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異平 頁數(shù):244
Tag標簽:無
前言
傳播國際化的趨勢迫使我國新聞業(yè)迅速加入國際傳播論壇,以提升我國政府及媒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股趨勢加速了我國媒介對英語新聞人才的需求,新聞學院畢業(yè)生因而常常面臨著使用英語采訪、報道或編輯各類新聞的工作需要。然而,據(jù)業(yè)界反映,新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常因為語言問題而難以報道或翻譯國際或國內新聞熱點,而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卻由于不懂新聞規(guī)律或因專業(yè)知識局限而難以理解經(jīng)濟、法律等專業(yè)性較強的英語新聞?! ∫鉀Q這個問題,需要對英語新聞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首先要通過更新教材來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新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使英語新聞教學的內容與當今社會新聞業(yè)的發(fā)展進程緊密相連;其次是將學生從那種以“打鉤”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培養(yǎng)他們聽說英語新聞的能力。 目前高校的英語新聞教學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將英語新聞課程當作英語專業(yè)課程來教,局限在對英語詞句的理解和練習上。擔任這門課的教師大都各自為政,教材散而亂,缺乏系統(tǒng)的英語新聞材料,造成新聞專業(yè)學生不熟悉英語新聞的結構、寫作特征、詞匯及發(fā)音特征,更談不上用英語報道或編輯新聞了。新聞單位因此不得不先引進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然后再進行新聞專業(yè)培訓。結果是,新聞學院的國際新聞專業(yè)形同虛設。與此同時,我國高中的英語教學水平日益提高,考人高校的高中畢業(yè)生英語聽說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如果英語新聞課程繼續(xù)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學的話,既不能適應新聞業(yè)的發(fā)展,也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求知欲望?! ”窘滩囊浴懊绹簟毙侣劸C述節(jié)目中的各類國際新聞為切人點,將國際新聞按內容、類別編纂成層次分明的教學單元,不僅整合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普遍認同的新聞價值觀,還將各類介紹經(jīng)濟常識的經(jīng)濟新聞納入“聽”和“說”的練習范疇。此外,本教材在編寫上還進行了一大創(chuàng)新,即在每課前引用相關專業(yè)人士對各類新聞所涉及的事件進行的評論或綜述,使學生在學習本教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國際新聞的發(fā)展趨勢,還能夠消除對政治、經(jīng)濟及法律等英語新聞內容和語句的陌生感,在掌握新聞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新聞價值的辨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換言之,本教材在教授英語新聞知識的基礎上,再輔之以各專業(yè)(如經(jīng)濟、科技等)的新聞知識,既可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從事英語新聞編輯和報道的專業(yè)能力,又可使之熟悉各類英語新聞的寫作結構和表達方法,改變過去教授學生在純粹機械的“打鉤”中“學習”語言的傳統(tǒng)方式。
內容概要
本教材以“美國之音”新聞綜述節(jié)目中的各類國際新聞為切入點,將國際新聞按內容、類別編纂成層次分明的教學單元,不僅整合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普遍認同的新聞價值觀,還將各類介紹經(jīng)濟常識的經(jīng)濟新聞納入“聽”和“說”的練習范疇。此外,本教材在編寫上還進行了一大創(chuàng)新,即在每課前引用相關專業(yè)人士對各類新聞所涉及的事件進行的評論或綜述,使學生在學習本教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國際新聞的發(fā)展趨勢,還能夠消除對政治、經(jīng)濟及法律等英語新聞內容和語句的陌生感,在掌握新聞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新聞價值的辨識能力和理解能力。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部分 經(jīng)濟新聞 Lesson 1 Stock Market InVestors Count Their Losses after a Bad Week Felt Near and Far Lesson 2 Similarities,but Also Big Differences,between Today’S Crisis and 1930s Lesson 3 W0rid Weahh Repo Lesson 4 Nobel Recognizes Research into Economic Governance Lesson 5 Peter Drucker(1909—2005):A Thinker for Business Leaders Lesson 6 Economic Conditions:Trying to Read the Future Lesson 7 Work on Game Theory Wins Nobel Prize for Two Economists Lesson 8 NASDAQ:An Electronic Marketplace