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戲曲文化名家縱橫談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燕 主編  頁數(shù):248  

前言

倒退20多年,很多人都認為“電視戲曲非驢非馬,不是個東西”。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電視戲曲確實不是一種有統(tǒng)一形態(tài)和統(tǒng)一審美標準的電視文藝形式。電視戲曲復雜多樣的節(jié)目形態(tài),曾經(jīng)使我們非常困惑。是在它自身不斷發(fā)展演化、它的形態(tài)逐漸清晰的過程中,學界的認識才逐漸明朗的。電視戲曲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與現(xiàn)代電視技術相結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品種。它運用電視傳播方式既表現(xiàn)戲曲藝術,又反映戲曲文化現(xiàn)象;既傳播舞臺演出,又運用視聽語言手段參與創(chuàng)作,制作出舞臺戲曲不可能表現(xiàn)的新型節(jié)目形態(tài)(例如戲曲電視劇、戲曲專題片、戲曲MTV、戲歌等)。怎樣科學地、學理地認識電視戲曲,這是我們一開始就面對的問題。“電視戲曲”概念的清晰基于“電視”概念的逐漸明確。1979年之前,對“電視”的認識觀念一般都認為電視是“工具”、是“喉舌”,宣傳工具、黨的喉舌。之后,人們開始意識到電視是“載體”。電視本質上是一種傳播載體。在這個階段,人們普遍認可并歡迎電視戲曲,站在“戲曲為本,戲曲為尊,戲曲為主”的立場,基于“電視傳播了戲曲,為戲曲擴大影響、拉住觀眾、培養(yǎng)年輕觀眾”等原因贊美電視、尊崇電視、仰望電視。隨著電視文藝的發(fā)展,人們又進一步意識到:除了?‘工具”、“喉舌”的政治功能以外,電視還有“娛樂”功能、參與功能、互動功能,甚至“經(jīng)濟”功能……隨著電視傳播設備與技術的更新,電視文藝和電視戲曲創(chuàng)作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新奇。大家又逐漸發(fā)現(xiàn)電視不僅是一種傳播工具、傳播載體,電視還具有參與創(chuàng)作的功能。而電視戲曲正是隨著電視傳播設備與技術的更新,逐漸由簡單的“傳播、記錄”發(fā)展演化到“創(chuàng)作”階段。到這個時候,怎樣認識屏幕上的這種特殊的電視文藝形式就相對容易了。

內(nèi)容概要

《電視戲曲文化名家縱橫談》是中國傳媒大學“211工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系研究》項目研究成果,是一本訪談合集。全書圍繞電視戲曲這種新的藝術形式以及戲曲這門古老藝術的現(xiàn)今發(fā)展困境和前景等話題,中國傳媒大學戲劇戲曲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yè)的碩士生們廣泛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并把他們的意見整理成稿?!峨娨晳蚯幕铱v橫談》即是這些內(nèi)容的一個整體呈現(xiàn)。

作者簡介

楊燕,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廣電協(xié)會電視文藝(戲曲)研究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秘書長,全國電視戲曲“蘭花獎”終評評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戲劇戲曲學電視戲曲、電視文藝和古典文學。     歷年來在古典文學和戲劇戲曲學方面的著述有700多萬字。主要論著有:《電視戲曲論綱》、《增訂注釋全宋詞》、《唐宋詩詞》(上、下)、《陸游詩詞譯注》、《中國古代十大詞人——辛棄疾精品全集》、《楊萬里范成大詩詞選譯》、《姜張詞傳》、《中國電視戲曲研究概覽》、《中國電視戲曲研究匯評》、《戲曲藝術》、《戲曲電視劇個案論析》、《樂府百首選講》、《電視戲曲作品大系》等。論文有《電視戲曲欄目得失談》、《電視戲曲的發(fā)展與設備技術》、《戲曲的電視傳播格局與發(fā)展》、《中國戲曲網(wǎng)站的現(xiàn)狀與分析》、《中國戲曲傳播的傳承與轉型》、《中國戲曲的當代價值與傳播形態(tài)的變遷》等。     論著曾獲廣電總局、北京市、中國影視學會等機構頒發(fā)的多種獎項。2004年獲“全國‘十佳百優(yōu)’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百優(yōu)稱號。

