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黃辛隱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黃辛隱 編 頁數(shù):118
內容概要
《學習指導》在章節(jié)內容的編排、相關資料的使用中,盡量運用充滿時代氣息的信息和內容,體現(xiàn)全球化背景下禮儀的新需求、新觀念;第二,文化性?!秾W習指導》很關注禮儀與文化的滲透和鏈接,力圖開掘禮儀中的內在的文化元素,以揭示禮儀背后的文化淵源或根基;第三,實踐性?!秾W習指導》突出了禮儀的操作和運用,從內容安排到課后的練習以及教學要求上都鮮明地凸顯了可操作性。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社交禮儀概論》教學大綱第二部分 《社交禮儀概論》考核說明第三部分 各章學習指導 導論 第一章 個人禮儀 第二章 公共場合禮儀 第三章 交往通聯(lián)禮儀 第四章 居家禮儀 第五章 求職禮儀 第六章 工作場合禮儀 第七章 習俗禮儀 第八章 涉外禮儀 第四部分 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模擬試卷(1)模擬試卷(2)模擬試卷(3)模擬試卷(4)
章節(jié)摘錄
三、著裝的基本要求1.男子。西裝是世界公認的男子正規(guī)服裝,幾乎在所有的正式場合均可以穿著。2.女子。女子在正式場合的著裝可分為職業(yè)服裝與社交服裝。3.服飾運用的禮儀要求與技巧(1)男士的服飾:鞋襪、圍巾、筆;(2)女士的服飾:鞋襪、圍巾、帽子、腰帶、首飾的佩戴。第二章公共場合禮儀一、公共場合禮儀1.公共場合禮儀:它是指人們置身于公共場合時應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它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之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2.社會公德:又叫社會公共道德或公德,它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根據(jù)客觀需要形成的,用以維護公共生活秩序,調節(jié)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相互關系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它以種種秩序、規(guī)則維護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公共場合的良好秩序。二、行路時應注意的禮儀1.儀表整潔。這主要包括:著裝得體,頭發(fā)和容貌的整潔。著裝得體,是指在行路時應保持服裝的整齊、大方和干凈。2.遵守交通規(guī)則。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天橋或地下通道,要注意看紅綠燈的提示和交警的指示。不要亂闖紅燈、翻越隔離欄或是在馬路上隨意穿行。3.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4.不毀壞公物。如不攀折樹枝,不踐踏草坪,不采摘花卉,不蹬踏雕塑,不在墻壁上信手亂涂。愛護公物是每個公民應自覺做到的行為規(guī)范。5.注意謙讓。首先,要及時地給各種車輛和其他行人讓路。不要走在路中間,給其他的車輛和行人造成不便。其二,幾個人一起走路時,不要并排行走以免占據(jù)有限的路面而給他人行路帶來不便。其三,在人多的地方,不能橫沖直撞。如果碰了別人、踩了別人的腳,應該誠懇道歉。其四,行走的時候,應該請受尊重的人走在馬路的里側。其五,女士穿高跟鞋,走在太平的路段或階梯的時候,應步履平緩穩(wěn)重。6.禮貌待人。路上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如暴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應主動熱情相幫。比如,有人向你問路,要耐心指點。再如,遇到老弱病殘,或者是盲人、孩子有困難時,應主動上前關心和幫助,有可能則要上前攙扶,或為之帶路。三、上課時應遵守的禮儀首先,上課時,學生要提前進教室,在教師到來之前,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這包括把黑板擦干凈,課桌排整齊,以及準備好該課的相關用品。如果遲到,應先敲門,得到教師的允許方可進教室,并表示歉意。如果上課中途有急事必須離開,先要與老師輕聲打個招呼,或是以動作向教師表示離開的要求,然后才能離開。離開教室時要走后門,盡量不要發(fā)出聲響,出去后將門輕輕關上,以免影響老師和其他同學。
編輯推薦
《學習指導》是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