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侯建軍、 關升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侯建軍,關升英 編 頁數(shù):591
前言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政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解決矛盾糾紛、協(xié)調(diào)利益關系的工作,只有以化解矛盾為主線……才能擔負起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任”。這既是對政法工作的職責定位,也是對訴訟功能的精辟論述。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談到訴訟時就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可見,通過訴訟,定分止爭,最終實現(xiàn)無訟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目標追求。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訴訟更成為保障生產(chǎn)生活秩序、疏導化解矛盾糾紛、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和諧之緯成為訴訟的功能與價值所在。因為訴訟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矛盾,使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紛爭得到及時解決,使不和諧的狀態(tài)歸于和諧,而且可以通過訴訟為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坐標,引導人們遵紀守法,友愛互助,和諧相處,預防不和諧因素產(chǎn)生,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茖W設定訴訟程序,不斷完善訴訟機制,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成為訴訟實務界與理論界的共同使命。為此,山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于2008年12月在威海召開了以“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的學術年會。來自司法實務界和法學教育界的6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提交學術論文100余篇。與會人員從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調(diào)解機制的完善、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機制的構建、刑事簡易程序的完善五個方面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討,既從理論上探討了完善訴訟機制的理論構想,又從司法實務方面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意見與構想。為加強學術交流,促進理論成果轉化,推動司法體制與工作機制的改革,我們將學術年會論文按研討專題分章?lián)駜?yōu)編輯出版。特別要說明的是,200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在學術年會上,我們對30年來訴訟法學的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進行了認真的總結與回顧,在編輯過程中,將有關文章作為開篇一章,以此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內(nèi)容概要
為加強學術交流,促進理論成果轉化,推動司法體制與工作機制的改革,編者將學術年會論文按研討專題分章?lián)駜?yōu)編輯出版。特別要說明的是,200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在學術年會上,編者對30年來訴訟法學的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進行了認真的總結與回顧,在編輯過程中,將有關文章作為開篇一章,以此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刑事訴訟30年 回顧與前瞻:刑事訴訟法學研究30年 人權保護史上的偉大進步——改革開放30年中國警察與刑事程序 改革的回顧、反思與建議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構建 寬嚴相濟政策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論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圍與程序設計——以刑事審判中的當事人和解為視角 刑事和解的現(xiàn)實價值與制度設計 構建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初步研究 審判權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少年審判中刑事和解的探索與展望 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刑事和解的制度構建 刑事和解的價值追求與制度構建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刑事和解制度初探 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關于刑事和解幾個問題的探討 芻議刑事和解制度 我國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理論分析 淺議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在審判階段的適用 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制度的對比、現(xiàn)狀及設想 經(jīng)由中國式“法庭”調(diào)解的和諧——刑事和解本土化之路徑選擇 試論村民委員會參與刑事和解的可行性 從“有害的正義”到“無害的正義”——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語境下的 刑事和解制度探析第三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調(diào)解機制完善 一種“和諧案”的實現(xiàn)路徑——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調(diào)解機制的探索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調(diào)解機制的構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diào)解機制的構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調(diào)解機制的構建 淺析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 試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diào)解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diào)解機制構建 淺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diào)解機制構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調(diào)解機制的運用 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主體確定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調(diào)解機制的構建和完善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審判與執(zhí)行若干問題研究 