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作者:苗金春 編 頁數(shù):258
內(nèi)容概要
什么是法學?法學是怎樣一門學科?如何學好法學?這些是同學們學習法學必然面臨、引人深入思考的一些問題。緒論部分主要解決以上問題,主要包括:(1)什么是法學。具體包括法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法學是如何產(chǎn)生的,其特點和性質(zhì)是什么;法學學科知識體系包含的內(nèi)容是什么。(2)法學方法論。內(nèi)容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法學方法論的原則;二是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價值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等。(3)法學教育。法學教育的性質(zhì)是什么?當前我國法學教育模式應該如何變革? 西語中“法學”一詞通常指古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原意是指“法律的知識”或“法律的技術”。古羅馬把法學定義為,“法學是關于人和神的事物的知識;是關于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胺▽W”在中國是一個舶來品,我國古代先秦時期有“刑名法術之學”或“刑名之學”。其中,“刑”指刑罰、刑法,“名”指循名則實,賞罰分明?!胺ㄐg”是指古代君王實行統(tǒng)治的策略、手段。漢代以后,我國則開始有“律學”的名稱。法學或者是法律科學的名稱大約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末法制變革時才廣泛使用。從文化傳統(tǒng)上來看,西語中“法學”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正義,探究正義的含義與標準,可稱其為“權(quán)利之學”;而我國“法學”則是關于法律條文的注釋以及法律應用的問題,可稱其為“權(quán)力之學”。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什么是法學 第二節(jié) 法學方法論 第三節(jié) 法學教育第一章 法的概念 第一節(jié) 法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法的本質(zhì) 第三節(jié) 法的特征 第四節(jié) 法的分類第二章 法的作用與價值 第一節(jié) 法的作用 第二節(jié) 法的價值第三章 法的淵源和效力 第一節(jié) 法的淵源 第二節(jié) 法的效力第四章 法的要素 第一節(jié) 法律概念 第二節(jié) 法律規(guī)則 第三節(jié) 法律原則第五章 法律體系 第一節(jié) 法律體系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律體系的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第六章 權(quán)利與義務 第一節(jié) 權(quán)利與義務 第二節(jié) 法律權(quán)利與法律義務第七章 法律行為 第一節(jié) 法律行為釋義 第二節(jié) 法律行為的結(jié)構(gòu)第八章 法律關系 第一節(jié) 法律關系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律關系的構(gòu)成 第三節(jié) 法律關系的運動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一節(jié) 法律責任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律責任的構(gòu)成 第三節(jié) 歸責與免責 第四節(jié) 法律責任的實現(xiàn)第十章 法的創(chuàng)制 第一節(jié) 立法概述 第二節(jié) 立法體制 第三節(jié) 立法程序第十一章 法的實施 第一節(jié) 守法 第二節(jié) 執(zhí)法 第三節(jié) 司法 第四節(jié) 法律監(jiān)督第十二章 法律職業(yè) 第一節(jié) 法律職業(yè)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律職業(yè)的技能與倫理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法的概念“至少在那些對這顆行星上的生命體的日常生活起著決定性影響的外部自然界的現(xiàn)象中,秩序似乎壓倒了無序,常規(guī)性壓倒了脫軌現(xiàn)象,規(guī)則壓倒了例外。”按照法學家們的想法,人類社會所追求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秩序”,并在秩序的基礎之上逐漸建立某種“正義”。②然而與自然界的規(guī)律性比較,人類本身和人類社會的復雜性決定了這種秩序的形成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越來越相信“法”或者“法治”可以幫助克服上述的問題,但是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必須建立在如何正確認識與理解“法是什么”這一法學最基本的問題之上。本章將從法的本質(zhì)和現(xiàn)象兩個方面讓我們認識法是什么。第一節(jié) 法的定義 一、法的詞源(一)漢語中法的詞源漢語中的“法”字,繁體字寫法為“灋”,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灋字的含義所作的注釋是:“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席,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這里的席,又稱解廌或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漢代楊孚著《晉書·輿服志》中記載:“或說獬豸,神羊,能觸邪佞?!?/pre>后記
在多年從事《法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深感在一年級開設《法理學》課程,有許多內(nèi)容不適合新生的接受能力。許多高校將《法理學》課程分為“法學導論”和“法理學專題”兩個部分,“法學導論”為一年級學生開設,“法理學專題”為三年級學生開設。近幾年,我們在授課中,也進行了試驗,效果很好。在總結(jié)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此教材。本教材的授課對象是高等院校法科專業(yè)的一年級新生,課程性質(zhì)是為“法理學”和“其他法學分支學科”奠定基礎,是一年級法科學生的入門鑰匙。本教材在內(nèi)容和編寫體例上圍繞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設計。一方面,在內(nèi)容上結(jié)合《法理學》課程思辨性、抽象性的特點,對現(xiàn)有《法理學》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了合理的刪減,同時亦對近年來法理學的前沿問題進行了介紹,使其能夠為一年級新生所接受。另一方面,本教材倡導一種“以案說理”的編寫方式,從分析具體案例和材料出發(fā),闡釋普遍性的結(jié)論和法學原理,并在每章節(jié)后補充經(jīng)典閱讀資料,增強本教材的可閱讀性和可接受性。編寫分工。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全書分工寫作,由主編負責統(tǒng)稿。苗金春:緒論、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劉迎新: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桑軼儒: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該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濰坊學院領導及教務處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誠的感謝。感謝多年來法學院師生的支持與鼓勵,尤其是同事張瑋玲老師對本書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校對,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編輯推薦
《法學導論》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