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報告·2008 北京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院  頁數:205  

內容概要

  用一種主題研究報告的形式記載某個地區(qū)基礎教育的年度歷程,對該地區(qū)基礎教育一年發(fā)展中的某一突出方面進行主題性總結、分析和預測,形成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從2007年  始已成為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院的一個新的嘗試。2008年繼續(xù)選擇高中課程改革作為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的主題,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北京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是首都基礎教育領域一件引人矚目的大事。它既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延續(xù),也是在高中階段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以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本次高中課程改革,深刻反映了當代社會以人為本的可持續(xù)教育發(fā)展觀,反映出國際基礎教育發(fā)展在學生發(fā)展核心目標上的共同趨勢。一方面,高中新課程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現參與,教育研究者理應將自己的研究工作與這一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新課程的魅力也在吸引著基礎教育的研究人員投以探索的熱情與欲望,從而形成系列化的整體凝視。繼2007年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報告之后,以持續(xù)跟進的姿態(tài)關注、描述、研究高中新課程實驗的設計-9實施,理應成為我們在一個較長時段中的學術自覺。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高中課程改革的有序推進第一章 北京高中課程改革在探索中前行一、理解力、參與度、創(chuàng)新點:新課程實施第二年的現實分析視角二、課程目標的理解力:新課程實施的行動基礎三、多元主體的參與度:新課程實施的具體表達(一)專業(yè)自主力日漸增強的教師(二)不斷彰顯課程領導力的高中校長(三)在課程學>——j中體驗成長的高中學生(四)多部門多側面的專業(yè)支持團隊(五)服務和引領課程改革進程的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四、探索過程的創(chuàng)新點:新課程實施的特色展現(一)通用技術課程之準備與順利開設(二)實行完全自主安排課程的學校試點(三)創(chuàng)建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學院與“翱翔計劃”(四)借助信息化手段高質量開設選修模塊五、在不斷深化課程理解中穩(wěn)妥實施北京高中新課程(一)課程改革的目標理解詮釋課程實施取向(二)主體課程參與是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實現過程(三)立足實際的行動探索彰顯出課程的創(chuàng)新第二章 課程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思考一、新課程實施中不同主體所關注的問題二、對高中新課程推進中主要問題的分析(一)理念與行為的關系問題(二)課程改革與師生負擔加重的關系問題(三)評價與課程改革實踐的關系問題(四)課程資源的保障、開發(fā)、利用與課程改革實踐推進的關系問題第二部分 學校課程改革實踐的多元視角第三章 校長的課程領導一、課程分析:新課程選擇與調整的核心(一)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校長所關注問題的變遷(二)課程改革中校長課程分析的實然狀態(tài)(三)校長課程分析維度之建議二、課程實施:課程改革理想實現的關鍵(一)課程實施的內涵與校長在課程實施中的作用(二)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校長領導課程實施的路徑探索(三)校長課程實施能力提高之建議第四章 學校自主排課與自主會考一、政府主導下的學校課程自主權(一)多群體利益視角下的課程自主實踐策略(二)十所自主排課實驗學校的方案與實施策略(三)自主排課與學??荚囍贫雀母锒?