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眼中的對手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  作者:喻幾凡  頁數(shù):260  字數(shù):309000  

前言

曾國藩及其所領導的湘軍與洪秀全及其所領導的太平天國,在中國近代史上,無疑是一對典型的對手。以個人而言,二者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人們關(guān)注的風云人物,而就所屬的集團而言,二者所代表的,又正是進行了十多年殊死拼殺的兩個對立陣容。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在清朝政府統(tǒng)治腐朽、民不聊生之際揭竿而起的,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持續(xù)14年,縱橫18省,從根本上動搖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洪秀全也因此而被孫中山先生譽為“反清第一英雄”;而曾國藩及其領導的湘軍,在晚清王朝遭遇空前的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之時,平定了洪秀全發(fā)動的這場“叛亂”,再造了“中興”,作為主帥,他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了所謂的“中興第一名臣”。    再就整個中國近代人物的研究而言,無論是研究之盛還是成果之豐,曾國藩和洪秀全也都是居于前列的。各種各樣的傳記、評論、小說,可謂琳瑯滿目。其中有不少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甚至成為了經(jīng)典。而對二人評價的觀點之多,分歧之大,不僅在近代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又都是很突出也很典型的。然而,縱觀近代以來對二者所進行的研究和評價,固然視角已經(jīng)很多,涉及和討論的問題也已經(jīng)很具體,但偏偏還有那么一個方_面,是人們一向很少注意的,那就是作為對手,他們及其所在陣容相互之間是怎么看的?另有游離于二者之間,時而旁觀,時而同情,時而支持,時而為敵的洋人,對他們又分別怎么看?我們認為,無論是出于好奇,還是作為一個研究的視角,對這種來自對手眼中的看法加以搜集和研究,都是不無參考意義的,這也正是我們編輯本書的目的。    本書的編輯,采取從各種文獻中博采材料,分類編排的方式。因為材料分散,有的主題又不是很鮮明,所以在材料的采收上,我們就力所能及的范圍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搜索,在具體的編排上,則盡可能擇取其要。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介紹對手眼中的曾國藩,選編太平天國一些將領對曾國藩的評價;下篇介紹對手眼中的洪秀全,選編當時的官僚集團、文人集團對洪秀全所作的評價,同時附編了一些史志中的相關(guān)記載,并從附錄的形式選編了洋人對曾國藩、洪秀全的評論。為了便于閱讀,我們在編輯中,對于每一個評論者,凡是有材料可尋的,都作了簡單的介紹,對于所收的每一條材料,除注明原出處外,都根據(jù)主要內(nèi)容擬了標題,作了點評,對文中某些生僻的字詞,也作了一些簡注。    由于成于眾手而編者能力有限,所以在資料搜集的全面性、注釋的準確性、點評風格的一致性和觀點的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定然都存在很多的欠缺,因而希望能在為廣大學者和讀者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的同時,得到各位的批評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曾國藩與洪秀全無疑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影響的人物,一個曾被時人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一個則被孫中山先生贊為“反清第一英雄”,他們及他們所代表的兩個陣容的殊死較量,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作為曾經(jīng)風云一時的對手,兩大陣容各是如何看待對方的,自然不只是獵奇覓趣之資而已。尤其是在某些時候,由于種種原因,而導致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而是那些旁觀者和對立面的觀察與判斷,因其立場的不同,視角的獨特,會別具一種參考意義。

