原始的那份沖動。
      看,在屈原的《離騷》中,他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多么華麗而又鮮艷的世界。美人香草,百畝芝蘭,芰荷芙蓉,芳澤衣裳,望舒飛廉……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r />   屈原將一位執(zhí)著,頑強(qiáng),憂傷,怨艾,憤世,不客于時的追求者的形象用最生動鮮艷,只有在原始神話中才會出現(xiàn)的浪漫形象表現(xiàn)出來,這種浪漫精神與只有在人類理性精神剛剛覺醒時刻才有的個體人格與情操結(jié)合起來,融于一爐開創(chuàng)了中國抒情詩的開端與頂峰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產(chǎn)生重大影響。
      從雄奇開放的李白到浪漫瑰麗的李賀,從《梁?!分小澳荷€魂”的杜麗娘直至中國藝術(shù)的最高峰《紅樓夢》乃至現(xiàn)代詩中的《鳳凰涅磐》,他們吸收的無一不是《楚辭》中的精華——《離騷》中這種用于沖破思想枷鎖,掙脫束縛的向上精神,而這對于中華民族在褒有本民族文化本位的同時,為民族文化在困境積極尋找出口具有重要意義。
      2
      《離騷》中屈原的家國情懷和對于個體生命存在意義的感嘆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基本的家國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用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殉道精神澤被了中華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士”文化。
      “雖不周于今人兮,愿依彭咸之澤遺”則將這種殉道精神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回首中國古代史,那些以死進(jìn)諫,冒死犯上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便不加贅述。
      “修齊治平”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理想,然“靈修浩蕩,不察民心”,屈原在《離騷》中的左右徘徊,選擇兩條道路間所表現(xiàn)的猶疑不決恰恰是中國古代文人面對黑暗現(xiàn)實的真實寫照。
      不會是“致君堯舜上”的入世抱負(fù),還是“悵然吟式微”的出世理想都在《離騷》之中都有體現(xiàn)。“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表現(xiàn)的是一種傳統(tǒng)文人意向中為“帝王師”的一種理想,而“求女”一段表現(xiàn)的則是文人與帝王的微妙關(guān)系,對后世亦有影響,如《近試上張水部》表面是將“閨意”獻(xiàn)給張水部,其實是在向考官打聽考試情況。這種將文人與當(dāng)權(quán)者關(guān)系類比為男女之間關(guān)系不得不說與《離騷》有一定淵源。
      然而,屈原《離騷》中那種近乎自戀的比喻對后世的影響也不可謂不大。由于中國文人的那種為“帝王師”的情結(jié),綱常倫理的教化使文人們沉溺在近乎自虐的科舉之中,渴望的是“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的一夜暴富,失意之后,又會“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種帶有對權(quán)力畸形的渴望自始至終貫穿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其負(fù)面影響對今日亦有巨大影響力。
      當(dāng)然,屈原的這種自戀也可以理解為尼采詩篇中的那些“譬喻”,對于那些“自戀”情節(jié)的描寫作為現(xiàn)代人,我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帶有“了解之同情”。
      3
      屈原《離騷》所蘊含的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所一脈相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屈原的《離騷》完全是其個人的激情,理想迸發(fā)的產(chǎn)物,不為外物所羈絆。在《離騷》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屈子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內(nèi)心歷程的復(fù)雜探索。
      而屈子在詩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不僅影響了自己的時代,這種獨立創(chuàng)作,自由思想的傳統(tǒng)穿越了一個又一個世紀(jì),深深植根于那些真實的吟詠之間。
      而屈子投江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高貴的獨立“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悶悶者乎”。在我看來,屈原之死更是如陳寅恪先生所說的“文化托命”的產(chǎn)物,“眾皆競進(jìn)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nèi)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騁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之死是對于那種美好事物不存的反抗,是對于自己貞潔之身的捍衛(wèi),而不囿于對楚國沒落的失望和尋賢君不得的悲憤。
      正如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序言中所說,“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即發(fā)自當(dāng)日之士大夫,猶應(yīng)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離騷》的品格與氣質(zhì)早已進(jìn)入中華民族的性格,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這種影響必然“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用光”!
      
  •      屈原被流放到汨羅江邊。
      
       他還是那樣的峨冠博帶,雖然臉上帶著幾分憔悴。但是,他的眼神中,仍然有一份高傲,一份執(zhí)著。
      
       走在江邊的濕地上,他低低吟著詩。
      
      “……我掩面朝天流淚長嘆啊,悲嘆人民生活的艱難。堅持修身以保持品格啊,寧愿遭貶官也要進(jìn)諫。他們指責(zé)我采集香草啊,又怪罪我用芬芳的花朵點綴衣衫。哪怕是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因為那是我的理想和信念……”
      
      江水不理會屈原的呼喚,向西緩緩流著,流入八百里洞庭。
      
       西北方向三百里處,便是楚國的國都——郢都。然而,郢都已經(jīng)淪陷在秦軍的鐵蹄之下了。
      
       屈原回想起自己提出并為之執(zhí)著的“美政”,想起太卜鄭詹尹說過的話。
      
      
      
