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胡軍,王怡心 著 頁數(shù):147
Tag標簽:無
前言
自然具有無窮的威力,在時間和空間上,它都是無限的。人的個體生命卻是極其有限的,是非常短暫的。即便是作為類的人,據(jù)說也有終結的時候。說人是萬物之靈長,確也見得是人的孤芳自賞,或者竟是人的自以為是?! ∪欢伺c自然中其他一切物種確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人有思想。這便是人的全部秘密,是人無上尊嚴之所在。思想使我們意識到自己是有限的存在,自然是偉大的,但自然卻沒有這樣偉大的能力?! ∪祟愐虼顺搅俗匀?。思想使我們能夠自覺而深入地考究自然的奧秘,探索人自身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追求人生的意義的過程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我們能夠現(xiàn)實地占有多少財富,占有多大的空間,而是要能夠彰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性的東西,即人的尊嚴——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孟子云:“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此中所謂的賤而小者是指口腹之欲的滿足,而小人也就是津津于物質(zhì)生活中的人;而所謂的貴而大者則是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理想。
內(nèi)容概要
《蔡元培論人生》的編選既是為了給現(xiàn)代青年們提供關于人生思想方面的優(yōu)秀讀本,也是便于專家學者對中國現(xiàn)代人的人生思想的深入研究。編者希望在此一論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撰寫出反映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且適合于青年閱讀的人生哲學書來。 《蔡元培論人生》為該系列之一的《蔡元培論人生》分冊,書中包括了:為什么要研究學問、以美育代宗教、美育與人生等內(nèi)容。
作者簡介
胡軍,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教授、博導,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部委員,哲學分會學位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現(xiàn)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哲學會秘書長,馮友蘭學術研究會秘書長,國際中國哲學會中國大陸分會秘書長、民進中央常委、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民進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等職。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知識論、哲學概論。出版專著有:《道與真》《金岳霖》《知識論引論》《知識論》《分析哲學在中國》《哲學是什么?》;合著有:《哲學百年》《金岳霖思想研究》《中國儒學文化大觀》;主編的書籍有:《詮釋與建構》《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探尋真、善、美》《觀瀾集》《反思與境界》等;發(fā)表學術論文約150篇;學術著作曾先后獲得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八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讀物獎”一等獎、國家優(yōu)秀輸出版圖書獎等國家及省部級十幾項獎項?! 【幷吆喗椤 ⊥踱?,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移居美國。
書籍目錄
序導讀1.教育理念之革新——全國臨時教育會議開會詞2.世界觀與人生觀3.以奉行勤、樸、公為要務——在浦東中學的演說詞4.養(yǎng)成優(yōu)美高尚思想——在上海城東女學的演說詞5.教育之高尚理想6.智育篇——華工學校講義7.兩種感想與三點希望——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的演說詞8.以美育代宗教說——在北京神州學會上的演說詞9.人生的三個時期——在中國大學四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詞10.思想之自由——在南開學校敬業(yè)、勵學、演說三會聯(lián)合講演會上的演說詞11.自由、平等、友愛之道德——在保定育德學校的演說詞12.科學之修養(yǎng)——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修養(yǎng)會上的演說詞13.義務與權利——在蘇州中學的演說詞(要點)14.