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作者:陸小聰 編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前言
要說體育,我基本是一個門外漢,很少身體力行地參加體育鍛煉,但要說我不關心體育,那也不符合事實。1959年,容國團勇奪世界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一句“人生能有幾回搏”感動了一代中國人,我作為一個公民,也是深受鼓舞的;1981年.中國男排身處逆境卻頑強拼搏,最后反敗為勝的壯舉,就像號角一樣吹響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凡此種種,至今仍歷歷在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jīng)作過一個國際性的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公眾認為怎樣的民族成就是重要的”。調查的結果是:體育在所有能引起對國家成就感到自豪的指標中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歷史、藝術和文學、科學成就、軍隊、經(jīng)濟成果、民主、社會安定、公平待遇和政治影響等。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體育成就是人們對于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產(chǎn)生認同的重要因素。時代畢竟在快速地向前發(fā)展,體育所承載的社會意義也有了更多的闡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激發(fā)了每個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自豪感,也為世界了解中國、共建“和諧世界”的人類理想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天,體育不再是少數(shù)人所從事的一項事業(yè),也不再是那些具有天賦的運動員的專利了。觀察一下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各種各樣體育活動當中。同住在一個小區(qū)的老人們每天清晨會聚集在一起,或做操,或打拳,或跳舞,抑或天南海北聊家常,其樂融融,一派和諧的景象。年輕一點的職業(yè)白領們則會在下班后或節(jié)假日相約去健身房,去網(wǎng)球場,去游泳館自由地舒展身體,釋放工作的壓力。感受生活的樂趣。你還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大眾媒體的高度發(fā)達,在你的生活中,有關體育的新聞舊事紛至沓來.電視直播的精彩賽事會吸引住你的眼球;報刊、雜志以及網(wǎng)絡上體育評論讓你知道體育不僅僅是一場比賽而已。不可否認,體育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直接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與此相關聯(lián)的是,體育也越來越與經(jīng)濟、文化、教育、傳媒等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結構性特征。我的同事陸小聰教授長期從事體育社會學教學與研究,頗有建樹。由他主編的這本《現(xiàn)代體育社會學》,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fā),深入分析了體育與相關的社會設置之間的辯證關系;探討了在體育現(xiàn)象中所反映出來的體育社會問題的本質等。這些論述為我們更全面地辨析體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功能,更理性地理解體育在個人生活中的價值,無疑具有啟示作用和指導意義。是為之序。
內容概要
這本《現(xiàn)代體育社會學》,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fā),深入分析了體育與相關的社會設置之間的辯證關系:探討了在體育現(xiàn)象中所反映出來的體育社會問題的本質等。這些論述為我們更全面地辨析體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功能,更理性地理解體育在個人生活中的價值,無疑具有啟示作用和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陸小聰,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體育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體育社會學導論 第一節(jié) 如何定義體育 一、Spon概念的由來 二、Spon論的展開 三、回歸到體育 第二節(jié) 體育的歷史變遷 一、古希臘的體育精神 二、西方近代體育的形成 三、中國體育的社會建構 第三節(jié) 體育的現(xiàn)代發(fā)展 一、體育的高度競技化發(fā)展 二、體育的大眾化趨勢 三、體育的商業(yè)化傾向 第四節(jié) 體育社會學的視野 一、作為方法論的社會學 二、體育社會學何以可能 三、體育社會學的發(fā)展第二章 體育與政治 第一節(jié) 體育體制及公共政策 一、關于體育體制 二、我國體育體制及公共政策 第二節(jié) 體育中的政治化現(xiàn)象 一、體育的政治化 二、什么使體育政治化 三、體育中的政治化現(xiàn)象 