       屈原問鄭詹尹:“我是應(yīng)當(dāng)兢兢業(yè)業(yè)忠于本職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把精力放在編織關(guān)系網(wǎng)上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致力于鏟除邪惡的實力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花時間去走上層路線,使自己官運亨通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不顧自身安危而觸犯龍鱗呢,還是同多數(shù)官僚一樣只求富貴,茍且偷生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點呢,還是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廉潔自清棱角分明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像玻璃球那樣圓滑世故明哲保身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向千里馬那樣昂首挺胸呢,還是應(yīng)當(dāng)向水生動物那樣隱忍不發(fā)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同麒麟齊肩并頸呢,還是僅僅跟隨劣馬的步調(diào)呢?我是應(yīng)當(dāng)向黃鵠那樣迎著長風(fēng)飛翔呢,還是去與家禽爭奪一點可憐的吃食呢?到底怎樣有利,怎樣不利?我該選擇哪個方向?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出了什么問題?知了的翅膀被認(rèn)為比數(shù)噸重的重物還要重,黃鐘大呂這樣優(yōu)美的音樂被無聊的低俗歌曲打敗。無論在什么地方,善于阿諛奉承的小人總能比正直的人日子過得好。又有誰知道我的清高呢?”
      
       鄭詹尹一聽,扔掉手中占卜的工具,向屈原拜謝:“就像一尺并不絕對比一寸長一樣,任何東西都有不足之處,任何智慧都有不明確的部分,任何算法都不能考慮到所有的狀況,任何神靈都難以預(yù)測一切。用你的心去領(lǐng)悟吧,覺得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占卜,解決不了你的問題?!?br />   
      
      
       屈原又想起自己曾經(jīng)發(fā)過的誓言:“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dāng)年父親給自己取名“正則”,取字“靈均”,正是希望自己有正直的思想,有高尚的情操!自己最愛的植物,便是蕙、芷、蘭、茝這些高雅的香草。然而,喜歡這些東西,竟也成了自己的過錯!當(dāng)然,這是自己內(nèi)心的最愛,為了理想,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就用芙蓉點綴我的裙袂啊,用蓮花做我的上裝。哪怕不被這世界所理解啊,我永遠(yuǎn)熱愛高潔和芳香。不斷加高我頭頂?shù)墓诎?,再讓我的佩帶更加修長。就算美與丑夾雜混沌啊,和諧的社會永遠(yuǎn)令我神往……”
      
      
      
       江邊,一位打魚的老人認(rèn)出了屈原。
      
       “啊,你不是從前的教育部部長屈原嗎?怎么淪落成了這樣子呢?”老人不解地問道。
      
       “整個世界都受到了污染,只有我還保持著清白;整個世界都醉了,只有我還神志清醒。所以,我才被流放到了這個地方?!?br />   
       “可是,真正高明的人,不會過于死板,而是能夠適應(yīng)外界的環(huán)境。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那為何不一起去隨波逐流呢?整個世界都醉了,那為何不一起去欣賞酒精麻醉下的快感呢?沒必要去思考些高深莫測的問題,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呀!”
      
       “唉。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發(fā)的人,總是要彈掉帽子上的塵土;剛洗過澡的人,總是要抖掉衣服上的灰末。我又怎能忍受本來清白的自己,同這污濁的世界沆瀣一氣的痛苦呢?我寧愿溶化在湘江的流水之中!我寧愿埋葬于魚蝦的腹中!就算這樣,也不能讓自己的純潔受到世間塵埃的污染!”
      
       老人聽了,笑笑,唱著歌遠(yuǎn)去了。那首歌是這樣唱的:“滄浪的水如果澄清,就用它洗自己的冠纓。滄浪水如果渾濁,就用它洗自己的雙足?!?br />   
      
      
       屈原佇立良久,繼續(xù)低低吟唱著。這次,是另一首歌。
      
       “鸞鳥和鳳凰一天天遠(yuǎn)去,燕子、麻雀這些鳥兒在大堂上筑起了巢穴。露申、辛夷這些芳香的草木枯死在林中,臭氣四溢,從前高雅的香氛無從存在。世界黑白顛倒,是非混亂。我也要在失意中忽乎遠(yuǎn)行了!”
      
      
       屈原要遠(yuǎn)行了??墒?,他還能去哪里呢?
  •     這個是必須力推的,即使的我造詣還完全無法透徹分析它的好處。
      
      
      屈原的人格美評述
      
      
      
      【摘要】屈原作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文化巨人,其高尚的情操歷來為人們所敬仰。兩千多年來,屈原的人格魅力經(jīng)久不衰,其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和堅貞的愛國情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本文試圖從屈原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文學(xué)作品入手,對屈原的人格美做一番簡單的評述。
      
      【關(guān)鍵詞】屈原 人格美
      
      
      一、 引言
      
      屈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巨人,其精神人格對後世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yuǎn)的影響。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產(chǎn)生屈原那樣的文化效應(yīng)。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寫下了無數(shù)與屈原有關(guān)的篇章,他們以各自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感悟闡釋了屈原偉大人格的精神內(nèi)涵。例如唐人戴叔倫的“昔人從水逝,有客吊秋風(fēng)。何意千年隔,論心一日同”的感慨,就是很好的例子。陸龜蒙“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以及孟郊“九門不可入,一犬吠千門”的抱怨也似有感而發(fā)。 屈原的偉大人格和不幸遭遇深深地感動了他們,屈原偉大的精神品格成為中國歷史上源遠(yuǎn)流長的人格美的典範(fàn)。
      
      二、正文
      
      屈原從青年時代就寫下了風(fēng)格清新的佳作《橘頌》,不僅贊美了橘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也寫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其“受命不遷”、“深固難徙,更一志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的精神正是屈原自身精神的寫照。其後屈原雖然命途坎坷,深受小人誹謗,國君不信之苦,可是依舊不改變他貞潔的志向和從小樹立的人格理想。
      