、從課程組織視角看學校自主排課(一)三級課程的組合套餐(二)長短課的組織形式(三)模塊調序與綜合實踐類課程三、從課程評價的視角看自主會考(一)靈活機動的科目會考安排是學校課程領導力的外部表現(二)自主會考探索了學校評價多元化的方向(三)自主會考是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的外部體現四、困難與爭議第五章 走進學校的通用技術課程一、課程實施準備(一)政策保障(二)教師隊伍的組建(三)教師培訓與專業(yè)支持(四)教學設備保障二、課程實施探索(一)多途徑開設通用技術課(二)探索多種教學策略三、基于課程實施現狀的思考(一)參與者的態(tài)度與課程前景(二)教師技術素養(yǎng)與教師培訓第六章 穩(wěn)步推進中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一、基礎性、保障性工作是評價實施的重要保證(一)面向多元評價主體開展多層面的培訓工作(二)科學管理促進評價的實施(三)逐步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的數字平臺二、開拓體現學校特色的評價實施辦法(一)提升綜合素質評價的“附加值(二)嘗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三)結合學校實際細化評價目標(四)創(chuàng)設各具特色的學生成長記錄方式三、理性地看待推進中的困惑與問題第七章 選修模塊的開設與選課制一、選修模塊的類型及開發(fā)路徑(一)選修模塊的類型(二)三個序列選修模塊的開發(fā)路徑(三)三個序列選修模塊的課程價值二、選修模塊的選課制度與方法(一)網上選修(二)跨校選修(三)校內選修三、選修模塊實施中的問題與難點第三部分課堂變革視域中的觀察與思考第八章 教師的課堂創(chuàng)新與專業(yè)成長一、主動參與學科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一)實現學科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二)追求課程價值創(chuàng)新教學主題二、努力變革教與學的方式(一)對教與學準確定位(二)提升學科教學核心環(huán)節(jié)的實效性(三)開拓學生探究學習的空間三、構建滿足學生需求的生本課堂(一)把學情分析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二)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精心處理教學細節(jié)(三)重視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四、在研修活動中不斷反思成長(一)在教研培訓中思考(二)在校本教研中行動(三)在專家引領下提升(四)在反思感悟中進步五、問題與挑戰(zhàn)第九章 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業(yè)成長一、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分析(一)對學習的認知(二)學生的情感體驗(三)學生的學習動機二、問題與建議第十章 信息化與課堂教學資源建設一、網絡技術平臺:學生學習資源的共享空間(一)網絡化與“選修模塊”教學(二)“雙課堂”與學生的自主學習(三)“雙課堂”與教師的角色轉換(四)網絡學習平臺與課程資源共享二、區(qū)域教育研修網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大課堂三、信息化:高中課程改革的助推器(一)信息化的歷程及其在新課程中的價值(二)網上選修與網上研修的教育實踐簡評第十一章 探索中的高中新課程課堂形態(tài)一、課堂形態(tài):課程改革的顯示器二、數量、結構、狀態(tài):課堂形態(tài)的基本變化(一)參與課堂活動因素數量的變化(二)參與課堂活動的因素內外部結構的變化(三)課堂的基本狀態(tài)的變化三、六個基本變化:北京市高中新課程的課堂形態(tài)(一)課堂情境的生活化(二)課堂環(huán)節(jié)趨向開放(三)課堂形式的活動化(四)課堂布局的多樣化(五)課堂樣態(tài)的多元生成(六)課堂媒介的信息化四、課堂形態(tài)變革:教育改革的使命與挑戰(zhàn)北京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2008年大事記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北京高中課程改革在探索中前行  北京高中新課程經過2007年的準備和正式啟動,到2008年已經進入到一個實施的關鍵階段。課程實施,作為課程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課程理論與課程設計轉化為課程實踐的活動,是決定課程改革質量與成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不少課程研究,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會對課程實施進行客觀、理性、持續(xù)發(fā)展的論證與分析,進而更好地服務于課程實踐?! ?008年隨著課程改革實驗的推進,高中課程改革顯現出多樣、鮮活、復雜的實踐特征。研究北京高中新課程在第二年的推進,就是對北京高中新課程的初期實施過程進行理性思考,自覺發(fā)掘和梳理課程改革進程的實際表現,為繼續(xù)深化高中新課程奠定理論與實踐、政策與實施的基礎?! ∫弧⒗斫饬?、參與度、創(chuàng)新點:新課程實施第二年的現實分析視角  隨著當代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課程理論的日漸深入,關于課程實施的研究也愈加豐富,人們更加關注著課程變革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怎樣發(fā)生的以及效果如何。研究課程實施,就是通過對課程改革行動本身的不斷考察和研究,探尋課程變革得以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與本質,進而推動課程改革向所期待的目標邁進?!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報告·2008 北京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