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遲毓凱 廣東省語言音像電子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 (2008-07出版) 作者:遲毓凱 編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53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課程》系列從提升中小學心理教師以至全體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出發(fā),有別于補救性的心理咨詢治療,以發(fā)展性、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基點,展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設計、理論的分析、案例的呈現(xiàn)等等。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系統(tǒng)性。叢書圍繞著“教師”這一核心,從理論提升、心理調適、教學實操、科研實踐等四個層面給予詳盡的指引,構成了一個有利于中小學心理教師以至全體教師成長的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有機整體。第二,針對性?!敖處熜睦肀= 贬槍處熥陨淼男睦碚{適問題,充分考慮了“教師”這一角色作為獨立個體的教書育人需要;而“學生團體心理訓練”則針對中小學生作為群體一員的社會基本屬性,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訓練和糾正偏差行為的團體心理訓練;針對心理健康教學資源缺乏,填補學生發(fā)展性心理的實訓教學空白,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應用,“心理健康主題教學”提供了自信心、注意力、意志等多種發(fā)展性心理品質的課程方案。第三,靈活性。如,A證、B證、C證培訓教程,根據(jù)心理教師三級培訓、分級上崗的具體需要,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內容予以層次性的劃分,幫助不同學力的心理教師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課程》系列的出版,是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和教育成果的展示,她將對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運行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對推動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深入和專業(yè)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精神分析技術 一、精神分析技術的動力觀 二、神經癥的原因分析 三、關于阻抗的分析 四、關于移情的分析 五、自由聯(lián)想技術 六、夢的分析第二章 行為矯正技術 一、行為主義與行為療法 二、行為療法的基本觀點與主要內容 三、行為矯正技術及其應用第三章 催眠與暗示 一、催眠概述 二、催眠的方法 三、催眠的治療作用 四、暗示第四章 固定角色療法 一、固定角色療法的基本理論和由來 二、個人結構心理學的心理診斷 三、個人結構主義心理學的心理治療第五章 理性情緒療法 一、引言 二、RET之父——A.Ellis 三、關于“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 四、RET的起點和終點——關于心理失調和健康心理的界定 五、RET的治療目標——知情行的統(tǒng)一 六、RET的基本假設” 七、RET的核心理論——ABC理論 八、RET的實務操作 九、RET的適用領域和對象 十、應用RET時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六章 家庭治療 一、概述 二、家庭治療的歷史演變及有關模型第七章 沙盤游戲治療 一、沙盤游戲治療的定義、特點、歷史淵源和發(fā)展過程 二、沙盤游戲治療的設置、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 三、沙盤游戲治療的理論背景、原則及對治療師素質的要求 四、初始沙盤的診斷意義及實例分析 五、沙盤的主題與結構分析第八章 投射技術原理與應用 一、投射測驗的基本原理 二、投射技術應用:羅夏墨跡測驗 三、投射技術應用:六段故事法(6PSM)第九章 團體治療的組織與開展 一、團體治療概論 二、團體治療的職業(yè)規(guī)范 三、團體治療過程與技術第十章 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應用第十一章 預防、預警和危機干預第十二章 疑難病例與案例分析第十三章 心理教育的課題研究 第十四章 中學生生涯規(guī)劃與升學引導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精神分析技術(一)無意識、前意識、意識弗洛伊德特別強調人格結構的動力性質。他認為,人格是多種力量相互作用的動力系統(tǒng),是一種動態(tài)的結構。他的人格結構理論有一個發(fā)展過程,早期提出的是意識、無意識二部結構。但因為它的意識層又包含前意識內容,所以實際上他把人格分為無意識、前意識、意識三個層次,其中無意識是其核心。弗洛伊德主張意識(這里指人格)是由無意識、前意識、意識這不同水平的三個部分組成。意識是由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所組成,它包括個人現(xiàn)在意識到的和現(xiàn)在雖然沒有意識到但可以想起來的內容,它處于人格的最表層部分。它的特點是具有邏輯性、現(xiàn)實性和時空規(guī)定性。無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最深層部分,弗洛伊德把它定義為不曾在意識中出現(xiàn)的心理活動和曾是意識的但已受壓抑的心理活動。這個部分的主要成分包括個人原始的盲目的沖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關的欲望。這些沖動、本能、欲望等與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壓抑或被排擠到意識閾之下(所謂意識閾是指能否意識到的分界線),但是,它們并沒有被消滅,仍然在不自覺地積極地活動著,追求滿足。 弗洛伊德認為,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還有一種前意識。前意識由那些“現(xiàn)在雖然沒有意識到但可以想起來的”那部分經驗組成。在弗洛伊德看來,意識和前意識二者雖有區(qū)別,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前意識的東西可以經過回憶進入意識中來,而意識中的東西當沒有被注意時,也可以轉人前意識中。換句話說,這部分內容是可以召回來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回憶起來的經驗,而無意識則是不可召回的?!?/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