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場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7-81119  作者:胡秀琴 編  頁數:236  字數:21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4年秋季開始實施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歷經三個春秋,順利完成了首輪實驗任務。這次高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普通高中培養(yǎng)目標的變化、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內容的更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學實施的變革、課程評價體系的重建以及師資培訓等專業(yè)支持保障系統(tǒng)的建立等,是一場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的關涉整個普通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它并非對現行課程的簡單調整和修正,而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深刻變革,是對與素質教育相對立的“應試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建。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入的教育創(chuàng)新。在本質上,它是一種文化重建,它將培植一種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與時俱進的民主、科學、開放的新文化??梢灶A見,本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將會極大地促進我國普通高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 嶒炂胀ǜ咧行抡n程,其道路并不平坦。由于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實踐經驗,所以,對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目標,就成為普通高中一線實踐者所面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從教師的角度看,過去熟悉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主動擔負起歷史的重任,盡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方式。而教學實踐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使這一轉變過程相當艱難,許多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惑和問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落實、新的教師角色的變化、新的學習方式的構建,對廣大高中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內容概要

本書搜集了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信息技術基礎”部分的26個案例,這些案例反映出在新課程實施的最近一年多時間中,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們的辛勤實踐和努力探索。
本書分為五個主題,分別為:主題一信息獲??;主題二信息加工(一);主題三信息加工(二);主題四信息資源管理;主題五信息技術與社會。這五部分內容分別對應技術新課程標準中,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內容標準的“信息獲取”、“信息加工與表達”、“信息資源管理”和“信息技術與社會”四個模塊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料并為基層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提供課程資源,同時也為高中信息技術新教師和即將進入新課程省份的信息技術老師提供一些借鑒。

書籍目錄

主題一信息獲取
一、概述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三、教學內容分析
四、教學實施建議
五、教學案例評析
案例一歡樂課堂,信息技術第一課
案例二經典電影推介會
案例三因特網信息的查找
案例四多樣化的網絡數據庫及其檢索
案例五關注地震
主題二信息加工與表達(一)
一、概述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三、教學內容分析
四、教學實施建議
五、教學案例評析
案例一信息加工概述
案例二信息的編程加工
案例三揭示計算機軟件的奧秘
案例四表格數據的圖形化
案例五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案例六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主題三信息加工與表達(二)
一、概述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三、教學內容分析
四、教學實施建議
五、教學案例評析
案例一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
案例二我形我show——個性海報創(chuàng)作
案例三聲音采集與視頻剪輯
案例四聲音的錄入與編輯——“我會繞口令”
案例五信息集成的一般過程
案例六多媒體作品的設計
案例七“飛天圓夢”宣傳海報制作
案例八信息發(fā)布的方式
主題四信息資源管理
一、概述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三、教學內容分析
四、教學實施建議
五、教學案例評析
案例一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與思想
案例二探討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
案例三走進數據庫
主題五信息技術與社會
一、概述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三、教學內容分析
四、教學實施建議
五、教學案例評析
案例一信息技術發(fā)展展望
案例二驅走“網魔”,筑起網絡安全的屏障
案例三做一個“網絡社會”的“好學生”
案例四信息技術與社會

章節(jié)摘錄

  主題一 信息獲取  一、概述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正超越單純計算機技術訓練的階段,成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呈現與交流的過程中,在通過交流與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信息獲取是信息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前提,是信息處理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 《⒔虒W目標分析  1.了解信息的概念及特征。讓學生能夠列舉出生活中的各種信息來源,感受信息的豐富性;通過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這部分內容知識性強,是由生活中的具體信息事例提煉抽象出來的,因此,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而是注意對概念的理解歸納及應用。  2.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勢。通過對信息技術歷史的了解,能客觀地認識各種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能實際領會信息技術人性化和大眾化的發(fā)展趨勢,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人類生活休戚相關,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健康使用信息技術。  3.了解獲取信息的一般過程。從方法和過程上概括闡明信息獲取過程中的通用環(huán)節(jié)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意義,使學生能客觀地分析信息需求,寬視野地篩選信息源,高效地規(guī)劃信息獲取方案。  4.掌握因特網信息的查找方法。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及分類、掌握全文搜索引擎和目錄索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總結搜索技巧,培養(yǎng)學生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 ?.掌握文件下載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了解文件下載的原理、網絡文件的基本特性及常用下載工具的使用。要求學生對網絡文件下載的基本途徑、可能的方案及其效率和不足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把握。

編輯推薦

  不僅僅是拿來就用,異彩紛呈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以及現場爭鳴與引領、深化思考等幾大模塊覆蓋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現場中實現你從模仿、借鑒到獨立思考的三級跳躍,讓你成為一名有獨立精神的教育思想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走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有一定參考價值,還可以吧。
  •   對于剛剛踏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老師來說,本書用處挺大。從教學設計到反思,從現場爭鳴到深化思考,即能提供一些共性的規(guī)律,又能在某個細節(jié)上展開討論,能有效幫助老師各方面達到課標實施要求。如果能添加些選修案例會更好。就是價格有點貴,同樣差不多的書,像李藝編的,比這個便宜多了。
  •   讓你了解一下別人是如何上課的。
  •   還行,有些案例不是很好
  •   看到280頁后面才知道,有好多空白頁的,有7、8頁之多。懷疑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