書籍目錄

上篇 對手眼中的曾國藩
 一、洪秀全
 二、石達開
 三、李秀成
 四、陳玉成
 五、洪仁王干
 六、賴文光
下篇 對手眼中的洪秀全
 一、曾國藩
 二、曾國荃
 三、彭玉麟
 四、左宗棠
 五、李鴻章
 六、駱秉章
 七、李星沅
 八、周天爵
 九、向榮、許乃釗
 十、賽尚阿
 十一、鄒鳴鶴
 十二、沈葆楨
 十三、李元度
 十四、莊受祺
 十五、張德堅
 十六、杜文瀾
 十七、張凱嵩
 十八、蘇鳳文
 十九、周爾墉
 二十、陳徽言
 二十一、張汝南
 二十二、沈懋良
 二十三、謝介鶴
 二十四、周邦福
 二十五、張曉秋
 二十六、曹大觀
 二十七、陳思伯
 二十八、夏燮
 二十九、王定安
 三十、汪望
 三十一、謝蘭生
 三十二、左智
 三十三、莊械
 三十四、趙烈文
 三十五、梁慕鄒
 ……
附錄:洋人眼中的曾國藩與洪秀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洪夯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嘉應州,清嘉慶十八年(1813)十二月初十(1月1日)生于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qū))福源水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少時就學于本村私塾,五、六歲時即已能背誦《四書》、《五經(jīng)》,16歲輟學,17歲為私塾教師。約從道光八年(1828)起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頗受刺激。道光二十三年(1843)應試落第后,在無意中得到基督教徒梁發(fā)編寫的布道小冊子《勸世良言》,接受了書中說教,吸收基督教義的平等思想,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次年,和馮云山轉(zhuǎn)至廣西一帶進行傳教活動。不久,返回廣東,撰寫了《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著作,譴責當時社會現(xiàn)實,為后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初步奠定了思想基礎。隨著拜上帝教的影響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以他和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為領導核心的組織集團,明確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者另建新朝的目標。道光三十年(1850)十二月初十日,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fā)動了著名的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同年九月,太平軍攻占永安,在此設立官制,并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的政治制度的雛形。咸豐二年(1852),洪秀全率軍從永安突圍,北圍桂林,克全州,人湖南,進湖北,連克漢口、武昌,并順江而下取九江,下安慶,占蕪湖。咸豐三年(1853)三月攻克南京,改稱天京,定為首都。建都后不久,為鞏固和發(fā)展勝利果實,又分兵西征、北伐,并于冬季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咸豐六年(1856),太平軍先后攻破了清王朝用以圍攻金陵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然而,正當太平軍在西征戰(zhàn)場取得勝利之時,大權(quán)在握的東王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并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于是就在咸豐八年(1858)九月發(fā)生內(nèi)訌,釀成了導致太平天國運動重大轉(zhuǎn)折的“天京事變”。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石達開帶兵回京誅殺楊秀清,韋昌輝率兵殺死楊秀清及其家屬,并擴大事態(tài),濫殺無辜。洪秀全迫于眾怨,殺韋昌輝,以翼王石達開主政。不久,洪秀全對石達開又有所猜忌,封自己的兄弟洪仁發(fā)、洪仁達為王進行牽制,引起石達開不滿。次年,石達開受猜忌負氣出走,太平天國瀕危。為挽救危局,洪秀全又重用陳玉成、李秀成等后起良將打破了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的圍困,采取減賦和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重整朝綱。其堂弟洪仁殲抵達天京后,洪秀全封其為軍師、干王,旨準頒布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資政新篇》。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為清軍圍困,糧盡援絕。他拒絕了忠王李秀成突圍的建議,固守天京。同治三年(1864)四月二十七日(6月1日)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覆亡。    關(guān)于洪秀全之死,曾國藩的奏章及其所刻的《李秀成自述》都說是“服毒自殺”,郭廷以、簡又文等認同這種說法,羅爾綱則提出質(zhì)疑,現(xiàn)在學術(shù)界多承認病卒說。    何懼之有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穌圣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于水,何懼曾妖乎㈠!爾怕死,便是會死。政事不與爾(相)干,王次兄勇王執(zhí)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西王令者,合朝誅之!    ——《李秀成自述》㈡    注釋:    [1]曾妖:指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及其領導的湘軍。太平天國根據(jù)上帝教的教義,泛指一切敵人為妖。包括人間的清朝皇帝、官吏、兵勇、差役、有功名的士紳,以及封建迷信中的神、佛、閻羅、東海龍王等。凡指地方的一切事物均加妖字。例如稱官紳為妖頭,稱官眷為妖婆,稱宣揚封建思想的書為妖書,稱宣揚封建意識的話為妖話。消滅敵人為誅妖、殺妖。此外還有幫妖、跟妖、通妖、變妖等說法。有時專指清朝的士兵、差役。佚名《金陵紀事》:“賊以官為妖頭,以兵、役為妖?!?   [2]見羅爾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華書局1982年7月版第307頁。    評析:    據(jù)《李秀成自述》原稿,洪秀全作此評論時為天京事變之后,天京再度被圍之時。當時曾國藩令其弟曾國荃深壕固壘,窮困天京,使得太平天國內(nèi)無糧草,而外部援軍又無法里應外合,所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的計劃。但是洪秀全不僅拒絕了李秀成的建議,而且勃然大怒,認為李秀成是貪生怕死,所以說“政事不用爾理”、“政事不與爾(相)干”,即不用李秀成,他照樣可以取得勝利。這些話一方面顯示了洪秀全的高度樂觀和極度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他后期剛愎自用、聽不進勸諫。    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連年的戰(zhàn)火,天京附近一片蕭條,農(nóng)桑已廢,民不聊生,天京城面對的是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如累卵的困境,李秀成棄城別走的建議其實是正確的。一方面,且不論天京再度被圍,即使沒有強敵圍攻,就天京周邊的情勢而言,軍需供應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問題。曾國藩在同治二年(1863)二月二十七日上報朝廷的《沿途察看軍情賊勢片》中說:“徽、池、寧國等屬,黃茅白骨,或競?cè)詹环暌蝗??!庇终f:“煙火斷絕,耕者無顆粒之收,相率廢業(yè)。賊行無民之境,猶魚行無水之地,賊居不耕之鄉(xiāng),猶鳥居無木之山,實處必窮之道,豈能有久之理。”就形成了一種印證。另一方面,由曾國藩創(chuàng)建、曾國荃督率的湘軍,其實力也遠非之前由綠營兵組建的江北、江南大營的力量可比。李鴻章在《曾文正公神道碑》中描述曾國藩的湘軍時說:“是時公軍為天下勁旅,四方有警,爭乞公赴援。南則浙閩,西則蜀,北則淮甸,皆遙恃公軍為固,慮旌旗他指。天子亦累詔公規(guī)畫全勢,視緩急輕重去就之?!币虼耍樾闳珜μ教靽媾R的形勢的判斷是存在嚴重問題的,對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及其領導的湘軍的藐視實際上并不可取。后來天京的陷落、太平天國的覆亡,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P5-7

