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劉鳳林、楊廣柱、 耿希峰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劉鳳林 等 著 頁數:313
Tag標簽:無
前言
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材的編寫是教師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是決定教師教育質量和合格教師培養(yǎng)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當前,隨著教師專業(yè)化進程的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如何構建教師教育新的課程體系,如何編寫教師教育新的教材,卻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根據我校教師教育改革的實際情況,我們此次編寫的教師教育系列教材的指導思想是:一、以新課程為導向,提高教師教育課程教材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教育部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要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師資保證,必須主動實現(xiàn)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對接。這種對接,既是師范院校教師培養(yǎng)的自身改革,也是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動適應。本套教師教育課程教材體系注重在教育理念、課程內容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上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接。第一,把新課程倡導的各種新理念特別是新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課程觀、教學觀等作為教師教育課程教材編寫的理論導向,從而幫助師范生確立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課程改革涉及的新的內容,如課程結構的調整等納入教師教育課程教材之中。第三,把新課程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作為教師教育課程教材編寫的依據和內容,既為師范生打下必要的基礎,又為師范生指明努力方向。二、以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構建教師教育課程教材新體系為培養(yǎng)和造就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合格專業(yè)素養(yǎng)的新型教師,教育部決定調整和改革教師教育課程,以構建體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體現(xiàn)國家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訂教師教育課程方案、編寫教材、積累發(fā)掘課程資源,以及開展教學和評價活動的依據,對規(guī)范和促進我國教師教育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依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們構建的教師教育新課程體系(不含見習和實習課程以及學科類的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yè)技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四門課程。為此我們組織編寫了相應的教材。本套教材的編寫力求反映和體現(xiàn)以下特征:第一,時代性。傳統(tǒng)的教師教育課程教材,內容多是老套陳舊的東西,其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覺得現(xiàn)實意義不大。本套教材編寫則十分注重從當代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篩選適合“公共課”性質與要求的內容和觀點,十分注重反映新課程精神并提供新課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內容和觀點。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時代氣息,具有時代特色。
內容概要
《心理學》是教師教育公共課心理學的教材,其以普通心理學為基礎,吸納了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知識點,在每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部分后面增加了心理實驗、心理與教育、心理與社會等專欄內容。在每部分內容的編寫過程中,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和可讀性?!缎睦韺W》是一部集理論知識、實驗資料、實踐方法為一體的心理學教材。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節(jié) 心理學的歷史與發(fā)展第三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方法第四節(jié) 心理學與教育第二章 心理的實質第一節(jié) 心理是腦的機能第二節(jié) 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第一節(jié) 感覺第二節(jié) 知覺第三節(jié) 感知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第四章 注意第一節(jié) 注意概述第二節(jié) 注意的種類第三節(jié) 青少年注意的特點及良好注意品質的培養(yǎng)第五章 記憶第一節(jié) 記憶概述第二節(jié) 記憶的基本過程及規(guī)律第三節(jié) 青少年記憶的特點及良好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第六章 思維與想象第一節(jié) 思維概述第二節(jié) 思維過程及規(guī)律第三節(jié) 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第四節(jié) 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第五節(jié) 青少年思維的特點及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第六節(jié) 想象第七章 情緒和情感第一節(jié) 情緒和情感概述第二節(jié) 情緒與情感的種類第三節(jié) 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發(fā)展特點與調控第八章 意志第一節(jié) 意志概述第二節(jié) 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第三節(jié) 意志的品質及培養(yǎng)第九章 個性及其傾向性第一節(jié) 個性的一般概述第二節(jié) 個性的成因第三節(jié) 需要與動機第十章 能力第一節(jié) 能力概述第二節(jié) 能力的結構與測量第三節(jié) 能力的發(fā)展及個別差異第四節(jié) 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第十一章 氣質第一節(jié) 氣質概述第二節(jié) 氣質的類型及鑒定第三節(jié) 氣質對生活、教育的意義第十二章 性格第一節(jié) 性格概述第二節(jié) 性格類型與鑒定第三節(jié) 性格的形成及培養(yǎng)第十三章 學習心理第一節(jié) 學習及學習理論第二節(jié) 學習遷移第三節(jié) 學習策略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第一節(jié) 品德心理概述第二節(jié) 品德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理論第三節(jié) 品德的培養(yǎng)第四節(jié) 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第十五章 學校心理健康與輔導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概述第二節(jié)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第三節(jié) 學校心理輔導第四節(jié) 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與輔導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二、心理學的目標心理學自獨立以來,心理學家們便致力于各種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與應用,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呢?許多心理學愛好者醉心于心理知識的汲取與心理現(xiàn)象的分析,最終的目標又在哪里?縱觀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與研究結果,不難發(fā)現(xiàn),心理學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行為,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預測行為何時會發(fā)生,以及控制行為以改進生活質量。(一)描述發(fā)生的行為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對行為進行精確的觀察與詳細的記錄。在此基礎上,給行為一個命名或定義,這是對行為進行“是什么”的規(guī)定過程。但是在這一階段還不能進行“為什么”的描述。例如當發(fā)生自殺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描述為抑郁癥,但不能描述為什么企圖自殺的多為女性,最終完成自殺的卻多為男性?心理學家描述的行為在不同水平上的規(guī)定性(命名或定義,如強迫傾向與強迫癥的規(guī)定性在臨床甄別中有明顯的界限)為不同的心理問題提供了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在這個水平上,研究者可能研究暴力、偏見的根源,精神疾患的預后或者行為的跨文化差異。因此描述行為是心理學的基本目標。(二)解釋發(fā)生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不可能只停留在對行為現(xiàn)象的描述階段,給出行為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是心理學家在心理學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核心領域,也是心理學愛好者們(包括心理與精神障礙癥候群)共同關心的問題。在此階段,心理學家們通過對人類經驗的洞察力和前研究者對同一現(xiàn)象已經發(fā)現(xiàn)的事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以此來指導心理學愛好者。在研究科學心理學100多年歷史的過程中,解釋行為始終是心理學各個時期和不同流派共同關心的問題,即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強調潛意識的時候,其實質仍然是為行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尋找原因。心理學的魅力就在于它始終試圖滿足人們對自身的好奇心——自我認識。
編輯推薦
《心理學》:教師教育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