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15.我的新生活觀16.學生的優(yōu)勢與責任——與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學生的談話17.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等校歡迎會上的演說詞18.對于學生的希望19.關于宗教問題的談話20.勸北大學生尊重教師布告21.美育實施的方法22.做一個優(yōu)秀的中學生——在上虞縣春暉中學的演說詞23.教育的目標——在南京特別市教育局的演說詞24.說青年運動25.以美育代宗教26.美育27.美育與宗教——在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上的演說詞28.美育代宗教29.義、恕、仁——題紹興成章小學校訓30.義務與權利——在北京女子師范學校的演說詞31.美育與人生32.選擇職業(yè)的原則——在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學術演說詞33.犧牲學業(yè)損失與失土相等34.大學生之被助與自助——在武漢大學第一屆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說要點35.在上海市第四屆兒童節(jié)紀念會上的演說詞36.美育之功能——《美學原理》序37.假如我的年紀回到二十歲38.我的讀書經(jīng)驗39.為什么要研究學問40.復興民族與學生自治——在大夏大學學生自治會上的演說詞41.現(xiàn)代兒童對于科學的態(tài)度——不但享受科學的成績,也要有點貢獻42.慈幼的新意義43.美育與人格——在香港圣約翰大禮堂美術展覽會上的演說詞
章節(jié)摘錄
兄弟于學問界未曾為系統(tǒng)的研究,在學會中本無可以表示之意見。惟既承學會諸君子責以講演,則以無可如何中,擇一于我國有研究價值之問題為到會諸君一言,即“以美育代宗教”之說是也?! 》蜃诮讨疄槲?,在彼歐西各國,已為過去問題。蓋宗教之內(nèi)容,現(xiàn)皆經(jīng)學者以科學的研究解決之矣。吾人游歷歐洲,雖見教堂棋布,一般人民亦多人堂禮拜,此則一種歷史上之習慣。譬如前清時代之袍褂,在民國本不適用,然因其存積甚多,毀之可惜,則定為乙種禮服而沿用之,未嘗不可。又如祝壽、會葬之儀,在學理上了無價值,然戚友中既以請?zhí)?、訃聞相招,勢不能不循例參加,借通情愫。歐人之沿習宗教儀式,亦猶是耳。所可怪者,我中國既無歐人此種特別之習慣,乃以彼邦過去之事實作為新知,竟有多人提出討論。此則由于留學外國之學生,見彼國社會之進化,而誤聽教士之言,一切歸功于宗教,遂欲以基督教勸導國人。而一部分之沿習舊思想者,則承前說而稍變之,以孔子為我國之基督,遂欲組織孔教,奔走呼號,視為今日重要問題?! ∽孕值苡^之,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構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為三種:一日知識,二日意志,三日感情。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蓋以吾人當未開化時代,腦力簡單,視吾人一身與世界萬物,均為一種不可思議之事。生自何來?死將何往?創(chuàng)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術?凡此種種,皆當時之人所提出之問題,以求解答者也。于是有宗教家勉強解答之。如基督教推本于上帝,印度舊教則歸之梵天①,我國神話則歸之盤古②。其他各種現(xiàn)象,亦皆以神道為唯一之理由。此知識作用之附麗于宗教者也。且吾人生而有生存之欲望,由此欲望而發(fā)生一種利己之心。其初以為非損人不能利己,故恃強凌弱,掠奪攫取之事,所在多有。其后經(jīng)驗稍多,知利人之不可少,于是有宗教家提倡利他主義。此意志作用之附麗于宗教者也。又如跳舞、唱歌,雖野蠻人亦皆樂此不疲。而對于居室、雕刻、圖畫等事,雖石器時代之遺跡,皆足以考見其愛美之思想。此皆人情之常,而宗教家利用之以為誘人信仰之方法。于是未開化人之美術,無一不與宗教相關聯(lián)。此又情感作用之附麗于宗教者也。天演之例,由渾而晝。當時精神作用至為渾沌,遂結合而為宗教。又并無他種學術與之對,故宗教在社會上遂具有特別之勢力焉?! ?hellip;…
編輯推薦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國近代教育、科學、文化事業(yè)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17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補翰林院庶吉士,28歲補翰林院編修。他積極投身民主革命,發(fā)起教育會,創(chuàng)立光復會,主持同盟會,參與締造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奠立文教始基;出任北大校長,廣納人才,兼容并包,開一代風氣;創(chuàng)設南京中央研究院,發(fā)展科學事業(yè);保障民權,援救革命志士;堅持團結救國,推進國共合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