      縱觀屈原的一生,他對於人格美的追求可以用三個方面來概括,一、潔身自修,追求內(nèi)外兼?zhèn)涞拿溃?、忠君愛國,追求美政,三、燦爛奪目的文學(xué)才華。
      
      
      1、屈原的潔身自修
      
      屈原對於人格的修煉是“潔身自修,追求內(nèi)外兼?zhèn)涞拿馈?。屈原的“?nèi)美”在於高貴的出身。在《離騷》一開頭,屈原便自敘其出身:“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鼻浅耐召F族,與懷王是本家。對於這個高貴的出身,屈原有著強(qiáng)烈的自豪感和認(rèn)同感,“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薄叭旰尾╁慷眯拶猓姫氂写藠?jié)?”屈原始終認(rèn)為,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處,在於品格的高尚,道德的完善。宗法制的思想基礎(chǔ)之下,與王室同姓自然也有著一份重大的責(zé)任感,屈原對於楚國,有著除君臣之誼以外更加深厚的“宗族”的感情。正是這樣複雜而密切的關(guān)係,使得屈原堅決地與國家并存亡。內(nèi)美源自天生,而修能則是後天修行的結(jié)果,屈原追求的境界是“內(nèi)外兼美”?!峨x騷》敘述完屈原的“內(nèi)美”之後,又接下去寫:“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朝騫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笨梢娫凇皟?nèi)美”的基礎(chǔ)上,屈原亦相當(dāng)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這種人格修養(yǎng)是持之以恒的,即使在政治失意,滿心優(yōu)愁的時候,屈原也沒有放棄自身的修養(yǎng)?!耙嘤嘈闹瀑?,雖九死而猶未悔?!薄坝喙讨厘乐疄榛假?,忍而不能捨也?!薄半m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中的這種內(nèi)心獨白,就是屈原的一種極牢固的執(zhí)著,此執(zhí)著是一種不動如山,屹立不搖之意志力,亦是一種超絕常人的定力。 終其一生,屈原始終沒有違背其青年時代在《橘頌》中寫下的誓言——“獨立不遷”“橫而不流”。
      
      
      2、忠君愛國的思想以及對於美政的追求。
      
      首先,忠君愛國,是屈原最為強(qiáng)烈的思想感情?!峨x騷》開篇的自敘身世,道出了屈原與楚國王室之間千絲萬縷的淵源。這種不一般的關(guān)係,也加緊密聯(lián)繫了屈原的個人命運和楚國的興衰存亡。屈原對自己出身的強(qiáng)烈的自豪感與認(rèn)同感,也是一份巨大的責(zé)任感,朱熹說:“為人臣者,三諫不從,則去之。同姓無可去之義,有死而已。”這份責(zé)任感使得屈原雖然飽受小人讒言和楚懷王的不信任,依舊一如既往地對他的政治理想不懈追求。
      
      其次,屈原才華出眾,具有治國才能和遠(yuǎn)大的政治理想,他對“美政”的追求,體現(xiàn)出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強(qiáng)烈的愛,以造福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強(qiáng)烈的責(zé)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他主張嚴(yán)明法紀(jì)、選賢任能、改革內(nèi)政,而最終的目標(biāo)是如堯舜禹湯先聖先王般施行仁政,獲得四海的擁戴,光耀史冊。 其政治理想可謂高矣。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中寫道:“(屈原)博聞強(qiáng)識,明於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彼浴巴跎跞沃???墒轻醽韰s遭到小人的陷害,使得楚懷王對他失去了信任,屢遭貶謫流放,治國才華無所施展,忠君愛國的情感也遭受打擊,“美政”的政治思想也得不到實踐。其人生境遇可謂悲矣。然而屈原是感時憂國的“貞臣”,在戰(zhàn)國末期那樣“舉世皆濁”的時代,縱橫辯說風(fēng)行,功利思想嚴(yán)重,“朝秦暮楚”、“楚材晉用”已成為極為平常的事情,屈原依舊對故土充滿熱愛,“獨立不遷”,始終如一地堅持對祖國不離不棄。國君的昏庸無能,使小人當(dāng)?shù)?,忠臣義士遭到無情的打壓。國弱政荒,給了敵國乘虛而入的機(jī)會,以致楚國遭受了強(qiáng)秦的凌辱,而懷王也死在了秦國。但是,即使現(xiàn)實如此慘淡,處境如此困窘,即使屈原再無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他仍舊不向俗世低頭,不放棄對祖國的忠貞,不改變高尚的人生志向。在《漁父》中的一段對話,清楚地表明了屈原的態(tài)度。漁父勸曰:“夫聖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汨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歠其醴?”但是屈原是不會容許自己和俗世同流合污的,他說:“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自身之查查,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塵埃乎!”最後屈原悲憤交加,投汨羅江,“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五月五日這一天,楚國少了一個賢臣,而世間多了一個節(jié)日和一種傳統(tǒng)。
      