第三節(jié) 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 一、政治介入奧林匹克運動的表現(xiàn)形式 二、政治介入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因 三、奧林匹克運動的政治功能第三章 體育與經(jīng)濟 第一節(jié) 體育經(jīng)濟的特征 一、什么是體育商品 二、消費是利益分析框架的關鍵 第二節(jié) 體育經(jīng)濟的供求分析 一、體育需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 二、體育供給與價格之間的關系 三、國內體育產(chǎn)品總值 第三節(jié) 體育與經(jīng)濟的因素分析 一、體育消費 二、體育生產(chǎn)者 三、影響需求和供給變動的因素 第四節(jié) 體育經(jīng)濟的運行模式 一、模式分析 二、觀念模式 三、管理模式 四、營銷模式第四章 體育與文化 第一節(jié) 東西方體育文化比較 一、東西方體育文化差異 二、東西方體育文化共同點 第二節(jié) 體育精神與價值規(guī)范 一、體育精神與體育人文精神 二、對現(xiàn)代體育精神的詮釋 三、現(xiàn)代體育精神的構建 第三節(jié) 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意義 一、奧林匹克文化的來源與范疇 二、奧林匹克文化的性質 三、奧林匹克文化的內涵第五章 體育與教育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教育制度與體育 一、教育與體育關系的歷史變遷 二、現(xiàn)代教育制度與體育 三、中國現(xiàn)代體育教育 四、英關現(xiàn)代體育教育 第二節(jié) 體育與人的社會化 一、體育與人的社會化 二、我們?yōu)槭裁磪⒓芋w育運動 第三節(jié) 體育的教育功能及其發(fā)展之路 一、體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體教結合——中國體育教育的發(fā)展之路第六章 體育與傳媒 第一節(jié) 傳媒研究的主要理論 一、經(jīng)典的傳播學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 三、當代文化研究 第二節(jié) 體育與傳媒的互動發(fā)展 一、體育與傳媒的結合 二、傳媒對體育的推動 三、傳媒對體育的控制 第三節(jié) 中國體育傳媒的發(fā)展 一、平面體育媒體的現(xiàn)狀 二、電視體育媒體產(chǎn)業(yè) 三、新媒體介入體育傳播 四、中國體育傳媒業(yè)的總體概況第七章 體育與觀眾 第一節(jié) 走進體育場的意義 一、體育觀賞的文化意義 二、體育觀賞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jié) 球場暴力與社會安全閥 一、球場暴力的定義 二、誰在球場內“動粗” 三、球場“動粗”是社會安全閥嗎 第三節(jié) 球迷群體與人際溝通 一、球迷的界定及類型 二、群體與球迷群體 三、球迷群體與人際溝通 四、球迷組織化——一種人際溝通的結果第八章 體育與城市規(guī)劃 第一節(jié) 城市景觀體育的發(fā)展 一、城市景觀體育的概念與特征 二、城市景觀體育的背景與意義 三、城市景觀體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體育與城市公共空間 一、城市公共空間概念 二、體育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意義 三、城市體育公共空間的形態(tài) 四、城市體育公共空間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奧運會與城市規(guī)劃 一、奧運會對城市規(guī)劃的意義 二、“綠色奧運”理念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 三、北京奧運會對城市規(guī)劃的推進作用第九章 體育與社區(qū)建設 第一節(jié) 社區(qū)體育概說 一、社區(qū) 二、社區(qū)體育的興起 三、什么是社區(qū)體育 第二節(jié) 城市社區(qū)體育和農(nóng)村社區(qū)體育 一、城市社區(qū)體育 二、農(nóng)村社區(qū)體育 第三節(jié) 社區(qū)體育與社區(qū)建設 一、什么是社區(qū)建設 二、社區(qū)建設對社區(qū)體育發(fā)展的作用 三、社區(qū)體育對社區(qū)建設的作用第十章 體育與生活方式 第一節(jié) 體育與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體育與家庭的關系 第二節(jié) 體育與社會交往 一、社會交往和社會交往方式的新變化 二、現(xiàn)代社會交往的冷漠、孤獨和人類對新型社會交往的渴求 三、體育活動是一種社會交往平臺 四、社會交往促使人們參與并堅持體育活動 第三節(jié) 體育與休閑時尚 一、體育休閑是休閑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發(fā)展休閑體育,促進體育游戲化、生活化 三、體育時尚化有助于休閑體育的發(fā)展和普及第十一章 體育與未來社會 第一節(jié) 體育與全球化的發(fā)展 一、關于全球化 二、經(jīng)濟全球化中的體育 三、全球化與體育文化 四、體育全球化與地方性體育 第二節(jié) 體育與風險社會 一、中國體育場域的風險生態(tài) 二、體育場域風險的生成機制 第三節(jié) 未來的體育第十二章 研究綜述:體育社會學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jié) 