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潔 頁數:18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對英尼斯和麥克盧漢思想形成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較為完整的展現(xiàn),并在此基礎上梳理歸納了兩人的基本觀點及其意義。 全書共分五章,內容包括傳播技術建構共同體:解讀英尼斯、麥克盧漢的新視角;“技術民族主義”——加拿大國家歷史與社會文化中的傳播技術思想;英尼斯:政治經濟學視野中的傳播研究;麥克盧漢:社會心理學視野下的傳播研究;從英尼斯到麥克盧漢:作為文化的傳播技術。
作者簡介
李潔,1978年生,湖南懷化人,華東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現(xiàn)代傳播》、《求索》、《世界民族》、《暨南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并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參與教育部重大項目、上海市社科基金等多項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播技術與文化、西方傳播理論。
書籍目錄
總序序緒論第一章 傳播技術建構共同體:解讀英尼斯、麥克盧漢的新視角 第一節(jié) 英尼斯、麥克盧漢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英尼斯、麥克盧漢技術思想研究的新視角第二章 “技術民族主義”——加拿大國家歷史與社會文化中的傳播技術思想 第一節(jié) 傳播技術締造的國家 第二節(jié) 追尋中的“加拿大共同體”——“一戰(zhàn)”后加拿大社會狀況與學術思潮 第三節(jié) 加拿大技術文化的悖論 第四節(jié) 傳播技術與民族共同體:抹殺?超越?第三章 英尼斯:政治經濟學視野中的傳播研究 第一節(jié) 媒介與坍塌的民主共同體——英尼斯的傳播思想 第二節(jié) 權力的技術——從經濟史研究到傳播研究 第三節(jié) 傳播研究中的制度主義方法論 第四節(jié) 追尋西方文明變更的軌跡——20世紀文明史研究譜系中的英尼斯 第五節(jié) 借學術之手,補文化之天——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英尼斯第四章 麥克盧漢:社會心理學視野下的傳播研究 第一節(jié) 媒介與重建的心理共同體——麥克盧漢傳播思想 第二節(jié) 語言達成交流夢——語言與文學批評中的媒介思想 第三節(jié) 控制心靈的媒介——麥克盧漢的廣告研究 第四節(jié) 媒介技術的烏托邦——麥克盧漢與美國技術思想 第五節(jié) 完美媒介與宗教共同體理想——作為天主教徒的麥克盧漢第五章 從英尼斯到麥克盧漢:作為文化的傳播技術 第一節(jié) 摧毀共同體VS重建共同體——英尼斯、麥克盧漢技術與共同體思想辨析 第二節(jié) 傳播學脈絡中的英尼斯與麥克盧漢 第三節(jié) “文化決定論”與“技術決定論”——英尼斯、麥克盧漢研究取向的學術史辨析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傳播技術建構共同體:解讀英尼斯、麥克盧漢的新視角 第一節(jié) 英尼斯、麥克盧漢生平簡介 在很大程度上,英尼斯被視為加拿大學者的象征,他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加拿大本土社會科學學者”,被稱為“加拿大經濟史之父”,還是經濟史協(xié)會第二任主席(1942-1944)、美國經濟學協(xié)會第54任主席(1952)。直至今天,多倫多的圣·喬治大學仍矗立著他的銅像,旁邊的石碑上撰寫著他的生平,多倫多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學院。 1894年,英尼斯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南諾維奇鎮(zhèn)一個清貧的農莊家庭,他的成長幾乎與加拿大的現(xiàn)代化歷程相伴隨行。在這個“世界老年時候孕育的一個年輕國家”中,各種最新的交通、信息系統(tǒng)和傳播技術迅速改變著他身邊的一切:2歲時,馬可尼發(fā)明了電報,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了照相機;7歲時,無線電通信在加拿大出現(xiàn);從11歲開始,英尼斯每天清晨7:00都要乘火車前往中學上學,他總是喜歡去吸煙車廂待著,因為這里聚集著各具特色的人物,閑聊著他們千姿百態(tài)的人生故事。也許正是從這時起,交通技術在他看來不僅是運輸工具,更是新思想與新生活的符號。真正意識到鐵路對祖國的重要性則始于1915年,他在大學期間為生活所迫,前往西部的曼尼托巴省參加一項為期5個月的支教活動。通過這段經歷,他對加拿大的西部、西部與整個聯(lián)邦的關系等均有所了解,并對交通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⒛崴沟母赣H是英國移民的后代,母親則是蘇格蘭移民的后代,他們與周邊的人們一樣,都是虔誠的浸禮會教徒。父母期望英尼斯成為教師或者牧師,英尼斯從學院畢業(yè)后在當地中學擔任了兩年教師,以籌措下一步的學費。他于1912年前往多倫多,進入麥克馬斯特大學學習。這是一所專門培養(yǎng)浸禮會教友子弟的教會大學。英尼斯主修歷史與政治經濟學?!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