      
      3、燦爛奪目的文學(xué)才華。
      
      屈原的修身自好以及愛國主義精神,是其人格的閃光點,此外,他高度的文學(xué)才華也是他人格中不可忽略的美。如果說美好的品質(zhì)是人格美的主體,那么奪目的才華也是人格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屈原那種高尚的品格和精神,正是通過他接觸的文學(xué)作品得以被人們所了解,可謂文品與人品的完美結(jié)合。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屈原開創(chuàng)了《詩經(jīng)》寫實風(fēng)格以後的另一脈文風(fēng)——瑰麗譎怪的浪漫主義文風(fēng)。劉勰云:“文辭雅麗,為辭賦之宗,雖非明哲,可謂妙才?!鼻竽憚?chuàng)新,運用楚地方言和南方歌謠中的形式與韻律, 開創(chuàng)了“楚辭”這一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的文體,迎來了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對於後世的辭賦、七言詩以及駢文等文學(xué)體裁的發(fā)展起了極大的促進(jìn)作用,也開創(chuàng)了鄉(xiāng)土文學(xué)和民俗特色融入創(chuàng)作之先河。其次,屈原在詩歌的語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來極強(qiáng)的創(chuàng)造力,用詞精確巧妙,表現(xiàn)力強(qiáng),音律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對后世的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屈原的浪漫主義文和風(fēng)香草美人的譬喻,也給了后世無限的啟發(fā),他豐富的想象力是中國古典詩人中少有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想象力的飛騰和鮮明的個人色彩,後代的神話、戲劇以及詩歌,都從屈原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中攫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傊?,楚辭對後代文學(xué)的文體、素材、寫作風(fēng)格、寫作技巧等多方面的貢獻(xiàn)是無可取代的。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更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抒情長詩。以綺麗絢爛的文采和高度的藝術(shù),傾吐出自己的歷史、理想,表達(dá)出對於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憤恨,流露出愛國家愛人民的深厚感情。全詩“書楚語,作楚聲,紀(jì)楚地,名楚物”,以楚地特色融入創(chuàng)作,精彩絕倫,融入了許多神話傳說的材料,上天入地、登山入水,恍如夢境。如清人吳世尚《楚辭疏》就稱《離騷》為“千古第一寫夢之極筆”。正是屈原這樣高潮而獨特的文學(xué)才華,使得他崇高的人格有了承載的容器,也煥發(fā)出更加燦爛奪目的光輝。因此在論述屈原的人格美時,他的文學(xué)才華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nèi)容。
      
      
      
      三、 結(jié)語
      
      屈原的坎坷一生多遭磨難,可是他的人格卻歷經(jīng)千難萬劫而始終如一。屈原的修身自好、忠君愛國以及文學(xué)才華都是歷經(jīng)千年而依舊閃耀發(fā)光的。劉安《離騷經(jīng)章句》中以極高的評價來贊美屈原:“其文約,其詞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贝硕挝淖轴醽硪脖凰抉R遷的《史記?屈原列傳》所引用。 再如王逸的《楚辭章句》云:“今若屈原,膺忠臣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jìn)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鼻膫ゴ笕烁裨趦汕Ф嗄甑臍v史中散發(fā)出令人矚目的光輝,為詩人所歌頌和仿效。屈原在於中國,已經(jīng)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詩人或者忠臣,而是代表了一種文化,已經(jīng)融入了民族性的集體無意識思維中。這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1,梅桐生著《楚辭入門》 貴州人民出版社
      2,司馬遷等著《楚辭評論資料選》長安出版社
      3,陳怡良著《屈原文學(xué)論集》興業(yè)圖書公司
      4,周殿富譯注《楚辭魂——屈原辭譯注圖錄》吉林人民出版社
      5,周殿富選編《楚辭論——歷代楚辭評論選》吉林人民出版社
      6,吳大杰著《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華正書局
      
  •     這個世界降生了一個小娃娃,他的名字來源于楚辭,
      
      不知道他長大以后,世界是什么樣子,中國呢?
      
      血脈的相傳,或許越來越淡了,但是希望卻一直延續(xù),
      
      當(dāng)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當(dāng)人與人可以更好的相處
      
      即便是一個東湖上的漁夫,也自可以逍遙兮容與
      ————————————————————
      
      華采衣兮若英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固人命兮有當(dāng),孰離合兮可為?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知死不可讓,原勿愛兮。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
      
      
      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
      
      
      ●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fù)與言。
      
      
      
      
  •     稚子行吟
      
      對屈原的第一印象是在小時候的端午節(jié),帶著米香的艾葉和電視上競游的龍舟,無不在告訴我這是一個多么受人尊敬的光輝的偉人。那時我覺得他是帶著陶土塑像氣息的,堅強(qiáng)而僵硬地站在那里,色彩是寺院中常見的發(fā)暗的黃。之后是別人的講述、作文中的論據(jù)和課本里的屈原賈生列傳。在那里,他是愛國的,他是堅定的,他是正直的,他被按照需要塑造成講述者的心目中的模型,以一種崇高的態(tài)度光照世道警醒世人。直到真的去讀《離騷》。
      
      從《離騷》中,我看到的,是一個純凈的、惹人憐惜的孩子。他生于吉時,自認(rèn)是顓頊的后代,因而他對真美的追求帶有天生的責(zé)任感。他擁有豐富的學(xué)識和美好的品行,他說起這些時帶著孩子氣的驕傲。這是一個精致地餐花飲露的男人,他和自然的芬芳吞吐融合,他晶瑩剔透,也因此更容不得污濁。
      
      屈原太過正直,從來不知妥協(xié),從來不懂得婉曲。所以他像塊玻璃,堅硬明凈,骨氣錚錚,但容易受傷。有時候我覺得,他的熱切、直言和巨大的失望,更像是天真爛漫,童言無忌。其實,我想屈原是一個非常不適合從政的人,他的政見和行為更像使他是一個科學(xué)家,他不具備為官者必須的圓滑,也不屑于曲線救國的方法。性格和身份的巨大反差必然會導(dǎo)致悲劇。你能想象么,一個在花園里說著“長顑頷亦何傷”,無視世俗的飲食乃至世俗的禁錮的,一個編織樹根、串聯(lián)花瓣的男人,身居高位、日常繁雜。
      