后記

整理這本書,對我們來說不啻是一次冒險,而且很可能會與最初的目標相差甚遠。一方面,本書要體現(xiàn)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從林林總總的各種文獻中搜集與主題相關(guān)的資料并輯錄成文。另一方面,此書又要有一定的可讀性,符合一般讀者的口味。因此,在搜集材料與評析文獻時必須要做到學術(shù)性與可讀性兼顧,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    同時,由于時間、資源和能力有限,而且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物繁雜,部分人物沒有作品傳世,只能通過零星的信件或他人的言語中提煉出相關(guān)資料,因此目前所搜集的資料可能不夠完整詳盡,這也是我們所最為擔心的。    此外,由于本書中所涉及的兩大陣容中的人物是對手關(guān)系,游離于兩大陣容之間的洋人事實上并不只是中立的旁觀者,史料中人物評語因為所處立場不同,所以對對方的評價難免有偏執(zhí)色彩,而這也恰恰是此書的重要看點。本書在評析相關(guān)史料時,采取的是中立的態(tài)度,即列出人物評語,對評語的背景等進行分析,按照評論者的意圖進行闡釋,對評語本身的正確與否大多沒有予以評價。當然,對于特別偏執(zhí)的評語,我們也做了一定的解釋。    本書歷經(jīng)近兩年時間,廣泛搜集了與曾國藩和洪秀全相關(guān)人物的文集以及相關(guān)的方志,輯錄成稿。由于編者能力有限,加之倉促成書,文中可能多有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對手眼中的對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如題,有新意。
  •   送貨的速度很快,找了好幾個網(wǎng)站才買到的
  •   編者觀點很好,比對而行。
  •   該書雖然在名稱方面不落俗套,史料的選擇和使用方面非常耐心,細心、謹慎,作為史料學研究值得借鑒,但是在文章普及方面很適合大眾,對于專業(yè)人員來說,寫作水平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簡言之,需要更精深和專業(yè)一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