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美德與當代社會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康寧  頁數:312  

內容概要

  《儒家美德與當代社會》以唯物史觀與動力發(fā)展理論為基礎,以儒家美德在當代社會的存在狀態(tài)及對國人的實際影響為出發(fā)點,采用文獻分析、實證研究、比較研究、理論分析等方法,對儒家美德在當代中國社會倫理觀構建中扮演的角色,在國人接受全球化浪潮“洗禮”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對當代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范圍與程度,以及其在“現代性”生活中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現代視野中的應用價值等,進行了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

作者簡介

  康寧,1978年12月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2001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獲法學碩士學位?,F任黑龍江大學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倫理思想研究,已發(fā)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理論分析:儒家美德思想的歷史沿革第一節(jié) 儒家美德的源與流一、儒家美德思想的起源二、先秦儒家美德思想的建構三、漢唐時期的儒家美德思想四、宋明時期儒家美德思想的重建五、儒家美德思想在近代的命運六、儒家美德思想在現代的新生第二節(jié) 儒家美德的結構與特征一、儒家美德的雙旋結構與發(fā)展模型二、場論與儒家美德動力學三、儒家美德的特征第三節(jié) 儒家美德的類型一、德行道德、規(guī)范道德與修養(yǎng)道德二、元典道德與衍生道德三、正統(tǒng)儒家美德與非正統(tǒng)儒家美德第四節(jié) 儒家美德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意義一、儒家美德的主要內容二、儒家美德的價值審視第二章 實證研究:當代中國人的儒家道德觀第一節(jié) 當代國人儒家道德觀基本狀況一、研究方法與樣本構成二、中國公民儒家道德觀總體現狀三、同情接納與隔閡疏離第二節(jié) 不同類別群體儒家道德觀比較一、不同社會背景群體儒家道德觀差異二、性別視差中的儒家道德觀三、儒家道德的代際之維第三節(jié) 對于國人儒家道德觀狀況的深度思考一、中國社會“道德博弈”的社會學分析二、儒家美德現代轉化向度三、從儒家道德觀現狀看國人道德前景第三章 從傳統(tǒng)到當代:儒家美德范疇的內涵轉換第一節(jié) 困境中的誠、中、謙、廉恥及忠恕之道一、天上之“誠”與地上之“誠”二、“中庸”中的兩極三、“謙”與現代的對話四、儒家“廉恥”與國人道德文明五、“忠恕之道”的價值整合第二節(jié) 孝、勤、儉、悌、敬、慈與當代家庭美德一、儒家孝道觀的演變二、勤儉持家與消費倫理變遷三、現代視野下“悌”、“敬”、“慈”等家庭美德的雙重價值取向第三節(jié) 儒家“五常”觀的解構與重建一、儒家“五?!庇^的歷史道德優(yōu)勢生成二、當代社會對儒家“五?!庇^的解構三、儒家“五?!庇^的重建第四章 “德”-“得”相通:儒家美德的當代社會合理性探尋第一節(jié) 文明的難題一、“麥金太爾問題”與倫理-社會價值生態(tài)二、“海因茲困境”與道德合理性問題的困難三、儒家美德現代性批判與道理合理性基礎論證第二節(jié) “德”-“得”互動與儒家美德合理性一、儒家“德”的潛在與自在二、傳統(tǒng)儒家美德精神的價值原理三、從“德”-“得”相通到“德、福一致”第三節(jié) 美好生活與儒家美德一、道德哲學與日常生活二、“蘇格拉底問題”的思考三、儒家美德的生活智慧第四節(jié) 文化人生的美德訴求一、儒家美德中的人生哲學二、文化人生與文化中國三、反思與天地的齊一第五節(jié) 自然律與道德律一、“是”與“應當”二、儒家美德與古代律法三、儒家道德法思想--當代中國社會和諧的一個基礎第六節(jié) 道德失范與人之惡行一、“惡”的來源與制惡機制二、“康德悖論”與善惡因果律三、儒家美德對“惡”的消解第七節(jié) 后現代主義視野中的儒家美德一、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之異二、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之同三、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的現代轉化第五章 全球化視閾:儒家美德與其他美德的比較研究第一節(jié) 儒家美德與西方德行倫理比較一、儒家美德的理論形態(tài)二、儒家美德與西方德行倫理比較第二節(jié) 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觀比較一、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的形成與展開二、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的分與合第三節(jié) 儒家美德成為普世美德的可能性一、對儒家美德實用性的追問與反思二、儒家美德與道、佛美德比較三、儒家美德與基督教美德、伊斯蘭教美德異同四、儒家美德成為普世美德的因素五、儒家普世美德的創(chuàng)建結語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理論分析:儒家美德思想的歷史沿革  儒家美德思想萌芽于史前神話,發(fā)展于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強化鞏固于漢唐時期的美德政治化與宋明階段的“三教合一”,削弱于近代的道德批判,復興于現代人類社會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在長時間的歷史演進中,儒家美德豐富了中國文化及其哲學的內涵,促進了炎黃子孫道德品質的形成,加強了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以及佛教、西方文化的聯系,形成了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鮮明的特色。儒家美德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內在結構與發(fā)展機制,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美德類型,使得儒家美德無論面臨何種境域都能保持一種旺盛的生命力?! 〉谝还?jié) 儒家美德的源與流  儒家美德雖然發(fā)端于孔孟,但其思想可溯源于伏羲、神農、黃帝,并經早期中華傳統(tǒng)美德流傳,至文王仁政、周公周禮成為儒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儒家美德的起源及流傳與中國哲學、倫理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倫理在一定程度上維系著美德的存在與延續(xù),美德是倫理構成的重要內容。故探討儒家美德的源與流不能脫離儒家倫理范疇的產生與發(fā)展而論。自孔子繼承周公之禮及上古以來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并加以時代創(chuàng)新建立儒家學派以來,迄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儒學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走過了先秦儒學、宋明儒學和現代新儒學幾個階段?!?/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儒家美德與當代社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