      然而在他心中,有一個美人,站在濁世的中央,那個美人擁有權(quán)利和智慧,擁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他的目光凝聚。張煒把這形容為“那邊一聲輕輕的召喚,這邊會引起長久的震動”。這或許是因為陰性的服從必然為陽性的權(quán)利吸引,或許是因為合縱時的信任和默契,這是說不清楚的傾倒。這使他堅信,這個美人是與眾不同的。屈原幾乎執(zhí)拗和任性地把楚懷王和貪婪爭奪世俗分離開來,這是不同的,這人的所有錯誤在他看來只是偶爾的迷失,不會遭到厭惡和拋棄,甚至反而會讓他自責(zé)。把他救出、把他洗凈,讓他“回歸”和自己一樣的美好,這是他給自己的責(zé)任。
      
      這是個讓人替他悲哀的孩子,我想沖上去抱緊他,使勁的搖醒他。
      
      之后,美人一次次地讓他失望。他勸說不要聽信張儀與齊斷交,懷王卻一意孤行,直到六百里變成六里,又開始回想他的好。他們曾共事那么多年,他們本應(yīng)互相了解,可是懷王居然真的會信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一雙白璧。這樣的美人,讓我鄙夷、厭惡,他根本不值得被注目。屈原是失望了,然而這只是因為傷痛,他仍然執(zhí)迷不放。在流放途中,他痛苦,他掙扎,他吶喊。他回憶姊妹的善意,他似乎從中得到了輕松,他回顧歷史上蹈矩的先賢和走上歧途未得善終的暴君。他堅定自己的信念,恐嚇詛咒“美人”。字字鏗鏘,卻又顯然比前文飄離。因為這些都不是最真實的,不是關(guān)乎自己的。最真實的重于真理、重于社稷,那是最純粹的關(guān)懷。途中,他不止一次地追問神巫,得到吉言;飄忽上天,尋找美好的女子;號令神仙、飄然巡游。瑰麗的幻想脫離了大地,它虛幻卻讓人覺得幸福。然而,盡管這種追尋越來越長,每次的描述總會在奇怪的地方戛然而止。他又會回頭,回到現(xiàn)實的痛苦中。就算他偶爾對椒蘭失望,變得冷峻,心中的魔癥仍然緊攫著他。他想把他們砸碎,舉起手后卻那么軟弱無力。
      
      來來回回,一步三回頭,說著狠話幻想著未來,暫時的逃避越美好,痛苦也越深重。多么無奈多么稚嫩的做法啊,看著讓人心疼。這個精靈樣的靈魂一縷縷癡纏,矛盾的像在自虐。
      
      當(dāng)長詩終結(jié)的時候,他正與鳳凰和蛟龍一起飛行,卻又在太陽升起的光芒中看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
      
      這個孩子擁有一雙美目,他有著難以置信的清澈和自戀,他遭遇憂愁。
      
      其實哪怕是應(yīng)用性很強(qiáng)的、祭祀用的《九歌》中,也無處不見他的影子。對東皇太一絕對威嚴(yán)的過于細(xì)心的描寫,云中君的美麗、飄忽、清冷,湘夫人和湘君間的怨懟癡纏,大司命的冷峻、少司命的關(guān)懷、東君的燦爛、河伯的權(quán)利恣睢、山鬼的隨心所欲和缺少戀人的對比,在神巫與神靈水乳交融的過程中,充斥著對那個美人的小心翼翼的向往。
      
      我同意,屈原是一個緊張的精神潔癖。他在政治和為人上是笨拙的,他那么不現(xiàn)實,充滿了幻想。我從不認(rèn)為他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因為只有美政而沒有實施并堅守它的力量并沒有太多的用處。同時我也不愿把他看做一個紅色的圖騰。他是靈動的,不適合那樣古板的剛毅。
      
      所以,當(dāng)我撲向湖南,走過彎彎繞繞的山路,找到隱秘清凈的屈子祠時,我真的非常高興。我喜歡看到樸素古老,窗戶和樓梯都腐朽的吱吱呀呀的房子,喜歡看到窗上掛著的干艾蒿。辛辣的香氣可以蓋過種種不足,棱角分明、忽隱忽現(xiàn)。當(dāng)我對著屈子像三叩九拜,行上天問壇時,其實,我真是想抱住他的。我在心里想著他的詩句,感受著他的情感,撫摸著他拄杖行過江北江南的手。我靠近那個時近時遠(yuǎn)追逐不到的靈魂,去陪伴他,辨析他的呼吸。
      
      對屈原的向往不用太現(xiàn)實,不用太理智。這無關(guān)他的智慧或者什么,他不需要成熟,事實上這樣的執(zhí)著和熱烈就很吸引人。當(dāng)我還可以忘記生存的壓力時,我想追求這樣的純精神。哪怕它被笑為是幼稚的。
      
