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發(fā)展史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燕,徐成兵 著  頁數:204  
Tag標簽:無  

前言

歷史即財富——主編的話余紀人們常將歷史比作遺產,而所謂遺產,就是前人創(chuàng)造出來并留給后人的財富,由此推論,我們就有理由將歷史視為財富,既然是財富,任何理性的人都沒有輕視和丟棄它的道理。所以,有關歷史的學問從古至今都是學術領域的大宗,中舊的電影學術研究同樣概莫能外。中國電影史學和其他大多數專門史學門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研究的對象僅起于201廿紀的初葉。而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的世紀之一,為了這危及民旅存亡的劇烈動蕩,導致中國電影事業(yè)也存1949年前不下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經歷了數次創(chuàng)

內容概要

在百年中國電影史上,民國時期官營電影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抗戰(zhàn)時期的貢獻更使它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  本書以大量的第一手歷史資料為依據.首次對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客觀呈現了其起步、成型、發(fā)展、演變的過程,深入分析了相關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在與民營電影的對照中,展現出民國影業(yè)的概貌。

作者簡介

楊燕:重慶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師,重慶電視臺《淪樂派》欄目主編。1994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今西南大學)圖書情報學系,1999年考入西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攻讀電影學專業(yè)研究生,師從余紀教授,主攻民國時期的官營電影史,發(fā)表相關論文數篇。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國民黨政府發(fā)展官營電影的緣由及其思路  一、國內民營電影業(yè)危機    二、左翼電影的悄然興起    三、國民黨政府倡議的兩項電影運動    四、國民黨政府官營影業(yè)早期發(fā)展思路  第二章  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初步成型  一、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前身    二、國民黨政府官方電影機構的初步成型  三、國民黨政府電影檢查制度    四、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早期活動  第三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政府的官營電影    一、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微妙地位    二、抗戰(zhàn)初期中制、中電的電影活動(1937——1938年)  三、抗戰(zhàn)中期中國電影生產狀況    四、抗戰(zhàn)中期關于抗戰(zhàn)電影的幾次討論    五、抗戰(zhàn)中期中制、中電的電影活動(1938——1941年)  六、抗戰(zhàn)中期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發(fā)行放映    七、抗戰(zhàn)后期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尷尬狀況   八、抗戰(zhàn)后期的中制、中電及新成立的“中教”、“農教”(1941——1945年)第四章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的官營電影  一、由“接收”而空前壯大    二、中電的迅速膨脹    三、長春電影制片廠    四、中制、“上實”及其他  第五章  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的最終命運   一、進步電影運動    二、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留在大陸的部分  三、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分散在臺灣的部分結語   附錄一  中電、中制出品目錄(包括故事片、動畫片、新聞片、紀錄片) 附錄二  電影檢查法   附錄三  中央宣傳委員會電影股王作分類表   附錄四  中央宣傳委員會電影股制片一覽表   附錄五  抗戰(zhàn)中期全國現有電影院一覽表(淪陷區(qū)除外)   附錄六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所用教片名稱及卷數   附錄七  中制出品國外發(fā)行一覽表   附錄八  中制出品贈送國外放映一覽表   附錄九  中制出品國內租映統計   附錄十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電影放映總隊王作月報表   附錄十一  教育電影在上海學校巡回放映統計一覽表(1935年2月——1936年2月)   附錄十二  南京各影院放映教育電影觀影人數統計一覽表(1935年2月——1936年2月)   附錄十三  電影檢查法施行規(guī)則   附錄十四  電影檢查委員會組織章程   附錄十五  獎勵電影事業(yè)辦法   附錄十六  中央宣傳委員會電影事業(yè)指導委員會組織大綱   附錄十七  中央劇本審查委員會組織大綱   附錄十八  電影劇本審查登記辦法   附錄十九  電影檢查委員會查禁國產影片一覽表(1931年6月15日——1934年2月20日)   附錄二十  電影檢查委員會禁映外國影片一覽表(1931年6月——1934年2月)   附錄二十一  江蘇省輔導區(qū)內學校巡回受教人數統計(1935年2月——1936年2月)   附錄二十二  江蘇省輔導區(qū)內社教機構巡回受教人數統計(1935年2月——1936年2月)   附錄二十三  戰(zhàn)時電影事業(yè)統制辦法(1937年8月12日)   附錄二十四  《一年來香港首映國片總清算》(1939年7月1日——1940年6月30日)   附錄二十五  抗戰(zhàn)期間金陵大學理學院出品目錄(1937年6月——1940年6月)   附錄二十六  西北電影制片廠簡介(1935——1942年)   附錄二十七  《東北電影戲劇事業(yè)初步復業(yè)計劃》三年計劃配合計算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國民黨政府發(fā)展官營電影的緣由及其思路一、國內民營電影業(yè)危機當20世紀掀開它神秘而多彩的面紗時,中國也富有激情和斗志地與世界各國共同昂首邁進,迎接20世紀的風云變幻。經歷了辛亥革命的禮,中國結束了兩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五四運動的風起云涌,為中國帶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有史以來,中國第一次以無比開放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從19世紀開始的西學東漸之風把西方社會的文化藝術傳人中國,到20世紀,中國社會更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和西方文化藝術形式并存的格局,如話劇與傳統戲曲,中國畫與西洋畫,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等等。經濟的革命和思想的革命為20世紀初期的文學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相比這些變化而言,電影從一開始就保持著“舶來品”的特殊姿態(tài),仿佛游離于社會斗爭之外,浮出水面的只是純粹的商業(yè)競爭。190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創(chuàng)造了一種能為全球理解的語言,那就是用電影畫面、聲音的蒙太奇表現的一種簡化語言。電影就是使用這一語言的最直觀的視聽藝術,它用蒙太奇說話,用活動著的畫面和各種音響來表達思想內容。由于它非常通俗,即使文盲也能看懂,于是擁有了最廣大的觀眾。

編輯推薦

《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發(fā)展史》以大量的第一手歷史資料為依據,首次對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客觀呈現了其起步,成型、發(fā)展. 演變的過程,深入分析了相關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在與民營電影的對照中,展現出民國影業(yè)的概貌。在百年中國電影史上,民國時期官營電影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抗戰(zhàn)時期的貢獻更使它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發(fā)展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本身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旁征博引,對幾個主要的電影制片廠介紹得比較細致,影史好材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