功能主義的研究 一、參與體育運動與發(fā)展良好性格之間的關系 二、群體、社區(qū)和社會中的體育運動和社會整合 三、運動參與和成就動機 四、運動參與和提高防御能力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沖突理論 一、運動員的身體是如何被異化的 二、體育運動如何對人們加以強制和控制 三、體育運動和商業(yè)主義的發(fā)展 四、體育運動與民族主義和軍事主義的關系 五、體育運動和種族主義、性別主義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批判理論 一、女權主義理論 二、文化研究 第四節(jié) 互動理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體育社會學導論現(xiàn)代體育正以不同的方式進入到了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構成了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社會世界的圖景之一。精彩的體育賽事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各類媒體充斥著體育的報道評論,在余暇的時間里人們盤算著如何用體育的方式進行休閑娛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體育更是成為一種跨越時空的符號和交流媒介,地球的每個角落都可能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感受著體育所帶來的歡欣或者困惑。 體育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文化活動,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結構相關聯(lián).反映著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觀念、制度和風俗,同時它也從一個側面構成并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體育的表現(xiàn)方式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社會空間里人們對于體育的理解也存在著差異。那么體育是究竟怎樣演變成現(xiàn)在這個形態(tài)的?體育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在哪里?體育社會學研究又何以可能?這些就是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內容。第一節(jié) 如何定義體育何謂體育?從語義學的意義上說,體育所指的就是一種對于“身體的教育”(physica education),歸屬于教育的范疇,學校體育是這種意義的最好體現(xiàn)。如果追根溯源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體育一詞是從日語的同名漢字中轉譯過來的,它的前身是“體操”,專指20世紀初期在日本學校中開設的諸如“兵式體操”等教育課程。當“體操”更名為“體育”后,其內涵也隨之得到了擴展,體育的含義不再局限于學校教育的領域,同時也指稱那些高水平的競技比賽以及工作之余的健身娛樂等活動。由此看來,體育的概念是雙義的,即在狹義的意義上,它是特指在各類學校中開展的體育活動,而它更為廣泛的含義則包括人們通過身體。
后記
與體育社會學研究內容的博大精深相比,這部書稿只能說是在它的淺灘上做了一次倉促的漫游,不足以呈現(xiàn)體育社會學研究的全貌。如果說它的出版,能夠有助于讀者對體育社會學研究有一個概觀上的理解.能夠為我國的體育社會學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則心愿足矣。本書主要為學習體育社會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編寫,在內容結構上將體育放在一個宏觀的社會結構下進行考察,主要側重于體育與相關社會設置問的關聯(lián)性分析.以期使讀者從社會學的角度對體育的發(fā)展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人員及其分工如下:第一章,陸小聰;第二章,董鵬;第三章,馬進軍、王斌;第四章,楊坤;第五章,夏麗娜;第六章,張修楓;第七章,胡全柱、張鶴巾、王永;第八章,趙文杰;第九章,楊柳;第十章,包艷;第十一章,秦文宏;第十二章,耿敬。上海大學禮會學系的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書的校閱工作,陸小聰最后對全書做了統(tǒng)稿及其修改。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胡申生教授從選題到內容以及人員的組織都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指導性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得到了上海大學教材建設基金的資助。體育社會學在我國雖然起步不久.但是已經(jīng)引起了眾多的學術關注。本書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探索性的研究,希望它能成為正在構筑中的我國體育禮會學大廈的一塊墊腳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