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門管理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軍濤,曹煜玲  頁數(shù):253  

內容概要

《第三部門管理》為公共管理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包括公共管理專業(yè)碩士,即MPA)的“第三部門管理”(或“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提供一個基本的理論學習框架。當然,作為教科書或者教學參考書,它同樣適合于參加各種培訓的第三部門組織管理者,以及對第三部門組織有興趣的一般讀者?!兜谌块T管理》由11章組成,包括:第1章“第三部門概述”、第2章“第三部門的理論基礎”、第3章“第三部門的興起與發(fā)展”、第4章“第三部門與公共管理”、第5章“第三部門與政府改革”、第6章“第三部門與企業(yè)發(fā)展”、第7章“第三部門制度管理”、第8章“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第9章“第三部門績效管理”、第10章“第三部門監(jiān)控管理”、第11章“第三部門發(fā)展的國際視野與未來展望”。

作者簡介

張軍濤,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MPA教育中心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遼寧省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入選遼寧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主要從事城市與區(qū)域經濟、公共管理、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及合著3部。

書籍目錄

第1章 第三部門概述學習目標1.1 第三部門的概念和特征1.2 第三部門的類型1.3 第三部門的地位1.4 第三部門的作用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富平學校——一個非營利組織的中國式生存綜合訓練第2章 第三部門的理論基礎學習目標2.1 傳統(tǒng)的第三部門理論基礎2.2 當代的第三部門理論基礎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民辦學校第一稅案綜合訓練第3章 和三部門的興起與發(fā)展學習目標3.1 第三部門產生的歷史淵源3.2 第三部門形成的動力因素3.3 第三部門的主要活動領域3.4 第三部門在中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夾縫中的公益律師綜合訓練第4章 第三部門與公共管理學習目標4.1 公共管理與第三部門的成長4.2 第三部門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功能與失靈4.3 第三部門與公共部門管理的變革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中國NGO重建之路——汶川抗震救災側記綜合訓練第5章 第三部門與政府改革學習目標5.1 第三部門與政府的關系5.2 第三部門發(fā)展與政府改革的互動關系5.3 多維視角下第三部門與政府的互動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第三部門”蛻變成“第五縱隊”?綜合訓練第6章 第三部門與企業(yè)發(fā)展學習目標6.1 第三部門與企業(yè)的關系6.2 行業(yè)性第三部門概述6.3 中國的行業(yè)協(xié)會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行業(yè)協(xié)會——企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器綜合訓練第7章 第三部門制度管理學習目?7.1 第三部門的使命及原則7.2 第三部門的組織結構7.3 第三部門管理體制及運行7.4 第三部門自治管理7.5 中國第三部門的自主治理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探索社區(qū)志愿服務機制化綜合訓練第8章 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學習目標8.1 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8.2 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方法8.3 志愿者、志愿服務及志愿者管理8.4 中國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志愿者在汶川綜合訓練第9章 第三部門績效管理學習目標9.1 績效管理概述9.2 第三部門績效管理及過程9.3 我國第三部門績效管理的現(xiàn)狀及完善措施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某研究院績效評估綜合訓練第10章 第三部門監(jiān)控管理學習目標10.1 第三部門的公共責任10.2 第三部門的他律和自律10.3 中國第三部門的監(jiān)督與控制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例“胡曼莉事件”綜合訓練第11章 和三部門發(fā)展的國際視野與未來展望學習目標11.1 西方國家第三部門的理想發(fā)展模式11.2 西方國家第三部門發(fā)展模式在我國遇到的困境11.3 促進我國第三部門發(fā)展的政策建議本章 小結關鍵概念本土案例10年籌備,“愛眼無門”綜合訓練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隨著社會變遷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社會公共事務日益增多并越來越復雜,公共管理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政府,在市場和政府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兩只手”之外出現(xiàn)了“第三只手”——第三部門。這一部門不斷壯大,越來越成為公共管理的主體之一,使得當今的公共管理迅速走向開放性的社會化和多元化,極大地改善了公共事務管理的績效和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1.1.1 什么是第三部門第三部門的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形成并流行起來的,它源于人們對社會構成“兩分法”的重新審視和再劃分。最早沖破“兩分法”的束縛,提出“第三部門”概念的是美國學者利維特。他認為,以往人們把社會組織一分為二——非公即私、非私即公——的劃分方法忽略了大批處于政府和私營企業(yè)之間的社會組織,這類社會組織所從事的是政府和私營企業(yè)“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并進而把這類社會組織統(tǒng)稱為“第三部門”。聯(lián)合國憲章第71條將第三部門定義為:第三部門是指國際范圍內從事非營利性活動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組織,其中包括各種慈善機構、援助組織、青少年團體、學會、合作協(xié)會、經營者協(xié)會等。由此可見,第三部門指的是介于政府部門與企業(yè)部門之間或之外的社會部門,它是除政府機構和營利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它與政府部門以及企業(yè)部門共同構成現(xiàn)代社會的三大支柱。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定義第三部門。第一種是給出法律上的定義。例如,美國稅法501(c)(3)規(guī)定,免稅組織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該機構的運營目標完全是為了從事慈善性、教育性、宗教性和科學性的事業(yè),或者是為達到該稅法明文規(guī)定的其他目的;二是該機構的凈收入不能用于使私人受惠;三是該機構所從事的主要活動不是為了影響立法,也不干預公開選舉。這樣,能夠享受免稅資格的組織便是第三部門組織。第二種是依據(jù)組織的資金來源加以定義。例如,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標準,如果一個組織的一半以上收入來自以市場價格進行的銷售,就是營利部門;如果一個組織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資助,則是政府部門;如果一個組織一半以上的收入不是來自于以市場價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而是來自其成員交納的會費和支持者的捐贈,則是非營利的第三部門組織。第三種是依據(jù)組織的“結構與運作”定義。這一定義是美國約翰一霍普金斯大學非營利組織比較研究中心提出的,它著眼于組織的基本結構和運作方式,即符合以下五個條件的組織即是非營利組織:第一,有內部規(guī)章制度,有負責人,有經常性活動。純粹的非正規(guī)的、臨時積聚在一起的人不能被認為是非營利組織領域的一部分。

編輯推薦

《第三部門管理》:21世紀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第三部門管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是老師推薦的研究生教材,條框清楚,但第三部門的財政管理,融資方法內容沒有提及,老師課堂上另外作補充。
  •   這種書也不多,還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