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呂紅,闕敏 著 頁數:236
內容概要
清代資源型城市屬城市史研究范疇,因此我的研究基于城市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在這個問題上,何一民教授在《20世紀后期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論探索》一文中有綜述和評析。他認為,目前在城市史研究中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強調在城市社會演進和經濟結構變化的基礎上,對城市各類社會問題的研究;第二種觀點以城市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主線,分析城市地域、城市經濟、城市社會、城市政治和城市文化;第三種觀點強調對城市進行綜合性的研究。①以這個綜述和評析為基礎,形成了我對“清代資源型城市研究”的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從宏觀上分析清代資源型城市的演變,揭示面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沖擊和中國社會內部的急劇變化,清代資源型城市內部各要素、城市與外部世界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都在發(fā)生變化,因而其重點應該探討清代社會變遷和資源型城市演進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以及資源型城市內部各要素是如何轉化和演進的。第二個層面,重點分析清代資源型城市的類型、結構等內容,探討清代資源型城市有別于其他類型城市的特質和有別于其他歷史時期資源型城市的表現,主要揭示清代資源型城市和清代其他類型城市不同的演進規(guī)律,以及不同于其他歷史時期的資源型城市的演進規(guī)律,在這個演進過程中,清末資源型城市的近代轉型和早期現代化是重要內容。第三個層面,運用歸納方法,選擇典型城市進行實證分析,從而深化對清代資源型城市的地位、特征、實質以及規(guī)律性等方面的認識,重點研究清代資源型城市在清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資源型城市演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簡介
劉呂紅,祖籍四川資中,1966年10月生,于四川師范大學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四川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F為四川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史的研究工作。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資源型城市研究的基本問題資源型城市概念的歷史考察及意義一、對資源型城市概念的研究現狀分析二、對兩個核心概念的認識三、對資源型城市的概念分析四、資源型城市研究的意義我國資源型城市研究綜述一、我國資源型城市研究概述二、資源型城市的主要問題的研究現狀三、我國資源型城市研究成果述評中國資源型城市形成路徑研究一、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三個層次的表現特征二、對低度資源開發(fā)區(qū)到資源型城市過程的基本認識三、資源型城市形成的路徑中國資源型城市演進過程分析一、形成于農業(yè)時代二、初步發(fā)展于近代時期粥三、大發(fā)展于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間四、轉型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第二部分 清代資源型城市研究的理論及方法清代資源型城市概念闡釋一、生產技術水平二、資源選擇三、城市的特征清代資源型城市研究綜述一、研究概況二、關于研究的階段及特征三、關于生產技術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研究四、關于轉型問題的研究五、研究趨勢清代資源型城市史研究的方法選擇與運用一、問題的緣起二、清代資源型城市研究方法三、研究方法的運用清代資源型城市研究的兩個視野及四個視角第三部分 清代社會演進及資源開發(fā)清代中國社會的演進一、清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政權的鞏固二、清代早中前期的漸變三、清末社會的聚變清代礦產資源開發(fā)概況一、清代礦產資源開發(fā)的進程二、清代區(qū)域礦產資源開發(fā)清代資源型城市演進中對相關資源的利用一、對農業(yè)資源的利用二、對自然地理資源的利用三、對社會資源的利用第四部分 清代資源型城市的基本概況第五部分 清代資源型城市的早期現代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開成.發(fā)展與轉型清代社會變遷中的資源型城市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