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安徽師大 作者:倪永紅 頁數(shù):177
內容概要
倪永紅教授編著的《輻射技術與材料合成》在編著時以被譽為21世紀三大支柱產業(yè)之一的納米科技的基礎——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為介紹對象,依次介紹了γ射線、紫外光、微波和超聲等輻射技術的相關概念、發(fā)生裝置及它們與物質作用的基本原理等一些基本知識,并通過具體的實例介紹了各種輻射技術在材料合成,尤其在納米材料和納米復合材料合成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對《輻射技術與材料合成》的閱讀,能增加人們對輻射技術原理及其應用的了解,可消除因輻射一詞而引起的恐懼。
作者簡介
倪永紅教授,1969年生,2001年12月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2月至今,在安徽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是省部(教育部)共建功能性分子固體重點實驗室、無機化學校級重點學科和省級精品課程的主要成員,無機化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和材料學等碩士點導師及材料學碩士點負責人。2005年被評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08年入選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F(xiàn)為省教育廳評審專家,享受安徽師范大學關鍵崗位津貼,2011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無機材料化學、聚合物基無機納米復合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和光子晶體等。迄今為止,已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70多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6項(授權2項)。是Chem.Commun、Chem.Mater、Nanoscale、J.Mater.Chem.等國際期刊的特邀審稿人?,F(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各1項,已結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安徽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安徽師范大學專項基金項目各1項。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γ—輻射技術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γ射線的發(fā)現(xiàn)和產生
1 輻射源
2 輻射源的形狀
3 常用Co—60γ輻射裝置的組成
第二節(jié) 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 射線粒子在介質中的傳遞過程、能量損耗及時標
2 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jié) 輻射化學基本反應過程
1 電離和激發(fā)過程
2 電離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的一般性質
3 激發(fā)態(tài)分子的生成、性質和行為
4 離子的生成、性質和行為
5 次級電子(過剩電子)
6 自由基
第四節(jié) 水及水溶液輻射化學
1 純水的輻射化學
2 水輻射分解瞬態(tài)中間產物的性質
3 水溶液輻射化學
第五節(jié) γ—輻射技術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1 納米金屬或合金粉末的制備
2 納米金屬氧化物的制備
3 納米金屬硫族化合物的制備
4 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
5 輻射模板法制備Ag、CdS低維納米材料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紫外輻照技術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紫外線的基本性質
1 紫外線的某些物理性質
2 紫外線的熒光效應
3 幾個重要的光化學定律
4 紫外線的光化學效應
第二節(jié) 紫外線光源
1 紫外線低壓汞燈
2 紫外線高壓汞燈
3 紫外線金屬鹵化物燈
4 氙燈
第三節(jié) 紫外輻照技術在納米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微波輻照技術的原理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微波的特點與微波能的產生
1 微波的特點
2 微波能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微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 物質與電介質
2 微波對水的作用
3 微波的加熱原理
4 微波加熱的特點和優(yōu)點
5 微波加速反應的機理
第三節(jié) 微波輻照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1 沸石分子篩的微波合成
2 Sb—P系列快離子導體的微波合成
3 堿金屬偏釩酸鹽的制備
4 Pb304和CuFe204的微波合成
5 微波輻照技術在微納米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超聲波技術的原理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超聲波技術的原理
1 超聲波簡介
2 超聲波的產生裝置——換能器
3 超聲空化(Cavitation)及其效應
第二節(jié) 超聲技術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1 介孔材料的聲化學合成
2 氧化物微結構的聲化學合成
3 金屬硫屬化合物納米材料的聲化學合成
4 復合材料的聲化學合成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在中學化學中,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將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也可將物質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如果按照物質的導電性來分,還可將物質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三類。但應指出的是,上述分類并不絕對,一種物質在某種條件下是導體,在另一條件下可能就是半導體,甚至是絕緣體。如熔融的NaCl是導體,但NaCl晶體卻是絕緣體。即物質的導電性與外界的條件有關,因此在分類時應指明條件。一般情況下,在不做特別說明的情況下,上述分類皆是指常溫常壓下的體材料。 宏觀的物質都是由微觀的分子、原子或離子組成。在無機化學理論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分子中都可以找到一個正電荷重心和一個負電荷重心,而依據(jù)正負電荷重心是否重合可以將分子分為極性分子(正負電荷重心不重合)或非極性分子(正負電荷重心重合)。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非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會發(fā)生分離而產生誘導偶極,這個過程也稱為彈性位移極化;而極性分子則在外電場中發(fā)生取向排列,并使正負電荷重心進一步分離。上述兩種情況都會在材料上產生極化電荷,但這種極化電荷的活動范圍被局限在分子內部,故被稱為束縛電荷。這種由束縛電荷顯示電性能的物質稱為電介質。絕緣體材料就屬于電介質,但不能簡單地把電介質等同于絕緣體材料。例如金屬鍺就是相當好的電介質,但它不是絕緣體,而是半導體。值得注意的是,電介質在外電場中極化是需要時間的,這是由物質的慣性所決定。即相對于外界驅動力的變化,電介質極化的建立和消失都有滯后現(xiàn)象。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