  •     思想的祭壇上需要詩人的血肉,文學(xué)的黃土中飛揚著詩人的骨灰。
      在那遙遠(yuǎn)的靜靜漂流著的湘水中,流淌著一位詩人的 精神,祭奠著浪漫的神矢,訴求著清明的世間,“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原來經(jīng)常在黃昏的陽光下昏黃的長江旁眺望,暗想著遠(yuǎn)處的昆侖山上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的英姿,是否湘君與湘夫人仍在互相期待,國殤的魂魄依然凝碧。
      熱血的人即使在千米的江底,他的血液依然凝稠;丹心難滅,即使在冰冷的沙礫中,一顆心臟仍然在有力跳動。他是一個勇士,舉矛四顧卻只有暗箭襲來,寧為玉碎而不為瓦全;同時他又是一位詩人,青衣長衫的清瘦身軀承擔(dān)著一顆太多感情的頭顱,承擔(dān)著憂國憂民的責(zé)任,承擔(dān)著美人遲暮的孤寂。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小人們在美人面前自由穿梭,含沙射影,自己則只能遠(yuǎn)遠(yuǎn)默視,心如焚,大概也只有這一瓢湘江之水能冷卻自己,不讓這渾濁的世間玷污一切,“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于是,清清的水面上揚起的波紋便成了詩人最后的銘文。
      一直不理解為什么他一定要投入這滄浪之水,江魚之腹中。正如漁父所言“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一直以為詩人的理由實在不充分,有點做作與過分。但直到很久以前讀到艾青的一句詩,我才豁然開朗,羞愧不已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因為愛的太深,太熱烈,太狂摯。既然無法回到國家,造福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那么就只能將我唯一剩下的身軀獻(xiàn)給這片土地,然我火熱的心在清冷的江水中溶化,溫暖一下水中的生靈。
      詩人總是浪漫致死的,總是瘋狂而不朽的。作為第一個詩人,他享受著江邊飄過的草香,靜看著白色的蘭花;死的又是那么悄聲無息,只有一朵小小的浪花和漩渦。但是湘江從此染上了詩人的氣味,詩人又隨著湘江流遍他熱愛的大地,千百年不息。
      詩人是熱愛生活的,想象“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想象“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想象“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樣的生活能帶給他什么呢?能否讓他遠(yuǎn)離塵世,躋身隱者呢?
      不,他也曾想過再不入朝遭小人非議,歸居田園修復(fù)舊衣。但是一腔熱血又怎能甘休,個人痛楚與人民幸福相比又算得了什么,“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至死不改理想,只哀民生之多艱。
      從前看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時,記得其中一個情節(jié):一個滄桑的軍官彈得一手好琴,面對對面樓上的一位美麗的夫人,這樣唱道“音樂需要美,而美卻不需要音樂”,主人公感到一陣莫名的悲哀。我直到讀完離騷,才知道這是一種生命被遺棄的傾訴,這是一種可以傷心至死的痛楚。
      在我的故鄉(xiāng),同樣有一名詩人,他叫做査海生,筆名海子。同樣是一個獨立被放逐的詩人,同樣死的靜悄悄,在鐵路上,更直接,更決絕。曾寫過一首詩,叫做《詢問》:“在青麥地上跑著/雪和太陽的光芒/詩人,你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誼/一種愿望/一種善良/你無力償還/你無力償還/一顆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頭頂寂寞燃燒”。詩人總是感激一切同時又有一種莫名的負(fù)罪感,承擔(dān)著過多不屬于自己的責(zé)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的同時傷心又絕望,對立而矛盾。
      千年一夢,癡人囈語,望向頭頂那光芒四射的星辰,望向腳下那孕育萬物的黃土,望向水面那微微蕩漾的清蓮,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浪漫,詩人們的眼睛在含著笑望向我們。
      詩人已死,詩人不死。
      
  •    ?。牐犜S多次在水中
      我以為我快接近你了
     ?。牐爮牟唤?jīng)意的河堤
      回到滿是夢魘的床上
     ?。牐?br />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
     ?。牐犇銓挻笠滦淅锏囊涣I?br />   和你身體里疼痛的一粒小石子
      江水洶涌吞噬一條龍的影子
     ?。牐?br />  ?。牐犇赀^三十仍兩手空空
     ?。牐犚廊粓?zhí)著于內(nèi)心激烈的爭吵
     ?。牐爩︼w翔于空中云朵般的迷戀
      卻忘記了你久久的一次滑落
     ?。牐?br />   我以為在日出時無限接近那光
     ?。牐犜陲L(fēng)中相擁無路時慟哭一場
      原來自愛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
     ?。牐犞皇O履愕穆曇魪乃信逝蓝?/li>
  •     浪漫主義,屈原那是鼻祖。
      好像浪漫主義派系的人都比較自戀,以前在看書的時候我就很納悶:屈原怎么知道那么香草的名字,而且還那么敢用在自己身上?
      文人都很清高(或者自命清高),能寫出那么美好的文字的文人,心也應(yīng)該是很純潔的吧?
  •      詩經(jīng)和楚辭,這是中國詩歌源頭最偉大的兩條河流。詩經(jīng)的主要美學(xué)原則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楚辭則不然,它絢麗浪漫,令人目不暇接。詩人高興時可以上天入地,悲傷時也可以呼天搶地。
       詩經(jīng)和楚辭帶來了兩種不同的美學(xué)影響,前者含蓄、溫婉,后者直率、強(qiáng)烈。這兩種美學(xué)價值相互映襯,各有千秋。
       但詩經(jīng)代表的是強(qiáng)勢的黃河文明,因而它承擔(dān)了詩歌以外的更多的意義。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鬃釉谶@句話里明確地指出了詩經(jīng)的教化意義。漢儒奉詩為經(jīng),更是強(qiáng)化了這種政治色彩。
       因而,價值上可以比肩而立的詩經(jīng)和楚辭,在影響力上卻是不等量的。中國的文人們大多繼承了詩經(jīng)的美學(xué)原則,含蓄成了中國詩歌的主要特點。而屈原對于靈魂、命運、存在、痛苦的酣暢淋漓的抒寫,在主流的詩歌里難覓其蹤。
       中國的詩人們養(yǎng)成了追尋趣味的習(xí)性。他們痛苦時不說痛苦,卻用梅雨、柳絮等詞語來代替。當(dāng)直觀的生命感受以繁雜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時,趣味便產(chǎn)生了??梢韵胍?,當(dāng)一個人把痛苦兌換成含蓄的言辭時,他早已不再關(guān)注痛苦,相反,他沉醉在自己言辭美妙的趣味之中,不能在生命感受上走得更遠(yuǎn)便匆匆折返了。
       因而我看到了屈原在詩歌源頭孤獨的背影。他是真正的詩人,他對生命,對美,對理想,對苦難,都是以完全不可妥協(xié)的態(tài)度去詢問,去求索的。他沒有半點文人趣味,他最徹底地享受美,也最徹底地直視痛苦。
       因而我說,屈原是兩千年來最偉大的詩人。
  •     事情是這樣的,話說——
      