書籍目錄

前言戲劇專家談電視戲曲  電視戲曲縱橫談——采訪周華斌  呼喚涅檠的火鳳凰——采訪楊燕  戲曲電視是時代的產(chǎn)物——采訪孟繁樹  戲曲美學精神的載體傳承——采訪胡芝風  追尋古典藝術的現(xiàn)代詩意——采訪施旭升  戲曲在電視傳播中的變遷——采訪傅謹  戲曲文化的發(fā)展空間——采訪路應昆  悲觀的實用主義者——采訪路海波  “下里巴人”引發(fā)的收視奇跡——采訪丁志剛  戲曲與戲曲電視交相輝映、共同繁榮——采訪方麗萍  一切為了觀眾——采訪鄔二田  創(chuàng)新——戲曲電視劇的生存之道——采訪孫亞舒  期待電視戲劇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采訪張文龍  由呂劇的變遷看地方戲曲的振興——采訪李漁、李岱江、林建華  舞臺小天地熒屏大舞臺——采訪周曉嵐  戲曲與電視結緣是歷史的必然——采訪洪民生  當黃梅戲遇到電視劇——采訪胡連翠  戲曲人眼里的戲曲電視——采訪趙景勃  創(chuàng)新的藝術——采訪倪立  來自創(chuàng)作一線的聲音——采訪錢愛東  發(fā)揮劇種優(yōu)勢善于與時俱進——采訪梁永璋  電視人、戲曲、觀眾互動的大舞臺——《梨園春》——采訪蒿援成文化學者談電視戲曲  煥發(fā)青春的古老藝術——采訪張鳳鑄  戲曲的古典精神與現(xiàn)代傳媒——采訪周星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國戲曲——采訪趙鳳翔  讓電視戲曲插上傳播藝術的翅膀——采訪胡智鋒  在矛盾中尋求融合點——采訪高鑫教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電視戲曲縱橫談——采訪周華斌周華斌,l944年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共黨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戲劇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理事,高等院校電視藝術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戲曲及廣播電視文藝的教學與研究S-作,側重于中國戲曲史、戲曲文物、原始戲劇、劇場史、廣播電視戲曲等研究方向。曾到美國、日本、韓國講學。代表性著作有《周貽白戲劇論文選》(主編)、《楊家將演義》(校注)、《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合著)、《京都古戲樓》、《古儺尋蹤》、《中國戲曲臉譜》、中國巫儺面具》、《(浣紗記)校注》、《場上案頭一大家》、《海的傳說》、《中國海洋民間故事》、《二十四史中的海洋資料》、《廣播文藝論集》、《廣播·電視·戲曲》、《中國戲曲廣播文萃》等。

后記

經(jīng)過近兩年的策劃、籌備、忙碌,這本專家學者訪談終于成稿,欣慰之余也有頗多感慨。雖然取得的成績不足以自夸,但回顧起來,每一步走過的足跡,都記錄著大家付出的努力、辛勞以及在鍛煉中的逐漸成長。為了對近50年的電視戲曲進行一次全面的審視和匯總,為了拓寬思路,從各個領域收集有關電視戲曲的觀點、爭議,我們詳細地列下了所有相關領域內(nèi)的專家、學者、有創(chuàng)新理論或實踐經(jīng)驗的從業(yè)人員名單。參加訪談工作的是中國傳媒大學2003級到2005級戲劇戲曲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的碩士研究生,為了有的放矢地進行采訪,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的信息,我們要求參加訪談的同學對擬采訪對象的學術觀點、作品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列出詳細的采訪提綱。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書籍、期刊,收集資料,對自己的提綱進行了反復修改。雖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兇,一些專家學者、名人名家無法接受我們的采訪,但是我們前期針對名單上的所有人員都做了充分的訪談準備,并列出了詳細的采訪提綱。聯(lián)系采訪的過程對于同學們來說也充滿困難。經(jīng)過前期的細致準備丁作,真正聯(lián)系采訪是在春節(jié)之前。由于資金和時間的原因,我們的原則是首先采訪在北京的學者、名家,對于外地的擬采訪對象,大家按照地域分工,利用假期回家的時間進行采訪。由于春節(jié)期間被采訪對象的時間都很緊張,不容易安排出固定的時間接受采訪,同學們大多根據(jù)被采訪對象的時間調整了回家的日期,退掉了車票。有的住到被采訪者家附近,利用零散時問進行訪談;有的在假期里奔波幾個省市進行“跟蹤”訪談……在短短一個月內(nèi),大家想方設法完成了采訪任務,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編輯推薦

《電視戲曲文化名家縱橫談》突出的構思是:從戲曲、電視和文化三個角度來考察電視戲曲?!峨娨晳蚯幕铱v橫談》學術的分量是:論談者都是三個領域的名家、專家。千江有水千江月,縱橫論壇縱橫談……電視戲曲研究本來就是多學科的交叉領域。希望用這種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論述,給所有關注戲曲、電視戲曲、戲曲文化的同人們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參考,希望以應有的學術胸襟氣度和高度避免瞎子摸象的偏狹。希望開卷有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電視戲曲文化名家縱橫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本書很專業(yè),有用.
  •   主持人與戲曲屆名家的對話,內(nèi)容一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