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作者:江濤,劉佰運,馬杰,蔣傳路 主編 頁數:785
內容概要
近幾十年來,生命科學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神經科學的發(fā)展也日益受到重視。隨著各神經外科基礎學科領域深入發(fā)展,以及各種高新技術手段的豐富完善,臨床神經外科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各種新技術、新觀點、新理論層出不窮,各個分支學科的治療不斷細化深入,以往一些傳統(tǒng)治療手段、觀點被不斷突破出新。作為神經外科醫(yī)師只有不斷學習交流,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開拓自己的眼界思路,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主治醫(yī)師在臨床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但奔忙于病房與門診之間,還往往擔負著大量的科研工作。為便于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隨時查閱,同時也為在平時學習提高中節(jié)省寶貴的時間,我們編寫了這本《神經外科主治醫(yī)生1111問》。本書將臨床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常見問題、研究進展以提問的形式,分顱腦創(chuàng)傷、腦膠質瘤、顱底外科與腦膜瘤、脊柱和脊髓疾病、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疾病與神經內鏡、神外遺傳性疾病共七個部分匯編成冊,力爭做到內容豐富全面,技術實用,能夠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希望能夠對廣大神經外科醫(yī)師以及神經外科相關學科的醫(yī)師們有所裨益。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顱腦創(chuàng)傷 一、顱腦創(chuàng)傷基礎與臨床Ⅰ 1. 頭皮創(chuàng)傷臨床分哪幾種類型?如何把握其診斷和主要治療原則? 2. 創(chuàng)傷性頭皮血腫臨床類型有哪些?如何鑒別? 3. 頭皮血腫治療要點是什么?診治中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4. 顱骨骨折類別有哪些?診治中還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5. 目前對于開放性顱蓋骨凹陷性骨折手術治療的新觀點有哪些? 6. 顱骨骨折預測顱腦創(chuàng)傷風險率的意義是什么? 7. 何謂顱底骨折?對診斷有意義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8. 顱底骨折診斷與手術治療注意點都有哪些? 9. 怎樣把握創(chuàng)傷性腦脊液鼻/耳漏的診治要點? 10. 有關創(chuàng)傷性腦脊液漏的數據大概需要知道哪些? 11. 頭皮與顱骨燒傷臨床處理措施有哪些? 12. 何謂顱腦創(chuàng)傷?臨床分類和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13. 什么是原發(fā)性腦損傷和繼發(fā)性腦損傷? 14. 顱腦創(chuàng)傷不同外力作用方式及所形成的損傷機制都有哪些? 15. 腦加速性損傷和減速性損傷機制區(qū)別是什么?為判斷腦損傷有何提示? 16. 腦創(chuàng)傷手術指征與時機和方法的新理念有哪些? 17. 何謂腦震蕩?主要臨床表現及目前診斷標準的觀點是什么? 18. 怎樣認識腦震蕩形成機制? 19. 目前國外對腦震蕩分級的認識有哪些? 20. 腦震蕩的神經行為特點有哪些? 21. 在實施腦震蕩臨床治療計劃時還應考慮到什么問題? 22. 何謂二次損傷綜合征?怎樣理解其發(fā)生過程? 23. 何謂腦挫裂傷?其受傷機制和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什么? 24. 腦挫裂傷臨床表現要點是什么? 25. 腦挫裂傷治療原則有哪些? 26. 何謂血腦屏障?其結構組成和功能是什么? 27。腦損傷引起血腦屏障超微結構主要改變是什么? 28. 外傷性血腦屏障損害機制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29. 有關腦損傷血管活性物質對血腦屏障作用的研究都有哪些新觀點? 30. 外傷性血腦屏障損害的治療措施包括哪些? 31. 何謂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CT如何進行分級? 32. 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形成機制學說有哪些? 33. 腦水腫的分類包括哪些?主要特點有何不同? 34. 治療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都有哪些措施?應注意什么? 35. 腦水腫的病理生理改變路徑都有哪些? 36. 鈣離子通拮抗劑在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治療中的作用有哪些? 37. 糖皮質激素治療腦水腫的現狀和展望是怎樣的? 38. 怎樣認識顱內高壓及其調節(jié)機制? 39. 顱內高壓的病理生理特點是什么? 40. 顱內高壓類別和主要不同點有哪些?分期與癥狀是怎樣的 ……第二部分 腦血管病第三部分 膠質瘤第四部分 顱底外科與腦膜瘤第五部分 脊柱和脊髓疾病第六部分 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第七部分 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疾病與神經內鏡第八部分 神經外科遺傳性疾病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顱腦創(chuàng)傷 一、顱腦創(chuàng)傷基礎與臨床Ⅰ 頭部直接遭受外力打擊時,受力部位顱骨瞬間先向內彎曲而后又向外反彈復原,當變形力度超過顱骨本身生理彎曲耐受的正常極限時,便發(fā)生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臨床分型:顱骨骨折最常見于顱蓋骨和顱底骨,面顱骨骨折發(fā)生率遠低于前兩者。按骨折形態(tài)將顱骨骨折分為線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3種類型。也有人把顱骨骨折分為4種類型,將火器傷或銳器傷造成的小碎骨片深入腦組織傷道內的一類骨折稱之為穿人性(洞型)骨折。90%的兒童顱骨骨折為顱蓋骨線形骨折。對在幼兒患者中多見的骨折線與顱骨縫相連,并使顱骨縫分離的一類骨折病變,又有人提出顱縫分離性骨折的說法。無論是哪種類型骨折,其結構皆已發(fā)生骨組織連續(xù)性中斷的病理改變。 按創(chuàng)傷的性質,顱骨骨折又有開放性和閉合性之分。僅對顱骨而言,通常將骨折線是否完全與外界連通作為這種分類依據。然而須強調的是,診斷顱蓋骨開放性骨折只是看重于骨折部位的頭皮各層組織是否完全斷裂,而不是硬腦膜破裂與否;即便骨折片刺破硬腦膜,但骨折部位頭皮并非全層裂傷,也屬“閉合性”骨折范疇。骨折傷及顱底鼻竇壁骨質或顳骨巖部,致使骨折線與鼻竇、外耳道或咽鼓管(鼓膜未破裂)相通,即使頭皮組織各層結構完整,也稱為“內開放性”顱骨骨折。然而有關顱底骨折開放性與閉合性的分類,至今看法并不統(tǒng)一,有人只是運用骨折解剖部位與外界接觸關系來定義開放性顱底骨折,并不完全參考是否伴隨腦脊液外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