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道德生活的管理透視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家軍  頁數:382  字數:310000  

內容概要

本研究力求吸收相關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哲學、倫理學、管理學、新制度經濟學、管理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等多學科視角展開研究。生存論哲學和當代倫理學理論是本研究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在方法論上,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邏輯相結合、國外理論與本土實際相結合。在具體方法方面,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歷史回溯、案例剖解、現場觀察等多種方法。

作者簡介

王家軍,男,1969年生,江蘇省響水縣人,1995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2006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F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江蘇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全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高等師范學校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倫理之遮蔽:現行學校管理實踐之反思  第一節(jié) 現行學校管理倫理遮蔽之表征  第二節(jié) 現行學校管理倫理遮蔽之反思第二章 合理性辯護:學校管理倫理存在之可能  第一節(jié) 人性假設:學校管理的倫理前提  第二節(jié) 學校管理的倫理本質  第三節(jié) 學校:管理與倫理交融的理想場域第三章 內涵透視:學校管理倫理之定義、結構及功能  第一節(jié) 學校管理倫理的內涵  第二節(jié) 學校管理倫理的結構體系  第三節(jié) 學校管理倫理的功能第四章 制度倫理:學校管理倫理之外在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學校管理制度與倫理  第二節(jié) 學校管理制度倫理的內涵和特征  第三節(jié) 學校管理制度倫理的評價標準、價值及其限度第五章 關系倫理:學校管理倫理之實踐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人本原則  第二節(jié) 公正原則  第三節(jié) 民主原則第六章 德性倫理:學校管理倫理之內在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學校管理主體德性的內涵與價值  第二節(jié) 德性與制度規(guī)范:從對立到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生存論視閾中的學校管理主體德性結語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學校管理與倫理具有共同的人性基礎  學校管理理論的人性假設,從根本上就是一個倫理問題。麥格雷戈曾指出:“每一管理決定或行動背后都隱藏有關于人的本性和行為的假設?!笨状囊舱J為“凡主管人員,不論有意還是無意,在他們的頭腦里一般都有根據自己對人的某種假設而形成的關于個人和組織行為的模式。這些假設和有關理論都影響著他們的管理行為”。前文述及的“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復雜人”等人性假設“是整個教育管理理論體系建設的人學基礎和邏輯前提”。人性假設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倫理問題,因為它在理論上不僅要回答“人性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人性應當是什么”,前者代表著對人性的依循,后者代表著管理過程中對人性的改造和提升。與學校管理一樣,倫理學也離不開對人性的理解。人性理論預制倫理學的理論建構,也引導倫理學返歸價值科學和人學主題。但倫理學的“人”首先是“現實的人”,這種“人”是個體性與整體性即二重性的存在物。人存在的二重性決定了人的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作為個體的存在,人都有維持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即個人利益;作為社會的存在,人都有維持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的需要即社會共同利益。因此,人的需要或利益也表現出二重性即利益的個體性和整體性。利益的個體性使人的道德成為可能,整體性使道德成為必要,所以道德需要成為人的本質需要之一。而說人有道德需要,實質上是對人作了善的評價。因為道德不過是善的另一種說法。石里克就曾把道德與善等同:“倫理學問題涉及‘道德’,或道德上‘有價值的東西’,涉及作為人類行為的‘標準’或‘規(guī)范’的東西,涉及要求于我們的東西?!薄皞惱韺W問題是關于‘善’的問題?!庇纱丝磥恚芾砼c倫理在對人性的理解上是共同的,都對人性作了善的價值評價。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校道德生活的管理透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