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詞典學及其教學研究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卜愛萍、 曾東京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卜愛萍,曾東京 著  頁數(shù):352  

前言

曾東京教授在《英漢/漢英語文辭書研究》(四川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五節(jié) 新世紀展望”(第48頁)中曾經(jīng)預言過:“我國空前的漢英語文詞典熱潮將持續(xù)5~10年(注:指2000~201.0年),估計有60部左右的漢英語文辭書問世?!⑹莱鍪⒌洹瑵h英類勢必會出幾部與中華泱泱大國相稱的、名符其實的、大型的精品,并填補漢英語文辭書中的一些空白,諸如漢英諺語、歇后語、詞林、正誤、口語與翻譯詞典等。今后詞典能否出版的標準應為是否有前瞻性、創(chuàng)意性、填補性與最優(yōu)性,即詞典能否領導潮流,是否有創(chuàng)意精神,或否填補同類詞典空白,是否同類詞典中最優(yōu)秀的?!惫黄淙?,歲月才過去一半就出現(xiàn)了一大批各種類的漢英詞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40余部。其中的佼佼者有:“篇幅大、收詞全、內容新的大型漢英詞典”的《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吳景榮、程鎮(zhèn)球主編,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及其系列詞典——《新時代漢英詞典》(潘紹中主編,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與《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縮印本)》(吳景榮、程鎮(zhèn)球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加入了詞典系列化的進程。以雙語詞典編纂家吳光華先生為主的漢英詞典編纂日臻成熟,在《漢英大辭典》及其修訂版的基礎上出版了有各有特色的《漢英辭典(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漢字英釋大辭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與《漢英綜合大辭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后者填補了中國超大型漢英詞典的一大空白,從而使中國的漢英詞典編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內容概要

  《雙語詞典學及其教學研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綜論”,綜合論述各類問題與詞典;第二部分是“編纂”,論述詞典的編纂與歷史;第三部分是“翻譯”,研究各種詞典中諺語與成語翻譯之得失;第四部分是“評論”,評論近幾年出版的英漢·漢英語文辭書之優(yōu)劣,以利后來;第五部分是“教學”,探討詞典(學)與雙語詞典(學)教學,總結國內外此種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與失敗教訓。

作者簡介

卜愛萍,女,1954年出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yè)于上海教育學院英語專業(yè),現(xiàn)任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與詞典學。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及教學工作30佘年,出版教材10余部,單獨或與他人合作發(fā)表論文《論(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的諺語收譯問題》、《(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Usage對我們的啟示》、《中英文化差異與英漢漢英詞典編纂的思考》、《論英語諺語的收譯》、《

書籍目錄

綜論篇從調查研究看英漢學習詞典的問題《漢英綜合大辭典》的特色《史氏漢英翻譯大詞典》的四大特色《最新英漢雙解八用詞典》的五大特色淺談《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的不足《建宏e世代英漢辭典》的十三大編纂特色《英漢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研究》的三“性”《新時代英漢大詞典》的三大特色與不足《英漢大詞典(第二版)》縱橫論評《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編纂篇論英漢綜合性譯學詞典的編纂翻譯學詞典亟待解決的問題編纂國際會議術語雙語詞典的構想《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usage對我們的啟示框架語義學在雙語網(wǎng)絡詞典編纂中的應用——從FrameNet看語義和語法標注從《漢語熟語英譯詞典》看漢英熟語詞典的編纂中國(公元2~19世紀)雙語詞典編纂簡史翻譯篇英漢語文詞典翻譯的特點與方法《英語諺語大詞典》的收譯特色論《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的諺語收譯問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成語收譯中的若干問題論《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的翻譯《雙語詞典譯義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系統(tǒng)性與開放性《英漢大詞典(第二版)》英諺收譯之問題與對策Phrase應譯成什么?評論篇《漢語熟語英譯詞典》的特色評《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附錄的設置簡評《現(xiàn)代英語慣用法詞典》《英語辨析大詞典》的四大問題《新世紀英漢多功能詞典》的三大特色教學篇我們的雙語詞典學教學學習者自主與雙語詞典學教學論雙語詞典學課程及其教學《詞典學教學與研究》的特色

章節(jié)摘錄

(5)例證問題。以往例證存在幾個問題:①用表達詞義引申義的例子。②用抽象化的例證。③使用詞組。④例證與釋義不匹配。而《大辭典》較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使用表達詞原意的例子,不用或少用詞義引申義的例證;避免使用抽象化的例證;自由詞組不宜立條,但可充當例證,如“煎餅”可充當名詞與動賓詞組;漢字一詞多義,要在不同的義項下用不同的例證說明。(6)釋義問題。為原語的詞(組)在譯語中找到等同或相宜的詞(組),并非詞匯的簡單轉換,還牽涉到字面義、引申義、比喻義、科技義與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成語、習語、諺語、歇后語等的翻譯上。之前的漢英詞典在釋義上存在如下幾個問題:①寬窄不一;②多義現(xiàn)象關注不夠;③一致性不夠;④無對應詞時處理不當?!洞筠o典》處理得較好:釋義以寬為宜,但要限制在詞用法的最大范圍內;多義現(xiàn)象要一一對應;多字條及其組成部分在不同場合的釋義前后必須一致;無對應的文化局限詞要采用翻譯加注釋的方法,以全面、準確地表達出字面、外延與內涵,如“龍”、“餃子”、“元宵”等的翻譯。尤其是對于成語,《大辭典》可謂不厭其煩,平均每條成語有4個左右的對應釋義,多者達10余個,盡量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漢語成語習語的豐富內涵,且根據(jù)需要配以例證,以表現(xiàn)釋義之間的細微差別。《大辭典》還十分注意同義詞辨析,各組同義詞除指出該組的共同詞義之外,重點放在詞義的辨異上,以明確:①“語義的性質和范圍”(輕重、大小、個體與集體、適應的對象);②“詞的色彩”(包括感情和語體色彩);③“詞的用法”(搭配對象、詞性和句法功能)。(7)詞類問題。漢語詞類的確定為一大難題。漢語中大多數(shù)動詞與形容詞能起主語或賓語的作用,描寫名詞的可以是形容詞或名詞。動、名、形的關系問題也同樣存在于英語之中,因而為字、詞標注詞類問題不容回避。之前大陸的漢英詞典對字詞均不注明詞類,但《漢英大辭典》與《大辭典》對所有單字詞頭標注詞類,這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事,姑且不論其標注正確與否。

編輯推薦

《雙語詞典學及其教學研究》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雙語詞典學及其教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