Lesson 9 Greenspan Retires and American Economy Lesson 10 Americans and Their Credit Repots Lesson 11 On the Job,at Minimum Wage Lesson 12 Gold Prices Reach Their Highest Levels in Years Lesson 13 High Oil Prices and the Wodd Economy Lesson 1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Lesson 15 US States Fight Back to Protect Rights of Property Owners第二部分 區(qū)域性新聞熱點 Lesson 16 East Asian Leaders Form New Group to Improve the Area’S Future Lesson 17 After French and Dutch Reject EU Constitution.What Now? Lesson 18 Israel Withdrawing from Gaza after 38 Years Lesson 19 After Three Years.Iraq Still a Major Issue in American Politics Lesson 20 Palestinians Are Described as“Simply in Shock”after Hamas Wins Elections Lesson 21 Tenth Anniversary of Ethnic Killings in Rwanda Lesson 22 North Korean Nuclear Deal Called into Question Lesson 23 Iran Rejects Appeal to Stop Enriching Uranium Lesson 24 Putin Calls for Changes in Russia’S Political Change Lesson 25 Germany Awaits a New Leader,and a New Day第三部分 政治、法律、科學報道、文化等新聞 Lesson 26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Lesson 27 Powerful US Lawmaker Accused of Election Law Violation in Texas Lesson 28 United States Releases Yearly Report on Human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Lesson 29 Corrul6tion Digs Deepest in Countries in Conflict Lesson 30 Investigative Reporting,Coverage of Katrina Earn Pulitzer Prizes for US Newspapers Lesson 31 Exercise in Free Expression:How It Led to Deadly Costs Lesson 32 40th Anniversary of Martin Luther-King Jr's Death Lesson 33 Mars Once Had Moving Plates Like Earth Has Now Lesson 34 Stem Cell Research Lesson 35 Climate Conference Opens in Copenhagen Lesson 36 Shuttle Investigation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信用體系中包含了個人信用、企業(yè)信用、社會信用和政府信用等。其中,個人信用的內涵體現(xiàn)在個人信用信息征信的概念之中,依照德國加氏經(jīng)濟辭典之定義,個人信用信息征信“系以提供顧客所需有關第三者之資訊,特別是有關營利事業(yè)之信用資訊為主要業(yè)務。信用資訊業(yè)從事收集自然人或法人收集之有關資訊,加以整理、歸類、分析、存檔,并作主觀之評斷,將其結果提供給客戶”。比如,“‘消費者信用報告’是指由信用報告機構提供的有關消費者信用可靠度、信用的名聲、信用能力、性格、一般名譽、個人特點或生活方式的任何書面、口頭及其他聯(lián)系方式的信息。它被部分或全部用于或準備用于作為確定一個消費者某種資格的因素”?! ∫?、個人信用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 “市場經(jīng)濟是一種信用經(jīng)濟、契約經(jīng)濟、法制經(jīng)濟。信用是市場經(jīng)濟的基礎,而法律是契約、信用得以實現(xiàn)的保障。個人信用系統(tǒng)在整個信用系統(tǒng)中與企業(yè)信用有著同等的重要性。” “個人信用通過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消費需求等途徑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個人信用可降低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的交易成本,表現(xiàn)在:交易前,可減少為獲得交易機會而收集信息的時間和金錢;交易過程中,使交易省時省力;交易后,不用為防止對方違約而繼續(xù)關注,并增加人力物力。有了良好的個人信用,自然省去了因為違約而帶來的退貨等時間的浪費和物質的損失,甚至發(fā)生訴訟的成本。失去了個人信用,我們的交易難度將很大?!雹邸 ?0世紀90年代中,我國經(jīng)濟界冒出了牟其中“標的”總額高達2.4億元人民幣的逾期不還案和其他經(jīng)濟糾紛案。牟其中的口號是“銀行的錢,不用白不用”④。像他這種“有借不還,再借不難”的奇跡得以發(fā)生,就是因為當時缺少一種有效的個人信用報告制度,或者說當時的信用征信制度沒有能夠準確地反映牟其中企業(yè)的信用“黑洞”,致使銀行的巨額貸款被這個黑洞持續(xù)不斷地吞噬,它給金融業(yè)和地方經(jīng)濟帶來了直接的損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