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張弘、 林呂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張弘,等 編 頁數:192
內容概要
《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旅游服務與飯店管理專業(yè):中國民俗旅游》共九章,《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旅游服務與飯店管理專業(yè):中國民俗旅游》針對旅游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以民族學、民俗學、旅游學為理論基礎,以民俗旅游活動為切入點,探討民俗的旅游應用。以民俗文化為綱,也就是把民俗文化定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在”的旅游資源這個基點上,展開理論抽象與概括。注重民俗文化的內涵、特性分析,并從諸方面探討、把握民俗文化與旅游的本質聯(lián)系。兼顧整體與局部,既考慮全書結構的統(tǒng)一,又顧及各章的相對獨立,以便讀者各取所需。主要闡述中國民族的概況、民俗的起源和發(fā)展、漢族的形成及各民族的特色風俗習慣、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論、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并著重介紹了我國的生活民俗、交通民俗、禮儀節(jié)日民俗、農業(yè)民俗的內容和特點。 《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旅游服務與飯店管理專業(yè):中國民俗旅游》內容豐富,案例生動活潑,適合作為各中等職業(yè)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高等職業(yè)學校(三年中專+兩年大專)、成人高校以及民辦高校的相關專業(yè)的通用教材,也可以作為有關人員的崗位培訓教材或作為社會讀者的自學讀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民族概況 第一節(jié) 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一、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 二、中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 第二節(jié) 燦爛的各民族文化 一、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偉大的祖國 二、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祖國燦爛的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民族語言文字簡況 一、語言文字基本知識 二、中國民族的語言分類 三、中國民族的文字概況 第四節(jié) 關于民族理論 一、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二、民族的發(fā)展和消亡 第二章 民俗學概況 第一節(jié) 民俗學的定義和范圍 一、民俗學名稱的由來 二、民俗學的概念和范圍 第二節(jié) 民俗學的性質和任務 一、民俗學的性質 二、民俗學的任務 第三節(jié) 民俗的主要特征 一、民俗的內部特征 二、民俗的外部特征 第四節(jié) 中國民俗文化的定義及特征 一、民俗文化的定義 二、中國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民族與民俗的區(qū)別 第三章 漢族的形成及各民族的特色風俗 第一節(jié) 漢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漢族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漢民族的不斷壯大 第二節(jié) 中國各民族的特色風俗 一、飲食 二、婚俗 三、節(jié)日 第四章 民俗旅游概述 第一節(jié)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論 一、民俗旅游的涵義 二、民俗旅游的類型 三、旅游與民俗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民俗旅游的架構 一、民俗旅游的構成 二、民俗旅游系統(tǒng) 第五章 生活民俗旅游 第一節(jié) 服飾民俗 一、服飾民俗概述 二、民俗服飾的流變 三、民族服飾巡禮 四、服飾民俗與旅游 第二節(jié) 飲食民俗 一、飲食民俗概述 二、茶俗 三、飲酒的習尚 四、飲食民俗與旅游 第三節(jié) 居住民俗 一、居住民俗的一般理論 二、民居的建筑習俗與居住慣例 三、居住民俗的旅游開發(fā) 第六章 節(jié)日禮儀民俗旅游 第一節(jié) 節(jié)日民俗 一、節(jié)日民俗概說 二、民俗節(jié)日的分類 第二節(jié) 禮儀民俗 一、傳統(tǒng)婚姻民俗 二、傳統(tǒng)壽慶禮俗 三、喪葬禮俗 第三節(jié) 節(jié)日、禮儀民俗與旅游 一、節(jié)日民俗與旅游 二、禮儀民俗的旅游應用 第七章 生產民俗旅游 第一節(jié) 農業(yè)民俗的基本原理 一、農業(yè)民俗的定義 二、農業(yè)民俗區(qū) 三、農業(yè)民俗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稻作生產民俗 一、稻種的選留與儲藏 二、稻禾的栽種與田間管理 三、稻作生產工具 四、稻作的民俗信仰 第三節(jié) 小麥玉米生產民俗 一、小麥生產布局 二、小麥生產慣制 三、玉米生產民俗 第四節(jié) 蠶桑生產民俗 一、桑蠶業(yè)的歷史 二、桑樹 三、育蠶程式 四、蠶事禁忌 第五節(jié) 農業(yè)民俗與旅游 一、農業(yè)民俗旅游是現代旅游的新天地 二、農業(yè)民俗旅游的開發(fā) 三、農業(yè)民俗旅游的分類 第八章 交通民俗旅游 第一節(jié) 交通民俗概述 一、什么是交通民俗 二、交通民俗產生的原因 第二節(jié) 陸路交通民俗 一、交通設施 二、交通工具 三、陸路交通信仰與習慣 第三節(jié) 水路交通民俗 一、水道及其他交通設施 二、舟船、筏 三、水路交通信仰 第四節(jié)交通民俗與旅游 一、交通民俗與旅游交通 二、交通民俗旅游資源的分類及特點 