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上海大學 作者:戴其曉//焦貴平 頁數(shù):476
前言
一、《中華集郵之最辭典》收錄了中國清代、中華民國、中國解放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及中國商埠、外國郵票涉及到的中國人物或事物)等部門有關中國集郵及與集郵關系密切的相鄰學科最大、最小、最早、最長、最寬、最高、最低、最古老、最中心、最東、最西、最南、最北、最佳、最多、最喜歡、最全、最實用、首套、首枚、首次、首屆、首家、首部、首任、第一、唯一等辭目2130多條。是一部集史料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為一體的最佳集郵工具書,對研究、了解中國集郵活動有極大助益。二、本辭典共分為郵票,封、片、戳、簡、折、張、冊卡,郵政郵驛史,集郵組織,集郵活動、集郵展覽,集郵家、設計家、評審員、雕刻家,集郵文獻7個部分。為了便于檢索和查閱,把相關的辭目按中國清代、中華民國、中國解放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順序排列。如紀念郵票: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中華郵政第一套紀念郵票、中國解放區(qū)第一套紀念郵票、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等。三、本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新中國。郵票、封、片、簡、卡未標幣值的面值均為人民幣。四、本辭典發(fā)行單位未標明的,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五、本辭典資料力求全面,每個辭目包括基本要素。如發(fā)行時間、郵票的志號(編號)、發(fā)行單位、版別、設計者、雕刻者、原畫作者、攝影者、郵票規(guī)格、刷色、整張枚數(shù)、印刷廠家、再版廠家、全套枚數(shù)、面值、郵票圖案等均收入。六、本辭典有關辭目原則上按《中國清代郵票目錄》(修訂版)、《中華民國郵票目錄》(修訂版)、《中國解放區(qū)郵票目錄》(修訂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新世紀版·郵資封片簡卷)》、《集郵》雜志“新郵預報”、《中國集郵文獻概覽》定名為準。七、本辭典對同一郵票、封、片、戳、簡、折、張、冊卡、集郵文獻等有多個之最、第一的,均同時收入,每條辭目單列。除必要的說明外,內(nèi)容參考前一辭目。八、本辭典截止時間2007年12月底。九、本辭典辭目參考了《中國集郵百科知識》、《中國郵票史》、《中國解放區(qū)郵票史》等有關集郵家、郵學家研究成果與相關集郵文獻,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舉,在這里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內(nèi)容概要
《中華集郵之最辭典》收錄了中國清代、中華民國、中國解放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及中國商埠、外國郵票涉及到的中國人物或事物)等部門有關中國集郵及與集郵關系密切的相鄰學科最大、最小、最早、最長、最寬、最高、最低、最古老、最中心、最東、最西、最南、最北、最佳、最多、最喜歡、最全、最實用、首套、首枚、首次、首屆、首家、首部、首任、第一、唯一等辭目2130多條。是一部集史料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為一體的最佳集郵工具書,對研究、了解中國集郵活動有極大助益。
書籍目錄
一、郵票 中國第一套郵票 中國第一套普通郵票 中國第一套正式發(fā)行的普通郵票 中華郵政第一套普通郵票 中華郵政第一次正式發(fā)行的郵票 中國解放區(qū)第一套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普通郵票 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 中華郵政第一套紀念郵票 中國解放區(qū)第一套紀念郵票 中國解放區(qū)最后一套紀念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 中國第一套水印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水印郵票 中國第一套過橋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過橋郵票 新中國首次采用印有8枚鴻雁圖未打齒孔的過橋票 新中國首次在小全版張上印有過橋票 中國最早的對倒郵票, 中國解放區(qū)第一枚對倒郵票 中國首次發(fā)行的全張對倒票 中國第一套快信郵票 中華郵政第一套快信郵票 中國第一套欠資郵票 中國第一套正式欠資郵票 中華郵政第一套欠資郵票 中國解放區(qū)第一套欠資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欠資郵票 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 中國最早的飛機圖郵票 中國最早的對剖郵票 中國第一套附捐郵票 中國首次發(fā)行的加字改值附捐郵票 中國首次出現(xiàn)防癆標志的附捐郵票 中國第一套附捐郵票無齒票 新中國第一套附捐郵票 中國首次發(fā)行兒童題材的附捐郵票 中國第一套殘疾人附捐郵票 中國第一套附捐郵票連印郵票 中國第一套加印附捐票的郵票 中國第一套小本票 新中國第一套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童話題材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特種郵票小本票 中國首套普票小本票 中國第一個只供新郵預訂戶的小本票 中國第一個不成套的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動物題材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寓言題材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小本票 中國首次發(fā)行郵展題材的小本票 中國第一套文物題材小本票……二、封、片、戳、簡、折、張、冊、卡三、郵政郵驛史四、集郵組織五、集郵活動、集郵展覽六、集郵家、設計家、評審家、雕刻家七、集郵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一、郵票中國第一套郵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問,清政府海關郵政發(fā)行的普1《大龍郵票》。又被稱為“海關大龍票”。上??偠悇账臼鹪靸蕴幱≈疲拱?。無水印。半透明薄紙。有膠。齒孔度數(shù)12.5度,圖距2.5 mi11。整張枚數(shù)25(5×5)或20(4×5)。佚名設計。上??偠悇账臼鹪靸蕴幱≈?。圖案是一條張牙舞爪的中國舊式團龍,襯以云彩水浪,稱為“團龍戲珠圖”。龍畫5爪,以顯示是官用的(民用只許4爪)。發(fā)行時并無正式名稱,以后通稱大龍郵票。龍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圖騰,統(tǒng)治者以龍作為帝王權威的象征。設計者不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選用龍作圖案,與世界上許多國家早期郵票都以君主頭像為圖案相比,別具匠心,顯示出了中國濃厚的民族特色。圖案上方右面方格內(nèi)是“大”字,左邊方格內(nèi)是“清”字,中間是英文CHINA,下面左右兩角方格內(nèi)是阿拉伯文面值“1”“3”“5”。中間是幾分銀的英譯文字“CANDARIN”或CANDARINS”。右邊框內(nèi)為“郵政局”3字,左邊框內(nèi)為大寫的面值“壹分銀”“叁分銀”“伍分銀”。全套3枚。面值以銀兩計算。1分銀(綠)、3分銀(暗紅)、5分銀(桔黃)。100分銀一10錢銀一1兩銀。1878年一1896年,為海關郵政時間,共計19年。這期間清國家郵政尚未建立,,郵票由總稅務司兼辦,英國人把持并先后發(fā)行了“大龍”、“小龍”、“慈禧壽辰”3種銀兩面值郵票。
編輯推薦
《中華集郵之最辭典》資料力求全面,每個辭目包括基本要素。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