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研究(第11輯)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田本相,董健 主編  頁數:32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由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出資出版。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對于當代的戲劇,當前的戲劇運動以及存在的問題,發(fā)表的一些有見地的、有針對性的爭鳴文章。 2、針對中國話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問題,也是當前戲劇發(fā)展的頭等問題,專家的建設性意見。 3、關于劇作家的創(chuàng)作和具體劇目展開論評。

作者簡介

田本相,中國話劇歷史與理論研究會會長,原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教授,1932年生。天津市人。1961年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64年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yè)。1965年到北京廣播學院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1985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任教授。1987年到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任所長。中國話劇文學研究會總干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編委,南開大學、青島大學、煙臺師范學院兼職教授。著有《曹禺劇作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年,獲1984年全國優(yōu)秀戲劇理論著作獎)、《郭沫若史劇論》(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獲1989年中國話劇理論專著獎)、《曹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年)、《電視文化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1986年任中央電大文學評論課程主講教師,參加編寫教材《文學評論的寫作》(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年)。

書籍目錄

·春柳社百年紀念· 春柳社在中日戲劇交流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另一種《姊妹花》  “文明戲”的樣態(tài)與話劇的發(fā)生——兼及對“文明戲體系”說的質疑 日本的新派劇、新劇與春柳社 論新民、民鳴社 新的演出方法的開始——新的“民族形式”的創(chuàng)造與文明戲 “春柳社友”林天民的新劇活動與劇本創(chuàng)作——“未刊話劇史科拾零”之一·曹禺研究· 從故事模式看曹禺對劇場性的追求 曹禺劇作的家族敘事——以《雷雨》、《北京入》為例 穿越時空的回聲——曹禺與莎士比亞戲劇比較 關于全新解讀《雷雨》創(chuàng)新演出文本的闡述 試探曹禺《雷雨》戲劇結構 現(xiàn)當代話劇研究 張彭春與南開新劇團 論林兆華導演藝術的個性與偏執(zhí)傾向 高行健九十年代劇作的語言形式 田沁鑫劇作現(xiàn)代性初探 薩特與存在主義戲劇·戲曲研究· 齊如山的戲曲起源論與改良論 試論姚水娟和樊迪民的越劇改良運動·史料· 文藝協(xié)會會則·劇評· 戲里戲外,《立秋》的秋意——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劇目品味 “大雪”前夕看《立秋》有感 喜劇中的黑色情調——兼論《秀才與鍘子手》的喜劇精神·書評· 一部新型的規(guī)模宏大的話劇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文明戲”的樣態(tài)與話劇的發(fā)生:兼及對“文明戲體系”說的質疑袁國興:如所周知,現(xiàn)在被一般人們認作文明戲的那種戲劇,在其流行時期,典型和主導性稱謂并不叫文明戲;其樣態(tài)也并不像一般人們理解的那樣純粹和單一。在中國近現(xiàn)代戲劇領域,最早被人用來指稱有變革傾向戲劇的是新戲或新劇。然而,所謂新戲和新劇在不同場合下的所指又不盡相同。首先,“新編”的戲劇,可以被人稱為新劇。比如梁啟超倡導小說戲曲革命,改良戲曲風潮涌起,《月月小說》第17號刊載有改良戲曲《孽海花》,編者特在劇前標明為“歷史新戲”,其用意在于與一般“舊戲”相區(qū)別。民國初年歐陽予倩投入戲曲界,接連編演了幾出“紅樓”戲,風行一時,人們也稱其為新戲。不僅如此,出身于梨園世家的梅蘭芳,在其鼎盛時期編演的“散花、葬花、撕扇、奔月、一縷麻、鄧霞姑、牢獄鴛鴦、童女斬蛇等”都曾被人以“新劇稱之”①。當然,新劇意念并不止于此。在戲劇演出中由于使用了某種“時髦”的“新方法”,即新的做戲手段,自然也屬于新戲。最著名的是上海“丹桂戲園,在1907年,就致力于新劇,如排演潘烈士投海,惠興女士、黃勛伯義勇無雙等,雖仍用京劇型來演出”,②但由于改變了傳統(tǒng)舞臺設置,用布景、穿時裝,其新穎程度比單純的新題材和新編的戲要強烈得多。

編輯推薦

《中國話劇研究》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話劇研究(第11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送貨速度很快 服務和周到 很好
  •   話劇史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市面上能見到的還是屈指可數的,這本書沒有什么特別的,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簡明。如果你不想讀大部頭的,這本書還是能把事情說明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