      朝吾將濟(jì)于白水兮,登閬風(fēng)而緤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白話道,屈原恍然回首不禁潸然淚下,傷心高丘之上竟然沒有美女!一個也沒有!屈原為其現(xiàn)實遭遇倍感憂憤,“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于是乎他整了個后現(xiàn)代的造型: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無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從此開始了他上天入地尋美女的浪漫羈絆之旅:
      
      駟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風(fēng)余上征。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扶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
      
       話說尋女,最先是宓妃,羲和氏之女,后溺死洛水,遂稱洛水女神,觀察后發(fā)現(xiàn)這洛神與后羿有染,遂放棄。轉(zhuǎn)而去上瑤臺搶帝嚳(上古五帝之一)的未婚妻——有娀氏的女兒簡狄,因為負(fù)責(zé)送聘禮的鳳凰去晚了,被人搶了先,無奈之下又打起了有虞氏(舜的后裔)兩個姚姓小女兒的主意,可豈知有虞國君把兩個女兒一并嫁給了前來避難的少康(后來少康滅敵國,恢復(fù)了夏政權(quán))。
       屈原屢尋美女不果,傷心欲絕,索性去卜了一卦,卦辭曰: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苦戀故國老!(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他陷入了痛苦的猶豫與掙扎之中,此時恰巧眾路神仙下凡,屈原得到神諭:“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庇舴e已久的憂憤之情涌上心頭,他把些雜花雜草痛罵一番,雖猶不舍故國,卻再難忍污濁,獨苗香草決意舍離故土仙游四海,這回排場更大了,象牙作輿,美玉為輪,飛龍駕車,鳳凰銜旗,云霞虹霓飛揚蔽日,玉鈴錯雜鏗鏘和鳴。沿途奏《九歌》而舞《韶》音聊以娛樂,在一片盛大中登上燦爛的天國,思緒飛揚,恍然回顧又見溫柔故鄉(xiāng),仆從悲傷馬兒也懷念不前。
      
      亂曰:
      “已矣哉!國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屈原創(chuàng)造性的用變節(jié)花草暗喻奸邪佞臣,將尋訪明君比作找尋美女,可謂用心良苦,又極盡浪漫之能事。敘事可言志,浪漫能抒情,通篇泛喻廣博,想象恢宏,情感奔涌,詞采豪雅。多種感情牽連交織,營造了一種嗚咽悲愴、憂憤狂放而又坦然從容的渾茫氣象。
      
      2009年2月17日 13:44
      
      今天讀曹植的《洛神賦》又聯(lián)想到屈原的《離騷》,不禁感慨這般華茂辭采爛漫遐思實非高質(zhì)量意淫而不能為之,遂改本篇題目如此。
      2010年8月14日 1:00 修改
  •     無盡的大風(fēng)中,我看見你涉江而來,鼓盆而歌,依舊是峨冠博帶,三尺長劍陸離,岸芷汀蘭,芳菲馥郁,飄舉的白袂,拂開眼前千古凝重的夜色。
      
      傳說中你一口抽掉了汨羅江的血脈,而她蜿蜒成了你掌心最古老深刻的掌紋。只是千百年來,有誰來占卜你眼中洪荒的孤獨和眉間落寞的神傷?
      
      今夜,我坐在汨羅江畔哭泣,淚水是我唯一的語言,與五月的汨羅一起洶涌。零碎的腳步沿著江岸奔走,在風(fēng)中失聲呼喚你的名字。我飽滿而粘糯的思念,捆綁得棱角分明,全部給江底的魚龍,那些有情有義的生靈。順江而下的龍舟,可載得動我流淌千年的憂愁?一路將你的青衫打撈,卻濕了蒼涼夜色。
      
      大夫,今夜,就讓我為你掌一夜的長明燈吧,無數(shù)次將你想象成江畔最高的巖石,在時間的河流中風(fēng)骨崢嶸。
      
      流放,流放,七尺之軀可以流放,年邁的雙腿可以流放,可是,胸膛中跳蕩的這一顆心,如何可以流放?十萬秦軍的虎視眈眈,百千黎民的流離呻吟,如何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高居于廟堂而與人談樂?
      
