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體研究技術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作者:賀師鵬 主編  頁數(shù):565  

內容概要

  賀師鵬、胡雅兒、夏宗勤主編的《受體研究技術(第2版)》保持科學性、知識性、可操作性的宗旨,在第1版內容基礎上增加了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變構調節(jié)劑及其結合位點的基本知識,并介紹了以細胞生物功能為基礎測定配基的解離平衡常數(shù)的方法、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受體藥物靶標確認技術、病毒受體基本知識等當代受體研究中的新思想和新技術。再版后的《受體研究技術》跟上了受體研究的新潮流。
  《受體研究技術(第2版)》適用于臨床與基礎醫(yī)學、藥學、農(nóng)學、化學、物理學等各學科有志從事受體研究的碩士、博士及青年學者

書籍目錄

總論 受體技術中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第一章 受體的概論
  第一節(jié) 受體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受體與配基結合反應的基本特性
  第三節(jié) 受體與配基相互作用幾個問題的進一步探討
  第四節(jié) 受體學說從經(jīng)典調節(jié)模型到變構機制
  第五節(jié) 受體的調節(jié)
 第二章 受體特征和受體分類
  第一節(jié) 判斷受體特征的主要指標
  第二節(jié) 受體分類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受體的分類
 第三章 受體的結構和功能
  第一節(jié) G蛋白偶聯(lián)膜受體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jié) 單一跨膜區(qū)、有激酶活性的受體
  第三節(jié) 與胞漿內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偶聯(lián)的受體
  第四節(jié) 離子通道受體
  第五節(jié) 核受體
 第四章 受體的信號轉導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生物膜在細胞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信息分子
  第三節(jié) 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第五章 受體與配基相互結合的動力學
  第一節(jié) 受體放射配基結合分析
  第二節(jié) 受體與配基相互結合的二態(tài)模型
 第六章 受體放射配基結合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jié) 放射性配基的制備
  第二節(jié) 受體標本的制備
  第三節(jié) 放射配基結合反應
  第四節(jié) 受體分析的數(shù)據(jù)處理
  第五節(jié) 幾種常用受體配基結合反應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病毒受體及研究病毒受體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第一節(jié) 緒言
  第二節(jié) 病毒受體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jié) 病毒受體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組織化學技術在受體定位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在受體定位研究中免疫組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節(jié) 研究受體內化的熒光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第三節(jié) 在受體定位研究中原位雜交組織化學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節(jié) 激光捕獲微切割技術結合組織化學研究受體的基因表達
 第九章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第二節(jié)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在研究受體結構、功能中的應用
 第十章 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的原理
  第二節(jié) 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的功能
  第三節(jié) 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熒光相關光譜技術及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十一章 受體研究的冷凍電子顯微鏡方法
  第一節(jié) 冷凍電鏡技術
  第二節(jié) 生物大分子的三維重構
  第三節(jié) 冷凍電鏡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在受體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緒言
  第二節(jié)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基本原理
  第三節(jié)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具體方法
  第四節(jié)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在受體研究中的進展
 第十三章 受體藥物篩選與設計
  第一節(jié) 受體藥物的篩選
  第二節(jié) 受體藥物的分子設計
 第十四章 受體藥物靶標的確認技術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受體藥物靶標的標準和開發(fā)程序
  第三節(jié) 受體藥物靶標確認技術
 第十五章 臨床放射性核素受體顯像應用研究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受體顯像的必備條件
  第三節(jié) 受體顯像的臨床應用研究
  第四節(jié) 典型放射性配基介紹
  第五節(jié) 展望與思考
各論
關鍵詞索引
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第一章 受體的概論第一節(jié) 受體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受體發(fā)展史受體的概念始于一百多年前。Ehrlich(1854-1915年)在許多領域中都是先驅者,包括毒物學、組織化學、免疫學和化療學(包括抗寄生物和抗癌)。他的工作重心是了解試劑對生物體的選擇性,他的研究推動受體生物學的發(fā)展。盡管如此,從來沒有使用過“受體”這個術語。同一時期,Langley(1852-1926年)在1901年挑戰(zhàn)占主導地位的假設,即藥物在神經(jīng)末梢起作用,即使在變性斷絕的節(jié)前神經(jīng)末梢,尼古丁仍作用于交感神經(jīng)節(jié)。1905年,他提出新的概念——骨骼肌表面上的接受物質(receptivesubstance)介導藥物的作用。他還假設,這些接受物質在不同的物種上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只有在RaymondAhlquist(1948年)鑒定了腎上腺素,表明它對兩種不同的受體有不同的效應后,受體介導藥物生物學效應的理論才獲得認可。1905年,Elliott在研究麥角作用時,發(fā)現(xiàn)它在不同組織中有不同的效價(potency),從而提出了受體有組織的特異性分布。20世紀20年代末,(21ark在研究乙酰膽堿對離體蛙心肌作用時,對乙酰膽堿的量效關系做了定量分析,指出許多生物活性物質與其特異性受體之間的反應是一個可逆的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符合質量作用定律,還提出了生物活性物質與相應受體親和力的概念,以及藥物產(chǎn)生的效應與受體的結合量呈正比關系的概念。他于1933年在《藥物對細胞的作用方式》一書中對受體占領理論作了詳細的敘述。

編輯推薦

《受體研究技術(第2版)》是由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受體研究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學習參考,寫還不錯,開卷有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