三、交通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 第九章 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 第一節(jié) 民俗旅游資源 一、民俗旅游資源的界定 二、民俗旅游資源的特征分析 三、民俗旅游資源的分類 第二節(jié) 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原則與方法 一、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原則 二、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的程序 三、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jié) 民俗旅游資源的保護 一、民俗旅游資源保護的出發(fā)點 二、民俗旅游資源保護的原則 三、民俗旅游資源保護的對策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豐體民族,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報:漢族人口為115940萬人,_占總人口的91.59%。漢族是以古代的華夏族為核心,長時期內同周鄰的許多民族混血而成,其發(fā)祥地是黃河流域,后逐漸發(fā)展到長江、珠江流域,東北平原和邊疆各地。漢族因漢朝得名,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 漢族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明清時期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漢族人民同國內其他民族一樣,遭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豐義的壓迫、統(tǒng)治,新中國建立后漢族與各兄弟民族一道發(fā)展為社會豐義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祖國實現現代化和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漢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給國內各民族以深刻的影響,推動各兄弟民族的發(fā)展,同時又吸收他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共同締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在近百年來的激烈革命斗爭中,漢族人民是我國各族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主力軍,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始終發(fā)揮著主體民族的黿要作用。 一、漢族的形成和發(fā)展 關于漢民族的形成,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形成于秦漢時期,另一種認為形成于明清時期。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形成的理論,本教程贊同第一種觀點,即漢族形成于秦漢時期,當時的漢族為古代民族,已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詈凸餐幕T方面的特征。 (一)先秦及秦朝時期 據古文獻記載,夏、商以前,黃河流域分布著不少部落,其中以活動在今陜西一帶的黃帝和炎帝部落最強大,公元前27世紀,其他部落均為黃帝部落所統(tǒng)一,奠定了華夏族的基礎。中原周鄰的廣闊地區(qū)居住著戎、夷、蠻、狄等許許多多的大小部落,一直延續(xù)劍周代?!俺芍苤?,中國之地最狹。以今地理考之:吳、越、楚、蜀、閩皆為蠻:淮南為群舒,秦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鮮虞、肥、鼓國;河東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鐸辰、潞國;洛陽為王城,而有楊拒泉皋、蠻氏、陸渾、伊雒之戎,京東有萊、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屬邑,亦用夷禮;邾近于魯,亦日夷。”史料反映,這些部落到春秋之際,大都先后為華夏族同化,成為漢族先民。從先秦的歷史、文學等著作來看,華夏族的共同語言已在形成之中,還存在著各種方言。華夏族的活動范圍大體在今天的河南、山東西部、河北、山西南部,共同地域雖不很穩(wěn)定,但已具雛形。為了保農業(yè)的收獲,已有治水、灌溉等水利管理措施,說明當時已有一定的經濟聯(lián)系。在社會生活中,夏有共同的神話傳說,殷時信鬼,周代崇尚禮,還有當時流行的社會風氣,都反映在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已在慢慢形成。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漢民族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文化萌芽的時期。
編輯推薦
《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旅游服務與飯店管理專業(yè):中國民俗旅游》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的一門主干專業(yè)課程。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旅游品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對民族民俗旅游資源的認識能力和開發(fā)、挖掘能力。全書內容豐富,案例生動活潑,適合作為各中等職業(yè)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高等職業(yè)學校(三年中專+兩年大專)、成人高校以及民辦高校的相關專業(yè)的通用教材,也可以作為有關人員的崗位培訓教材或作為社會讀者的自學讀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旅游服務與飯店管理專業(yè) PDF格式下載