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作者:繆艷娟  頁數:345  

前言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內部控制(又稱內控)受到了更多關注,我們終于認識到,人類理智并不會使社會保持秩序,更不會使社會變得符合我們理想追求的狀態(tài),只要是人,必須控制自己的理智尤其是欲望。這應該是內部控制的本源含義。但是,一旦我們著手研究內部控制問題時,頓時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現(xiàn)存研究,能作為理論回顧的實在不多,較為認同的可能只有一個:COSO報告。姑且不論COSO報告是否具有理論研究成果的資格,僅以此能為內部控制學界公認為主要理論來源狀況看,有關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較匱乏?! 炔靠刂频恼J識,我們可從人類社會基本活動方面做出分析。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分為兩大領域:認識客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在這兩大活動中,均存在著偏差:前者表現(xiàn)為已認識的客觀世界與客觀存在的客觀世界的偏差,我們定義為第一層次偏差;后者表現(xiàn)實際改造的客觀世界過程、結果與人們期望的過程、結果的偏差,我們定義為第二層次偏差。第一層次偏差對第二層次偏差有直接影響,但第二層次偏差更多的與人類行為具有一致性,因而為目前經濟管理實踐廣為重視,成為經濟管理發(fā)展理論與方法的主要動因。無疑,如何有效控制乃至消除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這兩大偏差,是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顯而易見,消除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把這種偏差控制在人類所能接受的限度內,最終使這種偏差趨于最小化。而認識這些偏差并實現(xiàn)其最小化的過程,成為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是人類社會各項認識客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具體活動共同遵循的一種基本原則,這方面原則總和形成了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一個專門范疇:內部控制。

內容概要

  《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制度視角》圍繞內部控制本質層面——制度,試圖回答內部控制是何存在及為何存在?為何是制度?是何種制度?如何看待內控制度演化并在實踐中正面地建設好內部控制制度?最終得出了一些頗有理論深度的結論?!镀髽I(yè)內部控制研究:制度視角》選擇從制度視角對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因為無論從內部控制對企業(yè)內部成員的作用而言,還是內部控制規(guī)范對企業(yè)主體的作用而言,其均具有制度屬性。

作者簡介

  繆艷娟,女,江蘇丹陽人。先后就讀于蘇州大學、南京大學,分別獲經濟學學士學位,會計學碩士、博士學位?,F(xiàn)為揚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獲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主要從事財務與會計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核心研究領域為內部控制理論。在《會計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約30篇,其中,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全文轉載,1篇獲2006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優(yōu)秀論文獎。主持完成廳級、校級課題各1項,作為主持人之一完成財政部重大科研課題1項,主要參與完成財政部重點科研課題3項。

書籍目錄

1 導論1.1 研究背景和動機1.2 研究主線、思路和方法1.3 本書主要內容和章節(jié)安排1.4 可能的創(chuàng)新及存在的不足2 內部控制本質追溯2.1“內部控制”的本意2.2 關于內部控制本質的探討2.3 審視外部審計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影響3 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制度分析基礎3.1 制度的基本知識3.2 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制度屬性3.3 企業(yè)內控制度產生和演進的理論分析3.4 內部控制與內部控制規(guī)范的辨析4 行為假設與企業(yè)內控制度4.1 不確定性、行為假設與內控制度4.2 人性假設與內控制度4.3 認知能力與內控制度4.4 本章總結5 企業(yè)制度與企業(yè)內部控制5.1 企業(yè)法律制度形態(tài)與內部控制5.2 企業(yè)組織結構與內部控制5.3 美日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差異對內控制度的影響5.4 本章總結6 企業(yè)內控制度的結構6.1 企業(yè)內控制度的目標結構6.2 內控制度的實施環(huán)境和技術條件6.3 內控制度的實施方式7 企業(yè)內部控制監(jiān)管:方式和路徑的選擇7.1 企業(yè)內部控制監(jiān)管產生的緣由及目標7.2 美國內部控制監(jiān)管歷史的演進和評析7.3 英國內部控制監(jiān)管歷史的演進和評析7.4 內部控制監(jiān)管方式和路徑選擇8 內部控制準則制定動因及構成體系8.1 對內部控制準則的理解8.2 內部控制準則制定的動因和導向8.3 內部控制準則的構成體系8.4 內部控制準則的展望9 總結9.1 本書主要觀點和結論9.2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對于上述兩組概念,它們之間并不完全是相互對應的關系,即外部控制不一定就是強制控制,內部控制也不一定是內在控制。對于自然人個體而言,內部控制與內在控制幾乎可以等同,而強制控制只是外部控制的一種形態(tài),就好比一個人遵循一項行為準則,這可能是其內心對該行為準則本身的認同,因而能按照行為準則的要求控制自身言行,這就屬于自我控制;也有可能是因為法律對之做出了強制性規(guī)定,不遵循就會遭到法律的懲罰,這就類似于強制控制;也可能是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熏陶或大多數人對這種價值觀的認同,其不得不這樣做,否則,就會遭到別人的白眼或譴責,這就類似于外部控制中的另一種機制——聲譽控制;也有可能其不這樣做,會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定期公布遵循、不遵循或者遵循好壞的評價結果,從而促使其遵循該行為準則,這種評價及信息披露機制也是外部控制機制中的一種?! ∮纱丝梢姡瑢σ粋€行為主體而言,控制其行為不偏離一定標準或幅度的機制可以分為兩大類: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假定等同于內在控制)。其中,外部控制可以分為強制控制、聲譽控制、評價(或評級)及信息披露控制三種。聲譽控制機制與評價及信息披露機制存在著相同之處,只是前者往往適用于較小范圍,即在該范圍內都能相互了解到各行為人的行動情況,而且都會在乎自己的聲譽時,聲譽控制機制就會自動發(fā)揮作用;而評價及信息披露機制則相對于前者更為專業(yè)(即有專門的評價指標體系、專業(yè)人士進行評價和測試)、適用范圍更廣(通過定期在公共媒體上披露評價結果信息),可見其是一種正式的或制度化的“聲譽”控制機制。當個人具有內在控制素質時,外部控制幾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內在控制素質因人而異、因情境而異,不可能指望所有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完全自我控制,因而需要外部控制的補充,不同形式的外部控制方式對于不同的主體、不同情形發(fā)揮作用的效果也會存在不同,其促進或強化個體內在控制意識的功效也會存在差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