      偌大的一個楚國,惟獨容不下一句熾熱的詩,把自己交給這盛大的江湖,只是幾度秭歸依稀夢里,三月的橘樹開滿白花,子規(guī)聲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楚王的臺榭,而今空了一地山丘,只留與山鬼嬉戲。而那些淬過火的句子,打上了不朽的鐵的烙印的句子,在鮮血的冶煉中燒得滾燙的句子,是鳳凰涅磐后的清鳴和最華美的羽毛,響徹千年,昭比日月,早已化為楚地山川的血脈,熔為一個民族的精魂!
      
      今夜,我在汨羅江畔為你吟一曲招魂引,歸來吧,歸來呦!看見了嗎,那江上兩只翻飛的白鴿子,是你遺留在沙灘上的兩只白鞋子,我們穿上它,一起飛走吧!
  •   剛拜讀了你的《詩經(jīng)取名》,沒想到今天發(fā)上來了這篇,期待...
  •   拜讀!謝謝樓主!期待更新!
  •   謝謝樓主,正在取名,期待更新!
  •   拜讀完詩經(jīng)取名,期待樓主本篇更新,另,雙胞胎樓主能關(guān)注下么。。。感激!
  •   多謝樓主~~
  •   看過您的詩經(jīng)取名 期待楚辭 周易
  •   不知可不可以轉(zhuǎn)載??
  •   補充兩條。
    辛楣?!毒鸥琛は娣蛉恕罚骸靶烈拈官馑幏??!毙≌f《圍城》里有趙辛楣。
    德輝。《吊屈原賦》:“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蓖砬逵袊鴮W(xué)名家葉德輝。
  •   期待更新!
  •   馬個克
  •   頂!?。●R克威廉姆斯?。。。?/li>
  •   這個不錯
    很好哦
  •   夏蓮 (我心素已閑, 清川澹如此)
    I LOVE U
  •   期待樓主回信……
  •   楚辭貌似比詩經(jīng)實用些……詩經(jīng)有些已經(jīng)被用的很俗了
  •   好啊 謝謝
  •   不錯 不錯!
  •   真是復(fù)古的另辟蹊徑
  •   我取名的時候也經(jīng)常參考《詩經(jīng)》《楚辭》,沒想到樓主竟已歸納好,以后不用自己動手了^^
  •   文論語,武周易
    有不?
  •   女的叫小樓怎么樣,感覺很有詩意、有符合鄙人的行業(yè)(建筑)……求輕噴
  •   不錯呢~ 收藏。。。
  •   長見識了,很實用。
  •   樓主太棒了,正要給孩子取名字
  •   紉秋。 <離騷>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足球教練 方紉秋
  •   正在給寶寶想名字,這下就用上了,謝謝樓主。
  •   真心好貼一篇!
  •   真好.
  •   嗯,取名第二季,樓主再接再厲!
  •   難得的貼
  •   名字都有點兒老。。。
  •   必須mark,
  •   正在研究小外甥的名字,感謝樓主~~~
  •   mark 謝謝
  •   馬克~~不過取名飛龍什么的有點太2
  •   馬克 最近正在研究
    看來按照詩經(jīng)楚辭取名字的人還真多
  •   馬克~~
  •   請問大師,寶寶姓張,取名張九章如何?
    謝謝
  •   必須贊,很好
  •   云旗,喜歡這個
  •   tks
  •   取名,非常不錯,mark
  •   看到把南懷瑾成為大師,就真想呵呵你。
  •   油菜花!
  •   清澄, 我一個朋友女兒 也是楚辭里面的吧
  •   樓主
    樂然
    如何
  •   很贊,辛苦樓主了,如果自己整理怕不能這么全的。受用!
  •   好好哦 先記住
  •   南懷瑾 真名字真是太好聽
  •   啊,你不是從前的教育部部長屈原嗎?
  •   樓樓,那個小娃娃是叫“容與”嗎?我覺得這名兒真好聽^^
  •   哈哈 我很久之前給未來的娃娃想得名字也是“容與”呢~祝小容與健康成長^^
  •   太喜歡這篇了,幾乎每一句都心有戚戚.....小叉子姑娘~我很想認(rèn)識你O(∩_∩)O
  •   呵呵。
    我還恍惚記得樓主是四川人。
    四川多才子。
  •   樓主好詩
  •   好詩,好有才。
  •   好棒~喜歡這種風(fēng)格
  •   有感覺。要是能更押韻就更好了。
  •   寫的太好了!
  •   憑心而言 所以一點也不工巧~
  •   寫的真好! 真正的詩人必定是痛苦的!
  •   無數(shù)次 無助的時候 我都會背起《離騷》默寫它 屈原是個高尚的、純潔的、偉大的詩人 而你的點評讓我重新感覺到當(dāng)世還是有人理解偉大的 也更堅定了堅定了對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 很棒屈原 還有你的點評
  •   屈原烈如驕陽的精英意識,每每讓我挺直起腰板,讓我雙目如火炬……
  •   多謝分享
  •   讀起來很有勁頭
  •   很是欣賞屈原的文采!但是在他的文章中我覺得他這個人一定是個很另類的的人??!
  •   對。屈原的確很泛渝,我至今仍然沉迷他老人家的那句“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該路?!?br /> 我高中時期最憂傷的部分都在這句話里了。fffffffff.....fcuk!!!!!
  •   我最最沉迷的是“欲高飛而遠(yuǎn)集兮,君罔謂汝何之?”
    這篇寫的很好很可愛啊,發(fā)現(xiàn)楚辭的書評大多寫得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