完善刑事訴訟機制,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第四章 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機制構建 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之立法完善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構建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及救助 從邊緣到主體:被害人權利保障之路徑選擇 刑事被害人保護若干問題探討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 刑事審判視野下被害人 訴訟權利之現(xiàn)狀 淺議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保障與 救助機制的完善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及救助 試論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及救濟 淺議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及救濟 論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本土建構 芻議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及救助 試論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完善與保障 淺議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 保障與救助 論恢復性司法的本土化第五章刑事簡易程序完善 權利與權力博弈視角下被告人 簡易程序選擇權探析 從單一種類到多元化發(fā)展——刑事簡易程序的價值分析與重構 透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簡易審 錯位與歸位——從普通程序簡化審看 “被告人認罪案件”適用程序的重構 試論刑事簡易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簡易程序價值功能的修復及其體系重構 關于我國刑事簡易程序的反思與完善第六章 刑事申訴與信訪 對刑事申訴制度的思考——以和諧社會的構建為視角 死刑案件被害人家屬信訪問題研究 刑事案件信訪問題研究 論刑事信訪制度的定位及其完善 刑事信訪問題剖析——以某法院近三年來的信訪情況為參照·第七章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民事訴訟機制完善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完善 評民事訴訟法執(zhí)行程序最新修改之得失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執(zhí)行機制的完善 當事人放棄訴權契約之效力 規(guī)范民事訴訟檢察監(jiān)督略論 民事訴訟中法院調(diào)查收集證據(jù)的基礎法理 構建我國民事判決既判力制度的法理思考第八章 被告人權利保護機制構建及其他 刑事偵查訊問時律師在場制度探討 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的完善——以新律師法的實施為視角 和諧司法視野下自由心證的保障和制約機制 控辯平等下我國目前控辯審訴訟機制的選擇 控與審的平衡:以法院能否變更指控為切入點 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jù)問題探究 論我國環(huán)境法庭存在之合理性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刑事和解是刑事案件的一種變通處理方式,只是在一定情形下發(fā)揮補充和替代功能,其適用必須受到一定的條件限制。(1)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有明確的被害人。刑事和解是對犯罪行為的一種變通處理方式,在是否有罪的前提上必須準確無誤,在事實上必須達到有罪的證明標準,并符合刑法上的犯罪構成要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僅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則不能適用刑事和解。并且只有當事人對被告人在有罪問題上沒有爭議,才可以進行刑事和解,否則就可能冤枉無辜。對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案件,不能適用刑事和解處理。(2)參與和解的主體必須適格。被害人、被告人親自參與,他們是最適格的參與人。如果系未成年人,或者被害人部分或者全部喪失行為能力的,由其監(jiān)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參與。如果被害人死亡的,由其繼承人參與。①(3)被告人主動認罪。被告人承認犯罪行為是自己所為,表明其有悔罪的意圖。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疏導并排解被害人內(nèi)心因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遭受的痛苦,如果被告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百般抵賴,被害人無法直接面對,就不可能進行和解。(4)雙方必須自愿同意,且意思表示真實、明知。無論是被告人的悔罪、道歉和賠償,還是被害人放棄對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追究,都必須出自真實意愿。自愿,是指被害人與被告人選擇刑事和解沒有受到外力施壓、強迫或誘使,也沒有其他利益牽制。明知,是指被害人與被告人對于參加刑事和解的后果是明確知曉的。(5)雙方達成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內(nèi)容必須合法,不得違背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及公序良俗。(6)司法機關介入。為了保障和解過程和結果的公正性,司法機關應介入整個和解過程,這也正是刑事和解與私了的區(qū)別。需要強調(diào)的是,司法機關在和解過程中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雙方的對話、交涉,而是對雙方地位和權利讓渡的真實性、自愿性進行審查,防止被告人以錢買法或被害人被威懾不敢主張權利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對和解協(xié)議是否違法、公正加以審查、確認。四、刑事和解的制度設計目前,刑事和解制度尚缺乏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程序尚不規(guī)范,為充分發(fā)揮其積極功能,限制并疏導其消極傾向,有必要像刑事司法程序那樣,對其基本內(nèi)容進行規(guī)制。
后記
本書由山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侯建軍、副會長關升英任主編,山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吳靖、副秘書長劉振會任副主編。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來自山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上會員提交的論文,由副主編進行編輯初審,主編終審定稿。由于編審人員水平有限,難免有不足之處,誠望讀者諸君不吝批評指正。本書在編寫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編者所在單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法學會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等單位有關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編輯推薦
《訴訟和諧之緯》:齊魯法學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